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简史
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
40.8
6.0折
¥
6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米克·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ISBN9787559635921
出版时间2020-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30851139
上书时间2024-11-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回顾轰动全球的“黑暗秘密”与“惊天阴谋”,揭露其背后的人性复杂心理和人类思维法则。
★本书内容诱人,极具可读性。了解阴谋背后的人和故事,看作者如何通过具体实例、有效数据和合理逻辑,揭秘美国及世界范围内的重大“阴谋”。
★通过本书,你将了解到在信息和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现实的世界的背后是否充满阴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以及如何帮助自己和他人从错误观念中脱身。
目录
目录:
致谢
序言 威利——兔子洞逃脱者
引言
概述
第一部分
第一章 “阴谋论”的阴谋论
第二章 阴谋论光谱
第三章 雇佣骗子卡
第四章 兔子洞:怎么陷进去的?为什么会陷进去?
第五章 核心揭穿术
第六章 史蒂夫——逃离兔子洞之旅
第二部分
第七章 化学凝结尾
第八章 斯蒂芬妮——曾经的“化学凝结尾”阴谋论者
第九章 “9·11”控制爆破拆除
第十章 卡尔——短暂的真相寻求者
第十一章 假旗行动
第十二章 理查德——与桑迪·胡克阴谋论划清界限
第十三章 地球是平的
第十四章 鲍勃——逃离“地平说”
第三部分
第十五章 揭穿虚假阴谋论的复杂性
第十六章 制造阴谋和揭穿谎言的未来
内容摘要
美国世贸中心坍塌是有预谋的炸药破坏,登月是一场骗局,有人通过飞机喷洒毒药来控制天气和改变人类基因……这些说法是真是假?显示情况到底如何?在《阴谋简
史》中,作者通过具体的实例、有效的数据和合理的逻辑,向读者解释了阴谋和阴谋论,人们是如何陷入错误信念的,以及该如何成功脱身;旨在帮助个体掌握人性复杂心理和人类思维法则,从而不让自己、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生
活受到消极影响。
主编推荐
回顾轰动优选的“黑暗秘密”与“惊天阴谋”,揭露其背后的人性复杂心理和人类思维法则。
本书内容诱人,极具可读性。了解阴谋背后的人和故事,看作者如何通过具体实例、有效数据和合理逻辑,揭秘美国及世界范围内的重大“阴谋”。
通过本书,你将了解到在信息和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现实的世界的背后是否充满阴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以及如何帮助自己和他人从错误观念中脱身
精彩内容
“阴谋论”的阴谋论“阴谋论”这个词我已经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但在一开始,对于这个词我是很抗拒的,并不断地尝试寻找其他替代词。
问题在于,“阴谋论”(以及“阴谋论者”)在许多人看来有故意贬损的意思。阴谋论这三个字出现在这本书的封面上,可能会让有些人认为这本书是在嘲笑或贬低那些相信这种事情的人。如果你查阅词典,你会发现词典里对阴谋论的定义是这样的:一种解释某一情况或事件是由某个强大集团的秘密阴谋引起的理论。
阴谋论者被简单地定义为相信阴谋论的人。这是一个完全合理的定义,符合“9·11”真相寻求者的信念,符合肯尼迪遇刺阴谋论者的信念,也符合“化学凝结尾”阴谋论者、登月骗局阴谋论者、桑迪·胡克假旗行动阴谋论者以及外星人基地隐瞒阴谋论者的信念。他们认为某个事件背后隐藏着一个秘密阴谋,并且(或者)有人秘密地掩盖了某个事件。
但是,按照字面意思正确使用,并不能使一个词免受冒犯。这是对更深奥的理论的适用性,是对更主流的阴谋论者的冒犯。一般认为是中情局暗杀了肯尼迪的人都觉得自己通情达理,不愿意和那些认为女王是一只变形蜥蜴的怪人有什么瓜葛。同样,“9·11”真相寻求者也不想被认为是一个“戴锡箔帽的人”L一这个人担心美国国家安全局
(NSA)正在用无线电波向他的大脑发送信息。
除了这种简单的关联,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让阴谋论者回避这个标签。这个原因本身就是一个阴谋论——该理论认为,“阴谋论”一词是1967年中情局为了诋毁
阴谋论者而发明的。
这个“阴谋论”的阴谋论指的是1967年中情局的一份文件,该文件是应《纽约时报》的《信息自由法》要求而浮出水面的。这份题为《关于对沃伦报告的批评》的文件是对那个时代的精彩写照。出于各种原因,中情局担心越来越多毫无根据的阴谋论正在损害中情局和政府的声誉。
于是,他们提出了反击的方法,但他们并不建议使用阴谋论这个词。
但那些可能会被贴上这个标签的人(比如那些认为世贸中心是被炸,,药炸毁的人)认为,这份文件很大程度上是在给他们贴上阴谋论者的标签,试图嘲笑和排挤他们。这个理论的主要推动者之一是兰斯·德哈文·史密斯博士,他将此作为他的书《美国阴谋论》的中心论点。书中写诺:因此,阴谋论的标签已经成了一种强有力的诽谤,以理性、文明和民主的名义,抢占公众的话语权,强化而不是解决分歧,并削弱公众对滥用权力的警惕。该词于1967年由中情局设立,至今在关国政治中仍是一股破坏性的力量。
德哈文·史密斯承认,这份文件本身并没有明确鼓励使用这个词。为了回避这个问题,他进行了一系列解释性思维训练,试图确定中情局文件中隐藏的含义。他逐句进行分析,有时还逐字进行分析,对隐藏的含义进行解读。
中情局第1035—960号公文看起来是一份直白的备忘录,措辞清晰,动机合理,实际上是一份微妙的文件,通过间接和含蓄的方式传达了许多信息。要抓住文本中的细微差别,需要仔细阅读。对普通读者来说,这篇公文的某些部分显然具有表面意义。而对那些正在收听第二种频率的读者来说,这篇公文具有更深层次、不那么明显的意义,也就是一种隐含的意义。多个层面的意义出现在不同形式的说辞中……中情局第1035—960号公文不是柏拉图式的对话……而是一份由间谍为其他间谍编写的文件。间谍知道,作为一份书面文件,它可能会落入“坏人”之手。事实上,正是因为《信息自由法》的要求,它才落入了“坏人”之手。因此,我们应该假设该公文可能包含一些隐含的意思。
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