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刻版 线装本 《七家试帖辑注汇钞》桐雲阁 卷下一册 上海扫葉山房藏板 光绪六年仲夏校刻 (1880年)
  • 木刻版 线装本 《七家试帖辑注汇钞》桐雲阁 卷下一册 上海扫葉山房藏板 光绪六年仲夏校刻 (1880年)
  • 木刻版 线装本 《七家试帖辑注汇钞》桐雲阁 卷下一册 上海扫葉山房藏板 光绪六年仲夏校刻 (1880年)
  • 木刻版 线装本 《七家试帖辑注汇钞》桐雲阁 卷下一册 上海扫葉山房藏板 光绪六年仲夏校刻 (1880年)
  • 木刻版 线装本 《七家试帖辑注汇钞》桐雲阁 卷下一册 上海扫葉山房藏板 光绪六年仲夏校刻 (1880年)
  • 木刻版 线装本 《七家试帖辑注汇钞》桐雲阁 卷下一册 上海扫葉山房藏板 光绪六年仲夏校刻 (1880年)
  • 木刻版 线装本 《七家试帖辑注汇钞》桐雲阁 卷下一册 上海扫葉山房藏板 光绪六年仲夏校刻 (1880年)
  • 木刻版 线装本 《七家试帖辑注汇钞》桐雲阁 卷下一册 上海扫葉山房藏板 光绪六年仲夏校刻 (1880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木刻版 线装本 《七家试帖辑注汇钞》桐雲阁 卷下一册 上海扫葉山房藏板 光绪六年仲夏校刻 (1880年)

420 八五品

仅1件

吉林长春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熙宇辑评 王植桂辑注

出版人上海扫葉山房

年代光绪六年 (庚辰1880)

纸张竹纸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线装

四部分类集部>别集

尺寸22.7 × 14.8 × 1 cm

册数1册

货号B034

上书时间2019-11-14

寻觅古籍

七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品相见图自定。一册。内容品相见图,难得一见的版本!三十三页后天头处有小损,不伤字见图。力保原貌,版本独特,少见。值得入手。封面有东泉丛记和呈记印章印两枚见图。因古籍图书脆弱,经不起反复多次邮寄,故请看好,售出不退。
商品描述
品相见图自定。版本独特,少见。值得入手。
相关信息:七家试帖辑注汇钞 张熙宇辑评 王植桂辑注 扫叶山房 光绪六年 。 分为澹香斋试帖 桐云阁试帖、西沤试帖、尚䌹堂试帖、修竹斋试帖、柽花馆试帖、简学斋试帖。是书选七大名家试帖诗进行辑注。七家是:清代的杨庚、李煜、陈沆、王廷绍、路德、刘嗣绾、那清安。

    杨庚,嘉庆癸酉举人、诗人。陈沆于嘉庆十八年(1813)中举,二十四年(1819)中进士一甲一名,其策论文章,气势雄浑,论述精辟,笔力奇健,授翰林院修撰,清道光二年(1822),任广东省大主考(学政),次年,任清礼部会试同考官。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陈沆的《一字诗》为中国历史上的魁首。王廷绍俗曲专家。字善述,号楷堂,北京大兴人。生于清朝乾嘉时期,家境不佳,曾自撰门联云:“马骨□嶒,吃豆吃麸兼吃草;车声历碌,拉人拉马不拉钱。”他“贫而负气,傲睨一切”(鲍楼星《觉生感旧诗钞》)。曾师事纪昀,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举人,嘉庆四年(1799)中进士,由庶常改刊部主事,历十年,以员外郎终,卒年五十八岁。王廷绍于乾隆六十年(1795)春编订了俗曲总集《霓裳续谱》,内收天津三和堂曲师颜自德辑录的俗曲三十种共六百二十二段。此书对研究北京清代曲艺史和俗文学史具有重要资料价值。刘嗣绾(1762一1820)字醇甫,又字简之,号芙初,江苏阳湖人。少颖异,识量过人。早游京师,知名于时。嘉庆十三年,会试第一,卷进呈,帝道:“朕久知其名,可谓得士矣!”廷试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和平安雅,见义无不为。年五十九,丁母忧,以毁卒。嗣绾诗及骈体文,少作多明艳,中年则以沈博排募胜,晚更清遒骏迈,以快厉之笔,达幽隐之思。所著有《尚絅堂集》,《清史列传》行于世。那清安(?—1834)叶赫纳喇氏,字竹汀,满洲正白旗人,清朝大臣。嘉庆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迁翰林院侍讲。累迁内阁学士。二十四年,授礼部侍郎,历刑部、工部。

    試帖,為唐代考試明經的一種方法,即帖經試士的方法,簡稱帖試,如舊唐書楊瑒傳:“有司帖試明經,不質大義。”至於如何帖經之法,據元馬端臨文献通考選舉考所言:“帖經者,以所習之經,掩其兩端,中間惟開一行,裁紙為帖,凡帖三字,隨時增損,可否不一,或得四,或得五,或得六為通。”
  唐代帖經試士的制度,當始於唐高宗永隆年間(608—681),舊唐書選舉志云:“永隆二年,詔自今明經試帖。”後因試者日多,所帖愈難,故應試之士,遂將難記之經,總括經文,編為歌訣,熟誦以便記憶,謂之帖括,如舊唐書選舉志云:“明經者但記帖括”是也。
  後科舉考試時採用之詩體,亦稱試帖詩。大抵以古人詩句命題,冠以賦得二字,由五言、七言的六韻或八韻排律組成,內容多直接或間接歌頌帝王功德,並須切題。清代試帖詩,多為五言八韻,於詩中自成一體。
  試帖詩須拈題限韻,拘束較排律為甚,且須屬對工穩,隸事精巧,故遭人譏之。自八股文廢棄後,試帖詩亦自成絕響。清人編有《試帖詩三萬選》,有光緒石印巾箱本。
  琉璃厂所在地区在辽代形成村落,称为海王村。明朝永乐初年迁都北京后,在此地设立工部所属五大厂(神木厂,大木厂,黑窑厂,琉璃厂,台基厂)之一的琉璃厂,故改为今名。
  清朝定都北京后,将内城居民迁至外城。外地官员、举子从南方各省来京,多由外城广安门入城,就近居住于宣武门外一带,因此琉璃厂附近逐渐成为文人汇集之地,自发形成了古籍、书画、文物市场。此外琉璃厂内有土台,可以登高远眺,附近有金鱼池、孙公园等名胜,因此也成为外城游赏胜地之一。
  乾隆年间,琉璃厂的各处琉璃窑被迁往西山门头沟,外城居民即以原琉璃厂所留空地和神祠为依托,逐渐形成集市。至编纂四库全书时,全国珍贵图书汇集北京,荐书者和编书者多居住于宣南(例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即在琉璃厂南不远的珠市口大街),所以琉璃厂大街成为北京最大的图书古玩街市,附近空地则仍为庙会场所。每年正月初一至十六日,雅至古书文物珍贵玩,俗至风车耍货糖葫芦,摊店相连,令人目不暇接。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品相见图自定。一册。内容品相见图,难得一见的版本!三十三页后天头处有小损,不伤字见图。力保原貌,版本独特,少见。值得入手。封面有东泉丛记和呈记印章印两枚见图。因古籍图书脆弱,经不起反复多次邮寄,故请看好,售出不退。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