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春居鉴稿(精)
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
20.36
5.8折
¥
35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苏庚春|编者:朱万章
出版社花城
ISBN9787536079670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3654103
上书时间2024-10-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犁春居鉴稿(精)》集中国书画文物鉴定大拿苏庚春先生(1924-2001)毕生经验之作,其亲授弟子、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先生跟随学艺多年辑录而成,收录苏老论述明清至近现代中国有影响力的书画作品及书画鉴定杂识随笔二十余篇。所谈从韩慎先到张大千,涵盖署款、题跋、杂识等鉴定知识,文字典雅,均为苏老高深学养的凝聚,可谓是了解中国明清以来书坛画苑的珍贵材料。
作者简介
苏庚春,出生于北京古玩世家,幼承家学,从父苏永乾先生、夏山楼主韩德寿先生学习书画鉴定,被誉为“琉璃厂书画鉴定四家”之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应邀南下广东,为博物馆、文物鉴定站等鉴定或征集文物达数十万件。
目录
苏庚春的“法眼”(代序)朱万章
关于先师韩慎先
陈容与画龙
关于高克恭
林良花鸟画风
边文进与《雪梅双鹤图》
龚贤的画风
吴历的“山林气”
说说“丹徒派”
画史两“髡残”
朱耷“白眼向人”和“法自我立”的原济
恽氏闺阁画家
张宗苍门庭多画师
印章发展概略
记鉴定端砚
张大千绘画的鉴定
古代书画家的署款
书画题跋
古代书坛杂识
古代画苑杂识
近现代画苑杂识
关于岭南画坛
犁春居尺牍
犁春居序跋
附录
苏庚春生平简表
内容摘要
苏庚春,出生于北京古玩世家,幼承家学,从父苏永乾先生、夏山楼主韩德寿先生学习书画鉴定,被誉为“琉璃厂书画鉴定四家”之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应邀南下广东,为博物馆、文物鉴定站等鉴定或征
集文物达数十万件,声名远扬……这本《犁春居鉴稿(精)》是他的随笔集。
精彩内容
林良花鸟画风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南北朝时期,已经有许多擅长于禽虫花草的画家。到了隋唐五代时期,花鸟画就逐渐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并且在风格、技巧上有着很大的发展和变化。大体来看,五代、两宋的早期画家,多是从精密观察、忠实于写生而来,后来被称为“工笔画派”;元、明两代的花鸟画家,在继承前人传统
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形成了以简练、富有高度概括性为特色的写意画,被称为“写意画派”,当时不少花鸟画家,在题材上突破了前人的窠臼,从而使花鸟画的内容、风格以及表现手法都更加丰富多彩,尤其以水墨写意画为著。
早期较为突出的花鸟画家,当属五代时期西蜀的黄筌和南唐的徐熙。他俩在花鸟画上的创造可谓并驾齐驱,各有千秋,成为我国古代花鸟画中的两个主要
流派,即所谓“徐黄二体”。黄筌的花鸟画技法,是先用极细的墨线勾出轮廓,然后填彩,这就是所谓“钩勒法”。他运用在作品上的色彩,多数是非常浓重、艳丽的,这主要是因为黄筌所接触的都是宫廷里贵族豪华的景象,因此有“黄家富贵”之称。所谓富贵,就是指富丽工巧,以颜色胜的特点。这种“黄体”的花鸟画法,以后被宋代作为国立画院的一种程式。
徐熙的花鸟画技法,是先用墨笔勾出物体形象,然后略施色彩,这种画法是以线条墨色为主,设色渲染为辅,并且讲究墨色与彩色的互相结合,不使墨色为彩色所掩。这种注重墨法而轻于色彩的“徐体”画风,到了其孙子徐崇嗣的时候,由于受黄筌画派的影响,便发生了变化。他发明了花鸟画法中的“没骨法”。
