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史

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65.61 6.7折 98 全新

库存17件

山西太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邦华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9713398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11595933

上书时间2024-08-28

A365书库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总序(田正平)

导论/1

第一章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成立

一、平民教育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平民教育思潮的涌现

三、平民教育实践的兴起

四、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诞生/84

第二章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组织与运行

一、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行事规则

二、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组织结构

第三章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与定县实验区(上)

一、定县实验区的设立

二、定县实验区从社会调查入手/141

三、社会调查与定县实验的奠基(19261929

第四章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与定县实验区(下)

一、彻底的集中的乡村平民教育实验/163

二、社会调查与定县实验的展开(1930-1936

三、社会调查与定县实验的改进/190

第五章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与华中华西实验

一、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与湖南衡山实验县/211

二、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与四川新都实验县/236

三、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与私立乡村建设学院 /242

四、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与四川华西实验区/261

第六章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尾声与历史意义

一、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终结/287

二、晏阳初及平教事业的历史意义/295

附录/309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349

丛书跋(储朝晖)




内容摘要

一、本书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度,中华民族更是一个在世界民族中少有的长期重视文化教育的民族。中国历史上古老的学校教育几乎与奴隶制社会同步,“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频宫。”夏、商、周时期,奴隶主贵族先后创办序、学、校、辟雍、频宫(泮宫)等官学培养贵族子弟。春秋战国以降,奴隶制度“礼崩乐坏”,“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诸子百家私学并起。自汉代起,政府所办的中央官学(太学)、地方官学(郡国学)逐渐建立和发展,“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民间私人所办家馆、精舍(精庐)更加繁荣,“若乃经生所处,不远万里之路,精庐暂建,赢粮动有千百,其耆名高义开门受徒者,编牒不下万人”。官学与私学相竞,相辅相成。唐宋时期,文化教育更加繁荣,达到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顶峰。明清时期,由于文化专制主义的禁锢和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的控制,学校日渐衰朽和形式主义化,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在与传入的西式教育、西方文化的竞争中,传统文化教育渐渐式微。清末民国时期,中央政府或被迫或主动求变,相继颁布一系列教育法,不断进行学制改革,确立起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包括师范教育、职业教育)等现代三级学校教育体制,并且以现代知识体系为学校教育内容,以班级授课制代替传统个别教育模式。

毋庸置疑,中国社会历代大多数政府和教育家都重视教育对国家强盛、社会稳定、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学记》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北宋政治家、教育家范仲淹认为:“夫善国者,莫先育材。育材之方,莫先劝学。”北宋改革家、教育家王安石提出:“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前者指培养治国之才(官员)和治学之才(学术人才)的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后者指对整个民众的社会教化——广义的教育。中国古代的教育,无论是夏商周奴隶时代,还是汉唐宋元明清的君主专制统治时代,都包括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两种形式。但是,自从中国进入文明时代,在文字、学校产生之后,受学校教育的人一般都是官宦子弟等少数人,“此时能够受教育的只限于少数人,教育权操在更少数人的手中——统治阶级的手中”。“唯官有书”,“唯官有器”,“唯官有学”,即使科举制度——特别是在宋代之后,在理论上向社会下层民众开放,科举考试和学校教育仍基本上被少数地主阶级子弟所垄断,广大农民基本被排除在学校大门之外。清末民初引入西方现代教育制度,新式学校教育陆续建立和发展。但是,新式教育的春风仅仅沐浴了少数城镇子弟,人数众多的乡村成了“阳光”照射不到的角落。清末民初西方强迫教育(义务教育)思想也被接受,并载入教育法令之中,但是,人数众多的乡村农民子弟仍然难以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亿万成年农民成为“无教”的文盲。

新文化运动之后,在民主思想的影响下,仁人志士提出必须打破中国几千年来少数人受教育的旧传统,无分阶层,无分城乡,无分男女,人人都有受教育……




精彩内容

该书为“中国现代教育社团史”丛书的分册之一。该书主要介绍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历史和变迁。全书共6章,以及导论等。该书分别介绍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组织与运行、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与定县实验区、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与华中华西实验、与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相关的其他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尾声与延续等等。该书对道德学社做了准确、完整的表述。准确写出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节点。完整写出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产生、存续、发展过程,完整地陈述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组织结构、活动规模、活动方式、社会影响等。该书以史料为依据,实事求是地还原了历史,所有叙述力求多方面足够的史料做支撑,是一部很好的史学学术研究著作。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