• 中国与全球产业链:理论与实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与全球产业链:理论与实

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37.64 5.5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山西太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崔晓敏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有限公司

ISBN9787542673718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1160957

上书时间2024-12-10

A365书库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崔晓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和中国经济问题,在《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等经济学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博士论文《出口的国内附加值和质量研究》荣获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评选的2018年“中国经济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全球产业链的发展及演变
  第一节  欧洲产业链
  第二节  北美产业链
  第三节  亚洲产业链
  第四节  小结:欧洲、北美和亚洲产业链演变特征
第二章  中国对外贸易在开放中崛起
  第一节  中国的出口竞争力
  第二节  中国出口的国内附加值比
  第三节  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变化
  第四节  中国产业链与供应链:基本盘与脆弱性
  第五节  小结:中国出口的总量和结构特征
第三章  全球产业链的驱动因素和发展重构
  第一节  全球产业链的驱动因素
  第二节  全球产业链的发展重构
  第三节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挑战和机遇
  第四节  小结:中国与全球产业链重构
第四章  增加值贸易——文献、核算和建模
  第一节  关于增加值贸易研究的文献综述
  第二节  增加值贸易核算
  第三节  关于出口国内附加值决定的异质性企业分析框架
  第四节  小结:增加值贸易的文献脉络、核算方法与理论建模
第五章  人民币汇率和加工出口的国内附加值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模型:汇率和国内附加值
  第三节  数据和关键变量的构造
  第四节  汇率变动对出口国内附加值比影响的实证结论
  第五节  小结:汇率变动通过两个渠道影响国内附加值比
第六章  最低工资和出口的国内附加值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框架:最低工资和国内附加值
  第三节  经验研究策略和变量定义
  第四节  最低工资对出口的国内附加值比影响的实证结论
  第五节  小结:最低工资上涨对国内附加值比影响存在企业异质性
第七章  司法质量、不完全契约与贸易产品质量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实证策略与变量构造
  第三节  数据及描述性统计
  第四节  关于司法质量对贸易品质量影响的实证结论
  第五节  小结:司法质量对合约密集型进口品质量存在正选择效应
附录
  附录一  国家和地区英文名称缩写
  附录二  理论模型推导
  附录三  数据说明
  附录四  CES函数的极限形式推导
  附录五  出口产品质量模型
  附录六  坎德尔瓦尔、肖特和魏尚进的质量测算方法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章全球产业链的发展及演变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经历了两次全球化浪潮。第一次全球化浪潮起始于工业革命时期,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后退却。第二次全球化浪潮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化趋势有所放缓,具体表现为传统、简单和复杂价值链活动①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下降。从全球化的内容和层次②看,第二次全球化浪潮远超于第一次。第一次全球化浪潮相对简单,大部分贸易发生在全球化的第一层,各国在资源禀赋上的差异是贸易往来的主要决定因素。1840-1930年,主要经济体的贸易开放度(进出口总额占GDP之比)经历了上升、小幅波动和快速下降三个阶段:从最早的10。左右上升至19世纪70年代初的28%左右,随后到一战爆发前保持在24%左右波动,一战爆发后快速下降,叠加“大萧条”时期不断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主要经济体贸易开放程度跌至10%左右(国际清算银行,《第87期年报》)。
在第二次全球化浪潮中,贸易开放度快速上升并超过战前峰值。全球整体的贸易开放度自1960年以来实现了翻番。根据世界银行(WB)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全球进出口占GDP比率从1960年的19.6%上升至2008年的51.3%,增长了1.6倍。经济发展、市场准人的扩大、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交通运输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国际贸易的产品范围,国际贸易的性质也随之改变。与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引致的全球化相比,技术劳动力、非技术劳动力和相关专业知识成为第二轮全球化中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全球化的第二层逐渐占据主导地位。①从贸易品的构成看,食物贸易快速下降(占货物贸易比重从20世纪60年代初的1/4降至不足10%),燃油、金属和矿石占比变化不大,制成品贸易快速增长(约占全球贸易的1/2),服务贸易在最近30年中快速发展(占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从1970年的9%提高至2019年的23.6%)。
伴随着全球化浪潮的起伏,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制造业中心发生了六次较为明显的转移(表1-1)。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爆发工业革命,并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随后向整个欧洲大陆辐射。19世纪60年代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电力、交通、化工等行业迅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在这一过程中,美国逐步取代欧洲成为世界技术与制造中心。二战后,在美国的扶持下,德国、日本工业开始恢复,一些制造业也开始向两国转移,但美国依然是全球的科技和经济中心。20世纪60至70年代,随着德国和日本人力成本的上涨,一些低附加值行业开始向劳动力资源富集、要素成本低廉的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地区转移。③类似地,20世纪80至90年代,全球……



主编推荐
本书获得2018年“中国经济学很好博士论文奖”。

精彩内容
本书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对全球产业链的发展演变、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增加值贸易核算与建模、国内附加值和质量决定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至第三章为宏观分析,聚焦北美、欧洲和亚洲三大产业链,运用图表分析、国际比较等定性分析方法,系统梳理全球产业链的发展变化及中国角色。第四至第七章为微观阐述,构建出口国内附加值决定的异质性企业分析框架,运用2000—2009年近8万家中国外贸企业数据,探讨汇率、最低工资对国内附加值的定量影响和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本书进一步从制度和质量的视角,基于158个国家1270种产品的双边贸易数据,分析制度环境对合约密集型产品贸易的重要性。
  本书综合运用理论和实证、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和全球产业链问题,书中多数实证结论来自企业或产品层面微观数据,结论较为可靠和准确,具有鲜明的学术价值。此外,本书的研究结果还对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全球化决策具有参考意义。

媒体评论
本书获得2018年“中国经济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