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庭基本藏书
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
7.2
6.0折
¥
12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老子
出版社山西古籍
ISBN9787805989198
出版时间2008-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2元
货号1426950
上书时间2024-11-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今本《老子》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所以又称《道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老子》一书中含有精彩的辩证法命题,如“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等,早已为学人所周知。其他关于社会、关于人生的种种思考,也都耐人品味。
目录
前言
老子哲学辨微(代序)
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六章
七章
八章
九章
十章
十一章
十二章
十三章
十四章
十五章
十六章
十七章
十八章
十九章
二十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
三十章
三十一章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
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四十章
四十一章
四十二章
四十三章
四十四章
四十五章
四十六章
四十七章
四十八章
四十九章
五十章
五十一章
五十二章
五十三章
五十四章
五十五章
五十六章
五十七章
五十八章
五十九章
六十章
六十一章
六十二章
六十三章
六十四章
六十五章
六十六章
六十七章
六十八章
六十九章
七十章
七十一章
七十二章
七十三章
七十四章
七十五章
七十六章
七十七章
七十八章
七十九章
八十章
八十一章
附录
《老子》名言警句
《老子》重要研究著作
内容摘要
老子是我国春秋末年的哲学家,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
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
精彩内容
七章[题解]这一章运用朴素的辩证观点,来观察自然界的天地与社会中的圣人,阐明谦退反进的弯转之用,主旨在圣人无私。事物总是向它的对立面发展,这是辩证法的一个定理。老子指出,天地不自营己之生,故能长生,圣人以其无私,反能成其私。在己为私,弃私为公,自来成大事者,皆无私
,早将自身置之度外。圣人无私,是说起初并非有欲成其私之心。然其私
之成,自然之道耳。深原此意,方区别于谲术。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注释]①以其不自生:指天地的生存不为自己。自生则与物争,不自生则物归。
②后其身而身先:这是说明不争之德的好处,争先逞强,结果适得其反。
③邪:同“耶”(ye),疑问词。
[译文]天地长久地存在。天地所以能够长久,靠的是它不是为自己而生存,它给万物提供生存条件,而不自私以养自己,所以能够长生不老。因此圣人学习天地,遇到利益,把自身摆在后面,结果自身反而能占先;遇到危难,把自身置之度外,结果自身反得保全。这不正是由于他不自私吗?所
以能成全他的私。
八章[题解]这一章是老子的人生论,用水德比喻上善之人。第一义,水性柔,灌溉滋润以养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利,默默地甘处众人所恶的卑下之地,惟与众不同,才接近造化众物的“道”。第二义,水有“七善”,皆自然之性。动善时,即司马迁述道学的特性:“与时迁徙,应物变化。”动任自然,则其意亦静。第三义,水任自然,所以无人为的差错。
[原文]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④,心善渊⑤,与善仁,言善信⑥,正善治⑦,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⑧。
[注释]①上善:不是一般的善。
②恶(wu):讨厌、不喜欢。人恶卑下,《论语·子张》子贡日:“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儒家力争上游,老子与之相反。
③几:接近。道无形,水有形,所以说接近。
④地:天高地下,至下谓之地。
⑤渊:沉静的深水,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
⑥信:河水汛期即至,叫做信水。
⑦正:为政。
⑧尤:过失,差错。
[译文]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使之生长,而从不与万物竞高下、争短长,它总是安身在众人都不愿去的低洼之地,这种品格,才最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其安身立命,像水那样善于随遇而安,善于处于低洼
之地,心若止水,与人交往像水那样博大仁爱,说话像水的汛期那样真诚守信用,为政像水那样清静而治,做事像水那样善于发挥功能,行动像水那样善于把握天时。这一切都是自然的,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物无争,所
以不会出现过失与差错。
九章[题解]这一章是老子的人生论,主旨是留有馀地。普通人遇富贵,趋之无度,得寸进尺。老子在这里说出了知进而不知退,知争而不知让的祸害,教人做事适可而止。盈、锐、满、骄,都不是自保之道,罢手收敛,自有馀
地。功成身退,如春成其生功而让于夏,夏成其长功而让于秋,此乃天道。
[原文]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揣而锐之②,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③。功成身退,天之道④。
[注释]①持而盈之:持,指不失德。盈,满的意思。
②揣:揣与捶,声转字通。
③自遗其咎(jiu):遗,留下。咎,凶的意思,灾祸。
④天之道:天地损益之律,参看七十七章。
[译文]持德之人要求圆满,不如罢手不干。捶打尖利的锋芒,难得保其长久。金玉堆满了屋,谁能万世守住。富贵之后骄慢,是自招灾祸。事业成功
之后,就该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天要求的法则。
十章[题解]这一章是老子的人生论与政治论,着重讲人在修身养性和为学治国诸事上如何由“下德”跻于“上德”。老子所讲的人生,多是侯王的人生,所以多不离政治。这里提出有道的侯王应具六种品格,前半句设问,后半句问辞,实是答语。就中“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是说健全的生活必须是精神和形体合一而不偏离,通过“抱一”,可使肉体生活与精神生活臻于和谐之境,享受到完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是说修炼观察力必须拂去心中杂念,静定保持角度。玄览喻心灵深处明澈如镜,可以观照万物,即《庄子·天道篇》:“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万物之镜也。
”第四句“爱民治国,能无知乎?”乃老子政治论之精髓。老子在三十八章提出“上德”与“下德”,他以“无为”与“有为”来区别“上德”与“下德”。十章中“无离”等语,都是对“无为”的写状与应用。“生之畜之”以下,应与五十一章合观。
[原文]载营魄抱一①,能无离乎?专气致柔②,能婴儿乎?涤除玄览③,能无疵乎④?爱民治国,能无知乎⑤?天门开阖,能为雌乎⑥?明白四达⑦,能无为乎?生之畜之⑧,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注释]①载营魄抱一:载,处的意思。营魄,河上公注:“营魄,魂魄也。
”抱一,合一。
②专:集中而不分散。
③涤(di)除玄览(jian):洗垢谓之涤,去尘谓之除。览,通“鉴”,镜子。玄览,人的内心,它是玄妙的形而上学的镜子。
④疵(ci):毛病。这里指欲望,老子把欲望比做镜子上的尘垢,妨碍观物体道,必须涤除。在老子看来,有欲则不虚,不虚则不静;为外物所
动,便不能观物体道。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⑤知:私智。老子反对以一己之智加于法,反对以智治国,反对任术以求成。
⑥天门开阖(he),能为雌乎:天门,指目耳口鼻,这是人身上天赋的自然门户。阖,关闭。开门为有欲,阖门为无欲。王安石注:“夫万物由是而出,由是而入,故谓之天门。有开阖则有动静,有动静则有雌雄。惟
其守雌以胜雄,守静以胜动,故日‘天门开阖,能为雌乎?”⑦明白四达:不是指耳目的明白四达,而是指心如明镜的大智。
P8-1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