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奢史话
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
16.37
5.1折
¥
32
全新
仅1件
作者编者:俭奢史话编委会
出版社山东人民
ISBN9787209086028
出版时间2015-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2元
货号3223005
上书时间2024-10-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俭奢史话编委会编写的这本《俭奢史话》对中国历史上的简约与奢侈之历史作了梳理总结,一是对简约的历史、个案、管理政策作了梳理分析,二是对奢侈的历史、个案、成果、解决之道作了分析与总结。全书条分缕析,对历史上的奢侈浪费之风及其措施作了分析与总结,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目录
序
先秦
上古圣王勤俭传说及其文化意蕴
三王开基何其艰,一朝红颜成空山
——夏商周三代昏君淫逸亡国的教训
俭侈之争,治国之术
——《管子》、《晏子春秋》经国之术之比较
百家宗俭,节用独尊
——浅谈墨家的勤俭节约思想
儒宗推恩六合外,廉风洋溢圣贤庄
——先秦儒家关于勤俭节约的思想
史鉴
秦代
“五羖大夫”百里奚
秦始皇:繁华落尽空成梦,骄奢无度败家国
秦二世胡亥:持身不谨,亡国失势
史鉴
汉代
汉文帝:帝王勤俭之榜样
三太后:唯俭助廉,唯恕成德
刘宠:向使特来抛海底,莒波赢得有清名
汉灵帝:凭淫靡以毁国家,肆奢丽以覆宗祀
羊续:白沙在涅,不与之黑
史鉴
魏晋南北朝
魏武帝曹操:雅性节俭,以俭率人
蜀汉丞相诸葛亮:躬行节俭,千古贤相
孙吴暴君孙皓:金陵后主,奢淫灭国
司马代魏,败由奢生
——魏明帝的骄奢与司马懿的节俭
繁华自古终事散,再世不做金谷序
——西晋斗富风潮
起家针挑土,败家水推沙
——十六国部分帝王奢俭录
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
——陶侃勤俭节约
孝行笃于闺门,清节厉乎风霜
——吴隐之勤俭节约
情安俭率,志在公平
——王罴勤俭节约
半生俭勤暮转去
——“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梁武帝萧衍
玉树后庭归寂中
——南朝末代皇帝陈后主
史鉴
隋代
隋文帝:乱世群雄俭持家,奈何身后名微瑕
兴亡之臣杨素
成也炀帝,败也炀帝
赵轨、梁毗:任凭王朝风浪起,自当从俭志不渝
史鉴
唐代
唐太宗:亡隋之鉴,不敢纵逸
忠良谏臣魏征,勤俭自律戒奢靡
富贵盛唐尽繁华,节俭后妃传后世
玄宗先俭后奢靡,岂能保国又富民
清俭的贤相与名将
元载:一朝得势难收手,万代恶名笑胡椒
奢侈皇帝唐懿宗
从唐诗看唐代下层的贫苦与上层的奢侈
史鉴
五代十国
一朝霸业终镜水奢侈误国身亦陨
——记后唐庄宗勤奢事
风里落花谁是主
——南唐二主的奢侈人生
四十里锦绣不复两世经营奢成空
——记孟氏后蜀勤奢之事
乱世残章中的后周明君
史鉴
宋代
为天下守财的“抠门”皇帝赵匡胤
范仲淹:勤俭持家,万世基业
王安石: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祸与双?
奢侈皇帝宋徽宗
以仁勇治天下,润万物于无声
——记宋仁宗、宋孝宗二帝
卖国佞臣秦桧,误国奸相贾似道
史鉴
元代
清廉之臣刘秉忠、宋子贞
乱世济民的元曲名家张养浩
怠废江山的荒嬉天子元顺帝
史鉴
明代
开国节俭帝王朱元璋
盛世巨贪严嵩
廉洁简朴的“海青天”海瑞
张居正:治世虽能,奢侈亦盛
万历皇帝的奢侈荒唐事
明朝巨贪:大宦官刘瑾二三事
崇祯帝:虽俭犹败何其哀
史鉴
清代
汤斌:一代帝师,万世师表
康雍有道,躬行节俭
“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
和坤:敛财无度,富可敌国
道光皇帝:崇俭黜奢去逸乐,返本还淳戒浮华
曾国藩:勤俭持家,戒奢戒惰
阎敬铭:倡廉惩腐严治吏,夙愿大同慰忠臣
慈禧太后:时绌举赢尽奢侈,引以为戒昭后人
史鉴
弘扬传统美德彰显时代精神
——《俭奢史话》编后记
内容摘要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必须要坚持和发扬。俭奢史话编委会编写的这本《俭奢史话》,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勤俭节约在当代的现实意义,以促进勤俭节约之风在大学校园乃至全社会的推广。
本书在内容上沿着历史的脉络,所选人物事例涉及先秦、秦代、汉代、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十国、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等11个朝代或历史时期,有关勤俭节约和奢侈浪费的典型素材得到了系统的搜集整理。每一朝代编写时由引言、主体和史鉴组成,自成一体。
精彩内容
上古圣王勤俭传说及其文化意蕴我们的先民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中,传说故事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先民们经过对故事素材的加工,世代相传,使传说故事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完善,并深深地影响着国人。后来,传说故事的真实性反而居于次要,而其中蕴含的使人向善、催人奋进的品质在中国这个重视道德教化的国度显得更为重要。中华先民所依托的上古圣王勤俭的事例,便是这些传说故事中重要的一部分。