这种没骨法,就是不用墨色来勾勒物景的骨干和轮廓,而是直接用彩色来绘制。徐熙绘画的风格特点,是“朴素自然”,他描绘的花鸟,多是生活在大自然中毫无装饰的具有本来面目的生物,充满秀美活泼的生
气,因此有“徐熙野逸”之说。所谓野逸,也就是上面所说朴素自然、以墨彩胜的一种风格。到了南宋时期,有一个和尚名叫牧溪,他的水墨花鸟画是当时的一种新倾向。到了元代,出现了几位著名的花鸟画家如陈琳、钱选、王渊等,他们的绘画技法,都可谓承前启后。
明代花鸟画家林良的绘画渊源除了承前启后外,主要是受黄筌、徐熙画派的影响,并兼收两家之长,并有所创新。从现在所流传的画迹来看,还是受徐熙画风影响的居多。
林良,字以善,广东南海人,生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卒于成化十六年(1480),年六十五岁。他以擅长绘画在天顺时供奉内廷直仁智殿,官锦衣指挥。
他和同时著名花鸟画家——浙江人吕纪同享盛名于画院,当时有“林良吕纪,天下无比”之誉,又有“林良翎毛,夏昶竹,岳正葡萄,计礼菊”的谚语。
与林良先后享名的岭南画家,刘鉴以松、钟学以春草、陈瑞以驴、何浩以松著,但皆不及良名之盛。
据说当时有个身为布政使的人,名叫陈金,他曾假人的名画,林良从旁指出其画的疵劣,陈金大为恼
怒而欲挞之,后林良便主动临写了一幅,陈看后惊以为神,自此林良在民问的声誉就传开了。与林良同时期的一个文士名叫何经,他自称是个赋诗敏捷的人,但一日与林良剧饮唱和,而林良顷刻就作了诗百篇。
于是林良的名声,也就更为彰显。这说明林良不仅是位画家,而且还是一个诗文家。
林良少年时从同乡的颜宗学山水,从何寅学人物,后则专攻花鸟。他善于描绘禽鸟飞鸣饮啄等不同的姿态,长于画江湖田野的雁、鹰、鹤以及其他水鸟和汀花、蒲苇、水草等。他能放笔纵横,如意挥写,不求工而见工于笔墨之外,粗笔、浓墨,下笔痛快淋漓,纵横驰骋,不拘绳墨,而多得真趣。所写禽鸟有动、静之态,尤其是画鸟之羽毛,层次分明,笔笔准确,每在羽毛之间,露出空白,表现出羽毛的丰满和羽翼的生动。画林木犹如草书之遒劲,并能写出植物枯、茂之情。绘山石则用大斧劈皴,有刚劲矫健之势,这是吸收了南宋马远、夏圭之遗韵。他的画艺为明至清代的“院体派”以及“浙派”的一些花鸟画家——特别是广东的著名画家如张穆、伍瑞隆、赵廷璧和晚期及近代的居廉、高剑父等都受到他的画法的影响。
明清两代对林良的作品,亦有高度的审评和赞许,例如广东番禺的屈翁山(大均)云:“林良画祖黄筌、边景昭,而枯荣之态、飞动之致似过之。章皇帝尝召良为待诏,一时画苑称雄”。清代韩珠船(荣光)谓:“谁能作画如作草,骤雨驰风笔苍老。岭南画史林指挥,断楮残缣此争宝”(见《黄花集》)。清代画家谢里甫(兰生)也曾题其画云:“不工书而能画者鲜矣。画鉴称林以善作鸟皆遒劲如草书,人莫能及,此幅败荷数叶皆有颠张醉素意致。”(见《常惺惺斋书画题跋》)以上几家评语,对林良可谓是推崇备至。
从林良的传世画迹中可看出他的基本画风。
《秋树聚禽图》(广州美术馆藏)为淡设色,画面上六只不同神态的老鸦,似乎正当日中午,五只眠睡,另一只睡眼蒙胧。尚有三只麻雀也同时陪伴左右。
一棵粗壮的秋叶树,两竿修竹,画家巧妙地运用浓淡不同的墨色来分别远近,表现出它们的空间距离,起到了互相映衬的效果,显得丰富而多变化。作者苍劲豪放的笔调、明丽润雅的色彩、劲健而俊挺的笔墨,均富有生气,给人以愉快的美感。此画可称得上“真
、精、新”的杰作。
《飞雁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则以简练洒脱的笔墨写出了芦雁飞翔的特有情态,表露出一派蓬勃旺盛的生机。《双鹰图》(广东省博物馆藏)描写两只苍鹰立于怪石之上,一鹰昂立拳一爪,眼睛直射云中之物;一鹰注目俯视深崖,高耸双肩,气势奇矫,古松枯藤,轻飘落叶,风声呜呜云渺渺。整个画面气魄雄伟奔放,笔势泼辣淋漓,画出了寒天萧瑟的静穆景色。《松鹤图》(广东省博物馆藏)却又是另一番景象:和煦的阳光下,两只瑞鹤,一只仰首若有所望,一只用嘴正在挠痒,苍松、翠竹、幽草相互映衬,有微风吹动之势。全图运笔精熟,形态生动,表现了松鹤长春的景象。《山茶白羽图》(上海博物馆藏)的运笔着
色却极为纤丽,这可能就是继承黄筌一派的“富丽工巧”吧。所作花鸟,笔墨劲秀,深得物象的神貌。坡石的皴法接近马远、夏圭画派,构图谨严工整,应该说是林氏绘画中的罕有佳作。
P10-1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