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品如图】
萧乾是亲历欧洲二战现场的最杰出的的中国记者,本书即他所采写的是一部饶有趣味和历史价值的个人回忆录,但也是一部从现场记录的世界战争简史、外交小史。其中记述了伦敦轰炸时期的民众坚韧的精神和生活,表达了对于战争的反省,对于和平的渴望。本书文笔生动,具有历史现场感。
¥
15
¥
1
九品
仅1件
作者萧乾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1995-05
版次1
印刷时间1995-05
印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页数348页
定价1元
货号次卧门旁历史书架
上书时间2021-02-1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 2007-03-25 17:26:35 大中小 由三联书店出版的,萧乾先生的这本小集,我是在中午一口气看完的。因为它好看,其一是因为它真,是作者亲历的真切感受,读来仿佛也随其马不停蹄地在欧洲大陆上闯新闻。其二,因为是从五十到八十年代不等所写的有关回忆文章都收录在内了,因此有些故事是反复重复的,可以跳过。能写下这样小册子的作家很难找出第二个了,当时如此真切地奔跑在欧洲战场上的中国记者肯定找不出超过三个,再加上萧老先生的思想和文笔,可以想象如果换了现在,老先生定会像吕丘露薇一样成为众人的崇拜对象。萧乾老先生的写作可以用个字概括:平易、干练。读来干脆中带有委婉的幽默和生动,一点不费劲。这一点我很喜欢。作者于1939年至1945年在欧洲经历了二战的后期,可以说是一次有惊无险的战地记者经历。萧乾当年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四二年诺曼底登陆前夕接受了《大公报》胡政之的“挑战”成为了第二次欧战的战地记者。幸运的是,此时的德国日渐衰败,而英法的志气大涨,乘胜追击,跟着捷报跑,虽然劳累却总让人兴奋,虽然很难接近一线,但安全也有了一定保障。萧老先生当年又是“勇”字当头,一路游侠一般,记下伴随着胜利的各种趣闻,调侃各国领导人,也用一种文化的、比较的、悲悯的眼光看待硝烟废墟、建筑、炸弹、战时人民。能在世界上跑,眼界会开阔许多,这也是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初的一大帮思想上的领军人物都曾经留洋。萧老先生经过二战的洗礼,也得出了些国际关系学、人道主义的零碎深刻道理。大概其中令老先生最为震撼的是国际无信义。关于国际无信义,二战充满了例子。最经典的是老三件——张伯伦、希特勒、丘吉尔。《慕尼黑条约》是张伯伦以为之“体面的和平”,殊不知希特勒狼子之心要的当然不只是捷克的苏德台区,他快速吞并了捷克,扑向波兰,直逼英国,在危难当口邱吉尔站出来,正面迎接了纳粹德国的疯狂挑战,鼓舞了全民士气,成为了全英国人民永世难忘的救国首相。赞贬一目了然了。然而令老先生念念不忘的,还有丘吉尔背叛起义封锁了抗战中国唯一的出口——滇缅路,“帮着敌人扼住我们的咽喉”,几乎每提老邱就要重提一次,如上了最密友的当一样地痛之切肤。经常出现在老先生脑海中的,还有当年目睹国际法庭审判二战犯人。从对花了大半年对罪行确证、允许犯人请律师辩护的不解和不耐,到对此行为的理解和赞叹、推崇,中间隔了个反右和文化大革命。“让被告有替自己说说再定罪的必要”,这在现代中国人意识中已经成为自然得不得了的行为,在五十年前竟然连游历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也难以理解。令人印象颇为深刻还有其中的《矛盾交响曲》,题目不太吸引看客,但内容庞杂,讲了数十个英国战时的各方面境况。“宇宙果真永是阴阳两面,战争又具有放大作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