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国维手钞海日楼诗(普通版)
  • 王国维手钞海日楼诗(普通版)
  • 王国维手钞海日楼诗(普通版)
  • 王国维手钞海日楼诗(普通版)
  • 王国维手钞海日楼诗(普通版)
  • 王国维手钞海日楼诗(普通版)
  • 王国维手钞海日楼诗(普通版)
  • 王国维手钞海日楼诗(普通版)
  • 王国维手钞海日楼诗(普通版)
  • 王国维手钞海日楼诗(普通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王国维手钞海日楼诗(普通版)

【特别版&普通版】王国维手钞海日楼诗/(清)沈曾植著,王国维书,朱祖谋批校。(普通版)

933.08 全新

库存5件

山西太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清)沈曾植著,王国维书,朱祖谋批校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ISBN9787547930502

出版时间2023-05

印刷时间2023-05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货号F100

上书时间2023-06-12

A365书库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1. 书法价值:王国维以颜体小楷精心写录,体势端雅,一丝不苟,倍见端庄静穆之气。
2. 文献价值:《海日楼诗》底本,更有沈曾植亲笔及朱祖谋批校,可作文献校勘之用。
3. 收藏价值:珍贵手稿首/次影印面世,精选接近原稿质地的特种手工宣纸,原色原大呈现,并原稿中贴纸插页亦逐一手工还原,力求“下真迹一等”之呈现效果。
4. 附赠王国维致沈曾植诗稿高仿宣纸画心二纸,可随书展玩,可装裱补壁。
【作者】:(清)沈曾植著,王国维书,朱祖谋批校
【开本】:16开
【页数】:160页
【字数】:120千
【版次】:一版
【印次】:一印
【书号】:978-7-5479-3050-2
【定价】:880.00
【出版时间】:2023年5月
【装帧】:宣纸线装
【尺寸】:200*320
【搜索关键词】:王国维 沈曾植 朱祖谋 海日楼 手稿
【中图法分类信息】:I2 中国文学
【内容简介】:
王国维是近代首屈一指之博学通儒,于文学、史学、哲学、考古金石等多个领域均有卓越建树,书法亦自成一家,存世作品受到学术界与书法界的广泛关注,而《海日楼诗》钞本即为其中水准尤为出众的一种。《海日楼诗》是清末著名学者、诗人沈曾植的作品,沈氏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有“中国大儒”之誉,其于王国维为同乡先贤,二人切磋往来,交往密切。王国维为沈曾植手抄《海日楼诗》一册,端正严谨,发挥了极高的书法水平,且有多条跋语交待原委始末;又经沈曾植、朱祖谋先后校订,兼具誊清稿本和付刊底本性质,是一部重要的近代诗学实物文献,也是汇聚三位宗匠学人墨迹的法书秘籍。手稿经龙榆生收藏,后归上海图书馆,多年来罕为人知,实为憾事。此次本社以原大四色影印、宣纸线装的形式出版,王国维、沈曾植、朱祖谋圈点批画痕迹具在,并原稿中贴纸插页亦逐一手工还原,力求“下真迹一等”的呈现效果。又特邀王国维曾孙、复旦大学副研究员王亮董理并撰序言。一册在手,可读清词丽句,可赏书法墨迹,可做文献考证,亦如与三位大儒一同灯下抄书、批校,相与论诗。
【作者简介】:
沈曾植(1850—1922),清末著名学者、诗人,博古通今之硕学通儒,在近代文坛具有重大影响力。著有《海日楼诗集》《海日楼文集》《蒙古源流笺证》《元秘史笺注》等。
