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学主题研究
3-8-10
¥
15
5.4折
¥
28
九品
仅1件
作者刘忠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1-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忠 著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
-
ISBN
9787802301276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22cm
-
页数
326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作者简介】
-
刘忠,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浙江行政学院副教授。
- 【目录】
-
导论 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题形构一 启蒙与专制二 救亡与翻身三 英雄与民粹上编 主义与文学第一章 启蒙主义的西来与中国化第一节 “前五四”时期:中西文化碰撞中的启蒙选择第二节 “五四”时期:启蒙的理性认同与现实展开第三节 新时期:启蒙与新启蒙的双重并置第二章 专制主义与民主意绪第一节 梁启超的“开明专制”与蒋廷黼等人的“独裁论”第二节 “五四”文学的唯意志论倾向第三节 “战国策派”错开的救国药方第四节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第三章 民粹主义与工农兵文学第一节 民粹主义:一个与启蒙主义相对立的话题第二节 劳工神圣:到农村去、到工厂去、到民间去第三节 与工农兵相结合的祈愿:从信念到精神第四节 启蒙角色转换与主流话语生产第四章 英雄主义的范式演进与精神向度第一节 现代化诉求的急迫和英雄品格的营构第二节 英雄范式的演进与转换第三节 告别英雄:小人物的出场与狂欢
下编 文化与文学第五章 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语境第一节 危机背景下的文化心态和中西之争第二节 “五四”前后文化论争的三个关键词第三节 从西方化到本土化再到第三条道路第四节 既定性还是创造性:文化转型的另一形态第六章 新时期诗歌的思想生成与先锋走向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地下诗歌写作第二节 思想生成:朦胧诗与主体意识的觉醒第三节 先锋走向:实验诗与诗歌中的行为主义第四节 知识分子、纯诗与叙事性第七章 新时期历史小说的现代性及其走向第一节 历史小说:政治激情与人格信仰的投射第二节 新历史小说:现实迷惘与精神无奈的感喟第三节 作家的主体认知与审美心态第四节 文的解放及其现代性历程第五节 历史叙事中的审美与审丑第六节 史诗文体的建构与消解第七节 革命历史小说的文体策略及阐释程式第八章 寻根文学的精神谱系与文化属性第一节 寻根文学的命名与知青作家群体第二节 寻根文学的精神主旨与审美属性第三节 寻根文学的现代视野与启蒙悖论第四节 未完成的民族形式话语第五节 文化保守主义与山野精神附录一 90年代的诗学命题附录二 90年代文学的生存状态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内容摘要
20世纪中国文学从诞生的那起,就不得不面对着一系列复杂的矛盾,从晚清到“五四”,从抗战到新中国,启蒙、专制、救亡、翻身一直是中国文学的核心话题,它们之间互有隐显的结构形式决定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格局与面貌,路径选择的不同既能够使它们同步实现,也能够使他们相互拆解。进入新时期,时代主题和文学格局发生很大变化,但是,启蒙、现代、后现代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新历史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等衍生主题,或呈多重并置状态,或呈分离对抗状态,共同织就了一幅色调丰饶驳杂的文学图谱。
精彩内容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不得不面对着一系列复杂的矛盾,从晚清到“五四”,从抗战到新中国,启蒙、专制、救亡、翻身一直是中国文学的核心话题,它们之间互有隐显的结构形式决定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格局与面貌,路径选择的不同既能够使它们同步实现,也能够使他们相互拆解。进入新时期,时代主题和文学格局发生很大变化,但是,启蒙、现代、后现代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新历史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等衍生主题,或呈多重并置状态,或呈分离对抗状态,共同织就了一幅色调丰饶驳杂的文学图谱。
媒体评论
20世纪中国文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不得不面对着一系列复杂的矛盾,从晚清到“五四”,从抗战到新中国,启蒙、专制、救亡、翻身一直是中国文学的核心话题,它们之间互有隐显的结构形式决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格局与面貌,路径选择的不同既能够使它们同步实现,也能够使它们相互拆解。进入新时期,时代主题和文学格局发生很大变化,但是,启蒙、现代、后现代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新历史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等衍生主题,或呈多重并置状态,或呈分离对抗状态,共同织就了一幅色调丰饶驳杂的文学图谱。本书分为主义与文学、文化与文学上、下两编,展现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格局和面貌。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