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作家、散文家 文学理论家楼肇明信札
  • 著名作家、散文家 文学理论家楼肇明信札
  • 著名作家、散文家 文学理论家楼肇明信札
  • 著名作家、散文家 文学理论家楼肇明信札
  • 著名作家、散文家 文学理论家楼肇明信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著名作家、散文家 文学理论家楼肇明信札

133 八五品

仅1件

浙江绍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楼肇明

年代建国后 (1949至今)

页数2页

尺寸26 × 19 cm

上书时间2023-10-05

昨日重现

六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全国政协副主席胡绳毛笔题签《东方历史研究出版基金》。胡绳(1918-2000),原名项志逖、笔名蒲韧、卜人、李念青、沈友谷等,著名哲学家、近代史专家,祖籍安徽歙县,籍贯是浙江钱塘,出生于江苏苏州。1982年出任中共党史研究室主任,负责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并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5年出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1988年起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全国政协副主席胡绳毛笔题签《东方历史研究出版基金》。胡绳(1918-2000),原名项志逖、笔名蒲韧、卜人、李念青、沈友谷等,著名哲学家、近代史专家,祖籍安徽歙县,籍贯是浙江钱塘,出生于江苏苏州。1982年出任中共党史研究室主任,负责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并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5年出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1988年起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3000.00
西泠印社中人 浙江何国门 书法小品,大小见图示
西泠印社中人 浙江何国门 书法小品,大小见图示 ¥333.00
本店珍品之一四川达州人著名军旅歌曲《小白杨》作者梁上泉毛笔诗稿1页。《茶山新歌》、《我的祖国妈妈》、《小白杨》已入选全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材;
本店珍品之一四川达州人著名军旅歌曲《小白杨》作者梁上泉毛笔诗稿1页。《茶山新歌》、《我的祖国妈妈》、《小白杨》已入选全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材; ¥490.00
金融研究文献 绍兴民间习俗一一兜会研究文献 ,即组十人左右,每人出若干数额钱,先借一人用,可办大事。一年一人用十人的钱,十年一个轮回!这个是绍兴农村贫困时代解决造房,婚嫁等大事的筹钱渡难关方法! 少见套色木刻【会约】壹份, 举报 作者: 不详 出版人: 不详 年代: 民国3年 (1914) 纸张: 其他 刻印方式: 木刻 装帧: 其他 尺寸: 46 × 24 cm 品相八品品相描述
金融研究文献 绍兴民间习俗一一兜会研究文献 ,即组十人左右,每人出若干数额钱,先借一人用,可办大事。一年一人用十人的钱,十年一个轮回!这个是绍兴农村贫困时代解决造房,婚嫁等大事的筹钱渡难关方法! 少见套色木刻【会约】壹份, 举报 作者: 不详 出版人: 不详 年代: 民国3年 (1914) 纸张: 其他 刻印方式: 木刻 装帧: 其他 尺寸: 46 × 24 cm 品相八品品相描述 ¥273.00
本店保真珍品 著名诗人屠岸题词书法一张
本店保真珍品 著名诗人屠岸题词书法一张 ¥898.00
本店保真珍品 辽宁盘锦名人著名作家王充闾题词书法一张
本店保真珍品 辽宁盘锦名人著名作家王充闾题词书法一张 ¥554.00
徐 竹 漪旧藏-老拓片1幅.尺寸 陈半丁先生兰草图 64cmx44cm。原刻拓本 品相自鉴
徐 竹 漪旧藏-老拓片1幅.尺寸 陈半丁先生兰草图 64cmx44cm。原刻拓本 品相自鉴 ¥398.00
保真国画小品 著名画家、上海华兴诗画研究会副社长 诸-光-逵 小品画二幅 诸光逵(1922-2012) ,游于艺馆主。生于浙江海宁,弱冠赴沪,师事徐邦达,旋因徐去京即为之介绍陆俨少,继续深造,深得俨老神髓。曾以《黄山图》呈俨老,俨老见之赞赏,即赐题“得苍浑之致”。徐邦达赞其“笔墨清逸、结构新奇”。陈巨来见其字、画,亦破格特赐印章三方。 丶擅长山水梅竹,尤其山水空灵淡雅,有“妙笔通禅”之誉。
保真国画小品 著名画家、上海华兴诗画研究会副社长 诸-光-逵 小品画二幅 诸光逵(1922-2012) ,游于艺馆主。生于浙江海宁,弱冠赴沪,师事徐邦达,旋因徐去京即为之介绍陆俨少,继续深造,深得俨老神髓。曾以《黄山图》呈俨老,俨老见之赞赏,即赐题“得苍浑之致”。徐邦达赞其“笔墨清逸、结构新奇”。陈巨来见其字、画,亦破格特赐印章三方。 丶擅长山水梅竹,尤其山水空灵淡雅,有“妙笔通禅”之誉。 ¥1695.00
保真张涤尘书法李清照词一首。张涤尘,吉林人,擅长 装饰画、工艺 美术设计。 历任北京纺织科学 院研究所美术设计,轻工业部轻工业出版社编辑,中央工艺 美术学院染织美术系 讲师。 作品有《漓江水绿》、《漓江晴雨》。出版有《张涤尘作品选》等。 尺寸: 33 × 13 cm 款识钤印: 燕赵张涤尘题,钤印张涤尘印
保真张涤尘书法李清照词一首。张涤尘,吉林人,擅长 装饰画、工艺 美术设计。 历任北京纺织科学 院研究所美术设计,轻工业部轻工业出版社编辑,中央工艺 美术学院染织美术系 讲师。 作品有《漓江水绿》、《漓江晴雨》。出版有《张涤尘作品选》等。 尺寸: 33 × 13 cm 款识钤印: 燕赵张涤尘题,钤印张涤尘印 ¥20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楼肇明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 词条暂无分类
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系。历任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图书管理员、图书室主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散文诗集《细流与暮雨》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楼肇明