王国维(1877-1927),近代首屈一指之博学通儒,清华国学院四导师之一,于文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金石等多个领域均有卓越建树,其治学功力之深、范围之广、对学术界影响之大,均为近代以来所仅见;书法亦自成一家,存世作品受到学术界与书法界的广泛关注。
朱祖谋(1857—1931),原名朱孝臧,号彊村。清末著名词人、学者,填词为“清末四大家”之一。著作宏富,刊刻《彊村丛书》等多种重要出版物,在当时及后世均有较大影响。
【编辑推荐】:
一、内容上:三位宗匠学人手迹汇于一册,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献。
1. 王国维、沈曾植、朱祖谋的书法各具特色,而汇聚于一书之中,或是举世唯一,此前从未面世。
2. 不仅是王国维手钞诗稿,更有沈曾植、朱祖谋批点圈画,大幅增删,于此可一窥刊印本中无法得见的出版过程。
3. 特邀王国维曾孙、复旦大学图书馆副研究员王亮撰写序言,考察手稿来龙去脉,批校过程,阐释其珍贵价值。
4. 本书为沈曾植著、王国维书、朱祖谋批校,亦是在朱祖谋手中刻印成《海日楼诗》二卷。因此,特地集朱祖谋字为“王国维手钞海日楼诗”书名,则一签之中而三贤齐聚,不仅典雅美观,更有寓意寄托在焉。
二、形式上:制作考究,精益求精,极致复/刻。
1. 在高清扫描底本的基础上,以原色原大为目标精心调图,原稿上圈画涂乙、浮签痕迹等均予保留。同时为美观起见,天头地脚各增设2.5厘米、1.5厘米留白,成仿古金镶玉装的形态,使成书更纤长秀挺,且便于批注。
2. 原稿写于较薄的纸上,成一厚册。此次影印,本拟采用常规宣纸,但发现厚度过甚,必须分为两册装订,与原稿区别较大,也不便于翻览。经再三探求,最终觅得一种特制手工宣纸,薄而不透,且韧性更佳,这样可使全书仍为一册。因此,虽然其价格较高,我们还是毅然决定更换方案,采用这款超薄手工宣,使成书更符合原稿面貌。
3. 原稿中有多张插页,系钞成后校订过程中的增补。最长的一张插页展开达1.25米,是书稿本身宽度(20厘米)的6倍多。且有插页上又贴纸修订的情况。此次出版,所有插页均单独制作,再照原稿位置逐页手工粘贴,忠实呈现手稿原貌。
4. 在比较多家厂商后,我们选择了国内线装书制作领域首屈一指的杭州萧山古籍印务有限公司。他们专注耕耘线装书数十年,经验丰富,是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其传统线装书印制技艺被列入浙江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曾承担多种国家级礼品书的生产任务。
【前言/序言】:
前  言
現在影印面世的這部海日樓詩鈔本,是先曾祖王國維(觀堂)先生在上世紀丙辰季冬(⼀九⼀六、⼀九⼀七年跨歲)及己未除夕前三日(一九二〇年二月十七日)躬自寫録的沈曾植(乙庵)先生晚年詩作,録畢又經校改,沈曾植、朱祖謀(彊村)先後校訂,兼具謄清稿本和付刊底本性質,是一部重要的近代詩學實物文獻,也是匯聚三位宗匠學人手迹的墨林鴻寶。
《海日樓詩》原本一册三卷,今藏上海圖書館。雙孔紙捻簡裝,無欄格,首一葉,正文混料紙計八十四葉,每半葉十行二十四字。卷端鈐“風雨龍吟室”白文印、“忍寒詞客”朱文印,均爲龍榆生先生用印,又有“上海圖書館藏”朱文印。《喁于集》《甲乙稿》《壬癸稿》三卷合計七十五葉。另有粘附藍格、黑格綿紙佚名鈔補九葉,間有多張粘連之極長插葉,據字迹,寫手似不僅一人。
《喁于集》末有觀堂題跋:   
己未季冬書此,因紙質粗澀,不能成字,復草草完之。粗紙、秃筆、淡墨、拙字,可謂“四美”俱矣。國維。
