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革中的埃塞俄比亚:思想的交锋与道路的探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变革中的埃塞俄比亚:思想的交锋与道路的探索

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38.97 6.6折 59 全新

仅1件

山西太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翟风杰、Desalegn Amsalu (德萨莱尼?阿姆萨鲁)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873069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11803994

上书时间2024-08-17

A365书库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部分 道路的探索与国家认同的构建

阿比·艾哈迈德“协同理念”初探

Major Nationalist Movements and Inclusion of Special Population in Medemer

Medemer in the Context of Radicalism and State Making under the Derg and EPRDF

浅析埃塞俄比亚“发展型国家”道路与新自由主义思潮

Rethinking Democratic Developmental State in Ethiopia

The Paradox of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Experiment in Ethiopia: a Critical Examination

埃塞俄比亚近年来引进外资与对外经济设计初探

The Question of Linguistic Identity and the Modern Ethiopian State: Can the State Justifi-ably Follow a Hands-off Approach towards Linguistic Issues?

Addis Abebenet; between Ethnic Nationalism and Pan Ethiopiansim

Secessionism in Ethiopian Politics

第二部分 发展与变革中的埃塞俄比亚

The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Component of the Ethiopia-China Relationships

Political Reform and Consequences for Displacement of People in Ethiopia since 2018

21世纪以来印度与埃塞俄比亚经贸关系新特点

Assessing the Current Peacebuilding Essence in Ethiopia; the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Centering "Local Nationalism" through Political Líberalization: the Case of Gambella & Somali

埃塞俄比亚女性主义思潮发展历程与影响

"Enabling Women":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for Gender Equality and the Roles of Females in the Political-Public Spheres in Ethiopia

The Contested Hydro Hegemony in Eastern Nile Basin and Ethiopias Political Liberaliza-tion

埃塞俄比亚医疗卫生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Factors and Actors in Ethiopian Muslim Popular Movement (2011-2018)



内容摘要

自1974年封建王朝覆灭后,埃塞先后经历了德格政权(Derg Regime,1974-1991)、埃塞人民革命民主阵线(The Ethiopian People s Revolutionary Democratic Front,简称“埃革阵”,1991-2018)政权和当前的繁荣党(Prosperity Party)政权三个时期,其执政党的指导思想也从门格斯图(Mengism Hale Mariam)的“科学社会主义”转变为梅莱斯·泽纳维(MelesZenawi)的“革命民主主义”(Revolutionary Democracy)和“民主发展型国家”(DemocraticDevelopmental State)理念,再到阿比的“协同理念”的转变。与舶来的“科学社会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理念有所不同,阿比的“协同理念”强调以埃塞本土传统价值观念为内核构建本土治国理念,具有鲜明的本土创制色彩。

一、埃塞自近代以来的道路探索

埃塞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早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该国北部高原地区便形成了早期的国家——达莫特王国(出现于公元前7-公元前5世纪)。公元1世纪,阿克苏姆王国(Aksum Kingdom)崛起于现厄立特里亚和埃塞提格雷地区(Tigray)。鼎盛时期的阿克苏姆王国一度横跨红海两岸,控制着东西方贸易的海上通道。公元4世纪,基督教传入阿克苏姆王国,并成为阿克苏姆王国的国教。埃塞也因此被视为继亚美尼亚之后第二个正式宣布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此后,直至1974年海尔·塞拉西皇帝(Emperor Haile

Selassie,1982-1975)遭到废除,埃塞长期处于东正教君主的统治之下。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埃塞东正教信仰逐渐与本土文化元素融合,形成了具有埃塞特色的东正教传统,成为古典埃塞的文化内核。从中世纪(以13世纪为开端)到近代(埃塞史学界将1855年作为埃塞近代史的开端),埃塞一直以阿比西尼亚王国(Kingdom of Abyssinia)之名为周边地区所熟知。这段时间内,所罗门王朝的统治范围大体上包括现厄立特里亚和埃塞提格雷州大部分地区以及现贡德尔(Gonder)、绍阿(Showa)、沃洛(Wello)等地的部分地区,其人口以闪米特语系的提格雷卜和阿姆哈拉人为主①。

东正教传统作为埃塞国家认同的基石的情况一直维持到近代才开始发生变化。19世纪末,在约翰内斯四世(Yohannes IⅣ,1831-1889)和孟尼利克二世(Menilik Ⅱ,1844—1913)的武力扩张下,埃塞的版图和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879-1904年,这两位皇帝通过军事征服,先后将现奥罗米亚州、南方各族州、索马利亚州、甘贝拉、本尚古穆等地区纳入埃塞版图②。随着埃塞帝国领土的大幅扩张,埃塞的人口结构,尤其是民族构成和宗教构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东正教的绝对主导性地位开始动摇,为埃塞国家认同问题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为了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改造,以孟尼利克二世和海尔·塞拉西皇帝为代表的帝国统治者开始将探索发展道路的目光投向了当时先进的工业化国家。由于埃塞和俄国在国情上(双方都是君主制和东正教国家)的相似性,孟尼利克二世长期和沙皇俄国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沙俄不仅在第一次意埃战争中为孟尼利克二世提供了武器支持和军事顾问,而且为埃塞培养了第一批现代军事指挥官。在海尔·塞拉西时期,埃塞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将注意力转向日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的模式更适合埃塞的政体。埃塞历史上第一部宪法便是日本学派知识分子特科勒·哈瓦瑞特(Tekle Hawariat)根据日本的《明治宪法》修改而来的③。海尔·塞拉西的改革试图在不动摇君主地位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通过有限的放权和经济、教育等领域改革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但这一改革的局限性也决定了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埃塞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无法改变埃塞帝国走向崩溃的命运。

20世纪60年代,埃塞爆发了反对封建帝制的学生运动。不同于封建统治者,埃塞的学生运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入了埃塞当代政治进程,为1974年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思想上的武器。在1974年的埃塞革命中,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学生、知识分子和亚的斯亚贝巴工人阶级(工会)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赋予了这场革命鲜明的无产阶级革命色彩。但兵变军官组成的委员会④窃取了革命的果实,成为这次革命的最终受益者。德格委员会名义上宣称走社会主义道路,实际上却在门格斯图的主导下走上了彻头彻尾的军事专制统治道路。以门格斯图为首的德格集团长期主导埃塞政权,以至于这个名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存在⑤。



精彩内容

本书针对这次活动的征文共收集学术论文20篇,主要涉及埃塞俄比亚的自由主义思潮、“民主发展型国家”理念、“麦得莫尔理念”(Medemer)理念、女性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分离主义思潮、分离主义思潮、埃塞的语言政策与国家认同、政治与经济改革、埃塞对外关系等主题。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