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觑红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偶觑红尘

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22.6 5.9折 38 全新

仅1件

山西太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干春松

出版社福建教育

ISBN9787533476489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3857933

上书时间2024-10-12

A365书库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干春松先生以对“制度化儒家”、对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的研究而闻名,有多种学术专著,而本书却是干春松教授的一本“文艺书”——“出于对文艺生活方式的固执的坚持而写下的文字”,“太私人了”。而书名《偶开天眼觑红尘》,“主要是王国维的这句诗太贴切地写出了我的情绪,一种试图看破凡俗但又可怜身在此眼中的无可解脱,我总是在这样的挣扎之中,似乎无所挂于心,但又处处难以摆脱情绪的影响”。

作者简介
干春松,1965年生,浙江绍兴人,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教授,中华孔子学会秘书长。研究领域:儒家思想和近现代思想文化。着有《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制度儒学》、《儒学概论》、《重回王道:儒家与世界秩序》、《保教立国:康有为的现代方略》、《康有为与儒学的“新世”》等。

目录
一、从绍兴到北京
  故乡,它永远在那里等着你
  我的“小学”
  稽山中学:忆看谢晋拍《秋瑾》
  鲁迅为什么不愿意说自己是绍兴人
  诸暨枫桥:居然有这样一个小镇
  绍兴:中国式的消失
  假如迁都,你还会爱北京吗?
  北京名人故居:城市灵魂的栖居地
二、“父母在,不远游”
  灰色的北京和母亲的白发
  阿爸,我想跟你说两句
  娘娘走了
  关于绍兴(干浥)
  当我想爸妈的时候,我在想什么?(干浥)
  甘蔗同学的小学毕业典礼
  我的孩子,你十八了啊
三、世界观是走出来的
  天山上的寒星
  简单生活:瓦尔登湖与梭罗
  台北的书和书店
  台北,传统文化在生活中流淌
  诗人:动物与植物
  春江水暖“脚”先知
  世界观是走出来的
四、“干煸”人大
  中国人民大学算几流大学?
  人大的校名之惑
  人大的校徽及其他
  人大哲学系的名师硕儒
  人大哲学系八三级“正史”
  一勺池和未名湖
五、戏如人生
  闭户看《色戒》
  《一步之遥》:中国也存在有思想的导演
  是什么让我们走进剧场
六、我们都生活在别人的故事里
  “办证”与信任社会
  从咖啡馆到大历史
  我们都生活在别人的故事里
  1984年的国庆节
  余敦康先生的魏晋风度
  围棋与哲学
  鲁迅说:我可以爱
  复仇,暴政与暴民
七、儒学与生命
  康有为的现代方略
  大陆新儒学二十年:儒家切入现代中国的制度建构的几种可能且必要的途径
  中国思想该如何表达自己?
  道统不立,学统何存?
  如何在现代中国理解“君子”和“小人”?
  道德建设要从切近的规矩做起——从《弟子规》看当下的道德建设
八、花落春仍在
  花落春仍在
  章太炎与袁世凯
  章太炎与胡适二三事
  死过三回的钱玄同:钱玄同与胡适、周作人、鲁迅的“恩仇”
  王国维:自杀的理由
  许寿裳与章太炎、鲁迅
  梁漱溟的真儒气质
  直道而行的张岱年先生
  汤一介先生与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
  鸟飞何疾:追忆与汤一介先生交往之点滴
九、絮絮叨叨
  儒家精神是对所有人的道德期待
  转型期的道德忧虑
  找回耻感是道德重建的起点
  时代使然,人们习惯给儒家泼脏水
  谈钱理群进养老院:许多传统孝道理念已不适合当下
  返之六经,出入中西,重回王道
跋:老甘蔗和小甘蔗(干浥)
后记

内容摘要
 著名学者干春松教授的评论随笔颇受学界文化界的关注,《偶开天眼觑红尘》是干教授的一本评论随笔精选集,文字轻松而富有见识,内容涉及故乡与帝都、人大与北大、亲人与师友、旅行与娱乐、儒学与近代人物,等等。