丁亥歲暮,爲  東軒先生録壬、癸、甲、乙(編者按:原作“甲、乙、丙、丁”,點去“丙”“丁”,於“甲”字上加“壬”“癸”二字)四年詩,時未見辛、壬之作。今歲復編(編者按:原作“見”,點去,旁寫“編”字)此集,得四十首,皆辛、壬作也。亟假歸録之,一日而就。時除夕前三日也。又記。
《甲乙稿》末另有觀堂題跋一則:
丙辰季冬,海寧王國維呵凍録此,并編定爲《壬癸稿》《甲乙稿》各一卷。自初五日起至十四日夕,凡十日而畢。
此二跋許全勝《沈曾植年譜長編》、彭玉平《王國維詞學與學緣研究》先後引録,而各版觀堂文集、年表均未收載。
封面貼朱簽,書“朱簽十一處乞  再補”八字,係《喁于集》寫就付乙庵審閲時觀堂手筆。内葉之朱簽多已揭去,間或留有殘迹,此次原色印製,均予保留。《鄭所南畫蘭卷樊山所藏元明題者三十餘人末有張文襄題詩樊山自題七言長篇一絶句八皆丁未都中作也》一首天頭存紅簽,墨書“注字須補”四字,則爲乙庵審閲時題識,蓋詩注中闕五字以○留白。(查現存《海日樓詩》各刊印本,此五字仍闕。蓋乙庵實未自補,他人亦無從措手也。)全稿中朱筆改字、補字、補詩題十六處,均爲乙庵親筆。觀堂鈔件及佚名鈔粘補葉中墨筆補足詩題、提示編次及天頭粘簽“不全删”等字,審諦其書法,亦均乙庵親筆。
觀堂致羅振玉(雪堂)先生札啓屢屢言及鈔詩事:
初二以後無事,爲乙老寫去年詩稿共十八頁,二日半而成。其中大有傑作,一爲王聘三方伯作《鬻醫篇》,一爲《陶然亭詩》,而去歲還嘉興諸詩議論尤佳。……今日以維抄本付乙老,而留其原稿於維處,將壬、癸、甲三年詩取來,擬續抄之,當以初十日畢此事也。(一九一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此間……自朔日後驟冷……幸硯尚未冰,故得爲乙老寫成詩稿一卷。今日稍暖而雨。頃讀乙老《壬癸録》,中有一雜詩似爲公作者,録呈左右。(十二月二十九日)
近三日鈔乙老詩,得十八頁,計共五十餘頁,大約再得六日,可以寫成。渠尚有筆記,專考六朝道教者,近日所寄。其稿亦在維處,録詩畢,當移録之,二三日亦可了也。其詩集中有一詩失題,實乃寄題公大雲書庫者,録呈左右:
海水天風浩蕩中,抱經高閣屹榑東。十年槎客歸來夢,一眴諸天變滅空。稷下尚聞尊祭酒,河汾無地寄王通。神徂聖伏寧無感,稽首河間老貫公。(十二月三十一日)
連日苦寒,硯池皆凍,以火炙之,始得作書。而鈔寐叟詩得五十紙,壬、癸、甲三年詩已畢,乙卯詩前已寫出,嗣擬編壬、癸詩爲一卷,甲、乙詩爲一卷,每卷各得三十餘頁,故乙卯詩尚須再録一過,如此則與此次所鈔一律。此稿如不刻,即付石印亦可也。乙老擬仿小字本《玉臺新詠》式刊之。然此老不自收拾,此稿録得後,擬與之對校,并補所闕字,决不付之,恐又失之也。(一九一七年一月五日)
對照書札與跋文,可知“灸硯”是實録而非套語。
首札之“去年詩稿共十八頁”當即《乙卯稿》,蓋乙庵當時或闌入雜稿中,或傳閲友人,已在若有若無間,觀堂不得已遂重録一過。今嘉興博物館藏《乙卯稿》觀堂手録本一卷,出自沈熲(慈護)家藏,與《甲乙稿》後半篇目全同,前有“王國維”“静安”鈐印二方。《答甦翁》一首亦有題無詩,由王蘧常據刊本補録,且有跋語,略謂“右爲海寧王國維徵君手寫先師乙庵尚書《乙卯詩稿》,時在乙卯之明年十二月”,此跋去觀堂寫録之歲已二十三年。
朱彊村先生之校改計數百則,确切時間不可考,均爲墨筆手迹,且將卷端“喁于集”加簽遮去,别題“海日樓詩卷一    嘉興沈子培○○○”。復將“寐叟甲乙稿”遮去,别題“海日樓詩集卷二”。其訂改包括:(一)合并三卷爲二卷;(二)以音律校韵脚字,規正字型及避諱字樣;(三)將觀堂二跋加删除標識,空白處加接寫標識;(四)據刊本改誤字,又據刊本補有題無詩之《答甦翁》一首;(五)增補詩題一處。《甲乙稿》有三處天頭書“依刻本改”,所據當即四益宧刻本《寐叟乙卯稿》。彊村督刊二卷本《海日樓詩》印數不少,但闕序跋牌記,其年譜中也無相關記載。存世紅印本《海日樓詩》有王舟瑶後凋草堂鈐藏印者,王卒於一九二五年,可知刊成早於是年。
