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 264.59 6.6折 ¥ 400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常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35357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400元
货号11401772
上书时间2024-08-21
名城佳志历史见证——为《重修常昭合志》正式出版序/戴逸《重修常昭合志》点校说明《重修常昭合志》辑印经过《重修常昭合志》已印部分目录卷首
例言
常熟县修志征访处题名录《重修常昭合志》题名录
常熟县修纂县志委员会委员题名录常熟县修纂县志委员会修纂题名录常熟县文献委员会委员题名录图
常熟县城厢图
常熟县总图
卷一
沿革志
沿革表
附录:大事表
卷二
彊域志
分野
附:北斗五星占法
形胜
境界
巿镇
附:冈
道路
海塘
乡都
旧乡都里区表
卷三
建置志
城垣
坊巷
公署
仓库·
馆驿·
附录:局所
卷四
山川志·
山
附:墩
冈
水
附录:潮汐
潮候表
卷五
水利志…
附录:水论
卷六
赋税志
户口
徭役
赋额・
附:丁银原额
屯田
芦课
征解
征榷
卷七
荒政志
积贮
蠲振·
附录:捐输
卷八
善举志·
卷九
学校志・
庙学
附录:医学
阴阳学
书院…
附:宾兴局
学堂…
卷十
兵防志·
兵制
兵事
卷十一
祠祀志
坛庙·
祠宇
寺观·
附录:教堂
卷十二
名迹志
古迹·
第宅
园林
冢墓
卷十三
异征志・
卷十四
风俗志
通尚·
……
壬一
壬二
癸
卷二十一
列女志
节妇一
节妇二
节妇三
节妇四
节妇五
附录
贞孝
义烈
贞寿
贤妇
才媛
卷二十二
杂记
附录
历修邑志表
历修邑志旧序
《重修常昭合志》点校出版后记
《重修常昭合志》点校人员名单
卷一沿革志
《禹贡》为扬州之域。
周为吴国北境。
《史记》:太伯、仲雍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者千余家,立为吴太伯。五世至周章,武王克殷,因封之。吴夫差二十三年,越灭吴。后一百四十年,楚灭越,尽取故吴地。考烈王徙封国相春申君黄歇于江东,因城故吴墟,以为都邑。
秦为会稽郡吴县地。
《史记》:秦始皇二十五年,定江南地,置会稽郡。《元和郡县志》:秦置会稽郡二十六县于吴。《史记》:秦二世元年,项梁使籍杀会稽守殷通,遂举吴中兵。
汉为吴县虞乡。
《庆元志》:汉会稽郡吴县有虞乡。卢、言二《志》。
后汉为吴郡吴县地。置司盐都尉于南沙。
《元和郡县志》:割浙江以西为吴郡。又云:常熟本汉吴县地。《宋书·州郡志》:南沙本吴县司盐都尉署。言《志》引《通典》云:汉置司盐都尉于海虞西北南沙乡。按:《通典》实作汉吴县司盐都尉署。
吴时南沙名沙中。黄武中,置虞农都尉于虞乡。
《吴志·孙权传》注:孙权时,令暮举火于西陵,鼓三竟,达吴郡南沙。《宋书·州郡志》:南沙,吴时名沙中。《庆元志》引陆澄《吴地记》:本吴之虞乡,孙权置虞农都尉。卢《志》。按:黄廷鉴《虞乡续记》引《吴地记》作黄武中,别置虞农都尉于县之虞乡。《琴川三志补记》所引又作吴析虞乡,置虞农都尉。《志稿》引陆道瞻《吴郡记》同。《通典》:农都尉,主屯田殖谷。
晋以虞乡为海虞县,属吴郡。割南沙乡属毗陵郡暨阳县。
《晋书·地理志》:吴郡统县十一,海虞属之。《宋书·州郡志》:晋武帝太康四年,按:陆广微《吴地记》作晋建安二年。晋无建安年号,实误。分吴县之虞乡立海虞县。《太平寰宇记》:晋武帝分吴县置海虞县,属吴郡。陆道瞻《吴郡记》:海虞县西,按:黄廷鉴《琴川三志补记》引《吴地记》西作北,今据《太平御览》。六里有虞山。《宋书·州郡志》:晋平吴,立暨阳县,割南沙属之。《宋书·五行志》:晋武帝太康七年十二月己亥,毗陵雷电,南沙司盐都尉戴亮以闻。
东晋割海虞北境立郯、朐、利城三县,寻移去。以南沙乡为南沙县,属晋陵郡。《晋书·地理志》:水嘉之乱,流人相率过江淮。元帝并侨立郡县以司牧之。割吴郡之海虞北境,立郯、胸、利城,为南东海郡。《舆地志》:晋元帝以海虞北境之土山立利城,以处流民。《宋书·州郡志》:晋穆帝永和中,移郡出京口,郯等三县亦寄治于京。文帝元嘉中,郯、利城并为实土。《宋书·州郡志》:晋成帝咸康七年,罢盐署,立为南沙县。《太平衰宇记》:晋成帝又置南沙县,属晋陵郡。陈《志》云:时两县并建。南沙在西北,求晋陵郡;海虞在东南,求吴郡。《晋书·成帝纪》:咸和五年五月,石勒将刘征寇南沙,都尉许儒遇害,进入海虞。七年三月,石勒将韩雍寇南沙及海虞。《通鉴》注:今常熟县福山镇之地,即东晋之南沙。卢《志》注:今县北三十里有南沙乡。《府志》注:今南沙乡与江阴接壤,故晋初割属暨阳,其分属晋陵,亦因相近也。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谓:县东四十五里,即张士诚所筑支塘城。误。
宋因之。
《宋书·州郡志》:吴郡领县十二,海虞属之。晋陵郡领县六,南沙属之。
齐因之,于侨立郯、朐、利城故地置海阳县,属晋陵郡。
《南齐书·州郡志》:吴郡领县十二,海虞属之;晋陵郡领县七,南沙、海阳属之。
《府志》:海阳废县在县北。永和初,移郯、朐、利城三县出京口,萧齐于其地置海阳县,属晋陵郡。
梁属信义郡,旋以南沙县置常熟县。
卢《志》注引《梁书》:梁初,分娄县置信义郡。注又云:大同初,复分信义置昆山县。隋初,废信义,入常熟。时昆山亦废,故信义为常熟地。至开皇十八年,复置昆山县,信义当归昆山。桑《志》引《郡志》:天监六年,领海阳、前京、信义、海隅、兴国、南沙六县。《府志》注:按六县中三县皆在今县界,信义在昆山县西,前京在华亭县东南,兴国无考,一说兴国县界即港口镇。《元和郡县志》:梁大同六年,置常熟县。卢《志》:县所以命名海虞,以山:南沙,以地;常熟,或以土壤膏沃、岁无水旱而名软?管《志》:以原隰异壤,大水大旱不能概为之灾,则得常稔,故名。一称海虞,又称虞山,俱以虞仲得名。一称琴川,则以琴河有七,故名。桑《志》引《郡志》:大同六年,以南沙为常熟县,仍隶信义郡。《旧唐书·地理志》:梁置常熟县,今昆山县东一百三十里,常熟故城是也。《府志》注:今县在昆山西七十里,旧县当在昆山西北。《旧唐志》作东,恐误。卢《志》注:今县北三十余里有常熟山,本名钢官山。
唐天宝中改为常熟山,盖因县为名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