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意识与道德理/唐君毅著作选
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
35.35
6.4折
¥
55
全新
仅1件
作者唐君毅
出版社中国社科
ISBN9787500451983
出版时间2005-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5元
货号3153876
上书时间2024-11-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文化是什么?人类文化千门百户,它们有没有共同的根源?《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作者唐君毅先生立根于传统中国儒学精神,兼通于西方大哲康德之思,总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活动,以家庭、经济、政治、哲学、科学、艺术、文学、宗教、体育、军事、法律、教育等领域作例释,辗转发现一切文化活动的共同根源,即从事为各种文化活动寻根的哲学反思,以见其不离于人的道德理性,在纷杂的文化世界中确立生命之自主与庄严。本书诚为当代新儒家响应五四运动来自西方文化的挑战的议题之余,进一步超越科学与民主这一狭义的文化外延以外,涵盖人类古往今来一切文化活动的文化哲学巨著。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文化的近代苦难,无疑与国人丧失中国文化的大本大源有关,则唐先生此书,亦非独为一抽象系统之建立而已,而为对中国文化之所以必能继往开来的深刻反思。本书义海汪洋,令人叹为观止,读者必有同感。
目录
自序(一)——写作缘起
自序(二)——明本书宗趣
第一章 导论:人类文化活动之涵义及其自决性
一 文化活动之涵义
二 文化活动之自决性
三 文化理想文化活动之种类
四 自然生命欲望、自然心理及物质的身体与文化活动之关系
五 语言文字与精神之关系
第二章 家庭意识与道德理性
一 导言
二 夫妇之常道与变道
三 孝之形上学根据与其道德意义
四 友之形上学根据与其道德意义
五 总论家庭成立之理性根据与吾人之家庭哲学之价值
六 论家庭道德之限制及其与社会道德之贯通
附 论父母在兄弟子孙以同居为常道及女嫁男家之理由
第三章 经济意识与道德理性
一 导论
二 造工具之意识与储蓄意识及社会意识
三 私有财产之成立之根据在他人之公心与超自利的生产动机
四 财物交换中之道德理性及货币使用之精神根据
五 财富分配中之道德理性
六 社会主义之经济理想所依之公平意识与私有财产制度所依之公平意识之伸展与贯彻
七 绝无私产之经济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性对私有财产之肯定
八 人文经济社会之理想性与现实性
第四章 政治及国家与道德理性
一 权力意志,与肯定人我之存在之超越的我之依赖关系及矛盾关系
二 权力意志之伸展与客观价值及求荣誉之意识
三 客观价值之等级与权位之等级,及权位与德位、能位、势位
四 社会公共组织之如何可能,个人之照顾全体之意志要求,与客观的权位之来源及尊位赋权之意识
五 社会团体与国家之存在之理性基础
六 政府、人民、主权、土地之理念
七 国家之起源之诸学说与吾人之说之异同
八 国家与超越的理性自我
九 国家之目的与政府之理念
十 现实的制度法律之合理性与进化性
十一 君主专制、贵族政制、民主政制之高下之理性基础
十二 民主政治之批评
十三 理想的民主政治下之政治意识,及与礼治人治德治精神之会通
十四 国家意识与超国家意识与道德理性
