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国历史地理研究
  • 晋国历史地理研究
  • 晋国历史地理研究
  • 晋国历史地理研究
  • 晋国历史地理研究
  • 晋国历史地理研究
  • 晋国历史地理研究
  • 晋国历史地理研究
  • 晋国历史地理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晋国历史地理研究

现货如图

408 九品

仅1件

山西临汾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保春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1

装帧平装

货号J区2-20+2

上书时间2023-02-16

侯马市晓理书屋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马保春
  •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11
  • ISBN 9787501023431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作者简介】
马保春,汉族,1975年生于甘肃天水。1999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2005年在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获博士学位,现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从事先秦历史地理、北京历史地理、古文字学等方向的研究。曾发表《由楚简(荣成氏)看汤伐桀的几个地理问题》、《晋汾隰考——兼说晋都新田之名义》、《晋曲沃考》等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晋国历史地理研究的意义
一 晋国疆域核心区--晋南、晋西南是中华文明起源地之
二 晋国历史地理的系统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三 晋国历史地理是包括晋国史、晋文化考古等在内的晋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 总结晋国历史地理方面的成果是晋文化研究向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步骤
第二节 目前晋国历史地理的研究状况
一 晋国历史地理研究的总体现状
二 几个讨论较多的晋国历史地理问题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范围界定
一 时间界定
二 空间界定
三 研究内容及相关说明
1.主要研究内容
2.研究的深人层次及相关说明
第四节 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材料获取
一 研究视角
二 研究方法
三 材料汲取
.第一章 晋国疆域范围内的地理状况
第一节 晋国疆域范围内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 地质状况(晚新生代以来)
1.临汾地区
2.运城地区
二 晋国疆域范围内的地貌概况
三 西周至春秋战国之交晋国疆域范围内的自然地理状况
第二节 晋国疆域范围内的政区地理沿革
一 郡县制以前晋地历史地理状况
1.传说时代
2.都鄙制和分封制时期
二 晋国设县以后晋地政区地理沿革
1.春秋战国时期
2.汉--清时期
第二章 晋国疆域范围内的地理单元分区
第一节 以自然地貌特征为标准的分区
第二节 自然地貌特征和人文因素相结合的地理单元分区
一 前人在地理分区上的研究
二 我们对晋国疆域核心区所做的地理单元分区
1.峨嵋岭一绛山一线在地理分区中的作用
2.晋国疆域核心区的地理单元分区
第三章 叔虞封唐的历史地理问题
第一节 始封前的晋南及晋西南
一 传说及夏商时期
1.传说时代
2.夏商时期
二 商周之际
1.史籍所反映的晚殷、商周之际晋西南的人文地理形势
2.甲骨文材料反映的晚殷晋西南政治地理形势
3.叔虞封唐之前晋西南、晋南的国族
第二节 晋始封地研究
一 晋始封地研究史
1.先秦时期有关叔虞封唐的文献记载
2.秦汉--南北朝时期
3.隋唐--宋元时期
4.明清时期
5.近代(辛亥革命)以来
二 考古工作深入以来学者对晋始封地的认识
第四章 晋国的都城和县邑
第一节 晋都城
一 前人对晋都数量及其迁徙的认识
1.考古学兴起以前的认识
2.山西省考古工作深入开展以来学界关于晋都问题的讨论
二 我们对晋都问题的探讨
1.唐地考
2.曲沃辨
3.绛、翼
4.晋都新田及其名义
5.晋都的嬗变
第二节 晋国县制的概况
一 晋县及其数量
二 晋县的分布
1.文献所见晋县
2.由古文字资料所反映的三晋置县透视春秋晋县
第五章 晋卿大夫和其他族姓的地理分布
第一节 晋六卿的封邑及领地
一 晋范氏
1.晋范氏的由来
2.范氏先后所拥有的地域
二 晋中行氏及其领地
1.中行氏之由来
2.中行氏领地
三 知(智)氏之由来与其采邑
1.知(智)之由来
2.知氏的采邑
四 赵氏及其领地
1.赵氏的由来及其世系
2.赵氏的城邑及领地
五 韩氏的由来及其地域
1.韩氏的由来及其世系
2.韩氏的采地
六 魏氏的由来和领地
1.魏氏的由来及其世系
2.魏氏的封邑和居地
第二节 晋六卿以外卿族或族姓的地理状况
一 晋祁氏
1.祁氏之由来及其地望
2.祁氏之食邑
二 羊舌氏及其领地
1.羊舌氏之来历
2.羊舌氏采邑
三 董氏及其居地
四 先氏的概况
五 柏(伯)氏的概况
六 狐氏的概况
七 箕姓的概况
八 籍姓的概况
九 蒯姓的概况
十 令狐氏的概况
十一 栾氏的概况
十二 郤氏的概况
十三 胥氏的概况
第六章 晋国的疆域和交通状况
第一节 晋国疆域的变迁
一 叔虞初封至武侯、穆侯时期
二 穆侯以降至文公时期
1.晋穆侯、晋文侯时期
2.晋昭侯、晋武公、晋献公时期
3.晋惠公、晋文公时期
三 晋襄公、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时期
四 晋平公、晋昭公、晋顷公、晋定公时期
第二节 晋国交通古道的地理分布概况
一 叔虞初封时自宗周至唐的可能路线
二 晋国与外界联系的通道
1.晋西南西面三条渡河通道
2.晋西南南向渡河通道
3.晋地南出的道路
4.晋地东去的道路
5.晋地南北向道路
6.晋吴往来之道
三 晋国内部的通道
1.晋西南东面的交通
2.晋地南北向道路
3.晋西南与晋东南的交通联系
4.晋邦之地与南阳、东阳之交通
四 晋公子重耳出亡路线考
第七章 晋国军事地理简况
第一节 战争地理
一 晋献公以前战争的地理分布
二 晋献公、惠公、怀公时期战争的地理分布
三 晋文公至晋成公时期战争的地理分布
四 晋景公、厉公、悼公、平公四世复霸前后战争的地理分布
五 晋昭公、顷公、定公、出公时期战争的地理分布
六 晋余世战争的地理分布
第二节 会盟和大蔸(搜)地理
一 会盟地点的地理分布
二 大蔸(搜)地理
结语
附录一 晋国有铭青铜器一览表
附录二 本书所引用甲骨金文书目及简称
参考文献及论文资料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