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录/蠹鱼文丛
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
20.8
6.5折
¥
32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扬之水
出版社浙江古籍
ISBN9787554010815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2元
货号3917603
上书时间2024-10-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问道录》是“蠹鱼文丛”之一,为著名学者扬之水(赵丽雅)先生最新的一本散文随笔集,收录了作者编辑、治学生涯中提携帮助过自己的师友回忆文章十余篇,涉及徐梵澄、谷林、赵萝蕤、孙机、金性尧等当代著名学者,可从中一窥这些学人治学、为人的不同侧面。
目录
关于梵澄先生——《读书》十年日记摘抄
绿窗下的旧风景
谷林先生的最后一通来书
今在我家
泗原先生
萝蕤师——《读书》十年日记摘抄
关于南星先生
尽情灯火走轻车
“应折柔条过千尺”——送别杨成凯
以“常识”打底的专深之研究——孙机先生治学散记
仰观与俯察
《从历史中醒来》跋
我与书
后记
内容摘要
。。。
精彩内容
九月廿三日(一)访徐梵澄先生,取合同,取稿件,临别时,硬塞我两块月饼(八珍花粉)。
十月十六日(三)午间往梵澄先生家,送去《周天集》样书,他说刚接到稿费一千五百元,已存入银行,待过节时,给我提成五百元,自然谢绝,先生道:“再说,再说。
”说起与许广平的一些不愉快,他说,每次去见鲁
迅,谈话时,许广平总是离开的,“我们谈的,她不懂。”关于抄稿子的事,他说:“原以为鲁迅有几个‘小喽啰’,没想到一个也没有,却是让许广平来抄,她便生气了。”又说到,“看了你们的第九期,有一页文字全部可删。”(即吕叔湘文中的最后部分)十一月二十六日(二)往徐先生家送挂历。
讲起他的那一篇《星花旧影》,他说,还有不少话都删去了,当日稿成,曾拿给一位老朋友去看,那位指某某处说:“这话怎么能这么说?”又指某某处道:“这也是不可以的。”结果大事笔削,“那么现在把它写出来不好吗?可作一篇补遗。”先生只是摇头。说:“海婴还在,我和他关系很好的,有些事讲出来会让他不高兴。”于是说起当日和鲁迅一起吃饭的情景,“一桌上,我,先生、师母、海婴,还有他的一个小表妹,——是师母妹妹的女儿。先生总是要
喝一小杯绍酒的,我也喝一杯,而海婴总是闹个不停,一会儿要吃小妹的菜,一会儿又要这要那,弄得先生酒也喝不好。我就讲:‘我小的时候,总是单独一个小桌子,一碗饭,两碟菜,规规矩矩地吃,与大人们那一桌毫无影响。’先生当然明白我的意思,于是慢慢说一句:‘个把孩子哕!’也就过去,先生对这个独生宝贝是有点溺爱的。”问起先生的家世,他说,祖父一辈做过官的,但不大,中过举人。伯父在镇上做事,借了皇库的银子,围湖造田(洞庭湖干涸的部分)。这片地很肥,产量非常高,粮食运到长沙去卖,三年就还清了债,以后就把钱用来买了不少长沙周同的地,家里就这样富起来了。他们这一辈的堂兄弟(先生最小)念书都念得非常好,但科举一废,一切都完了,有几位没有事情做,就躺在家里抽大烟,家道便中落了。他有一个哥哥到美国留学,后来去了台湾,八十多岁去世,这一辈中只剩下先生一人了。又问父母在世时,为什么没有订下婚姻?先生说,抗战,留学,始终没有安定,后母丧,依礼守制三年,不可言婚事,再后又父丧,仍是三年,一拖再拖,也就拖了下来。
临别,一定要给我五百块钱,说是两次为他编书的提成。坚拒,而不允,一再讲:“这是我的一份心意,而且,我留着钱也没有用,我早想好了,死后全部遗产捐给宋庆龄基金会,也就完事大吉。我发现,近来生活费用越来越高,我希望能够用这点钱作为补助,或者你用儿子的名义存入银行,定期十年。”为此反复争执,看看实在无法说服他,也只得如此。或者可以用这笔钱托人在海外买几盒上好的烟丝,先生
每叹国内的烟丝质量太差,说烟叶是好的,只是制作工艺不过关。也还可以买一盒漳州印泥及好刻刀之类的用品。
前些时曾陆陆续续抄过一些先生的诗,后辍。今日决定重新来过,好好做一遍。先取卷一三十叶。
午后飘起细雪。
又记起先生所说,当年祖母很是操劳,一年下来,光是为儿子们做鞋,就做了一箩筐。故祖母病重时,伯父一辈都非常着急,求医问药皆无效,后祖父决定请神,遂备了重礼往陶公(名陶淡)庙,儿子们依次剪下辫子的一截,供在香案上,意为减自己的寿以为母亲添寿。但祖母还是故去了(得年七十余)。然而据先生的姐姐讲,祖父一辈人,皆是六十多岁亡故。看来神的买卖也是只可减不可加的。
十二月六日(五)往发行部,取《周天集》作者样书,然后送往徐先生处。带去刻刀及在东大桥食品商场所购茶叶、饼
干等物。先生一见就笑了,说那笔钱不是让你这样花的,那意思是请你存进银行,自己慢慢使用,即使是为我买东西,也不必这样急呀。我发现你真是一个急性子,就像你喝咖啡一样,每次总要咕咚咕咚一气灌下去。
“你的那个陆灏呀(应该说你介绍来的陆灏),没有前途!”突然说了这么一句,听后不免惊讶。原
来是他最近收到寄来的《文汇读书周报》,颇有不以为然之处,如所刊魏广州一文(《(书林清话)的得与失》),连《书林清话》作者的名字都没有提。认为周报终究“海派”一类,是留不下痕迹的。“报纸可以不去管它,不必费什么心思就能拼出一版,但希望这位陆灏学有专门,无论如何一定要用心专一门,不然的话,没有什么发展。”送我一册《周天集》,在写下“丽雅大妹惠正”几个字的时候,说道:“我晚年得遇这样一位大妹——”又说:“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凡经你手发的稿子(指先生的稿子),都请你把它剪贴起来,装订在一起。”当下就把刊在《读书》上的《蓬屋说诗》都剪了下来。
往琉璃厂为徐先生购得漳州印泥及信笺。
P42-4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