十五 文化教育与世界和平
第五章 哲学科学意识与道德理性
一 导论
二 纯认识的兴趣之存在与理及概念
三 普遍之理与无私之心
四 经验知识中之法执及其解脱之历程
五 推理之知识中之互证与知识之形式之法执
六 知识之经验内容之超越与逻辑学思维
七 形数之普遍性与法执之解脱
八 理解历史事物之心之超越性
九 应用科学知识之心灵之涵盖性
十 科学意识之道德价值及逻辑意识哲学意识
十一 与一般科学意识关联之哲学意识——科学的宇宙观意识及知识论意识
十二 形上学意识
十三 道德哲学之意识
十四 文化哲学与历史哲学意识
十五 求真理心之道德性与其退堕
十六 自陷于已成知识之心态与虚心求真理之心态之涵义
第六章 艺术文学意识与求真意识
一 导言:求美之起源之四种不相应之学说
二 求美与求真何以同具道德价值及二种意识之不同
三 求真意识与求美意识之贯通
四 求美之意识活动对于求真之意识活动之补足性
五 求真之意识活动对于求美之意识活动之补足性
六 求真理之科学哲学意识之一种高下层次观
七 求美之艺术文学与求真理之科学哲学意识之一种类比
第七章 人类宗教意识之本性及其诸形态
一 自现实自然生命求解脱与宗教意识
二 将宗教意识并入他种意识之诸学说及其批评
三 解脱意识与苦罪意识及超越自我
四 宗教信仰对象之客观真实性
五 宗教中之欲望的动机与超欲望的动机
六 宗教意识之十形态
七 宗教与他种文化活动之关系
第八章 道德意识通释
一 前言
二 道德活动与文化活动之概念
三 道德自我之概念
四 基本善德通释
五 不善之类型
六 去不善以成善之德
七 道德活动之自足性及与其他文化活动之相依性
第九章 体育军事法律教育之文化意识
一 导言
二 体育意识与其五层级
三 军事意识与其五层级
四 法律之意识与其五层级
五 教育之意识与其五层级
六 结论
第十章 人类文化在宇宙之地位与命运
一 物质世界与生命世界
二 动物心与人心
三 语言文字与人类文化之起源
四 总论自然宇宙之存在人与其文化活动在自然宇宙之地位
五 人类文化之兴亡之故
外文人名中译对照
索引
内容摘要
唐君毅编著的《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完成于1958年。本书的宗旨在于显示:道德理性普遍充满于人文世界,人文精神的伦理性质则只有藉人之文化活动而显示其超越性、主宰性、普遍性与必然性。人类精神本质上具有生生不已的创造性质。
精彩内容
三孝之形上学根据与其道德意义中国“五四”时代有非孝之论。社会学家谓野蛮人有杀父母者。或举古今中外,人对父母之孝之程度,有各种不同,以证重孝为某一特殊社会之道德。哲人中如柏拉图亦谓在理想国公夫妇,则子女以高一代之一切,老人为父母,将无所谓特定之父母以致其孝。中国之康有为之大同书,亦为此论。在中国今日一
般之世俗,则顺自然之感情,仍以孝父母为应当者。
然吾则将惟顺道德之理性,以论证孝之为应当。孝父母为任何社会中之人应有之普遍道德。
人当孝父母之理性根据,不在父母对我之是否爱。父母爱我,我固当报之以孝;然父母不爱我,我仍当孝父母。此孟子之所以称舜之号泣于旻天。舜之号泣,非怨父母之不爱己,而是其爱父母慕父母之意,无所底止,透过父母之心不遇承受其爱者,即一直上升,而寄于悠悠苍天也。吾为此言,其意谓人之孝父母,根本上为返于我生命所自生之本之意识。人何以当返本?因人必须超越自己之生命以观自己之生命(此种超越自己以观自己,乃万善之本,吾人本书随处论之)。而人超越自己之生命以观自己之生命,即必须认识“我如是之生命之存在,自时空中观之,非自始即存在者”。“我在未生以前,我不存在。我之存在乃父母所诞育,父母之一创造。”此中纵谓我未生
