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新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道德经新译

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38.79 6.9折 56 全新

仅1件

山西太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明运著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920517

出版时间2015-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6元

货号8627334

上书时间2024-08-29

A365书库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所著,原名《老子》,共五千余言,本不分章。相传道家学派学者河上公(不知姓名)作《老子章句》,分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合称为《道德经》。《道德经》本属哲学著作(也有人称其为兵书),其理玄奥,故为后起的道教所利用,成为道教第一部经典,称为《道德真经》,并赋予宗教性的解释,成为神仙说教的依据,老子也被道教尊为教祖太上老君,但学术界对《道德经》(《老子》)仍作为哲学著作或兵书进行研究。
《道德经新译》,李明运先生的大作,是在吸收古今学者研究《道德经》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择善而从,并根据自己研究的心得体会而写。

作者简介
李明运,男,1952年生,汉族,河南省鹿邑县人。先后在鹿邑县西关中学、鹿邑县教体局工作,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现已退休。曾主编中学地方教材《鹿邑名优特产》《养殖技术》两书。

目录

自序
浅析“道”之内涵
道经(河上公本2372字,校正文2409字)
  第一章  体道
  第二章  养身
  第三章  安民
  第四章  无源
  第五章  虚用
  第六章  成象
  第七章  韬光
  第八章  易性
  第九章  运夷
  第十章  能为
  第十一章  无用
  第十二章  检欲
  第十三章  厌耻
  第十四章  赞玄
  第十五章  显德
  第十六章  归根
  第十七章  淳风
  第十八章  俗薄
  第十九章  还淳
  第二十章  异俗
  第二十一章  虚心
  第二十二章  益谦
  第二十三章  虚无
  第二十四章  苦恩
  第二十五章  象元
  第二十六章  重德
  第二十七章  巧用
  第二十八章  反朴
  第二十九章  无为
  第三十章  俭武
  第三十一章  偃武
  第三十二章  圣德
  第三十三章  辩德
  第三十四章  任成
  第三十五章  仁德
  第三十六章  微明
  第三十七章  为政
德经(河上公本2901字,校正文2944字)
  第三十八章  论德
  第三十九章  法本
  第四十章  去用
  第四十一章  同异
  第四十二章  道化
  第四十三章  犏用
  第四十四章  立戒
  第四十五章  洪德
  第四十六章  俭欲
  第四十七章  鉴远
  第四十八章  忘知
  第四十九章  任德
  第五十章  贵生
  第五十一章  养德
  第五十二章  归元
  第五十三章  益证
  第五十四章  修观
  第五十五章  玄符
  第五十六章  玄德
  第五十七章  淳风
  第五十八章  顺化
  第五十九章  守道
  第六十章  居位
  第六十一章  谦德
  第六十二章  为道
  第六十三章  恩始
  第六十四章  守微
  第六十五章  淳德
  第六十六章  后己
  第六十七章  三宝
  第六十八章  配天
  第六十九章  玄用
  第七十章  知难
  第七十一章  知病
  第七十二章  爱己
  第七十三章  任为
  第七十四章  制惑
  第七十五章  贪损
  第七十六章  戒强
  第七十七章  天道
  第七十八章  任信
  第七十九章  任契
  第八十章  独立
  第八十一章  显质
附录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
后记

内容摘要
 李明运编著的这本《道德经新译》以河上公本为蓝本,依据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老子》文本——战国中期的郭店楚简本,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甲、
乙本,北大汉简本等古本,参考著名学者的有关见解,对河上公本原文的个别字句,有所删补订正,并在“注释”中加以说明。结合今天的语言环境,本着浅显易懂、通俗化的原则,对《道德经》各章难懂文字做了详细注释;对原文进行新译(以直译为主);重点对每章内容,列举有关事例,以教学方式,逐章分析说解,写出学习体悟;并将每章的中心思想和目的要求概括于“体悟”内容之首,以便抛砖引玉,与读者共勉,更好地理解老子思想之原义。

