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人甲或小说家/鲁敏随笔集
  • 路人甲或小说家/鲁敏随笔集
  • 路人甲或小说家/鲁敏随笔集
  • 路人甲或小说家/鲁敏随笔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路人甲或小说家/鲁敏随笔集

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26.37 5.5折 48 全新

库存2件

山西太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鲁敏

出版社译林

ISBN9787544778152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0710055

上书时间2024-09-30

A365书库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1.鲁迅文学奖得主、七零后代表作家鲁敏创作随笔、文学访谈与演讲的首次精选集结走过青涩,走过光亮,走过困境,此书乃作家鲁敏各时期创作随笔、文学访谈与演讲稿的首次精选结集。文章原发表于《上海文学》《天涯》《莽原》《野草》《文学报》等期刊报纸,特此辑录,诚意分享。共收录随笔12篇,访谈11篇,演讲5篇,以时间为经纬编排,展示作者亦是路人甲亦是小说家的成长与流转。
2.20年写作生涯的回顾剖白,一堂轻盈又真实的“小说课”1998年的某个下午,鲁敏站在一座高楼上盯着世界看,栏杆拍遍,心念一动,决心踏上小说之路,“以小说的虚妄抵抗现实之虚妄”。摇摇晃晃走到今天,一晃二十余年。这个集子乃小说家鲁敏这一路走来坦率的自我披沥,恰似一举回望。
它又仿佛一堂习作者们的小说课。作者将自己珍贵的经验,掏出来与后来者交谈。有创作理念的分享,如对长篇文体“中心思想”的摒弃;也有细致之处的剖析,如诉说《六人晚餐》男主人公之死是如何建构的。但它绝非宏大典重的“正课”,它足够轻盈、散漫,你可以从任何一页翻开、读起,听作者娓娓道来。
3.还原小说人物本来面目,照见“路人甲”身上的斑驳东坝系列、暗疾系列、荷尔蒙系列、《六人晚餐》、《奔月》……鲁敏于众多作品中塑造了丰富的人物,而这些人物有一个共性——他们都是平常如水的路人甲乙。如鲁敏自己所说:“我比较熟悉的都是手无寸铁、身无长物的人物与他们的琐碎恩怨,他们没有别的,他们手心里就紧紧攥了自己一条命,到了某个关头,这就是他们做决定的武器与方式。”历经营业员、劳资员、企宣、记者、秘书等职的作者,深谙路人那些迷雾一般毛茸茸的精神与心理空间,小说家亦是路人甲,路人甲诞生于小说家笔下。这些“路人甲”诞生的影影绰绰的来源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将自我经验汇入到“失败的大多数”这样一个宽广的主题中去的?阅读本书,我们可以还原小说人物的本来面目,照见原生路人甲身上的斑驳。

目录
辑一 我以虚妄为业 
 3  为了靠近 必须远离 
 9  小说的腔调  
18  背叛与冒犯  
23  茫茫黑夜漫游  
28  我以虚妄为业  
34  无辜的种马  
37  来者何人?  
41  腼腆的黄昏  
45  后窗的写作  
55  钉子与包袱  
60  十二年的目光  
66  胡迁之死 

辑二 萎泥与飘逸
 77 我曾无意中丢下一粒种子 
110 与小说跳一场危险的舞 
124 写作把我从虚妄的生活里解脱出来 
141 不能承受之真:小说与虚构 
157 小动作的人性 
167 我只负责把暗疾撕开 
183 我所倾心的不是坠落,是摆成飞翔姿势的坠落 
201 人到中年才认识到肉身的沉重与深刻 
208 在别处:人性中萎泥与飘逸的永恒矛盾 
228 在六朝烟水里野蛮生长 
244 我想表达无可慰藉的人生迷境

辑三 取景器 
291 取景器 
297 当下中国写作中的流行与反流行 
303 从俄罗斯母亲到俄罗斯兄弟 
309 虚构花朵 人间颜色 
327 我们这二十年

内容摘要
从日月缓慢、人情持重的乡村东坝叙事,到隐秘幽微、悲怆诡谲的城市暗疾系列,再到直指肉体本源的荷尔蒙夜谈,以及更多散落于系列光照之外的多主题变奏,鲁敏一直在冒犯小说的边界,从不肯安于既有的领土与荣耀。她拒绝稳妥便捷的审美,孤意探求,去往下一个路口,去往新的毛茸茸的幽微地带,去为人性进行一场又一场类似“无穷辩护”的书写。
本书乃鲁敏20年写作生涯中,近30篇创作随笔、文学访谈与演讲稿的首次集结、诚意分享。它足够真实,是作者漫长写作历程坦率的自我披沥;它又足够轻盈,随意一页,即可翻入一堂线下的“小说课”。
写作如何把人从虚妄的日常生活里解脱出来?何为七零后写作的阿喀琉斯之踵?那些影影绰绰的来源最后是怎样落纸成故事?小说技艺应如何运用?如何给小说人物取一个不草菅人命的名字?
是路人甲,还是小说家?
翻进本书,看鲁敏还原写作者的野蛮生长与多重裂变。

