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稻盛和夫(3向哲学回归)
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
26
7.4折
¥
35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日)梅原猛//稻盛和夫|译者:喻海翔
出版社东方
ISBN9787506051439
出版时间2013-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2512706
上书时间2024-09-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对话稻盛和夫(3向哲学回归)》是稻盛和夫活法系列后关于人生修养对谈实录系列中的一本。《对话稻盛和夫(3):向哲学回归》作为我社经典图书《活法》的延伸阅读图书,有重要的引进价值。全书构成是以对谈形式,作为经营者的稻盛和夫与律师梅原猛就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进行的真挚讨论。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指导意义。
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角度阐述社会道德伦理状况。设身处地的危机感加以丰富的人生经验,阐述当代世界、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应有的伦理道德形态。
目录
序 幸福的道路
第一章 身处混沌当中,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为什么日本人感受不到富足
地狱与天堂的区别
在日美经济摩擦问题上高声说“不”的日本
心念不善者不配拥有生存的资格
高贵者所应具备的伦理道德观
第二章 资本主义伦理与独立自尊精神
苏联解体所造成的影响
资本主义应有的伦理
将追求利润自我目的化的资本主义
商界人士必备的四项条件
一个寻求利他精神的时代
企业家应该奉为圣经的理念
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独立自尊的人越来越少
“随大流”无助于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以和为贵”的真实含义
过于执著“自身利益”就无法预见到未来
空海传授的以大日如来的眼界作观想的方法
保持“纯粹”的动机对于成就事业不可欠缺
要以五十年为单位尺度来看待事物
反复扪心自问是否“动机至善、私心皆无”
要能耐得孤独
开创者的条件
第三章 共生哲学与循环思想
文明危机的警钟
企业经营者也有必要学习文明论
摆脱“恋母文明”
“自然是人类奴仆”的误解
其生与竞争
“竞争进化论”与“分栖进化论”
让人真实感受到地球生态平衡的“玻璃球中的世界”
现在正是“新秩序”崛起的前夜
良知与良心必然会觉醒并让人类躲过危机
与文化和经济相比,日本应在更重要的环境问题上做出贡献
是否具备勇于付出、自我牺牲的觉悟.
构筑循环型工业社会
人们的意识的确正在发生着变化·
只要脚踏实地地展开行动,新的技术一定能够诞生
第四章 学习过去、思考未来
稻作的车饶与麦作的丰饶
成见只会扼杀可能性
被抹杀的历史
只有在实用领域,技术才能够得到锤炼和升华
能够与自然保持和谐的文明
古代文明带来的遐思
从古代玉器到现代技术的联想
温故知新
研究古代遗迹能够为未来技术开启大门
经济交流与文化交流
必须不忘礼仪
“行善者”的天地之助
第五章 树立心灵教育
为何会出现末世现象
对于“专制政治”的恐惧
除了构筑“新型资本主义”外别无他路
不说谎的智慧
痛感“心灵教育”的重要性
过于偏重“智育”最终导致了社会的迷失
“心灵教育”与军国主义的道德观没有关系
包含了心理学、宗教、伦理观在内的综合德育势在必行
培养出来的人才如果没有道德观念的话将会毫无意义
“心灵教育”对解决环境问题也是同等重要
对自身欲望的纵容将妨碍与他人的共生
在研究领域里应该保持开放状态
人生最后的华章
积攒下来的财产只不过是暂时的保存品
当前急需的三种教育
终章 突围出“停滞时代”的方法
苏联解体与资本主义的危机
一个需要“回归原点”的时代
企业的意义
道德沦丧所导致的危机
从身边寻找道德之源
“心灵教育”的三个支柱
内容摘要
《对话稻盛和夫(3向哲学回归)》编著者稻盛和夫。
《对话稻盛和夫(3向哲学回归)》内容提要:现在,我们身处物质丰富的社会,但是在精神生活中却不能体会到充实感。迫于经济压力,大家在经济社会中残酷竞争着,甚至忘却了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就这样,精神也深陷贫乏,不能自拔。为了打破这种精神自我的现状,为了找到新的价值体现,我们必须摒弃没有哲学的人生态度,而如何提高个人修养就成了《对话稻盛和夫(3):向哲学回归》热点。此外《对话稻盛和夫(3):向哲学回归》对如何推行心的教育问题也进行了白热化讨论。《对话稻盛和夫(3):向哲学回归》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可能撇开“基本”—即我们修养的精神原点,而进行下一步的解决。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如果不回归到精神思考的原点上,提高个人思想觉悟,我们也将无法面对多种困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