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隧道(精)
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
44.71
7.6折
¥
59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英)约翰·勒卡雷|译者:文泽尔
出版社上海人民
ISBN9787208157354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30648342
上书时间2024-09-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约翰·勒卡雷,原名大卫·康威尔(DavidCornwell),1931年生于英国。18岁便被英国军方情报单位招募,担任对东柏林的间谍工作;退役后在牛津大学攻读现代语言,之后于伊顿公学教授法文与德文。1959年进入英国外交部,同时开始写作。他以第三本著作《柏林谍影》一举成名,知名小说家格林如此盛赞:“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间谍小说!”从此奠定文坛大师地位。
获奖记录1963年英国推理作家协会(CWA)垒匕首奖1964年英国毛姆奖1965年美国推理作家协会(MWA)爱伦·坡奖1977年CWA金匕首奖、JamesTaitBlack纪念奖1984年MWA爱伦·坡奖大师奖1988年CwWA钻石匕酋奖(终身成就奖)、意大利MalapartePrize2005年CWA50年最佳金匕首奖
目录
前言
自序
第一章 别对你的秘密情报局太凶残
第二章 柯洛布克博士的法律
第三章 官方访问
第四章 发言权
第五章 敬启者
第六章 英国司法之轮
第七章 伊万?谢罗夫的倒戈
第八章 遗产
第九章 穆拉特?库尔纳兹的清白
第十章 走出去,前往现场
第十一章 撞见杰里?威斯特贝
第十二章 在万象的孤独
第十三章 实景剧场:与阿拉法特共舞
第十四章 实景剧场:碧姬别墅
第十五章 实景剧场:罪责的问题
第十六章 实景剧场:亲密关系
第十七章 死在自己盔甲里的苏联骑士
第十八章 东部蛮荒:一九九三年的莫斯科
第十九章 鲜血与财富
第二十章 花园里最大的熊
第二十一章 在印古什人之中
第二十二章 约瑟夫?布罗茨基的获奖
第二十三章 别向错误的人寻求答案
第二十四章 兄弟的守护者
第二十五章 巴拿马什么鬼!
第二十六章 深入敌后
第二十七章 追寻军阀
第二十八章 理查德?伯顿需要我
第二十九章 亚利克?基尼斯
第 三 十 章 遗失的杰作
第三十一章 贝尔纳?皮沃的领带
第三十二章 与囚徒共进午餐
第三十三章 作者父亲的儿子
第三十四章 向雷吉致谢
第三十五章 头号罪犯
第三十六章 斯蒂芬?斯彭德的信用卡
第三十七章 给志存高远的小说家的建议
第三十八章 官方的最后机密
资料来源
内容摘要
服务过军情五处和军情六处,初试写作,就震惊文坛。
这是英国国宝级小说大师勒卡雷的唯一回忆录,记下了他人生中近四十个刻骨铭心的片段,再现一个伟大作家的双重身份和多重自我。他目睹残酷战争与冷血杀伐;他跟着战地记者藏身壕沟,子弹擦着他的耳边飞过;他采访狱中的恐怖分子,却被对方堵得哑口无言;他目睹苏联巨变前后的社会,感慨万千;他见证了布罗茨基获得诺奖的瞬间,也亲历了电影大师弗里茨·朗的失意;他写下骗子父亲与自己既疏离又难舍的亲情,并苦苦思索间谍与作家的异同。
“逃避与欺骗是我童年非有不可的武器。青少年时期,我们都是某种间谍,而我却早已是退役的老兵。情报世界拥我入怀的时候,感觉就像回到家一样。”
精彩内容
我所有的书几乎都曾经以“鸽子隧道”作为暂定的书名。这名字的由来很容易解释。那时,我正值十五岁前后,父亲决定带我到蒙特卡洛去,那是他用来赌博狂欢的场所之一。距离老赌场不远处有一座运动俱乐部,它的地基建造在绵延的草坪之上。草坪尽头有个靶场,能够正面远眺大海。在草坪的下面,有一些彼此之间保持平行的狭小隧道,排成一列,一直延伸至海边。隧道里面总是会被人放进一些在赌场屋顶孵化和圈养的活鸽子。这些鸽子的任务,就是扇动自己的翅膀,沿着漆黑的隧道飞行,直到出现在地中海的天空之下,然后便成为那些已经饱食过一顿丰盛午餐的绅士们的靶子——这帮人已经站稳或者趴好,备妥自己的霰弹枪,等待着这些鸽子了。那些未被射到的,或者只是翅膀受伤的鸽子,会去做鸽子们本该做的事:回到它们的出生之处,也即赌场的屋顶,在那里,周而复始的陷阱正等待着它们。
为何这样一幅图景,竟会困扰我如此之久,读者们也许比我自己更能评判吧。
**这些都是我回忆里的真实故事——你们当然有权质问,对一个处于美其名曰“生命黄昏”的从事创作的作家来说,什么是真相,什么又是记忆呢?对律师而言,真相就是不加修饰的事实。至于这些事实能否被发现,又是另一回事。对一个从事创作的作家而言,事实就是原材料,并不是对他进行监工的工头,而是他的工具,他的工作就是让这些事实可以被传唱吟诵。真正的真相会骗人,如果真相确实在某处的话,那也不会存于事件表象,而是在其细枝末节之中。
真的有“纯粹的记忆”这种东西吗?我很怀疑。即使当我们坚信自身冷静客观,忠于赤裸的事实,不会因为自私自利的缘故进行修饰或者删改,纯粹的记忆仍然如同一块湿润的香皂一样滑溜,难以抓住。或者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一辈子都在不断混合自身经历和想象力之后,确实就是这样。
