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评传(精)/先生的力量
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
23.68
4.8折
¥
49.8
全新
仅1件
作者编者:王钰
出版社工商联
ISBN9787515823041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30322899
上书时间2024-10-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一章 天南地北漂泊客
1.南洋落骄子
2.少年逢名师
3.心中常念国
4.旅学遍西洋
第二章 斗转星移终还乡
1.他乡遇知音
2.非“中式”不娶
3.纳妾出高论
4.风流在人知
第三章 一入幕府二十载
1.壮志遇明公
3.幕府多面手
4.汉滨读易者
5.东南互保时
第四章 辛丑风云等闲过
1.智说瓦德西
2.各怀心腹事
3.慧眼识沉疴
4.千秋家国梦
5.尘埃终落定
第五章 桃李春风一杯酒
1. 末路出新政
2.育人以兴国
3.三寸不烂舌
4.随行入帝都
5.督办浚浦局
第六章 王气翻覆国有殇
1.入驻外务部
2.三朝老臣心
3.终得榜上名
4.日落紫禁城
5. 念前朝旧梦
6.学者型遗老
第七章 却寻醉处重徘徊
1.五国银行团
2.纸笔论天下
3.战争与出路
4.庆死办堂会
5.王朝旧梦还
6.绕眼云烟散
第八章 天下谁人不知君
1.旧都逍遥客
2.远方文友情
3.“招风”怪老头
4.东方遇西方
5.年轻造访者
6.与巨匠相交
第九章 江湖夜雨十年灯
1.冬烘上讲台
2.北大独行侠
3.论战活靶子
4.文斗胡适之
5.江湖混双脚
6.冬烘下讲台
第十章 菊残犹有傲霜枝
1.得召见手谕
2.面圣沐天恩
3.帝王市井中
4.寄梦海东隅
5.终老屋檐下
内容摘要
《辜鸿铭评传》一书,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辜鸿铭的童年、青少年时期接受的儒学传统教育、海外留学时接受的外来思想及在大学任职期间的成就和贡献等。
精彩内容
1.南洋落骄子百年烟雨化一梦,百年沧桑造一人,英雄固有出处,名家自有背景。
明、清时期,中国以己为世界之中心,对于其它地域便按照方位起个代称,如“东洋”,“南洋”,“西洋”,用于不必细说时的泛泛一指。如此说者方便,听者了然,只求明白大致方位,不去深究具体国别。
东洋与西洋先不细说,只说南洋。东南亚大小诸国都可称为南洋,马来半岛自在其中,它的西北侧是盛产橡胶的槟榔屿。此地有处牛汝莪橡胶园,与其他橡胶园并无半分差别,同马来半岛的其他角落一样,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难耐的酷热中煎熬。
此时是清咸丰七年闰五月甘七日,公元1857年7月18日。热带的酷夏,哪怕是一动不动,都会汗如雨下。若有妇人在此时分娩,实在是件痛苦不堪的事。而牛汝莪橡胶园内,一名金发碧眼的洋孕妇就在经历着这种双重痛苦。女人的丈夫是这个橡胶园的总管家,名叫辜紫云。
辜家原本并不姓辜,而是姓陈,世代靠打渔为生,居住在福建厦门同安。由于祖辈中一个叫陈敦源的人酒后重伤他人惹祸上身,为逃官府通缉而急中生智,携带家眷漂洋过海,落户于马来西亚的槟榔屿。
当时的槟榔屿人烟稀少,倒是藏身的绝佳地点,只是荒凉到连耕地都要自行开垦。好在地广人稀,没有竞争,又无人管束,勤劳的辜家祖辈自助开荒,意外地成了开辟这里的华人先驱,而后备受敬仰。但是,事隔多年后,陈敦源仍对当年自己的过错记忆犹新,痛悔万分,为示悔意,便改姓为“辜”,以此警世后人这背井离乡之苦。
及至这位洋孕妇在分娩的剧痛中煎熬时,这个曾经需要自行垦荒的小岛早已成为繁华闹市,被英国人占据为自己的殖民地了。因此,即使贵为开荒先驱,辜家祖辈也不得不常年与那些后来居上的殖民者打交道。值得庆幸的是,辜紫云的祖父颇受殖民者的信赖,甚至还得了个“行政首脑”的称号。
也许是槟榔屿风水甚好,或是祖辈开荒有道,轮到辜紫云的父辈一代时,辜家更是人才辈出,其中最为优秀的当属辜安平、辜国材和辜龙池——辜紫云的父辈三人。辜安平儿时便被送回祖国学习传统文化,后因学识渊博而获取功名,在林则徐手下为官,后来尊朝廷派遣定居台湾。
