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偶大师黄奕缺回忆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木偶大师黄奕缺回忆录

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93.48 6.2折 150 全新

仅1件

山西太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整理:吴裕挺

出版社中国戏剧

ISBN9787104046165

出版时间2017-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50元

货号30054294

上书时间2024-09-17

A365书库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黄奕缺生前是著名木偶雕刻家和提线木偶表演艺术家。他精湛的技术和深厚的艺术造诣在木偶界内驰名中外,很多国际上有名望的艺术家也慕名来访,并得到了文化部最高荣誉,表演奖和舞台美术奖,是非遗木偶艺术的传承人称号,取得了开创性成果。木偶皮影戏汇演中荣获特别奖和戏曲表演金奖。他在出国演出、两岸文化交流和传授培养学生技艺方面均有起到了重要作用。
吴裕挺记录整理的这本《木偶大师黄奕缺回忆录》以口述历史的方式记录了木偶艺术家黄奕缺所回顾的一生从艺经历。

作者简介
吴裕挺,1938年生。1975年调到泉州市木偶剧团任支部书记主持全面工作。1992年调泉州艺校任校长、书记。福建省戏剧家协会会员,第一届秘书长。

目录
难能可贵——序《木偶大师黄奕缺》
听缺师口述历史
木偶大师黄奕缺回忆录
  第一章  入门(一九二八~一九四九年)
  第二章  全新的生活(一九五○~一九五八年)
  第三章  创业的日子(一九五九~一九六五年)
  第四章  迷茫的十年(一九六六一一九七六年)
  第五章  迎来新曙光(一九七七~一九八七年)
  第六章  传扬(一九八八~二○○二年)
为实现恩师夙愿尽点力
后记——我为黄奕缺撰录回忆录

内容摘要
木偶艺术大师黄奕缺,13岁即到提线戏班拜师学艺,从此便与提线木偶艺术结下不解之缘,直至2007年病逝,前后67年,从一而终,不离不弃。他从家班到集体木偶团再到公办提线木偶剧团,始终以团为家,勤奋敬业,从担当主演、设计制作、雕刻偶头到编剧本、参与导演等,样样都做,样样都精。他又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一心一意为提高木偶艺术的表现力孜孜探索进而改革和创新。同事的一个点子,同行的一句批评,观众的一条反馈,他都诚心倾听,触动灵感从而转化为创造。他常说演美猴王孙悟空能从耳朵中拔出一根金箍棒,是受到一位文化界人士一句话的启发,又在上海演出时从同行的交流中找到制作窍门,终于把神话变为观众能看得见而又新奇独特的木偶表演动作。
新时期以来,泉州提线木偶事业得到空前发展。
黄奕缺参与《火焰山》编创制作全过程并取得巨大成功后,又先后创作了《驯猴》、《钟馗醉酒》、《小沙弥》等一系列小节目,开启了提线木偶可以“单枪匹马、轻装上阵”去演出的新常态,可以随时参加各种综合晚会,去国内外任何大小舞台上展示提线木偶的魅力。正因为如此“轻便”与“精彩”,在他生命最后的十几年中,常常个人或与几位同事一起应邀或受派到全球五大洲40多个国家与地区代表中国进行木偶演出,所到之处均受到观众的激赏与喝彩。
黄奕缺一生的经历是极不寻常的,又是很值得回味的。他在台湾的学生李传灿对师傅的为人和艺术成就至为推崇,所以他一再建言师傅要撰写回忆录,但黄奕缺都予以婉拒。李传灿只好向当年剧团的负责人吴裕挺要求支持。吴裕挺不负所托,劝说黄奕缺动起脑筋回忆往事。经过四五年间数易多稿,终于有了20多万字的书稿脱稿。然而世事难料,2006年11月缺师因病住院,竟然于2007年1月5日与世长辞。而倡议者李传灿也不幸于2009年6月去世。天不假年,徒叹奈何!
转眼过去十年,在友好人士的敦促下,吴裕挺又找出旧稿重新整理,编成这部《木偶大师黄奕缺回忆录》。这部书不仅仅是黄奕缺生平的记述,同时是一
部生动鲜活的现当代提线木偶史,也是泉州提线木偶剧团在一个重要历史阶段的团史。不但可圈可点,而且具有研究价值与借鉴意义。

精彩内容
十一二岁时,从泉州城里来了一个嘉礼班在我们溪西的邻村埔头村设馆,并在这一带演出。这嘉礼班的演出水准大不一样,他们的演出吸引了四乡五里不少人来观看,我更是他们的常客,每当他们在我们村附近演出,我都早早地来到戏台下认真观看,有时候还爬到台上瞪着眼细细地观赏那些嘉礼,起先他们很客气地把我赶走,可一次两次多次后,他们看到这样一个小孩老跟着他们,那么认真地观看他们的演出,也就默许了,不过,看归看手是不能动的,要不他们就会毫不客气将你赶开。
有一天,我们几个小伙伴在山上砍柴,中午停下休息。每人各拿着一根小柴棒又玩起张飞关公来,玩着玩着我突发奇想,心想不如学做几个嘉礼玩更有趣味。回家后,我找了几根大铁钉打磨成刻刀,拿了两三块木头七刻八刻,雕了两个还算有鼻有眼的人仔头。又到溪旁砍了两根竹子,分别切成四段当做手臂和脚腿,再从山上采了些山藤扎成两捆当作躯干,然后用绳子连在一起,再穿上几根绳子,就和小伙伴玩起了弄嘉礼游戏。后来有一位同伴说,没穿衣服根本不像嘉礼,我们就又捡来一些碎布,七扎八扎算是给嘉礼穿上服装了。这两个我这一生首次制作的“嘉礼”成了我和几个小伙伴很好的玩具。
有一天,我们几个正玩得高兴,我的一位堂叔看见了,得知这玩具是我自己做的,显得非常高兴,摸着我的头大加赞扬。第二天,他来到我家对我母亲说:那个从泉州城里来埔头村设馆的嘉礼班,准备招几个孩子学演嘉礼。那班主正好与他相识,你这孩子有灵性,让他去学一门手艺,家里能少一个人吃饭,减轻负担,说不定将来还会有出息。起初母亲很是舍不得让我离开家,但想想家里这么苦,出门学一手艺将来还可养家糊口,也就答应了。
我这位堂叔名叫黄拱南,人们都尊称他拱南仙(先生的意思)。在我们那一带是小有名气的知识分子,他当过小学老师,又是郎中,会给人看病。有人娶亲修房需选个黄道吉日,也请他择日,他能写一手好字,村民写春联、写婚书礼帖都请他帮忙。他还会摆弄多种乐器,拿起洞萧能吹,拿起二胡能拉,会唱南曲,真是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为人又十分豪爽,因而结识不少各种各样的人物,也得到人们的尊敬。
因我父亲过世得早,拱南叔知道我们家生活苦,对我特别关心,他是我小学的启蒙老师,他讲的人要
会用手,勤用手就不怕饿死的道理,让我终生牢记不忘,他还曾教过我学南曲。大概是我八九岁时,拱南叔把我和邻居五六个孩子集合在一起,每晚在围内厝的大石埕让我们跟着他唱曲,我依稀记得学的第一首好像是“三千两金”。他还教我刻印,那是有一次他看到我在打磨铁钉做刻刀,就告诉我别尽想着玩,可以磨刻刀学刻印章,并说愿意教我刻印的方法,他说多一门手艺多一条活路。过了几天,他不知从什么地方捡来十几枚人家废弃的麻将牌给我,教我锯割成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