《甲乙稿》《壬癸稿》中,詩題似有若干觀堂先生代擬者。如《壬癸稿》中原題《寄題叔言大雲書庫》(即前文觀堂十二月三十一日札所引七律一首),抹去改作《寄日本竹添井井》。大約經詢乙庵,發現誤會之後更定。
乙庵先生以餘事作詩人,一時興到,隨取雜紙短簡書之,往往令人不辨首尾。且文辭奥衍閎深,編次董理,决非易事。張爾田(遯堪)深知能任其事者寥寥,曾向觀堂建言賡續從事。其致觀堂札第五十八通(原件藏國家圖書館)云:
乙老詩集刻成,想見之。……鄙意不妨勸其將辛亥後數年稿全付殺青。人壽幾何,世變不可知,手民聚散亦不可知,不自料理,恐將有後時之悔。當日弟輩爲刻乙卯稿時,即擬先刊一册以爲式。其餘乙老意欲自刊。我兄晤時,不妨代一慫恿,倘肯出之,或仍由兄繕録,再交益庵爲之料理可也。
此札未署年月,觀文意當作於《乙卯稿》刊行之同年。乙庵逝後,觀堂曾有編訂詩文遺集為二十卷之擘畫,并謂“此事維當任之”。但次年即應召上洛,遂再無踐言之機緣。
綜上,此鈔本成稿及流傳過程大致如下:丙辰歲末,觀堂借乙庵壬子、癸丑、甲寅、乙卯四年手稿移録,用時十日。乙庵批答審定,次年孫德謙、張爾田以其中乙卯年詩付梓,底本或爲先鈔成之十八葉。三年後復録辛壬之作四十首為《喁于集》,時前稿當不在案頭,故記三年前時曆有誤。二次録稿兹後依年份合訂爲一册,乙庵復延寫手補遺若干紙。彊村老人改三卷爲二卷,重爲釐定,刊爲二卷本《海日樓詩》。兹後金兆蕃等復增訂二卷本爲四卷,而散原老人猶認爲“中多訛字,非細加校改,未宜授刊”。彊村身後遺稿委托龍榆生,此録校本亦在其中,一九三六年曾在杭州浙江文獻展覽會中展示,大約一九六〇年代轉入上海圖書館。
乙庵著述首度付刊者即《乙卯稿》,時年已六十八歲,觀堂先生確爲導夫先路之一人。後數十年間,又有友朋後學張爾田、孫德謙、朱祖謀、金兆蕃、羅振常、李翌灼、胡先驌、王蘧常、龍榆生、錢仲聯等黽勉傳録纂輯。目前流通最廣的錢仲聯校注十二卷本,廣羅衆本,考訂精善,其卷四至卷七相關篇目據《海日樓詩》二卷刊本,似乎也未曾目驗觀堂手録原本,錢注本增補篇目後之序次間有可商者,仍有必要參詳此鈔本之沈、朱批識。近年乙庵手稿遺文大出於世,沉沉夥頤,相信當世學人將秉前賢爝火不息之初心,續起踵之,底於大成。
觀堂先生於并世詩人,最服膺沈曾植、柯劭忞二老,他則少所許可(趙萬里《年譜》中語)。客居京都之次年,即手録沈曾植詩作《秋懷》三首、《寄叔言》一首傳示鈴木虎雄等友人。歸國後與海上諸遺老相識相得,密邇商略學術之外,社集酬唱,彼此品評,作詞之興味復熾。致彊村札有“不作詞十餘年,長調尤未嘗染指。己未冬見東軒老人、孟劬之侣,輒復效顰,蕙風詞丈復爲點定”云云。斯時詩風乃至語彙也受到乙庵影響:如《東軒先生餉水仙釣鐘花賦此答謝》中有“井谷深無天”之句,以“井谷”自况蝸居,而乙庵曾以井谷自號,并有《井谷夜觀》詩;再如《海日樓歌壽東軒先生七十》意象瑰奇閎衍,亦爲有意效仿沈詩之作。【一】
乙庵先生詩文之價值,前人陳述已多,兹不贅引。遯堪晚年致錢仲聯札有一番議論,最饒意味:
弟少年治考據……今老矣,始知文學之可貴,在各種學術中實當爲第一。即以乙老而論,其史學、佛學,今日視之已有積薪之歎,而其詩則自足千古,異日之傳,固當在此而不在彼也。(據梁穎《張爾田書札》録文)
癸卯二月海寧王亮謹識
 【一】編者按:《東軒先生餉水仙釣鐘花賦此答謝》詩箋,嘉興吾彾山居藏;《海日樓歌壽東軒先生七十》詩箋,嘉興博物館藏。此次出版,特徵得二箋高清圖版及授權,以手工宣紙四色原大影印,製為單頁,以饗讀者。
 【目录】:
前言/王亮 
原書封面 
海日楼詩卷一
海日楼詩卷二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