中华民族向来有将伟大的发明创造和优秀的道德品德归结到上古圣王身上的传统。前者诸如神农氏尝百草、燧人氏钻木取火、黄帝发明舟车衣裳等,这些都表达了古代先民的良好愿望。对于后者而言,勤俭节约这一美德在上古圣王身上的反映尤其具有说服力。本文即在几个典型传说故事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它们的文化意蕴。
一、黄帝勤劳心力黄帝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被塑造为华夏民族的始祖。很多传说故事都围绕着他展开。勤俭节约作为一
个行之久远的历史品质,自然也不能例外。
传说中,黄帝为了让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自己终日忙碌,在中华大地上奔波。他的足迹东到渤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西边到崆峒,登鸡头山;南到长江
,登上熊山、湘山;北边驱逐荤粥,并与各个部落合符于釜山。
黄帝和他的妻子嫘祖身体力行,勤俭节约,重视农桑。他们带领百姓开垦土地,播下百谷以养育天下百姓,植桑养蚕,并发明了衣裳冠冕,解决了百姓的饥寒问题。他用德行教化四方,史书记载,他“勤劳心力耳目,节用水火财物”,让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二、帝尧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尧在国人心中并不陌生,人们习惯把尧、舜、禹并称,他的历史功绩,最有名的是首创禅让制。其实,他还是一位非常勤俭的氏族首领,“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富贵而不骄横,身在高位而不放纵,尧的品行实属难得。后人这样描述尧:他经常戴着黄色的帽子,穿着黑色的衣服,十分朴素。这种难能可贵的节俭,为后世墨家所推崇(详见本书后文)。后世的墨者这样描述尧的德行:堂只有三尺高,土做的台阶只有三级;用茅草为屋子做苫而不加修剪,用树木做房梁而不刮削;用土碗盛饭吃,用陶器盛汤喝;粗粮为饭,野菜为汤;夏季穿葛衣,冬季穿鹿裘。送葬时,只有三寸厚的桐木棺材。这与后世帝王修建雄伟的宫殿、身穿五彩的服装、不惜劳民伤财为自己修建壮观
的陵墓形成鲜明对比,尧的德行与后世那些昏君,高下可以立观。通过墨家的这些论述可知,这些勤俭节
约的做法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已被看做难得的品行。
三、其他帝王勤俭故事在尧之前,五帝之一的帝喾也力行节俭。传说他也是一位贤能的君王,《史记·五帝本纪》中这样评价他:“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海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可知帝喾也是一位能厉行节俭、恩惠雨露,使兆民诚服的帝王。《册府元龟》对他的评价是“取地财而节用之”。
夏禹姒姓,传说是黄帝的玄孙。他最有名的事迹便是治水。禹为了完成先父鲧未竞的事业,发愤治理水患。大禹本人聪慧机敏,勤恳踏实,言行一致,又能身为表率。他走遍天下,“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撵”,踏勘水情地势,规划治水大计,因势利导,终于消除了水患。
四、文化意蕴人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这些上古帝王真有传说中这么节俭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大可不必较真
。传说毕竟是传说,它是根据一些已有的故事,加之后人丰富的想象,日积月累、口耳相传,从而形成今天这个样子。就像禅让制一样,有的历史学家也在怀
疑它的真实性:是高风亮节还是被逼无奈?虽然真相已经很难弄清楚,但我们还是宁愿接受这些留下的美好愿景,其也因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的折光而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熠熠生辉的一笔。同样,这些上古圣王勤俭节约的传说也未必真实,相反,在很多时候当我们想到那个私有制初兴的年代,部族首领奢侈浪费一点也应该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的先民——特别是在元典创制时期的春秋战国,他们留下的资料,却将勤俭节约归到这些圣王身上,而且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甚至让人觉得是合情合理的,这与中国士人“法先王”的传统有关。他们把这些美好的品德归在那些圣王身上,借以阐发自己的学术思想,并与当时的民本思潮相融合,显得更具有说服力、可信度。人们在阅读这些故事的时候,自然而然接受教化,甚至身体力行地去践行勤俭节约。随着“法先王”传统的发展、壮大,后人渐渐对这些故事深信不疑,并在更大程度上自觉担任这些故事的传播者,最终形成国人心目中的“史实”。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