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理想的大学
¥
40.8
¥
48
九五品
库存5件
作者陈弘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403508
出版时间2016
版次一版一印
印刷时间2016
印数2千册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170页
字数205千字
定价48元
货号文学,励志
上书时间2016-11-1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商品详情
书名:《追寻理想的大学》
作者:陈 弘(湖南科技学院教授、党委书记)
策划:东莞潇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出版:光明日报出版社
发行:潇湘书城 全国新华书店
[序言]
这不是一部学术著作,也不是文学作品,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在追寻“理想的大学”的实践中,以演讲和随笔的形式表达的所思所感。
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重心逐渐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我有幸在三所不同类型的高校亲历这一进程,和许许多多同行一样,以“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情怀叩问前行。在不绝于耳的要求大学“更好地服务社会”的声音中,如何避免大学成为象牙塔而又不至于完全世俗化?如何在深度融入社会和保持独立精神之间取舍平衡?许多大学管理者都试图回答这类问题,于是就有“理想的大学和大学的理想”的讨论和实践。
在我心目中,理想的大学应该是容纳百川万物的海洋,是特性各异彼此相依的生命个体组成的生态群,是具有丰富养料的肥沃土壤,是一方值得终生守望的精神家园,是一个不断闪现创新火花的思想孵化器。大学要对学生进行高水平的专业教育,但不能将教育过度功利化、工具化。专业训练和人格养成二者不可偏废。大学要办出“闲花落地、润物无声”般的文化氛围,为学生营造安全、健康、富有营养的精神环境,让学生自由而蓬勃地生长。在实际工作中,要把这两件事做好都不容易,后者更重要也更难。
办好一所大学,最宝贵而又最稀缺的资源还是教育思想。若管理者没有坚定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就不会有理想的大学。多年来,我信奉苏霍姆林斯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的观点,因而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学习教育理论,传播我所尊崇的教育家的思想,宣讲我个人的一些思考,日积月累,便形成这些文字。本书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我亲笔所写、亲口所讲,事前事后也没请人加工润色。其中文字粗糙、内容浅薄之处,敬请读者诸君宽容。我的很多观点得益于读书的启发,因此我将这些年读过的教育类著作附录于后,以表达我对很多未曾谋面的良师益友的谢意。我身边的同事可以证明,写作是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除工作报告和汇报材料以外,从来没有让人代拟过任何文稿。这当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优点,仅仅是一种习惯而已,我思故我在,我手写我心。我的许多观点在学生成长中得到验证,我由此体会到教书育人的价值和愉悦。
驱动我满腔热忱追寻理想的大学的动力之一,是笃信教育改变人生,希望为众多求知者搭建进步的阶梯。我目前供职的湖南科技学院,2002年以前叫零陵师专,地处湘西南永州,离省会长沙约330公里,是湖南省内地理位置最偏远的几所高校之一。1999年以后升格新办的本科院校,大多远离中心城市,基础条件相对较弱,人才、资金、社会影响等方面均为短板。在以区位和等级决定资源配置的中国大学体系中,办好这类大学殊非易事。然而,“位卑未敢忘忧国”。把这类大学办好,既是历史责任,也是良心所系。不同地区都有好的大学、不同层次的人民都有机会受到好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共享与公平。我们这类大学,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平民家庭,他们怀着“读书改变命运”的巨大希望,且把这种希望托付给我们,难道我们不应该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好一点的教育吗?我曾数次赴美国和英国多所大学考察学习,除羡慕英美大学浓郁的教育氛围外,更感叹发达国家教育资源的均衡。无论知名大学还是社区学院,无论中心地带或是偏远地区的高校,各有特色,各安其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以往,我们学习借鉴欧美国家大学管理经验较多,而从国家层面的宏观视野研究大学均衡发展相对较少。我认为,比较研究中西大学的整体差异,听听来自远离中心城市的大学的声音,对于进一步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在追寻理想的大学的路上,纵使山重水复,美好的“又一村”总是在召唤我们。相信若干年之后,我们会看到中国教育的深刻变化。回首往事,但愿无怨无悔,且为曾经用心用力深耕于大学这方热土而自豪。
[后记]
理想,是个人、组织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前行的灯塔,也含有“更如人愿”的美好期盼。
如果不脚踏实地去做,再好的理想也会成为空想。我曾为学生和同事作过多场《做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的演讲,可惜演讲稿没有保存下来。但“做务实的理想主义者”的信念从未泯灭。
本书出版,承蒙东莞潇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潇湘文化》主编罗建云先生全力支持,得到杨金砖先生、吴同和先生、尤慎先生的大力协助,我的同事和学生周欣、林泽红、潘清远、熊玲芝、裴玲、张云芳等担负了记录、整理和校对工作,书中大多数照片系我的三位同事唐晓群、李国家、何帅文拍摄,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2015年2月18日,是农历大年三十。我的老父亲在团年饭开始时,郑重其事地将他摘抄好的北大新任校长林建华的就职讲话作为新年礼物送给我,再三嘱咐我不要辜负组织和师生员工。父亲年轻时曾为乡村中学校长,一生清廉正派,是我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我敬重他,感谢他。
感谢我工作过的三所大学的诸多同事和那些可爱的学生们,他们给了我实践理想的舞台和机会。
更要感谢我的夫人王小青女士,无论顺境逆境,她都坚定地支持我。
我希望用本书与广大同行、关心教育的热心读者、广大青年学子朋友们进行交流,为有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学校一起努力。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