精彩内容
来者何人写小说这件事,孤独、愉悦和烦恼都是巨大的,大到像大象那样,在书房里发出沉重的结实的脚步,阵阵看不见的灰尘扬得我满脸满身,让我惊惶又为之深深享受。但每篇小说,起码三分钟,会是纯粹好玩儿的。比如,给小说里的人取名字。
对主人公哪怕只是次要人物的名字,我向来比较谨慎,像赋予他们生命的双亲到派出所上户口那样谨慎,哪怕这种谨慎可能是多余的:大部分读者都随随便便像瞅一个代码一样就跳过去了,可我不行,我得对他们负责,我非常顶真地想着,姓名有着许多暗示与隐喻,气质上的、代际上的、地域上的、职业上的、出身上的,等等。尤其在视觉阅读中,姓名会传达出宿命的言外之意乃至对读者窃窃私语:瞧,他就是这么个人,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他就是这么个命嘛。
故而在小说开场之际,替主人公想名字时,我总是兴致盎然,好像给自己吃一块小糖一样,细细剥来慢慢吮。为了避免自己过分猎奇、生硬,我会跑到书架前,翻开许多书,找书皮上印着的出版人员姓名,比如策划、校对、设计、摄影、翻译、销售主管等概不满意;若碰巧女儿在家,就鬼鬼祟祟借来她的同学名册,从头看到尾,又拆又合,念念有词,还是一个也不中意,觉得一个也不像我的主人公。他们的名字,要不太甜美,要不太惊人,要不过分平熟—如果我自己过日子叫这个名字倒也无妨,可这是写小说呀,写小说不就是让我来肆意虚构、夸张反叛、大胆试验的吗?同时,还有另一个障碍,可能也是我心理感受上的悖论,一个已经被现有个体“占有”了的姓名,哪怕是个从未谋面的人,但我还是会觉得这名字已经带有体温、价值与经验了,端端不好再用了,既冒犯了这位姓名的主人,也冒犯了我笔下的人物,两边不落好……当然还有一个蠢笨无脑的办法:翻字典,像求签人一样闭着眼任意翻到一页,继续闭眼然后用手在上面移动一番,停下,以为能蒙上一个“天意”或“天赐”之名……试举一小例,我写《不食》时,里头这位主人公因为对这个世界的人类食物深感绝望,故选择了只吃树叶、花草、藤条等自然产物……那么他叫什么好呢,我不愿他叫“军”“磊”“峰”,也不愿叫“信哲”“宇轩”,更不想叫“迈克”“查理”。就为替他取个恰当的名字,我停工几日,为之苦想,同时也觉得自己这一执念简直好笑到滑稽了,本是虚构之境,哪里至于如此顶真?张三李四其实又有何不可?不,随即又自我反驳,张三李四确乎不可!就好比在商业规则里,对汽车运动系、香水新款、洗发水定义等需要很专业的再三推敲,作为一个“专注写作若干年”的写作者,这点小说家的职业牛角尖,钻一钻也是起码的吧。总之,挑三拣四,掂量一番,最终我为《不食》里这位特立独行的男人找到了一个只属于他的名字。嗯,这里就不说了,原谅我要卖这个一文不值的关子。为了弥补,我可以告诉你我最近一篇新小说里主人公的名字,他叫贺西南,一个像冰冻牛排那样一板一眼的人,对浪漫主义不屑一顾,但行动力极强。每次敲出贺西南这三个字,我就结结实实地感觉到,我的确认识这么个家伙,迎面碰上,我都能叫上他一块儿去吃饭。
顺便补充一下,哪怕有时特意要写出一种微若蚁蝼、泯然众人的人物效果,我也不愿去随意取名,诸如丽、秀、莲,等等。这种所谓的“平常性”,其实有一种我不太喜欢的明示与破绽,好像从一起笔起就打算草菅人命,带着相当世故的逻辑关系。不能够这样的,我反而会更加费力地去想这么一个所谓凡人的来路与出身,给他设计一份相称的工作,了解他喜好什么饮食,有什么口头禅,等等,并由此来设计他的姓甚名谁,像亲人一样地倚重与凝望他,给他建立一个属于他的世界,即便这只是一篇虚妄的小说。
(2014年)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