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花六照(精)
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
75.6
7.6折
¥
99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梁羽生
出版社北京大学
ISBN9787301270691
出版时间2017-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9元
货号3880838
上书时间2024-10-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梁羽生对杂文随笔的热心热情,要远远超对武侠小说。他晚年隐居澳洲,特地将生平最得意的一部分文章加以增订,分作六辑,既记武侠因缘、师友忆往、读史小识,又有谈诗书话、云游记趣、棋人棋事,故取“笔花六照”为书名。这些跨越半世纪的文字,不仅彰显了梁羽生之性情、志趣与文史修养,亦白描出他与诸名士大家的往来轶事:陈寅恪、金应熙、聂绀弩、黄苗子等文人的风骨,张季鸾、胡政之、金庸、杜运燮等报人的风雅,尽现笔端。
本书为梁羽生著的《笔花六照(精)》。
目录
新版序/陈心宇
一九九九年初版自序/梁羽生
甲辑 武侠因缘
与武侠小说的不解缘
早期的新派武侠小说——在香港浸会大学的演讲
中国的“武”与“侠”——在悉尼作家节武侠小说研讨会上的发言
武侠小说与通识教育——在广西师范大学的演讲中国武侠小说略谈
公案侠义小说只因藏拙创新招
达摩·禅宗·秘笈太极拳一页秘史
谈“新派武侠小说”
凌未风·易兰珠·牛虻魔女三现
怀沧海楼
回归·感想·声明有才气
敢创新——序卢延光的《武侠小说插图集》
新世纪的武侠小说
冒险到底
乙辑 师友忆往
胡政之·赞善里·金庸——《大公报》在港复刊轶事
弄斧必到班门——在伯明翰访问华罗庚教授
华罗庚传奇
金应熙的博学与迷惘
亦狂亦侠 能哭能歌——怀念“百剑堂主”陈凡
能哭能歌——怀念“百剑堂主”陈凡
悼沙枫——悼蔡锦荣
论黄巢
怀高朗——传奇性的历史人物
文学院长的风流
怀士堂前喜见层楼拓
挽聂绀弩联
京华犹剩未残棋
记刘芃如
缘结千里 肝胆相照——记谢克
缘圆两度见圆融——怀念刘渭平教授
丙辑 诗话书话
杨振宁论诗及其他
原子物理学家的诗
《嬉笑集》重印《新粤讴解心》前言
闲话打油诗黄苗子的打油词挑曹雪芹的错水仙花的故事
日本汉学家的水仙词
锦心绣口笔生花——“沟通艺术”的对话
看澳洲风流
盼大同世界——序张奥列新著《澳洲风流》雪泥鸿爪
旧地深情——序黄文湘《美游心影》
武侠·传记·小说——序林真《霍元甲传》
柳北岸的旅游诗尤今就是尤今音符碎在地上
杜运燮和他的诗无拘界处觅诗魂——悼舒巷城
舒巷城的文字铿然一瓣莲花去——谈舒巷城的诗
罗孚给徐铸成的祝寿诗从两首诗看徐訏梦境是一片胡言?