性    别


民    族
汉族

国    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38年

籍    贯
浙江东阳

目录
1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
​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系。历任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图书管理员、图书室主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散文诗集《细流与暮雨》等。

浙江东阳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系。历任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图书管理员、图书室主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散文诗集《细流与暮雨》等。
   刘江滨

    忽然想起楼肇明先生。

    自一九九四年底结识楼肇明先生,二十三年过去,至今缘悭一面。

    严格说来,一九九八年之后联系就中断了,但在我心里一直对先生怀有深深的愧疚,恐怕这种情结一生都无法释怀了。岁月的河流不舍昼夜东去,河床中的那块巨石却一直显露着它的存在,无法湮没。

    我从箱子里翻出楼先生的来信,共计九封,我一封一封地重新阅读,时间倏忽回到了往日的时光。

    一九九四年末,我接到编辑、作家韩小蕙的来信,说,著名散文理论家楼肇明先生读了我的两篇文章后,十分欣赏,有意认识我,希望我主动给先生写一封信。一九九二年,散文热刚刚兴起,我在邢台一学校教书,兼任《散文百家》特约编辑,在韩小蕙的鼓励下,共同商议在刊物开设了一个专栏《散文革新笔谈》,试图推动散文写作的深层次变革。我写了一篇《营构散文大品》发在当年《散文百家》第九期,另一篇《散文走向略论》发在《西北军事文学》四五期合刊“散文专号”,并被《文艺报》“文摘版”头条摘发。我没有想到,这两篇文章引起了楼肇明先生的注意。韩小蕙的来信,让我十分兴奋,很快给先生写了信。很快先生就回信了,洋洋洒洒写了三大张,称结识我是他一九九四年大收获之一,是岁末最令他高兴的一件事了。称赞我在同龄人中甚至与年长一辈人相比,最具备搞散文研究的气质、心态和实力。此信让我诚惶诚恐,我当年是仅三十岁的毛头小子,初出茅庐,偏安一隅,而先生长我二十六岁,是国内著名学者、顶级专家,能够青眼相加,其幸何极不知如何了。

    从此,鱼雁往返,不曾中辍。先生开始称我为“小刘”,后改称“江滨兄”,我们成了忘年交。先生多次在信中希望有机会“面晤”,至今令我后悔不迭的是,虽然邢台到北京只有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我却一直没有进京当面亲聆謦欬。征诸原因,一是我性情内向,不善交际,憷于见人,更深层的原因,是内里空虚,没有底气,怕觌面之后,漏了底馅,让先生失望,不见面可以藏拙掩短。现在想来,如果当时我有足够的勇气,当面向先生请教,做先生的私淑弟子,也可能会改变我的命运走向。