辜国材和辜龙池子承父业,继续在政治领域与殖民者保持着往来,因辜国材外交能力卓越,后随从英国人登陆新加坡,成为了先登新加坡的中国引领者,辜家再次做了先驱。辜龙池则仍在政府任职,由于佳绩显著而被提升为拿督勋衔。与父辈相比,辜紫云不喜政治,与世无争,但为人正直,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因为不曾从政,所以找了一个安逸平稳的工作谋求发展。
彼时,他在英商布朗的橡胶园工作,由于精通英语、马来语和闽南语,与客户交流得心应手,再加上勤恳负责,态度认真,深得布朗的信任,也与布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辜紫云正在分娩的妻子则是正宗的西洋人,会说葡萄牙语和英语。当婴儿的啼哭声响起,妻子夹杂着西洋话的呻吟声渐渐消退下去时,辜紫云悬着的心才放下来。继而拿出家谱,按照传统的谱序,小心翼翼地在自己的名下、长子辜鸿德的后面,添上了一个此时还未闻于世的名字——辜鸿铭。
无子女的布朗夫妇非常喜爱辜鸿铭,便收他为义子,辜紫云欣然应允了。年幼的辜鸿铭并不清楚,自己将通过这副“西洋镜”看到何等模样的世界。
年少时,辜鸿铭与哥哥常被爱国情怀深厚的父亲带到祖先牌位前,毕恭毕敬跪地接受灌输:“虽然我们身处他乡,但无论何时都不要忘了,遥远的地方有我们的祖国。”由于年龄问题,辜鸿铭自然无法将国与家理解得如父亲般透彻,但他自有自己的心灵世界。他发现同样的问题,不同人种的唇齿和舌头会制造出千差万别的答案。从父亲嘴里冒出来的,是东方的思维与逻辑,而从母亲和布朗先生嘴里冒出来的则是西洋那一套。
对于少年辜鸿铭而言,东西两种文化就像是两个神秘的洞穴,不去一探究竟就太遗憾了。虽然他的父亲是根正苗红的中国人,但他最先探索到的,却是西洋文化的瑰丽洞穴。
1867年,布朗夫妇考虑返回苏格兰,并与辜紫云商量是否可以带辜鸿铭一起走,言下之意为:我们夫妻俩决定回英国去,对我们而言这里的生活已经有些乏味了,何况又已多年未回去了。希望你们能答应两件事,一是帮忙照料橡胶园,二是让鸿铭跟我们走。
闻言,辜紫云十分欣喜。他虽然深爱自己的祖国,但同时也知道英国是文明、发达的象征,便欣然同意了这样的安排。
一切谈妥,年方十岁的辜鸿铭便准备随义父布朗先生远赴英国,开始漂泊四方的一生。
按照清朝纪年,此时正当清同治六年。曾经的天朝上国早已满目疮痍,“万园之园”圆明园也付之一炬,从北京城上空飘向了锦绣河山各处。种种苦难,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追溯,都要究到英国人头上。而辜鸿铭要去的地方,正是英国。值得一提的是,此后十年间,伊藤博文和严复也陆续来到了英国。彼时,强盛的英国就像《西游记》中的西天,吸引着无数的有识之士不辞艰辛前去取经。
临行前,辜紫云让辜鸿铭拜倒在祖先牌位前,虔诚焚香礼敬,并告诫他:“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还指着他脑后的辫子,说:“有两件事我要叮嘱你,第一,你不可信耶稣教。第二,你不可剪辫子。”辜鸿铭似懂非懂,却牢记于心。
一路巨轮滚滚,浪花飞溅。漫漫旅途的终点,是与那个沉闷燥热、带着原始气息的南洋小岛迥然不同的发达国度,日不落帝国——英国。这里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牌帝国,几乎浓缩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和理念。
当时,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即4-5亿人,都是隶属于大英帝国的子民。英国的本土和它的殖民地,占去了全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约有3000万平方公里。从英伦三岛到冈比亚、纽芬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亚、香港、新加坡、缅甸、印度、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马耳他以及无数岛屿,地球上每个时区均有英国领土。当时的国际秩序,被称为“不列颠治下的和平”。英国出版大英帝国全球地图时,还用红色将帝国的殖民地标出,庞大帝国的势力几乎破纸而出。
