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连海谈孟子(万章告子尽心章句篇)
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
23.87
5.3折
¥
45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纪连海
出版社石油工业
ISBN9787518329175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30446488
上书时间2024-09-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对《孟子》的解读,从古至今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读者所处的社会需要服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很需要了解儒家思想,学习孔孟之道。纪连海著的这本《纪连海谈孟子(万章告子尽心章句篇)》力求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去接近《孟子》,感受《孟子》,使孟子的思想精神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让每位读者都能沐浴到2000多年前圣贤先哲的深邃智慧。
作者简介
纪连海,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院成员、中国青年网络智库成员、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CCTV-10《百家讲坛》主讲人、北京师大二附中历史教师。曾经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正说和珅》等56讲;在上海电视台《文化中国》栏目主讲《〈孝庄秘史〉大揭秘》等105讲;先后出版数部历史著作。
目录
万章章句上
万章章句下
告子章句上
告子章句下
尽心章句上
尽心章句下
内容摘要
《百家讲坛》“十大名嘴”之一纪连海在《纪连海谈孟子(万章告子尽心章句篇)》中独家点评经典国学《孟子》,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本书各节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原文、注释和纪老师说。原文部分参考了多个版本,对有异议之处经过专家论证,或以最权威的解释定稿。注释部分主要
针对一些少为人知的人名或地名,以及较为难懂的字进行重点解释,结合各种注译版本,取其精华。第三部分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感悟孟子的思想、观
点,纪老师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对每节内容进行全面的评析,评析分别从为人处世、从政之道、经商之道等方面,结合大量妙趣横生、通俗易懂的中外故事,让《孟子》中那些看上去深邃难懂的道理,读着读着就豁然开朗了,不仅使人诵读经典不再枯燥无味,还能够更好地体会、感受和运用绎典,提高读者的文化品位。
精彩内容
万章是孟子的高足,一生追随孟子,为孟子所喜爱。
在这三个小节里,万章向孟子提出几个和“舜”有关的问题。
在前面的三十八节中我们曾讲过舜的故事。他的父亲、继母和弟弟经常想方设法害舜,但舜不计前嫌,还像以前一样侍奉父亲、友爱弟弟。你说一般人能做到这一点吗?
后来他的美名远扬,尧帝知道后,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让位于他,天下人都归服于舜。
第一小节里,万章向孟子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舜帝为什么到田野里,望着天空哭?第二个问题:舜帝怨不怨恨父母?孟子借用曾子的学生公明高回答学生长息的问话说:“为不若是恝,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做儿子的,该耕田就耕田,该尽职就尽职,父母不宠爱我,我有什么办法呢?
人应该以什么为满足?舜帝有了娥皇、女英两个美女做妻子,不能满足;成为帝尧的继承人,也不能使他高兴;有百官,有牛羊、有粮食,有农夫,有天下的读书人来归附,帝舜还是不能高兴。富贵,权势,美色,有人役使,这些一般人都要的东西,舜帝都有了,他还是忧愁,还是不高兴,这是为什么?“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能让父母高兴,才有自己的高兴;能让父母欢欣,才有自己的欢欣;能让父母生活满意,才有自己的满意。这就是大舜帝,这就是中国人的孝道。儒家认为,从个人品质来说,孝为百善之首,从天子以至庶民都是如此。这是中国伦理道德的核心,只有有了这个“孝”的核心,扩而充之,才能构成其他的善行。
“孝”字,本义是继承先辈之志的意思,《书·文侯之命》:“追孝于前文人。”《礼记·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在殷商甲骨文中已有“孝”字。《诗经》里也有不少有关孝、悌方面的内容。
但自从春秋战国以后,“孝”字逐渐就演变成为一般民众形容“孝顺父母”之意了。当然,“孝”本身也包含有“孝顺父母”的意思,所以孟子在此特别提出“孝顺父母”之意。孟子在这里就是在赞扬舜的大孝。
第二小节里,万章提出了“不告而娶”和舜是否“伪喜”的问题。既然是要孝顺父母,那么在娶妻问题上,做儿子的就应该禀告父母亲。但是舜为什么不禀告父母亲就私自娶妻了呢?这个问题即使是在现代,也是做父母的人们所反对的。但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舜当时的处境,舜并不是不孝敬父母,只是因为父母过于宠爱那不成器的弟弟,而这个不成器的弟弟是不能继承舜的王位的。所以舜只好“不告而娶”,而帝尧亦不告而嫁。从另一方面说,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前,中国实行的是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只是在汉朝以后,由于董仲舒等篡改儒家思想,才弄成了父母包办婚姻的封建礼教。所以这个“不告而娶”的行为方式,并不是不孝敬的表现。
另一个问题,舜明知被骗和子产明知被骗是伪善吗?
这就是孔子一再宣扬的“诚信”和“最佳行为方式”的问题。所谓“诚信”,就是明知被骗但仍诚信对人,并不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