    但先生并不因此见责,依然鼓励,揄扬,提携。

    一九九五年,楼肇明出版了他的散文集《第十三位使徒》,虽然先生在散文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散文写作数量却并不多,这是他的第一部散文集。尽管如此,这部书完全体现了他的散文文体论的三个基本论说:复调、悲喜剧和非情境化,把西方审美和东方意境贯穿糅合起来,把散文的知性和诗性结合起来,把中国古代的典雅和现代的自由融合起来,从散文的创新意义和审美境界上说,至今罕有其匹。这部书的阅读过程令我一直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犹如一枚落叶,被强大的飓风裹挟着,悬浮于形而上的天空,随之俯仰,不能自制”,读毕便写了一封长信寄给先生,将我的感受与分析详尽道出。不久,收到了先生的回信。他在信中写道:“你的这封长信,其实是一篇极有境地、拥有自身价值的别具一格的评论。你对散文作家角色定位的理解——存在的质询者和诠释者,你对‘精神家园’两种不同内涵的阐发, 你援引卡西尔对古典美学和现代审美不同的分析,这些不仅抓住了我的要害所在(你是在这些基本理论前提下来解读拙著的),故而后面的本体论象征、隐喻等等也就落到理论基石之上了。我希望你能同意将这封信也公之于世,因为你的这基本理论主张,已超越了对一本书的评论,对我们目前的散文界(作家和评论家)也将是一种启迪。关于精神家园一节,则更是超越许多新派理论家了。”“我非常感谢你。我的这一声谢谢包含谢谢上帝的一层涵义在。”我那封信很快在《中华工商时报》发表。由于先生的鼓励,我又将“家园”的思考进一步深入,写成一篇随笔《关于家园》,在《工人日报》“家园”副刊头条发表。

    搞文学评论的人大体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评论文章的优劣常跟被评论的作品有关,好的作品常常能够激发评论者的才情和思考,做进一步的深入与延展,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对楼先生的评论如果还有可取之处的话,那也是拜先生的散文文本所赐。在散文理论方面卓有建树且能够在创作中完美支撑自己观点的作家是非常稀有的,楼先生的确令我敬佩。

    这封被当做评论文章发表的信,让我获得了先生的绝对信任,他对我的提携揄扬不断加码。他鼓励我在散文理论和散文写作方面双向发力,并把我的几篇散文选入《新生代散文选》;在他与人系列对谈的文章中将我与蔡江珍列为未来可期的新生代评论家;还把我拉入《北京文学》年度排行榜的推选委员会成员之中,那是新时期中国文学最早的排行榜,一九九八年第一期刊出推选委员会名单,皆是重磅的作家、评论家,如白烨、雷达、陈晓明、陈思和、李陀、戴锦华等,小可厕身其中,真有沐猴而冠之感了。先生为让我尽快登堂入室可谓不遗余力。

    更重要的信任还在后边,先生要主编一部总结上世纪九十年代散文之路的学术著作,名为《繁华及其遮蔽下的贫困》,共分十章,其中第五章、第六章,先生把撰稿任务分到我的名下,分别论述一批“归来者们”老生代作家的散文和一代中年学人的知性散文。我知道,这对我来讲是一次极为重要的机遇,很好地完成它,中国散文评论界的一颗新星可能就此升起了。

    然而,恰在此时,我的命运之船拐了一个弯儿,离开了既有的航道,进入了另一条河流。我离开了邢台的学校,调到了石家庄的省报工作。虽然按照柯灵先生在信中所说,讲堂和报馆都是文化工作,不算改行,但对我来讲,却是人生职场一次重大的位移。

    新的工种,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人群,都需要我去适应,而做学问需要安下心来,心无旁骛,显然,先生交给我的任务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去完成了。我给先生写信说明了情况,表示有负先生重托,请先生原谅并另找他人完成课题。没有想到,先生在表示理解的同时,仍然坚持让我写其中一章。我只好再次请辞,心乱如麻,如蛇咬噬。在我散文评论事业如朝日喷薄欲出的时候,突然抽身而退,先生的失望可想而知。从此,他不再理我。我写信,寄明信片,一概没有回复。我明白,人生有一扇大门永远对我关闭了,从此,天涯海角,动如参商。

    我一点都不抱怨先生,内心只有感激,只有愧疚,是我辜负了一位文学前辈对一个年轻后学的殷殷厚望,辜负了一颗热忱的拳拳之心。当然我也并不后悔当初的职业选择。这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敏锐的文学感受,保持着相当数量的阅读,保持着新鲜的文字感觉。人生可能常常如此,想走进一扇门,却进入了另一个房间,该怎样就怎样罢了。

    我在百度上搜索过先生的资料,仅寥寥数语,极简,迹近于无。搜他的图片,似乎只有一张年轻时的照片,他好像很少参加社会活动或者作品研讨会之类。以他的社会名望和学术地位,似乎是不可想象的。我感觉他是寂寞的。读他的信,他的作品,他的理论,我能感知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不肯从俗从众的人,有一颗孤独而高贵的灵魂。在文学的荒原上,他踽踽独行,高昂着头颅,上下求索,不盲从,不屈就,不妥协,一任狂风吹乱他的头发,衣袂飘飘,眼神坚定地探究着彼岸的世界。

    楼肇明先生一九三八年生人,今年虚岁八十了,在此,唯有献上我的一瓣心香,默默祝福。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