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 36.76 5.4折 ¥ 68 全新
库存124件
作者谢黎萍等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56098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0513444
上书时间2024-11-20
第一章迎来文化艺术事业的春天第一节全面复苏文化事业/3一、复映复演优秀文艺作品/3二、重组文化机构和文艺队伍/6三、“上海之春”恢复举办/8四、确立新时期文艺发展方向/11第二节文艺园地百花竞放/14一、题材多样化的文学创作/14
二、《于无声处》与戏剧舞台的复兴/17三、再创电影艺术辉煌/21
第二章 全面振兴文化艺术事业第一节 探索文化发展新路/27一、勾画文化发展蓝图/27二、探索文化发展新机制/28三、整顿文化市场/32
第二节推动文艺事业新发展/36一、探索求新的上海文学/36二、走出低迷的上海戏剧/39三、曲折前行的上海电影/42四、发展迅速的上海电视剧/45第三节开创文化交流新局面/47一、弘扬中华优秀文化/48二、引进世界文化精华/51一、加强国内文化交流/53
第三章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一节着力稚进社会风气根本好转/59一、大力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59二、深人维进振兴中华读书活动/61三、积极创建文明单位/63第二节 全力维进“两提高”/65
一、认真开展“90年代上海人形象大讨论”/65二、扎实推进“三学”、“七不”宜传教育活动/67三、开展提高城市文明系列创建活动/70第三节不断拓展精神文明建设内通/75一、广泛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创建/76二、深人推进行业规范服务达标/78三、体现时代精神的志愿者服务活动/79四、大力开展受国主义教育/81
第四章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发展第一节 文化体制改革从探素到展开/87一、开启文艺院团体制机制改革/87二、整合国有文化资源/90
三、位列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96第二节 掀起文化建设高潮/102一、着力打造“五个一工程”/103二、大力技植高藤艺术/104三、以重大节庆活动促文化繁荣/106四、社区文化活动精彩纷呈/110第三节 打造精品传承文脉/113一、重点实施“三品”工程/113二、着力推进文化人才培养/116三、切实保护历史文化遗产/120
第五章广泛开展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节不断提升城市文化交流能级/127一、形成国际艺术节品牌效应/127二、中外文化竞相辉映/132
第二节 加快推进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建设/137一、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137二、荟萃世界经典文化/145三、做大做强合作交流/150
第六章 扎实推进文化设施建设第一节标志性、功能性文化设施建设/157一、文化设施建设的历史欠账/157二、“十大工程”的决策与推进/158三、基本形成一流文化设施格局/163第二节基础性、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168一、发展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168二、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70
第三节稳步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175一、新闻出版业高新技术改造/175二、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全覆盖/176第七章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一节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183一、高举旗帜抓好理论武装/183
二、“中国梦、申城美”主题实践活动/187三、不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190四、广泛传播红色文化/194第二节积极培育践行城市精神/198一、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凝练/198二、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1三、全力建设学习型社会/203
第三节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208一、积极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文明”活动/208二、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标准/213三、深入推进区域文明创建活动/215四、文明行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16
第八章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第一节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221一、主体产业框架基本形成/221二、新兴文化产业异军突起/225第二节 文化创意产业领跑发力/232一、推动跨界融合发展/232
二、基地园区布局建设做大做强/237三、构建产业发展优势/241
