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 22.54 2.8折 ¥ 79.8 全新
库存38件
作者指文烽火工作室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16819708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8元
货号11289219
上书时间2024-09-08
虽然明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赖于杨元的援兵,被困碧蹄馆的明军得以突破重围向坡州方向撤退。在明军撤退过程中,明军骑兵的马匹因为泥泞的地形而难以驰骋,甲胄、辎重、炮车等军用物资被弃置于碧蹄馆,一片狼藉。其中,编号为陆拾玖号、壹佰叁拾伍的两门天字大将军炮,被小早川隆景缴获;编号为贰拾伍号的天字大将军炮则被吉川广家缴获。可能还有几门不知具体编号的天字大将军炮也被日军给缴获了。这些被缴的天字大将军炮,后来都被日军作为战利品运送回了日本,据说小早川隆景缴获的两门至今还在。此外,朝鲜人在清理战场时,也拾得明军遗弃在碧蹄馆的军粮若干、盔甲二百余部,交还给了李如松。但李如松只留下甲十余部,其余都给了朝鲜人。
明军突围后,一路向北逃窜,但日军仍在后方追击。追至惠任岭时,坡州的明军大军出现在岭头,日军见明军大军在惠任岭现身,心里也没底,于是尽数撤退回了王京。据毛利家的史料《梨羽绍幽物语》记载,日军之所以撤退,是由于立花宗茂的家臣小野和泉守见到明军援军出现时,便当即劝阻日军立刻停止追击。小野和泉守说:“彼众我寡,逼击恐为敌所围!”日军诸将顾虑到明军援军势大,因而听从了小野和泉守的这一番谏止的话,停止继续追击。至此,李如松终于逃出绝境,碧蹄馆之战由此结束。《宣祖昭敬大王实录》对当时的情景是这样记载的:“贼追至惠任岭,望见大军,不敢踰岭,奔还京城。”《乱中杂录》亦记载:“贼追至前岭,望见官军大至,走还京。”
后人经常将出现在惠任岭上的明军援军与杨元的援军混淆,认为惠任岭上出现的援军是杨元的。但事实上,明朝史料都说得非常明白,杨元的援军是亲自赶到了碧蹄馆战场,并杀入重围帮助李如松脱困,如此才让李如松在碧蹄馆突围,得以向北逃到惠任岭。而据朝鲜史料的记载,在惠任岭上的明军援军刚一现身,日军就逃走了,这批援军也没有砍入重围。而杨元援军的出现地点是在惠任岭南面的碧蹄馆,不是在惠任岭,并且砍入了日军重围,因此可以肯定是两拨不同的援军。
对于惠任岭出现的明军来源,朝鲜中枢府事李德馨见到了当时的场景,他说:“臣上惠任岭,见提督与诸将且战且退,天兵三百余名与倭搏战。退北之际,摆拨急督南兵来救。若以此兵进击,则势似可捷”提到了惠任岭上的明军其实就是南兵。因此,惠任岭上出现的明军,应该是原先屯在坡州的南兵,而不是杨元的一千名骑兵。这个地方,以往一直被人混淆。
日军追赶明军到惠任岭后就不敢再继续追击,后世成书的日本史料对这一不光彩的事情极力进行粉饰,声称日军一路追杀明军直到临津江(当时又称“开城川”),在这里杀死明军万余人;或者是在这里将明军逼入江中,致使明军溺死万余人。临津江在哪里?惠任岭的北面是前线明军屯驻的坡州,也就是李如松出发时的地方,坡州的北面是临津江,渡过临津江,再北面是开城。相关日本史料的意思是,日军在碧蹄馆之战获胜后追击明军,把李如松的老巢坡州也给打掉了,一直把他逼到了临津江的江边。后世的日本史料不乏这种夸张的说法,如《续日本史·小早川隆景传》记载:“我兵蹑击,至临津,获虏万余口。其余排挤入水,溺死者不可枚举,水为之不流。”《日本外史·毛利氏》记载:“如松仅以身免,逐北至临津,斩首万余级。”《续本朝通鉴》记载:“明兵之溺于开城川而死者尤多,凡今日死者及一万余人。”盐谷氏《小早川隆景传》记载:“追亡蹙之临津,斩馘五万,僵尸如丘,临津为不流。”以上这些都是胡说八道,但还有比这更的说法。《续本朝通鉴》说日军把李如松逼到临津江,杀死明军一万人以后,李如松渡江逃到了开城;日军于是开会商量是否渡过临津江,杀到李如松目前所在的开城。这一说法更是无稽之谈,日军追到惠任岭望见坡州的明军出现在岭上,就吓得逃跑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