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富论(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富论(精)

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121.32 8.2折 148 全新

库存4件

山西太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亚当·斯密|译者:郭大力//王亚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08843

出版时间2015-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48元

货号30810739

上书时间2024-10-01

A365书库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序论及全书设计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第一章  论分工
  第二章  论分工的原由
  第三章  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或其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第十章  论工资与利润随劳动与资本用途的不同而不同
    第一节  起因于职业本身性质的不均等
    第二节  起因于欧洲政策的不均等
  第十一章  论地租
    第一节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二节  论有时提供有时不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三节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与有时提供有时不提供地租的生产物这二者价值比例的变动
  顺便谈谈前四世纪银价的变动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金银价值比例的变动
  怀疑银价仍在继续跌落的根据
  社会进步对三种原生产物的不同影响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关于银价变动的结论
  改良的进展对于制造品真实价格的影响
  本章的结论
第二篇  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
  序论
  第一章  论资财的划分
  第二章  论作为社会总资财的一部门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的费用的货币
  第三章  论资本积累并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四章  论贷出取息的资财
  第五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篇  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
  第一章  论财富的自然的发展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农业在欧洲旧状态下所受到的阻抑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都市的勃兴与进步
  第四章  都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序论
  第一章  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第二章  论限制从外国输入国内能生产的货物
  第三章  论对其贸易的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那些国家的各种货物的输入所加的异常限制
    第一节  限使根据重商主义的原则,这种限制也不合理
    顺便谈谈储金银行,尤其是阿姆斯特丹的储金银行
    第二节  根据其他原则,这种异常的限制也不合理
  第四章  论退税
  第五章  论奖励金
    顺便谈谈谷物贸易及谷物条例
  第六章  论通商条约
  第七章  论殖民地
    第一节  论建立新殖民地的动机
    第二节  论新殖民地繁荣的原因
    第三节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到东印度的通路的发现,对于欧洲有什么利益
  第八章  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第九章  论重农主义即政治经济学中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收入及财富的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学说
第五篇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第一章  论君主或国家的费用
    第一节  论国防费
    第二节  论司法经贯
    第三节  论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的费用
      第一项  论便利社会商业的公共工程和公共设施
      便利一般商业的
      便利特殊商业的
      第二项  论青年教育设施的费用
      第三项  论各种年龄人民的教育经费
    第四节  论维持君主尊严的费用
    本章的结论
  第二章  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
    第一节  特别属于君主或国家的收入源泉
    第二节  论赋税
      第一项  地租税即加在土地地租上的赋税
      不与地租成比例而与土地生产物成比例的赋税
      房租税
      第二项  利润税即加在资本收入上的赋税
      特定营业利润税
      第一项和第二项的附录加在土地、房屋、资财上的资本价值的税
      第三项  劳动工资税
      第四项  原打算无区别地加在各种收入上的税
      人头税
      消费品税
  第三章  论公债

内容摘要
本书从国富的源泉,即劳动,说到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即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换,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的价格,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工资、地租和利润。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震动。它的首次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该书也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精彩内容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为使读者易于理解社会一般业务分工所产生的结果,我现在来讨论个别制造业①分工状况。一般人认为,分工最完全的制造业,乃是一些极不重要的制造业。不重要制造业的分工,实际上并不比重要制造业的分工更为周密。但是,目的在于供给少数人小量需
要的不重要制造业,所雇用的劳动者人数,必然不多,而从事各部门工作的工人,往往可集合在同一工厂
内,使观察者能一览无遗。反之,那些大制造业,要
供给大多数人的大量需要,所以,各工作部门都雇有许许多多劳动者,要把这许许多多劳动者集合在一个厂内,势不可能。我们要同时看见一个部门以上的工人,也不可能。像这种大制造业的工作,尽管实际上比小制造业分成多得多的部分,但因为这种划分不能像小制造业的划分那么明显,所以很少有人注意到。
扣针制造业是极微小的了,但它的分工往往唤起人们的注意。所以,我把它引来作为例子。一个劳动者,如果对于这职业(分工的结果,使扣针的制造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没有受过相当训练,又不知怎样使用这职业上的机械(使这种机械有发明的可能的,恐怕也是分工的结果),那么纵使竭力工作,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扣针,要做二十枚,当然是绝不可能了。但按照现在经营的方法,不但这种作业全部已经成为专门职业,而且这种职业分成若干部门,其中有大多数也同样成为专门职业。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要做圆头,就需要有二三种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涂白色,乃至包装,都是专门的职业。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有些工厂,这十八种操作,分由十八个专门工人担任。固然,有时一人也兼任二三门。我见过一个这种小工厂,只雇用十个工人,因此在这一个工厂中,有几个工人担任二三种操作。像这样一个小工厂的工人,虽很穷困,他们的必要机械设备,虽很简陋,但他们如果勤勉努力,一日也能成针十二磅。以每磅中等针有四千枚计,这十个工人每日就可成针四万八千枚,即一人一日可成针四千八百枚。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么,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针也制造不出来。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
就其他各种工艺及制造业说,虽有许多不能作这样细密的分工,其操作也不能变得这样简单,但分工的效果总是一样的。凡能采用分工制的工艺,一经采用分工制,便相应地增进劳动的生产力。各种行业之所以各个分立,似乎也是由于分工有这种好处。一个国家的产业与劳动生产力的增进程度如果是极高的,则其各种行业的分工一般也都达到极高的程度。未开
化社会中一人独任的工作,在进步的社会中,一般都成为几个人分任的工作。在进步的社会中,农民一般只是农民,制造者只是制造者。而且,生产一种完全制造品所必要的劳动,也往往分由许多劳动者担任。
试以麻织业和毛织业为例,从亚麻及羊毛的生产到麻布的漂白和烫平或呢绒的染色和最后一道加工,各部门所使用的不同技艺是那么多啊!农业由于它的性质,不能有像制造业那样细密的分工,各种工作,不能像制造业那样判然分立。木匠的职业与铁匠的职业,通常是截然分开的,但畜牧者的业务与种稻者的业务,不能像前者那样完全分开。纺工和织工,几乎都是个别的两个人,但锄耕、耙掘、播种和收割,却常由一人兼任。农业上种种劳动,随季节推移而巡回,要
指定一个人只从事一种劳动,事实上绝不可能。所以,农业上劳动生产力的增进,总跟不上制造业上劳动生产力的增进的主要原因,也许就是农业不能采用完全的分工制度。现在最富裕的国家,固然在农业和制造业上都优于邻国,但制造业方面的优越程度,必定大于农业方面的优越程度。富国的土地,一般都耕耘得较好,投在土地上的劳动与费用也比较多,生产出来的产品按照土地面积与肥沃的比例来说也较多;但是,这样较大的生产量,很少在比例上大大超过所花的较大劳动量和费用。在农业方面,富国劳动生产力未必都比贫国劳动生产力大得多,至少不像制造业方面一般情况那样大得多。所以,如果品质同样优良,富国小麦在市场上的售价,未必都比贫国低廉。
P3-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