精彩内容
 本章通过对天地之间如同风箱的形象比喻,揭示了大道虚而不泥、作用无穷的功能,重申了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其目的在于警示世人,效法天地,无所
偏爱;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河上公为本章命名曰“虚用”。虚,虚无。用,作用。道性虚无,而作用无穷。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记载周宣解梦的一段故事,大体意思是:曾经有人问周宣说:“我昨天梦见刍狗,是什么意思?”周宣说:“您将要美餐一顿了!”不久,此人出行,果然碰上一顿丰盛的大餐。后来此人又问道:“我昨天再次梦见刍狗,这又是何意?”周宣说:“您将要从车上掉下来,并且摔伤自己的脚,要多加小心!”不久,果然应验。后来此人还问:“我又一次梦见了刍狗,又是什么意思呢?”周宣说:“您的家里要失火,您应当好好地预防。”一会儿,那人家中果然起火。此人对周宣说:“前后三次,我都没有做这种梦,只不过说说,用来试一下您罢了,怎么全都应验了呢?”周宣说:“这是神灵使您说的,所以与真
的梦见没有区别。”那人说:“三次梦见的都是刍狗,为什么您解梦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周宣说:“刍狗是用来祭祀天地神灵的物品,所以,您头次做这个梦的时候,应当得到祭祀剩余的美食。祭祀完毕以后,刍狗就会扔掉可能会被车子所碾压,所以您第二个梦当从车上掉下来而摔伤脚。刍狗被车碾过以后,就会被人们拾走而用作柴草来烧火,所以您第三个梦当有失火之兆。”从周宣解梦而不难看出,刍狗,就是古代祭祀天地神灵时,人们用草扎的狗用来代替活的六畜作为祭品。祭祀之前是人们所重视的圣物美食,以为珍贵。
不然,人们也不会用刍狗来敬天、敬地、敬神灵。然而祭祀结束以后,刍狗如同废物,被人们随意丢弃,认为已经贱而无用,所以任凭车碾、人踩、火烧。而作为天地,它是自然无为的,没有人类的任何感情。
所以,天地对待万物如同对待刍狗一样,无贵无贱,一视平等,既不偏爱也不厌恶,让万物在天地之间,根据自然规律的运行变化,自然而生,自然而灭。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由天道推及到人道,由自然而推及到社会。认为天地无私,不带有任何的感情,无所偏爱,对待万物一视等同。圣人效法天地的无私,对百姓犹如刍狗一样,无贵无贱之分,同等对待。“圣人不仁”是老子对有道之君爱民治国所提出的希望。君王治国必须心无成见,不偏不倚,一切为了百姓。这样才能得民心、得天下,从而达到“无为则无不治”的目的。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掘。动而愈出。”橐龠,是古代的风箱。风箱空虚,动而有应,只要拉动风箱的拉杆阀门,就会产生许多空气。这些气体通过排气管而进入熔炉,就可以起到吹风炽火的作用。老子把天地之间,比喻为橐龠,意思是说,橐好似大道之体,包含天地万物,遍及整个寰宇,广大无边,空虚无比。龠如同大道冲动而产出的元气,流行寰宇之间,源源不断,作用无穷。大道通过周而复始的运行,使其真一元气发挥无穷无尽的造生功能。生
天、生地、生育万物,使得大干世界生生不息,繁衍不绝。老子形象的比喻,揭示了道的虚无特性和造物功能及其无穷的作用。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是老子对“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延伸论述。多言,喻指政令条文多如牛毛,苛捐杂税猛于虎狼。多言是不言之反,不言则无为,多言则有为。数穷,即速败。言多必失,祸从口出。有为而治,必然败亡。所以,多言必害其身,有为必亡其国,这就是“多言数穷”之意。所
以老子说:“不如守中”。“中”,天地之间、橐龠之间空虚的地方就是“中”,是指中虚、中正。道性为虚,道心为正。虚就是清静无为之道,正就是中正治国之道。蒋锡昌说:“此‘中’乃老子自谓其中正之道也,即‘无为,之道也。”天地“守中”,像风箱一样,虚而不掘,和气流行,万物自生。人若守中,就会除情去欲,心清神静,口不多言,自然无为。
严复先生说:“太史公《六家要旨》,注重道家,意正如是。今夫儒、墨、名、法所以穷者,欲以多言求不穷也。乃不知其终穷,何则?患常出于所虑之外也。惟守中可以不穷,庄子所谓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也。夫中者何?道要而已。”天地本属自然,万物也要顺应自然,作为人类的统治者,更应该效法天地,顺应自然。老子在对自然界客观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守中”原则、“无为而治”的主张,则是很好的管理韬略和管理智慧。掌握和运用老子的管理智慧,将会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
、开元之治”,可以说是无为而治的结果。
P31-3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