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家物语(增补版)(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画家物语(增补版)(精)

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34.67 5.8折 59.8 全新

库存2件

山西太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薛原

出版社金城

ISBN9787515518695

出版时间2019-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8元

货号30711055

上书时间2024-10-01

A365书库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罗列的都是中国美术史上最扎眼的名字,讲述的却并非都是耳熟能详的事情。
细细品读大师们跌宕起伏的一生,浓墨轻描中也曾暗流汹涌……他们的人生犹如殊途同归的传奇,他们创造的艺术给百年来的中国留下了璀璨的画面。
这不是一部为学术意义而创作的,从一个转折点或说人生某个阶段和侧面来走进中国现代画家的人生世界,才是这部小书的主旨所在。

目录
齐白石:“我是永远忘不了他的”
黄宾虹:“落魄画家”与一代巨匠
马衡:“忍”字功夫与“清白”
吴湖帆:绿遍池塘草
潘玉良:传奇之外更有艺术
徐悲鸿:独自沉沉味苦心
林散之:书成人已老
张大千:晚年最牵挂的人
傅抱石:“江山如此多娇”
钱松喦:渲染出一个“红”字
陶博吾:大写的“人”
张光宇:做新时代的艺人
常玉:落魄与守望
林风眠:从记忆中汲取灵感
蒋兆和:《流民图》与人生节点
陈巨来:刻刀与琐忆
庞薰琹:印象与信念
李可染:《万山红遍》的时代印记
李桦:“怒吼”与长者之风
张充仁:《蓝莲花》里的印记
沈耀初:大器晚成与落叶归根
陆俨少:晚景的辉煌与遗憾
谢稚柳:两幅搁置多年的画
墨浪:未完成的《满江红》
李青萍:唯有画笔与我相随
启功:从大字报体到“启体”
关山月:从流浪汉到螺丝钉
陈子庄:“我的画定会光辉灿烂”
刘岘:艺术与生命
彦涵:曲折坎坷的艺术人生
黄新波:诗人气质的版画家
张仃:一座艺术立交桥
曹辛之:抱竹轩里品味“闲愁最苦”
汪刃锋:被剥夺的歌唱
张朋:丹青寂寞多
古元:进城后还是“老实人”
吴冠中:“我这一辈子啊,很孤独”
石鲁:未完成的创作
汪曾祺:未圆的画家梦
赵无极:为“排遣”的水墨画
顾炳鑫:追求进步与探索创新
王憨山:“鱼为奔波始化龙”
黄胄:“他好像和别人赌气”
黄永厚:但博头衔一字人
周昌谷:“若非铩羽成衰朽”
颜仲:寂寞的木刻肖像画家
戴敦邦:不堪回首的往事
周思聪:真诚与向往
后记
增补版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讲述的是20世纪中国48位画家人生故事和艺术成就,关注的不仅是关于他们的一生传奇和艺术贡献,而是从其中每一位画家人生的“节点”触摸他们一生命运的转折。这种命运的转折与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是时代塑造了中国画家,也是时代改造了中国画家。中国画家的人生犹如殊途同归的传奇,其创造的艺术给百年来的中国留下了璀璨的画面,具有一定的史料性和可读性。

精彩内容
齐白石:“我是永远忘不了他的”齐白石老人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很高的礼遇,可以说也是中国画家能够得到的最高礼遇了。齐白石和他的艺术已被公认是中国画在20世纪的典型代表。关于齐白石节
俭的逸事,在许多人的笔下都有介绍,例如从锁着的柜子里拿出已经发霉的点心给客人吃,等等,不胜枚举。在绘画上,更有一些逸事,例如:20世纪50年代初,有书画雅好者请齐白石作画,当时齐白石仍按润例收费按尺幅大小明码标价,而且在润格幅度内,一幅画画几只虾几只蟹,老人心里都有数,一般不会多画。但西泠印社2009年出版的一本齐白石册页《花鸟草虫册》里却有两幅都是破例,也留下了两则逸事:一幅是墨虾,一幅是雏鸡。老人画完了两只虾和三只雏鸡后,老人正要题款,但在场的求画者又求老人在画上再添些什么,老人没有说话,意思大概是再添就得加钱了……最终老人还是加了——不过他是在两幅画的右上角各“吝啬”地添了半只虾和半只雏鸡,边画嘴里边嘟囔着说这些添笔算是送的。这两幅册页,后边添加的半只虾和半只雏鸡,与整体的效果看,还是能看出是“多余”的,但也多了几分情趣和神韵。其实,举这些例子并非是说老人吝啬,而是想说,齐白石的画和他的艺术已经成为我们精神生活的滋养。
齐白石属于大器晚成的典型。他十二岁开始学木匠,二十七岁开始拜师学习诗文书画和篆刻,并以卖画为生。
自四十岁起,离乡出游,五出五归,遍历陕、豫、京、冀
、鄂、赣、沪、苏及两广等地,饱览名川大山。五十五岁
时为避兵乱,到了北京,仍以刻印章卖花为生,两年后定居北京,结识了陈师曾,随之成为知音。在陈师曾的鼓励下,齐白石有了晚年的“衰年变法”,闭门多年专攻写意花鸟,形成自家面貌,独创了红花墨叶的两色花卉,以及浓淡几笔的虾和蟹等。
1917年夏,五十五岁的齐白石为避兵乱,又来到北京,在琉璃厂南纸店挂了卖画刻印的润格,陈师曾见到了齐白石的篆刻印章,特去拜访齐白石,相谈甚欢,成了知音。其时陈师曾担任的编审员,擅长写意花卉,在北京已是有盛名的大家。齐白石从行箧中取出《借山图卷》,请陈师曾鉴定,陈说齐白石的画格是高的,但还有不到精湛的地方,并题诗一首:“襄于刻印知齐君,今复见画如篆文。束纸丛蚕写行脚,脚底山川生乱云。齐君印工而画拙,皆有妙处难区分。但恐世人不识画,能似不能非所
闻。正如论书喜姿媚,无怪退之讥右军。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用齐白石的话说,陈师曾是在劝说他自创风格,不必求媚世俗。齐白石后来说,这次到北京,结交陈师曾做朋友,是他一生可纪念的事。当年在北京,更多的文人名家是瞧不起齐白石的,不仅仅由于齐白石的木匠出身,对齐白石的绘画作品也是看不起的,讥讽齐白石的画粗野,题诗也不通。所以得到陈师曾的激赏,对齐白石来说,是很值得纪念的。
1922年,齐白石六十岁。春天,陈师曾应邀去日本参
加画展,陈让齐白石预备几幅画,交陈带到日本去展览。
结果陈带去的齐白石的画都卖了出去,且画价甚高,齐白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