梦谶的解释从《雷雨》到《阿当》《啼笑姻缘》题诗
章士钊的南游诗两偈·顿渐·陈寅恪饶宗颐初会钱锺书
敦煌学是伤心史澳大利亚的中国移民文学
走近黄惟群——读《黄惟群自选集》
《雷雨》《阿当》《耍花枪》
展艺华堂信有缘——听雨楼诗札书画拜嘉藏品展览
不拘规格的名联
丁辑 读史小识
“万岁”从来多短命圣明天子半庸才末代皇帝的命运
霸王难免别虞姬“六国大封相”纵横谈汉代女尸背后的王侯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筹码不足的风潮
五胡十六国——略谈当时的民族问题武则天是否淫妇脉脉争新宠
申申詈故夫秦桧是“两个中国论”的祖宗元宵杂谈
论南北朝之庄园经济
戊辑 旅游记趣
悉尼桂林山水观
敢夸眼福胜前人
谈天气 怀大理
何必江南赶上春
雁山红豆之忆
小国寡民之乐
在朴茨茅斯食海鲜
签证·食宿·交通
“买呀”和“睇嘢”
长屋风情
还乡小记
己辑 棋人棋事
围棋
屯国围棋的传统风格
围棋争说聂旋风
聂旋风摇撼本因坊
赵治勋双冠在望
三字真言:寻常心
迷上围棋的名人
挑战中日棋圣
让子遇险冷汗流
新老沉浮各不同——围棋世界三事
围棋世界两新星
象棋
象棋国手杨官磷——其人·其艺·其事及其《棋国争雄录》
九连霸胡荣华
七大名手的棋风
序《广州棋坛六十年史》
“棋坛三杰”的浮沉
棋事杂写(六则)
虎斗龙争一局棋——一九七五年全国象棋赛杨胡决战述评
古晋观棋
港澳棋队的表现——古晋观棋之二
归心马战术的新发展
皇帝与兵马——谈象棋与西洋棋的差异
棋赛纪事词(两首)
二〇〇四年再版后记 烟云吹散尚留痕
内容摘要
梁羽生著的《笔花六照(精)》精选作者1956年至2005年的散文,由作者生前亲自增订。本书既记武侠因缘、师友轶事、史论典籍,又有谈诗品联、云游记趣、棋人棋事,彰显武侠世界之外的梁羽生之性情与志趣。作者国学功底深厚,文史修养笃实,通过追忆与诸名士大家的往来故实,陈寅恪、饶宗颐、简又文、金应熙、舒巷城、聂绀弩、黄苗子等文人的风骨,张季鸾、胡政之、金庸、徐铸成、杜运燮、陈凡等报人的风雅,历历在目。
精彩内容
与武侠小说的不解缘一九七九年,我与华罗庚教授在英国的伯明翰(Birmingham)相识,当时他刚刚看完我的《云海玉弓缘》,觉得很有趣,认为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
成年人都喜欢看武侠小说,少年自是更加不用说了。
因为限于经济条件和知识水平,少年的读物自是远远不及成年人的多样化,而且“童话”也毕竟是属于他们的。
童年时代:看的武侠小说不多不过在我的童年时代,我看的武侠小说却没有比别的孩子多,甚至可能更少。因为父亲从小就要我念《古文观止》、唐诗宋词;虽然没有明令禁止,但却是不喜欢家里的孩子读“无益”的“杂书”,尤其是他认为“荒唐”的武侠小说。“绣像小说”如《薛仁
贵征东》《薛丁山征西》《万花楼》之类是看过的,这些小说,虽然写的是武艺高强的英雄,但只是一般的通俗小说,不是武侠小说。
属于武侠小说的,似乎只偷看过两部,《七剑十
三侠》和《荒江女侠》,内容如何,现在都记不得了。还有就是兼有武侠小说性质的公案小说,如《施公案》《彭公案》《七侠五义》等。对《七侠五义》的印象比较深刻,尤其是锦毛鼠白玉堂这个人物。这个人物虽然缺点很多(或许正是这个缘故,他的形象就特别生动),却不失为悲剧英雄(他的收场,是陷入铜网阵,被乱箭射成刺猬一般)。还有,《水浒传》是当然看过的,《水浒传》虽然是“官逼民反”的农民起义小说,把它作为武侠小说是不适当的,但其中一个个的英雄豪侠故事,如“林冲雪夜歼仇”“武松打虎”“李逵与众好汉劫法场”“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等,都具有武侠小说的色彩。
平江不肖生(向恺然)的《江湖奇侠传》是踏入中学之后才看的,这部小说,我觉得开头两本写得较好,写的大体是正常武功,戏剧性也较浓;后来就越写越糟,神怪气味也越来越重了(我并不排斥神怪,但写神怪也是需要技巧的,不能胡闹),写到笑道人与哭道人斗法之时,已迹近胡闹,我几乎看不下去了。不过,我对书中写的“张汶祥刺马”那段故事,倒是甚为欣赏。这段故事,武功的描写极少,但对于官场的黑暗和人性丑恶却有相当深刻的描写。
少年时代:唐人传奇影响最深有一点比较特别的是,在我的少年时代,对我影响最深的武侠小说却是唐人传奇。我认为那是中国最
早的武侠小说,它作为“传记文学”的一支,起源于唐代中叶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的时期。至于《史记·刺客列传》里的荆轲、聂政,《游侠列传》里的朱家、郭解虽然都是“武侠”一流人物,但这些列传属于“传记”体裁,并非小说写法,所以还不能称为“武侠小说”。我是从初中二年级就开始读唐人传奇的,这些传奇送给同班同学他们都不要看,我却读得津津有味。
P3-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