精彩内容
 故乡,它永远在那里等着你我曾经说,故乡是用来思念的。因为既有故乡之名,便意味着你并不生活在自己出生的那个地方。因此,随着一个人离开故乡的时间愈来愈久,故乡对于他生活的意义便越发稀薄。
从1983年离开绍兴到北京求学算起,我离开故乡已有三十多年。因为父母依旧生活在那里,我还是经常回去。不过,越来越多地,我听到人们在互相打听“这个人是谁”。认识我的都是三十岁以上的,而年少的人碰见我与碰见任何一个异乡客是一样的感觉。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类似的笑问对我而言,也是百种滋味。
年幼的时候,我与大多数生活在村镇的孩子一样,吃千般苦,受万般罪,目的就是要到遥远的地方去看一看,内心相信有另外一个世界在等待着我们,那是一个充满着可能性的无限空间。我们试图摆脱一切,包括自己的身份、眼界,甚至包括那个曾经让我情窦初开的女孩。离开,离开,去寻找新的一片天。
路遥有一部小说叫《人生》,描写的就是这样一
位青年的复杂内心和选择。我比《人生》主人公高加林幸运的是,我考上了大学,如愿地离开了那个春日开满杜鹃、夏夜繁星点点的家,来到了四顾茫茫的北京。等到大学毕业,父母建议我回家找一份工作,这样可以帮助兄弟姐妹、照顾二老。但我有一种“如果不混出个人样儿就不回去”的豪情,所以继续念研究生,努力在北京寻找工作。
我最初的一份工作是在《哲学动态》当编辑。回家跟中学同学见面时发现,他们有一些是当老师,更多的是在绍兴的各种机关里面“当官”,每一次他们问起我的职业,都一脸迷茫,反正不太能理解这个曾经的班上佼佼者会从事这种不太靠谱的工作。的确,他们的工作是如此实际而切近生活,而我也很难把所
思所想与他们沟通。我的父母虽嘴上不说,心里亦是多有不甘,即使想给亲戚邻居夸口,都无从说起。我也多有歉意,总觉得自己不算一个“孝顺”儿子。
这些年来,父母逐渐变老,加上两地交通越发便利,我经常回绍兴,春节也常带岳母一起回绍兴过春节。不过,每次回乡过年,时间都很紧凑,倒不是不愿在老家多待,而是因为甘蔗小朋友总有许多跟学习相关的安排,因此行程总是缩水。我的父母仍然相当宽容,按他们的话说:“只要回家,就好。”从北京回到位于会稽山麓的老家,眼前景象依旧,人却是变化不小。一种亲切的陌生感,让我更愿意亲近老家的山水,晚上躺在床上,细听潺潺水声恰如
往昔。也不知怎的,近年来北京很少下雪,反倒是绍兴经常大雪漫山。我常看到被大雪压弯的竹子,那低垂的竹梢犹如人生的某一时期的压力,但过几天积雪融化,竹子便很快重新振作。
绍兴古称会稽、山阴,乃是风物繁盛之所。归乡行走于青山绿水之间,亦是与那些曾在这山径行走的古人的一种亲近。王羲之曾作诗:“山阴道上行,如
在镜中游。”他的儿子王献之也说过:“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固然,在学究性的眼光中,山阴道似乎指的是王羲之父子生活的绍兴城西南兰亭一带,但是熟悉绍兴的人大都知道,绍兴真正的山水乃以平水、稽东一带为最美。
平水,一是江名,古称若耶溪。李白曾写道:“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从目前的地理状况看,若耶溪多是涧水,清澈但流速很快,所以溪中是否适合种莲花,我多少是有一些怀疑的。此景或许只是李白的一种想象,但若耶溪因这些诗人墨客古已有名,是无可辩驳的。
在另一种说法里,平水是“与水平”的意思。按照我奶奶的讲法,以前稽东一带的人去绍兴城里,要
到平水坐船,也就是从此处始有了绍兴的水路。所以,这里也可以看做是“里山”和“乡下头”之间的分水岭。在绍兴话里,“里山”指稽东、王坛、青坛等一些地方,而“乡下头”指的是鲁迅外婆家等地,比如孙端、马山一带。里山人出行主要靠步行,而乡下头主要靠船,平水正好在这交界处。
我对平水很有一些感情,因为我在这读过一年书。上中学时,我们用的浙江地理教材里介绍了一种特产叫“平水珠茶”,我小时候经常喝到。我爷爷就是做这种茶的,制作工艺里除了一般绿茶的做法之外,再就是要将茶做成圆球形。最近几年,因为龙井茶更为人们所熟悉,这种珠茶已经不再生产了,让我颇感
遗憾。
平水以南,山形渐密,这里有许多地名很有讲究,比如尧谷和舜王庙。我的中学同学、复旦大学毕业的黄连友经常说,这些地名与我们古代的圣王尧和舜有关系,加之平水附近有大禹陵,所以,尧舜禹三圣在绍兴都是有“遗址”的。
绍兴的经济发展当然没得说,可是绍兴的变化却是我不太能接受的。我固然知道,如果一个城市永远不变,只能说明没有发展,但其发展必须与城市的历史建立有机的联系,在这方面,绍兴做得并不是特别好。
我的许多朋友到过绍兴,如果他们依然对绍兴古城心存向往,那肯定会十分失望。绍兴水乡城市的面目几近消失,处处是高楼,全靠鲁迅故居、仓桥直街撑着。如果是对鉴湖明月存有幻想的人,还想着“一
夜飞渡镜湖月”,那他也会有些失望,过多的高楼已遮住了月光的婆娑。在这个以纺织为特色的地方,河网已经被密集的路网所替代。水乡的绍兴所剩不多。
好在绍兴的山水足够丰富,还有茂林修竹可以期
待。只要你进入平水,向着稽东的方向前行,那么,你就会真正体会到山水之美、松风之清。如果你有幸在稽东下尉的十里鹅湖边住上一晚,头枕若耶之小波、吐纳稽山之气息、啖食香榧之果实,若你依然没有赤松子乔之感,那便只能埋怨自己没有体会力了。
P3-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