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档案馆建设
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
39.24
5.8折
¥
68
全新
仅1件
作者杨振力
出版社中国戏剧
ISBN9787104048145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0689920
上书时间2024-09-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档案与档案管理机构的产生与发展/ 1
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产生/ 1
第二节?档案的发展历史/ 3
第三节?档案管理机构的产生与发展/ 5
数字档案馆建设/ 8
第一节?数字档案馆的概念/ 10
第二节?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情况/ 13
第三节?数字档案馆特征/ 24
智慧档案馆建设/ 29
第一节?智慧档案馆建设概述/ 29
第二节?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 44
第三节?智慧档案馆的建设架构/ 60
第四节?智慧档案馆建设的基本原则/ 64
国内外智慧档案馆建设实践/ 69
第一节?国外智慧档案馆建设情况/ 69
第二节?国内智慧档案馆建设情况/ 73
智慧档案馆建设中新技术的应用/ 76
第一节?物联网技术/ 77
第二节?云计算技术/ 80
第三节?移动互联网技术/ 87
第四节?大数据技术/ 91
第五节?射频识别技术/ 96
第六节?移动支付技术/ 99
第七节?新媒介技术/ 101
智慧档案馆的实现条件/ 103
第一节?智慧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 104
第二节?人事档案信息化/ 112
第三节?照片档案信息化/ 117
智慧档案馆服务及评价/ 124
第一节?基于档案智慧管理的“一站式”服务/ 124
第二节?智慧档案馆的评价/ 130
智慧档案馆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前景展望/ 134
第一节?智慧档案馆建设问题及对策/ 135
第二节?智慧档案馆建设前景展望/ 142
附 录/ 143
附录一 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 143
附录二 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国家档案局2014年)/ 158
附录三 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 176
附录四 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 184
附录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16号) / 198
附录六?DA/T70—2018文书类电子档案检测一般要求/ 201
附录七?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基本要求/ 212
参?考?文?献/ 240
后 记/ 245
内容摘要
本书以智慧档案馆为研究对象,是在作者有关智慧档案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该书从档案的起源谈起,介绍了档案的产生、发展沿革。研究了档案管理机构从传统形式到数字化再到智慧化的发展过程。对国内外数字档案馆、智慧档案馆的发展情况做了充分的调研。对智慧档案馆建设过程中的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兴技术在智慧档案馆管理及服务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精彩内容
第一章档案与档案管理机构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产生
一、档案的起源档案的起源是指档案这一事物的来源,是指档案的前身或者说是原始形态。 档案起源问题是档案学领域的基础理论问题,是档案史学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对档案起源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档案的性质和功能。 但是长期以来对档案起源的研究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对档案起源问题的研究必然涉及档案的定义、本质属性等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同时还涉及其他学科,如考古学、文字学、语言学等,因此档案起源问题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国内档案界有关档案起源的研究有截然对立的阶级论和非阶级论,阶级论支持者认为档案是阶级社会的产物,阶级是档案产生的必要条件。 非阶级论支持者认为阶级的产生与否不是档案产生的决定性条件,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在阶级社会形成之前就经历了萌芽、发展、形成的过程。在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档案的称谓也在不断地变化,商代、周代时期档案被称为“册”、“中”,秦汉时期档案被称为“典籍”,魏晋以后档案被称为“文书”、“案牍”,清朝以后开始称为档案。档案的载体也不断地演化,存在着很多的档案载体形式,商周时期档案的载体有甲骨、金石,春秋战国时期档案的载体有简牍、缣帛,晋以后在公文中正式使用纸张,到近现代出现了磁介质、光介质等新形势的档案载体。 截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关于档案起源的主流观点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国家起源论、图画起源论、原始社会末期起源论、原始记录物起源论。1979年8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著名档案学家曾三提出档案是关于生产的记录,对档案是阶级和国家的产物的思想表示怀疑。但是这并没有妨碍在今后几年大家在进行相关理论研究时仍然认为档案是有了阶级、文字、国家之后产生的,认为档案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比如吴宝康教授认为档案的起源和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支持档案是阶级社会产物的观点。吴教授认为档案的起源与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档案的产生过程是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历史过程,经历一个从萌芽、不成熟状态到成熟产生以至于发展的过程。倪宝坤在《现代档案管理学》一书中提道,“档案产生之基本条件是文字,在未有文字以前,当然谈不到档案。人类有文字之后只保存文献,从此可以说有了档案”。
第二节?档案的发展历史档案的起源和产生是一个非常长的历史过程,档案起源于人类早期的原始记事,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原始记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档案的起源和产生是一个从萌芽开始逐渐发展的过程,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1.原始萌芽阶段早在170万年以前,地球上就有了远古人类的活动,在我国的云南省元谋、陕西省蓝田、北京市周口店等都发现了原始人类的遗迹。在文字没有产生的远古时期,记事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播,以口相授,彼此相告,代代相传。口耳相传的史实容易失真,因此当人类社会继续向前发展之后人类开始以实物辅助记忆,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结绳记事和刻契记事等原始记事方法。刻契记事比结绳记事又向前发展了一大步,是在木板、骨片或玉片上刻上符号用以记事,所刻之物称为契,从契中可以看到后来文字的源头。 档案形成之初的原始萌芽有物件记事档案和结绳记事档案两种,物件记事档案是以实物记录数字、记录事务,以此表达思想感情。结绳记事档案是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事情,结绳记事与实物记事本身都不能表示具体的含义,起某种提示作用,事情本身只能记录在持物人的脑海中,同样的一个实物对不同的持物人具有不同的含义。结绳、刻契、图画等记事方法比口耳相传有了很大的进步,代替了部分语言,在一定范围内有约定俗成的作用,可以进行保存、传递,但是它们有很大的局限性,还不能够表达确切、完整、抽象的含义,因此,这一阶段的档案还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档案,是档案的原始萌芽。
2.发生发展阶段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活动越来越多,记事和表达思想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产生记事的手段和途径越来越多,符号记事、图画记事等方式比萌芽时期的档案能够表达的含义大大增加,但是它们毕竟还只是标记和符号,只能帮助人们唤起某些具体事务的记忆,还不能够表达确切、完整的意思,不具备成为普遍的社会交往的工具的要求。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的档案,因此称之为发生发展阶段的档案。
3.产生与形成阶段档案的起源、产生、形成是不同的概念,文字的产生为档案的形成提供了社会的客观可能性,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到较高级阶段的产物。 由于结绳记事、刻契记事等原始的记事方法只能辅助记忆,不能客观地表达历史。文字的出现并运用于记录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时,保存起来的文字记录就形成了档案。原始社会末期,人类的生产力进一步向前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制度的形成,而后出现了阶级和国家。国家的管辖范围不断扩大,管理活动不断增多,上传下达需要文书,作为社会管控工具的文书大量的出现,保存之后成为文书档案。从时间上讲,档案产生于原始氏族公社末期,我国的黄帝时期正是原始氏族公社的末期,1988年《人民日报》报道,根据考古发现商代的甲骨文并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汉字出现于黄帝时代及夏代初期,已经拥有成熟的文字。考古学家的这一发现说明此时期文书档案的产生的条件已经具备,在当时已经产生了档案。 从出现文字记录人们的生产生活到阶级和国家产生之后用文字记录国家的各项事务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阶级论支持者认为档案产生于阶级和国家出现之后,笔者认为,在阶级和国家出现之前的用文字记录人们的生产生活形成的文书资料就已经属于档案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