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海真善美:中国古诗的智慧流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诗海真善美:中国古诗的智慧流云

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21.76 6.8折 32 全新

库存4件

山西太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殷明耀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810414623

出版时间2006-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2元

货号2415986

上书时间2024-08-29

A365书库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序导论:用诗美的旋律进行哲学思考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谈登高望远的世界观意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谈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谈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谈主观和客观相统一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谈时间的特性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 ——谈普遍联系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谈事物是发展的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谈抓主要矛盾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谈量变引起质变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谈否定之否定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谈人才与新生事物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谈全面地看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谈全面认识问题的复杂性濠梁庄惠谩相争,未必人情知物情 ——谈相对主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谈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谈个别与一般的关系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谈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谈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若将有限计无涯,自困真同算海沙 ——谈有限与无限的关系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谈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谈重视实践门前雪满无人迹,应是先生出未归 ——谈由此及彼的思维方法乌纱略戴心情变,黄阁旋登面目新 ——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谈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谈时势造英雄邪正古来观大节,是非死后有公言 ——谈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谈环境对人的影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谈古诗中的情爱秘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谈人与自然的和谐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谈理论创新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 ——谈中国最早的哲理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谈律诗对偶形式与古诗哲理表达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辞 ——谈与哲理诗创作有关的几个问题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谈古诗的哲学维度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 ——谈禅宗的“渐修”和“顿悟”诗为禅客添花锦,禅为诗家切玉刀 ——谈禅与古诗的关系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谈陶渊明诗歌中的哲学思想先生非是爱吟诗,为要形容至乐时 ——谈程颢吟诗与寻“孔颜乐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谈朱熹吟诗与表“理”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谈“鹅湖之会”与为学之方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谈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的唯物史观后记

精彩内容
优秀的中国古典诗歌,就其真善美来说是统一的,但中国文人在评价诗歌的内容主旨时,并不把诗歌作为审美之道,而将之视为向善之道。因此,中国古典诗歌的价值取向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追求功利性的“善”,一是通过“真”或“美”的诉求而达到“善”。“善”一直是中国诗歌的最高追求。“致君尧上,再使风俗淳”,从来都是中国诗人身体力行、追慕不已的集体行为,并最终成为古代文人的集体无意识。
    本书之重点在于挖掘古诗中的智慧,展示古诗中哲理,但“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谈的虽是哲理,作者却能进入古诗的具体语境,灵活运用古诗所营造的意象以建立自己的意象,从而使得全书的文字充满灵性,可称由“善”见“美”,由“美”入“真”,以此之故,读是书往往给人余香满口之感。本书有“美”存焉,有“真”存焉!

媒体评论
优秀的中国古典诗歌,就其真善美来说是统一的,但中国文人在评价诗歌的内容主旨时,并不把诗歌作为审美之道,而将之视为向善之道。因此,中国古典诗歌的价值取向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追求功利性的“善”,一是通过“真”或“美”的诉求而达到“善”。“善”一直是中国诗歌的最高追求。“致君尧上,再使风俗淳”,从来都是中国诗人身体力行、追慕不已的集体行为,并最终成为古代文人的集体无意识。
  本书之重点在于挖掘古诗中的智慧,展示古诗中哲理,但“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谈的虽是哲理,作者却能进入古诗的具体语境,灵活运用古诗所营造的意象以建立自己的意象,从而使得全书的文字充满灵性,可称由“善”见“美”,由“美”入“真”,以此之故,读是书往往给人余香满口之感。本书有“美”存焉,有“真”存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