公元1867年,辜鸿铭随布朗夫妇来到布朗先生的故乡,苏格兰故都爱丁堡这座古老的都市。
爱丁堡位于英伦三岛的苏格兰,曾是苏格兰王国的首都。这里人才辈出,曾有哲学家休谟,小说家司各特,经济学的鼻租亚当·斯密,小说家柯南道尔等等著名人士。不同于一般的英国城市建在河川流域,爱丁堡坐落在几座小山丘环绕的丘陵上。中心是一座有城堡的山岩,有陡峭的断崖,有万丈深谷,周围的山岗分布着点点或碧或蓝的湖沼,各式古老建筑物配合着山岗的起伏,创造了自然与人工合成的绝妙胜景。
人们常喜欢称爱丁堡为“北方的雅典”,因为它与希腊的雅典城外观很相似。从城里眺望苍翠的卡尔顿山,可看到帕特农神庙式的多柱式石头建筑物,这原是为纪念在拿破仑战争中死难的苏格兰人而建,后因金钱不足,而只建了廊柱,更易使人联想到雅典的帕特农神庙。
年少的辜鸿铭在惊叹于西洋城市瑰丽莫测的同时,迈上了他的求学之路。
古人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爱丁堡之于辜鸿铭,便是人生的第一层楼,在漫长的求学之路中,不断地向上攀登,是他最重要,也是唯一的使命。
2.少年逢名师古语云:九言劝醒迷途仕,一语惊醒梦中人。生逢名师,大抵便会有如此澎湃的效果罢。可幸得指点迷津之人,又能在历史的尘埃中留下足迹的,又能有几人呢?名师难寻,不世出的人才更加珍稀。
年迈的布朗先生,对辜鸿铭的天赋毫不怀疑。在布朗先生的规划中,学习务必要从文学开始,若想学好文学,就必须熟记弥尔顿、莎士比亚、歌德写下的巨著。
辜鸿铭接触的第一本巨著,是弥尔顿的《失乐园》。这部诗篇,辜鸿铭一生总共背了五十余遍,每次稍有忘记,他就反复诵读,直到完全能背诵为止。
弥尔顿遭遇双目失明的厄运,依然以惊人的毅力完成《失乐园》、《复乐园》等伟大诗篇。不屈不挠,辩才犀利,穷困潦倒,弥尔顿的人生化为数个符记,深深烙在辜鸿铭的记忆中,晚年潦倒的他就时常吟诵弥尔顿的句子:“人类最初违反天神命令而偷尝禁果,把死亡和其他各种各样的灾难带到人间,于是失去了伊甸乐园……为什么我们的始祖,在那样的乐土,那样得天独厚,除了那惟一的禁令以外,他们俩本是世界的主宰,请先讲;他们竟背叛而自绝于他们的创造主?……”在义父设计好的墙堡中,辜鸿铭坐拥书城,醉心汲知,熟读了弥尔顿、莎士比亚、歌德等人的文学著作,文学功底由简单逐步渐变到复杂,心底的知识空缺也由此得以填补。在义父考核他的时候,他总结性地归纳出了这些名著的点睛之处。他说:“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憎恨分明,清晰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现状,体现了作者思想性及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语言形象生动,情词恳切,引人入胜,色彩鲜明,是非清楚,一目了然。而歌德的作品中讽刺意味居多,以辛辣的文笔抒发着自身的情感,以大自然的壮丽辽阔做为背景,展开人物故事的叙述,堪称浪漫主义喜剧的绝笔。但莎士比亚的作品容易理解,而歌德作品却意味深长。”他又与布朗谈到科学知识与文学的关联,说:“科学知识是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越研究,越细密,越细密,越清楚。文学的知识是精神世界的变化动态,越研究,越渺茫。越渺茫,越糊涂。我看浮士德算不上好人,上帝不该派天使来救他。至于文学词句的深奥、难解,与科学词句的简明、易懂,差别就更大了。”布朗听着义子辜鸿铭的解读,很是欣喜,于是拿出了一本纸张略微泛黄,珍藏已久的《法国革命史》递给了辜鸿铭。并告诉他,这本书一定要好好阅读,因为他的作者是爱丁堡大学的著名学者卡莱尔,读完了它便会有更多新的体会,也许等考上了大学的时候还会用到。
辜鸿铭认真地接过这本书,专心地读了起来。那时的他,宛若一只饥渴难耐的雄鹰,栖息于一个池塘边,贪婪地吮吸着所需的水分。
不久之后,辜鸿铭凭靠优异的成绩被爱丁堡大学文学院录取。
爱丁堡大学创立于1582年,在苏格兰的众多大学中,历史不算悠久,然而却以它的传统而自豪。校址在旧市区的张伯斯街,主要校舍是乔治王朝式建筑物,建于爱丁堡的黄金时代。春夏之际,校内的空地绿意融融,似被青纱笼罩,飞鸟啁啾不绝于耳。
