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中医史(上下册)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百年中医史(上下册)

1600 九五品

仅1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建平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L53

上书时间2020-12-01

册所间

八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朱建平
  •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12
  • 版次 1
  • ISBN 9787547829356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百年中医,跌宕起伏,中西碰撞,甚是激烈。由 西学东渐,中医式微,到中西医并重,东学西渐,百 年中医史,是一部中医求生存、谋发展的奋斗史?br/>

  朱建平主编的《百年中医史(上下)(精)》通过史 料与史论相结合,全面、系统地展示了辛亥革命以来 百年间中医事业的发展与学术进步,梳理了百年中医 所经历的“抗争图存,自强发展(1912—1949)”“ 事业奠基,曲折前行(1949—1977)”“全面发展, 走向世界(1978—今)”三个时期的历史脉络;通过 内史与外史相结合,置中医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下,深 入探究百年中医发展史上重大事件的真相及其根源, 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以史为鉴,为发展中医药上升 为国家战略提供史学支撑;本书还记载百年中医在台 港澳地区及国外传播、发展的不同历程,有力地说明 了人类健康需要中医药,中医药可造福全人类。此外 ,还附录有医家传略、医*提要、大事记等内容?br/>

  本书作为“百年中医史研究”项目的核心内容, 是近年来中医药史研究的一项标志性成果。这一重要 成果充分说明了发展中医药成为国家战略是我们共同 的要求,发展中医药*是历史的选择?br/>

  本书可供中医药科研、医疗、教育、管理人员以 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是从事中医药史学习、研究 的重要参考书?br/>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中医起源与古代中医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明清西学东渐与西医传入    第三节 晚清中医学术与中医改良第一篇 抗争图存 自强发展(1912—1949)  第一章 社会文化背景    第一节 思想文化的剧烈变革    第二节 西医的发展与医疗卫生制度的建立    第三节 关于中西医的社会论争  第二章 中医药存废与权利之争    第一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教育权利之争    第二节 抗战前南京政府时期的中医存废与权利之争    第三节 1937年后的中医要求平等待遇之争  第三章 中医事业    第一节 民国中医管理法规  第六章 中药方剂    第一节 药学团体与中药教育    第二节 中药学术    第三节 中药产业    第二节 中医行政管理    第三节 中央国医馆的成立与活动    第四节 中医教育    第五节 中医医疗机构    第六节 中医团体    第七节 中医杂志  第四章 中医基础研究    第一节 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研究    第二节 藏象学说研究    第三节 病因证治研究    第四节 诊断学研究    第五节 医史文献研究  第五章 中医临床与养生    第一节 外感时病    第二节 内科杂病    第三节 妇产科    第四节 儿科    第五节 外科    第六节 骨伤科    第七节 眼科    第八节 喉科    第九节 针灸科    第十节 推拿科    第十一节 养生第四节 方剂学  第七章 融汇中西医的早期思想和实践    第一节 中西医汇通的学术主张    第二节 “中医科学化”思潮    第三节 革命根据地的中西医政策  第八章 散落边疆的各少数民族传统医学    结语(1912—1949)第二篇 事业奠基 曲折前行(1949—1977)  第九章 中医政策的转折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第二节1954年之前的中医政策    第三节 对轻视、歧视中医做法的批判和纠正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方针的确立  第十章 中医机构建设与教育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中医管理机构    第二节 中医医疗机构    第三节 中医科研机构    第四节 中医学术团体与学术刊物    第五节 不同类型的中医教育  第十一章 中医基础学科研究    第一节 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研究    第二节 藏象学说研究    第三节 诊断学研究第四节 医史文献  第十二章 中医临床学科与养生康复    第一节 外感热病    第二节 内科杂病    第三节 妇科    第四节 儿科    第五节 外科    第六节 骨伤科    第七节 眼科    第八节 耳鼻喉科    第九节 针灸科    第十节 推拿科    第十一节 养生康复  第十三章 中药学与方剂学    第一节 中药学教育    第二节 中药科研机构及研究成果    第三节 中药资源调查、种植与炮制    第四节 中药产业    第五节 方剂学  第十四章 中西医结合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中医研究方法与中西医结合临床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  第十五章 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与中医药    第一节 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的出现    第二节 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的曲折命运    第三节 合作医疗与中草药运动    第四节 赤脚医生的“中西医结合”  第十六章 国家层面下民族医学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第一节 人口普查中的民族识别工作    第二节 民族医药政策与实施    第三节 民族医药文献发掘与整理    第四节 民族医药教育医疗科研机构  第十七章 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一节 中医药外传苏联等国家    第二节 针灸传美与“针灸热”    第三节 中医药著述在国外的传播    第四节 援外医疗队    结语(1949—1977)第三篇 全面发展 走向世界(1978迄今)  第十八章 社会文化背景    第一节 改革开放初期    第二节 1985年医改后    第三节 新医改阶段  第十九章 新时期的中医药政策    第一节 培养新生力量    第二节 三支力量共同发展    第三节 中西医并重    第四节 振兴中医药    第五节 中医药发展规划    第六节 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第七节 发展民族医药的政策  第二十章 中医药事业    第一节 中医药管理机构日益健全    第二节 中医药教育体系健全完善    第三节 中医医疗机构迅速发展第四节 中医药科研的长足进步    第五节 中医药学术团体与出版事业的繁荣  第二十一章 中医药标准化工作    第一节 起步阶段    第二节 发展阶段  第二十二章 中医基础研究    第一节 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研究    第二节 藏象学说与体质学说研究    第三节 病因证治研究    第四节 诊断学研究  第二十三章 医史文献信息与中医药文化    第一节 医史文献信息研究    第二节 中医药文化研究  第二十四章 中医临床与养生康复    第一节 外感热病    第二节 内科杂病    第三节 妇科    第四节 儿科    第五节 外科皮肤科    第六节 肛肠科    第七节 眼科    第八节 耳鼻喉科    第九节 骨伤科    第十节 针灸科    第十一节 推拿科    第十二节 养生康复与治未病  第二十五章 中药方剂学科的创新发展    第一节 中药学教育与科研    第二节 中药资源    第三节 中药产业    第四节 方剂学科发展  第二十六章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机构的建设    第二节 学术团体与学术期刊的发展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新概念新理论的出现    第五节 对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反思  第二十七章 民族医学和民间医学    第一节 民族医学    第二节 民间医药  第二十八章 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一节 国家外交政策指导下进行的交流(1978—1985)    第二节 在中医事业发展战略规划下开展的交流(1986—1996)    第三节 中医药对外工作规划下开展的交流与合作(1997迄今)    结语(1978 迄今)附 篇 百年中医在台港澳及国外  第二十九章 百年中医在台港澳    第一节 台湾    第二节 香港    第三节 澳门  第三十章百年中医在国外    第一节 日本    第二节 韩国    第三节 新加坡    第四节 马来西亚    第五节 俄罗斯(含苏联时期)    第六节 保加利亚    第七节 英国    第八节 法国    第九节 意大利    第十节 德国、奥地利、瑞士    第十一节 美国    第十二节 澳大利亚    第十三节 非洲附录    附录一 医家传略    附录二 医著提要    附录三 大事记主要参考书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