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裴显生教授信札1通5页带封
¥
497
八品
仅1件
作者裴显生
年代改革开放 (1977-1989)
页数5页
上书时间2020-12-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纪念当代大儒、大师、温文尔雅的
——南京大学裴显生教授
一
前天下午6点快下班的时候,裴氏宗亲会副会长裴王旗老师在QQ上传来一段不幸的消息,原山西河东裴氏宗亲会副会长、现担任顾问,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著名写作学理论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南京大学新闻学科创始人裴显生教授因病抢救无效,于2011年7月29日上午8时30分不幸在南京逝世了,享年八十高寿。
裴老先生走了,走得太匆忙了。他多次风尘仆仆来到了闻喜裴氏故里,四年前的农历三月三日,中国山西闻喜第十二届裴晋公宗亲会上,我与老先生相识,并合影留念。老先生的大家风范令人十分敬慕!天下无二裴,宗亲会上来自祖国十八个省市区的裴氏后裔,亲热无间,攀攀而谈,述说着裴氏的辉煌历史,描绘着裴氏故里的开发前景。几年过去了,裴氏故里的规划,一步步的实现了,投资900万元的裴氏祠堂建起来了,四米多高的汉白玉石裴晋公塑像也矗立在偌大的裴祠广场上,2010年农历三月三日,裴老先生又一次千里迢迢,回到了裴氏故里,提出营造裴氏纪念林并带头参加植树;他关心裴氏文化,主办《裴氏文化》期刊,为发扬光大裴氏文化,处心积虑,令人敬仰! 二
打开尘封的历史画卷,裴老先生的人生足迹,印证着他曾经走过了不凡历程……
裴老先生,1933年1月生于浙江省天台县坦头镇。600多年前,他们的祖先从山西来到山环水抱的天台坦头村,成为当地少有的旺族,恪守着“耕读传家,自强不息”的祖训,造就了一批批英才。裴老先生做为长期从事语文工作的专家,他的造诣颇深,学术研究之精,是人所共识的。
首先,做为资深的文化人士,对语文概念的释义是这样描述的:古人讲: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里的文,并不是指有文采,而是指书面语言,有了书面语言,那就可以传之后代,言之有文就行而远了。那么,我觉得语文,实际上包括一个是符号,是书面语言,另一个是内容,内容也不光包括文学,还包括实用文,不能说语文就是文学。作为语,它指的是书面语言,作为文,它包括文学文体和实用文体,当然也包括边缘文体。比如报告文学,既是文学作品也有实用性;新闻既是新闻也是报告;游记既是游记也是一般文章,这些是交叉文体。有些同志说,语文就是语言文字,这种理解也不能说是错的,人家是这么理解的。只能说我自己的理解是,语文是符号文章的综合,其中的文是指文章,包括文学作品和实用文章。
我们做后辈的每天把玩文字,却不见的对语文概念有多么深刻的理解,今天读到裴老先生的精辟解释,我们才可以说,将语文继续读下去,细细的体会,直到弄懂了它的真实涵义。
其次,他希望中学生要具备“六有”。一是心中有爱。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真诚地和人民“同甘苦,齐爱憎”。年轻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要满腔激情投身到生活中去,怀着爱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这样,写起文章来,才能笔端饱蘸激情。相反,一个缺乏爱心,对周围的人、事漠不关心的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二是肩头有担。要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讲究文章的社会效益。现在的中学生,是我国21世纪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实践者,要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勇挑重担。写文章,要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鼓舞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工作,而不是一味地“自我表现”;三是腹中有墨。肚子里要有墨水,做一个有学问的人。要认真读书,多读些古今中外名著。因为只有认真读书,才能够极大地拓宽一个人的知识视野和文化胸襟,培育自己的创新意识,和知识更新同步前进。中学生要有浓厚的读书兴趣,用多方面的知识武装自己。这样写起文章来自然内容厚实,有广度、深度;四是胸中有识。要有胆有识,能坚持正确方向,明辨是非黑白,有自己的见解。要养成勤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将丰富的知识积累与千变万化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练习出一双慧眼,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不做“两脚书橱”,不做人云亦云的书呆子;五是目中有人。在生活中,要学会尊重人,虚心向周围的人学习,而不要“目中无人”。写作时,心中要有读者,把写文章看作是和读者亲切谈心,而不是脱离读者的需要去卖弄自己的“才情”。要处处为读者着想,务求对读者有益;六是手上有艺。要动手多写,苦练写作基本功。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文章内容扎实,文从字顺,符合体式规范,而且会练就一个灵敏的头脑,一支过硬的笔杆。当然,还应该会操作计算机,用电脑写作。
四
裴老先生“有爱有识有担当”,他的学生给出如此高的评价,确实当之无愧!近些年来,他把精力又转移到扶植新人上面来。他先后为200多部中青年学者的著作写序,为人师表,呕心沥血,乐此不疲。不忘提挈后学,对来自全国各地,诚心诚意向他求教的年青学者,常常热情有加,真诚勉励。为此,南京日报、服务导报等专门刊载文章,说他是中国文化学术界难得的好人。
他热情开朗,谈笑风生,充满活力。属于“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事”的大度人士。他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状况比较关注。对于一度狂热的、胡乱吹捧的如对周作人之类“汉奸文学”现象,感到不可理喻,专门撰写了一篇8000多字的长文《谈“沦陷区”文学研究中的认识误区》给予其中肯的批评。在学术界影响很大。他认为:文化艺术创作者首先讲究社会效益,注重审美功能,不能好与坏、美与丑、黑与白混成一团糟。在文化日趋市场化的今天,更应该坚持高品格、高品位的创作,做到雅俗共赏。不能把那些乌七八糟、不堪入目、格调低下的东西当成这“宝贝”那“宝贝”,文学艺术创作应该在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品味上下大功夫、下真功夫。
裴老先生的家是书香门第,妻子袁美娟是金陵中学的高级教师;儿子裴平在南京大学任教,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学系系主任兼国际金融管理研究所所长;儿媳徐炜,在南京工业大学任教,经济学硕士、博士生、副教授,国际经济贸易系系主任兼金融管理研究所所长;女儿裴苏,从事财会工作、会计师,是一国营企业的财务部长,江苏省电视台曾到他家拍摄专题片---《教师之家过春节》播出后,产生了广泛影响。裴老先生可称为当代大儒者,他称自己过的是“三书生活”——读书、教书、写书。虽年届古稀,仍乐此不倦,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为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在科研的道路上实现新的超越。
五
裴老教授是当代写作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是中国写作学会的主要创始人、领导者和卓有成就的理论家。他是南京大学新闻学科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从1958年南京大学初创新闻专修科到1992年正式成立新闻系,他为南京大学新闻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将毕生心血倾注于中国写作学事业和新闻教育事业,留下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新闻学、写作学优秀人才,并因此获得全国韬奋新闻奖“园丁奖”。
炎炎夏日,烈日当照。蔚蓝的天空中,飘来一片故乡的云彩。山西曲沃裴氏故里的后裔们,深切的哀悼着这位大儒兼大师、温文尔雅的长者!
二0一一年八月四日于山西曲沃裴氏故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