爱丁堡大学是个群英荟萃、人才济济的地方,也是很多名人学者的母校,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小说家司各特都毕业于这里。而卡莱尔——即《法国革命史》的作者,当时便是这所大学的校长。
在这座著名的学府中,保持着浓厚的思索之风,始终以它杰出的精神奉献杰出的思想。
辜鸿铭带着对真理世界的思索和迷惑,来到了爱丁堡大学,布朗先生领着他拜见了卡莱尔。卡莱尔一生著作等身,尤其热衷批判资本主义世界,以一个刻薄的批评现代化的学者姿态知名于世。
懵懂的辜鸿铭,惊喜地注视着眼前这位耳闻已久的老人。他在心里背诵着《法国革命史》中的句子,这部书一直是他最爱读的。
卡莱尔吩咐自己的女儿为两位客人端上了咖啡,上下打量了留着辫子的辜鸿铭一番后,便开始了他的侃侃而谈。
“年轻人,从你的穿着中不难看出,你是一个传统的中国人,但你可知道,你们的国家为什么会走到今天的地步吗?我想,不仅源于落后,更主要的是你们的国人需要一个正确的指引方向的思想,而这个思想就是民主思想。可惜据我所知,这种思想在你们的国家暂时是行不通的。就像这种思想传到法国后掀起了法国的革命热潮,可那转瞬即逝的热情燃烧过后,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有的人都是空有制度,缺乏精神。
“如今的资本主义时代,似乎还是有药可救的,如同林肯解放了黑奴,一切都在稳中求发展,看起来都在往好的方向靠近。人类的进步在填补着过去偏见思想的缺口,有一天,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终将会占据主导地位,也许它们会成为取替民主思想的胜利者。
“可惜,我只是一个年迈的文人,空有思想,却无力去改变什么,想去革命,却力不从心。虽然我的文章中总是会体现出嫉恶如仇的情绪,却想不出这样的世界现状到底该用什么方式来画一个圆满的句号。也许是一场战争,也许是其他,我也在纠结。所以才选择写了那本《法国革命史》,以供后人借鉴,若遇到了有能力去革命的人,还可以多走些捷径。”卡莱尔说得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他一股脑地向辜鸿铭倒出了心中深藏的感触。片刻,他才把目光完全注视在辜鸿铭身上,又对他说:“年轻人,我希望你不要被眼前的世俗所迷惑,更不要被这嘈杂的混乱所左右,你要在这样的时刻更加用心去体会、去感受那出淤泥而不染的洁净与美好。美好的东西总是会更加衬托出肮脏的本质,没有鲜明的对比,就没有天堂地狱之分。我的意思你会懂的对吗?”说到激烈之处,卡莱尔蓝色的眼眸炯炯注视着辜鸿铭,似要迸溅出烈焰一般。这一番肺腑之言,听得辜鸿铭如醍醐灌顶,他充满感激地点着头。
应该说,能遇到卡莱尔,是辜鸿铭人生得以改变的一大诱因,在漫长的岁月流逝中,卡莱尔的思想精神带给了辜鸿铭以触动灵魂般的震撼。
转眼间,辜鸿铭便开始了在爱丁堡大学的正规学习。卡莱尔因为年事已高不便讲课,一切本该他讲的课程都由他的女儿代授。课余期间,辜鸿铭经常会到卡莱尔家中拜访,听他的批判及理念,受益匪浅。而卡莱尔也对这个特别的中国学子非常的赏识。也许,就在那个时候,卡莱尔的思想、批判、刻薄、锋芒彻底灌注到了辜鸿铭的骨髓里、灵魂里,使得日后的辜鸿铭有着凌驾于时代的大思想、大视野、大格局。无疑,卡莱尔堪称影响辜鸿铭一生的名师。
在爱丁堡大学,辜鸿铭就像一株扎根于知识旷野的劲草,潜心钻研,接受真理的磨砺。
后来,辜鸿铭谈到这一段求学经历时曾大发感慨:“学习希腊文、拉丁文,我不知哭了多少次。开始教多少,背多少,不觉得困难。后来,自己遍读希腊文、拉丁文文史哲名著,就不行了。我坚持背下去,说也奇怪,一通百通,象一条机器线,一拉开就拉到头。后来,不但希腊文、拉丁文,就是其他各国语言、文字,一学就会,会就能记得住。人人都以为我聪明,其实呢,主要还是坚持困而学之的办法。久而久之,不难掌握学习艺术,达到不亦悦乎的境地。旁人只看到我学得多,学得快,却不知道我是用眼泪换来的!有些人认为记忆好坏是天生的,不错,人的记忆力确有优劣之分,但认为记忆力不能增加足错误的,人心愈用愈灵,困而学之,民斯为下矣!”盛世难逢,名师难遇。人之一生,总会得一二指点,也许仅只言片语,就能在心湖深处荡起涟漪。涟漪散去,湖看似还是那片湖,却已彻底改变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