每回想起一些值得一提的故事,我就会从自己当年在报纸上各处发表的文章里摘取一段当时的对话或者描述,因为,对我而言,这些读起来依旧很新鲜,也因为之后的记忆不如当年这些文章一样清晰与锐利。比如,我对于前克格勃首脑瓦季姆·巴卡京的描述便是如此。至于另外一些情况,我很大程度沿用了当时我所写下的内容,只是在各处稍微整理了一下,少量添加了一些补充润饰,让这些情节看起来更加清晰,或者更合时宜。
我并不希望令我的读者认为,阅读本书便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我的作品——或者,换句话说,正因为对我的作品有部分程度的了解,从而期待其中存在某些零星注释的对应片段。无论如何,请放心:我绝没有刻意去伪造任何一起事件或者一段故事。掩饰是必要的,但是,伪造,则是断然不可能的。一旦我的回忆里出现摇摆不定的情况,我都会特别加以注明。最近,有一本谈论我人生的书出版,其中仅用很小篇幅提及了一两则故事,所以,我当然很愿意自己再谈一遍,用我自己的声音来讲述,竭尽可能地倾注我自己的情感。
书中有些片段,我在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重要性,可能也是因为某位主演的离世才意识到。在这段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没有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只是在各个地方写下少量旅行笔记,或是随意记录了几行如今无法还原的对话——只有这些留存。比如,我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被逐出黎巴嫩之前,曾与他相处过一段日子。之后,我前往他在突尼斯居住的白色旅馆拜访他,却未能见上面。又隔了几个星期,同样在这个小城里,驻扎在同一条马路上距他几英里之外的地方,他的数位高级将领遭到了以色列暗杀小组的狙杀。
拥有权力的男人和女人们,他们都很吸引我。因为这些人就在那里,而且我也很想知道是什么促使他们做出这样那样的举动。不过,在那些有他们在的场合,我所能回想起来的,不过是我在他们面前似有见地地点头,适时地摇头,以及试着讲一两个笑话来缓解紧张情绪而已。只有到了会面结束,回到我的旅馆房间之后,我才会掏出我那本写得乱七八糟的笔记本,试图把我刚才看到的、听到的理出个头绪来。
其他一些在我旅行中保留下来的、书写潦草的笔记,大部分都不是关于我个人的记事,而是记录了我在各处探险时陪伴在我身边的、保护着我的那些虚构角色。这些笔记都是以他们的角度(而不是我的角度)、他们的笔法写下来的。那次,当我蜷缩在湄公河畔的壕沟里,人生第一次听见子弹射进位于我上方的泥滩时,用颤抖的手在肮脏的笔记本上倾诉愤慨之情的并不是我,而是我那位英勇无畏的、虚构出来的英雄,战地记者杰里·威斯特贝。对他而言,被子弹击中只是日常生活必经的磨难。我曾经以为只有我在这种事情上是个例外,直到后来,我遇见了一位知名的战地摄影记者,他坦白地告诉我,只有通过相机镜头凝视战场,他才能摆脱恐惧。
好吧,恐惧从来没有离我而去,不过我能理解他的意思。
**有许多事情我从来都不愿意写,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有这样的事情。我先后有过两位非常忠诚且挚爱的妻子,对她们,我有无限的感谢,也有很多的歉意。我一直都不是个模范丈夫和模范父亲,对于表现成那样也不感兴趣。爱对于我而言,来得太晚了,是在很多次失误之后才到来的。我没有给我的四个儿子提供良好的道德教育。关于我在英国情报机构的工作(当然主要都是在德国执行),我也不希望再添加额外的说法,毕竟,已经有其他某些人在其他某些地方发表过并不准确的报道了。一方面是因为我对自己曾服务过的机构还保留着老派的忠诚态度,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已经向愿意同我合作的男士和女士们做过保证。我们之间达成的共识是,这一保密承诺没有任何具体的期限,将会一直延续到他们的儿女及后代。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既不惊险,也不戏剧化,但对于这些签了约定的人们而言,却牵涉到痛苦的、触及灵魂深处的反省过程。无论这些人此刻是否健在,保密的承诺依旧不变。
间谍的工作,自我出生以来,就对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我想,这就像是大海之于福雷斯特,或者印度之于保罗·斯科特。我在曾经熟知的秘密世界之外,试图为我们所居住的这个更为宽广的世界创造一个大剧场。这个想法最初源自想象,然后寻求实体,接着再次回到了想象,最后便来到我此刻就座的书桌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