前,原有我之所以为我之理型在上帝心中,或我之灵魂或阿赖耶识先在,亦与此问题不相干。因只此上帝与其心中之理型,或只此灵魂、或阿赖耶识之自身,并不能化为如此如此现实存在的我之生命。此现实存在之我之生命与其现实存在性,仍为父母由爱情结合之统一的努力之一创造。我初不在现实世界,父母之在现实世界,生出此现实存在之我,对现实世界言,仍是在无中生有。父母未生我,我在此现实世界即等于零。当我在此现实世界等于零之时,则足致我之生
之根本动力,惟在我之父母之心身中。此时只有“在我父母心身之中足致我之生之根本动力”之现实存在,而无我之现实存在。而此时致我之生之根本动力,又为弥漫于父母之心身,不能指定其所在者。故吾人若超越此现实存在之我以观我之未生以前,则唯有父母而无我,我即在父母之中。此是说在父母未生我之前,我无在此宇宙之现实存在性,我在此宇宙之现实存在性,若分于父母之现实存在性而有。当我尚未现实存在时,即唯有此父母之现实存在性。如此时说有我,我便是一无我之我,忘我之我,以父母为我之我。在现实世界中人皆知爱我,然道德生活之开始,即为超越单纯之自爱而爱他人。人能爱他人之根据,在能忘我而以他为自。人之所以能有忘我而以他为自之爱,其根据在何处?人之以他为自之爱首当对何人表现?吾人可答日:人之所以能忘我而以他为自,其根据直接说在吾人本有以他为自而忘我之仁心仁性,然亦同时即由于父母未生我以前我原是无我。当父母未生我而无我之时,如要说一我,此我即为一以父母为我之无我之我,忘我之我。吾人本曾为无我,或本由忘我之我,无我之我,而以父母为我之我来。故吾人今之此有我之我,能超越其我执,忘我于致我之生之父母之前,以父母为我。由是而吾人欲实现其忘我而以他为自之仁心仁性,将必然首表现为在父母之前,自动的将自己之现实存在性,还归之消纳之于父母之现实存在性,将对自己之现实存在之爱上推而成爱父母之孝。而念“我之由父母生,初只有父母而无我”,即最直接之引发我今之无我忘我之意识,使我之仁
心我之无我之我忘我之我呈现者。故中国古人总说对父母之孝即人之仁心最初呈现处发芽处,其涵义实甚深远。吾人由此可知: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乃一
自然之合理之爱。儿童固不知此许多道理,然彼是不自觉的依此理而爱父母。超儿童的自觉之此理,在后面规定引导儿童而为其本性,使之不能不爱父母。由是而吾人亦可知孟子说此言,乃依必然之道德理性而说之必然命题,非自经验之归纳而得之命题。如从经验之归纳得来,则天下古今之儿童何限,我将何所根据而知其在本性上皆能爱其亲。今人谓儿童之爱其亲,是爱其亲之乳,爱其亲之抚以衣食之习惯而来,此乃纯自后天看之浅薄论调。罗近溪谓赤子自母怀分出时之哑啼一声,即表示对母怀之依恋,此便是孝之根苗。此语含义甚深,但须善会。落入唯物论之解释,便不可救药。此哑啼一声所象征之意义,不是舍不得母怀之温暖,而是要返本,返自父母未生前之本。此所谓父母未生前,莫有我,但非一切莫有。禅宗要人想父母未生前面目,以达无寄之境,与此处用意全异
。吾人今要人认识者,是在我未生前,虽莫有如此之现实存在之我,然有父母,我在父母之中。此时之我是一无我之我,忘我之我,同时以父母为我者。唯如
此,方可说孝子忘我以事亲,即所以显此忘我之我。
依此说,人要显其忘我之我,第一步不能是破执观空而只能是在父母前尽孝以忘我,对父母致其爱敬。此中有爱,因须体亲心故。此中有敬,因是自我之超越与收敛而表现卑顺故。此是人之最原始之爱敬。此爱敬是爱敬父母,同时即是实现那超越的无我之我。此种爱敬可一直通过父母而及于无穷之父母,及于使我有此生之整个宇宙。于此吾人如不落目在父母祖宗与万物之一一个体之分别上看,即可再进一层视父母祖宗与万物之全体,整个之宇宙,整个之乾坤,即我之父母。在我未生前,我之无我之我忘我之我即在宇宙之中乾坤之中。由此吾人亦可对整个宇宙乾坤致其爱敬。此即张横渠所谓对天地乾坤之孝。亦即礼记所谓报本返始之意识。
P29-3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