第三节 传统产业创新中转型发展/244一、电影产业走出困境再铸辉煌/245二、积极打造深度融合传媒重镇/247三、文广出版深化改革加速发展/251第九章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卓有成效第一节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257一、“一团一策”打造精品力作/257二、文化节庆对标“国际一流”/262三、“引进来”“走出去”形成规模效应/266四、文艺市场百花齐放/270
第二节 着力打造城市文化空间新格局/273一、文化地标建设加大力度/273二、家门口文化设施落细落好/276三、加大城市文脉保护力度/278第三节 不断提升文化惠民水平/280一、公共文化服务系统不断完善/281二、群众性文化活动呈现新气象/285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深入人心/289
主要参考书目/292后记/296
第一节全面复苏文化事业
1976年10月后,为了改变“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一统文化艺术领域的局面,满足在文化荒漠中度过了10年的人们对欣赏中外优秀文学艺术的渴望,上海文艺界开始拨乱反正,重新演出、放映、展出和出版了许多曾被打入冷宫的优秀戏剧、电影、美术和小说作品、同时、调整各各类文化机构、重整文艺队伍,重新构筑起“上海之春”等各类展示文化艺术成果的平台、确立新时期文艺发展方向,创作出一批反映时代需求和群众呼声的好作品、上海文化事业实现了全面复苏。
一、复映复演优秀文艺作品
上海文艺界的拨乱反正始于“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部分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的开禁。当时,复映、复演和重印被长期禁锢的优秀文艺作品、是上海文艺界开展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文艺队伍处于青黄不接、文艺机构尚不健全等情况下,满足和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恢复上海文化艺术事业的重要举措。许多优秀戏剧、电影、音乐、舞蹈、小说、诗歌、散文、美术作品开始重返上海舞台、再现影坛和书坛,重放异彩。
被禁优秀文艺作品的复出始于上海电影界。1976年10月,上海全市影院恢复上映了《创业》《海霞》《车轮滚滚》和《园丁之歌》等影片。1977年上海又相继恢复上映《红色娘子军》《林则徐》《枯木逢春》《雷锋》《闪闪的红星》《红孩子》《万水千山》(上集)、《白求恩大夫》等故事片。每当放映这些曾被禁映的优秀影片时,电影院常常是座无虚席。不少观众,特别许多青少年观众会惊讶地说:“原来我们还有这么好的电影呢!”到1978年春节前夕,已恢复上映“文化大革命”前拍摄的故事片100多部。①1979年后,上海又恢复公映了《早春二月》《阿诗玛》《聂耳》《铁窗烈火》《不夜城》《海魂》《霓虹灯下的哨兵》等故事片,并放映了一些译制片,如由法国和意大利联合摄制的彩色宽银幕故事片《巴黎圣母院》等。
紧随其后的是上海戏剧界。1977年元旦,一批被禁演的优秀剧目获得新生。话剧《万水千山》《南海长城》,京剧《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组舞》片断和舞剧《小刀会》、现代舞剧《白毛女》、儿童剧《刘胡兰》以及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等一批歌颂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歌颂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精神的优秀作品纷纷与广大观众见面,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1977年上半年,全市戏剧演出2371场,其中剧场公演1604场。上海的文艺舞台上,不仅恢复上演了京剧《海瑞上疏》《铁流东进》等优秀传统剧目,而且一批曾被迫停演或取消的剧种、音乐、舞蹈、杂技、木偶、曲艺也相继重新排演了优秀传统节目,如昆剧《琼花》《十五贯》《墙头马上》,越剧《忠魂曲》《西厢记》《追鱼》,沪剧《鸡毛飞上天》《庵堂相会》《阿必大》,淮剧《白蛇传》《九件衣》等;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绣金匾》,管弦乐曲《红旗颂》《八一交响诗》;评弹《杨乃武与小白菜》《胡大海手托千斤闸》《玉蜻蜓》也时常回响在人们的耳边。《跳板》《顶碗》《浪桥飞人》和《溜冰》等节目更是让人领略了杂技艺术特有的美感。
优秀舞台影视作品的复演复映,激起了人们的美好追忆,也使更多的人知晓除“样板戏”外,中国还有许多更好的艺术作品。上海的银幕、舞台终于打破了“样板戏”一统天下的局面,上海的影院、剧场又出现了好戏连演不衰、观众排队争相购票的盛况。
1977年,同样是上海文坛开始复苏的一年。5月25日,《文汇报》刊登了被迫停笔10年的老作家巴金的《一封信》,这是上海文坛复苏的一声春雷。②此后,《文汇报》又先后发表了艾青、于伶、柯灵、罗苏、王西彦、秦兆阳等一批老作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第一篇作品。同年起,为了展示各类新创作,上海先后恢复创办了《上海文学》《外国文艺》《中华文史论丛》《艺苑摄英》等一批专业期刊。据不完全统计,到1978年9月,上海共有文艺期刊、丛刊41种。1979……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迎来文化艺术事业的春天、全面振兴文化艺术事业、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序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全面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