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思和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09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375
上书时间2022-06-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思和 著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7-09
-
版次
1
-
ISBN
9787563324866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24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6页
-
字数
352千字
- 【内容简介】
-
一代有一代之学术,一代有一代之学人。学术所依托者,学人也。学人须由学殖养成,非纯由天资铸就。学殖者渐,天资者顿,而学术的规律是“渐”的。基于这个“渐”的规律,出版人便有义务在当代学术的积累与整理上做一份工作,以助成学术之进步。这是我们出版此丛书的初衷。
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以来,中国学术界涌现出一批新学人。他们大多有过对社会动乱与变革的体察,受过“西风”渐欲迷人眼的种种思潮的冲激,有过放眼望洋的蹈厉,亦有过躲进小楼的沉潜。他们在80年代初崭露头角,继而渐趋成熟。90年代以来,这批学人更以一种成熟的心态,对新世纪的学术前景作了从容的思考。由此我们也就有理由期望他们在步入下一个世纪的时候,成为新世纪通博的学术大家。这样的大家是现代化中国所迫切需要的。因为一个民族,在其步入现代化的日寸候,倘不能对自身的存在作出健全、合理的解释与肯定,那便是崩溃的开始。学人的使命,究其根本正在于作出这样的解释与肯定。我们不能在拥有了技术之后却失去了精神。这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是可堪忧心的问题。
- 【作者简介】
-
陈思和,笔名艾春、广靖等,广东番禺人,中国作协会员。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现任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兼任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文学》主编。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曾获上海市共青团颁发的“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和五四奖章、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和“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称号以及霍英东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奖。著有学术专著《巴金论稿》(合作)、《巴金研究的回顾与瞻望》、《中国新文学整体观》和《中国现代文学名篇十五讲》,学术传记《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获华东地区优秀政治理论读物一等奖),编年体文集《笔走龙蛇》、《马蹄声声碎》、《羊骚与猴骚》、《鸡鸣风雨》、《犬耕集》、《写在子夜》、《豕突集》、《牛后文录》、《谈虎谈兔》、《草心集》,选集《黑水斋漫笔》(随笔集)、《陈思和自选集》(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等。1988年在《上海文论》上与王晓明共同主持“重写文学史”专栏;1999年在《当代作家评论》上主持“无名论坛”专栏。1989年起在海峡两岸参与主编或主要策划《世纪回眸人物系列》、《中国文化名人传记丛书》、《火凤凰新批评文丛》、《火凤凰文库》、《火凤凰青少年文库》、《逼近世纪末小说选》等大型丛书,策划大型画册《巴金对你说》,主编画册《墨磨人生——柯灵画传》、《巴金画传》(获国家优秀图书奖提名奖),主编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获教育部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
- 【目录】
-
自序
中国新文学史研究的整体观
关于编写中国20世纪文学史的几个问题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两种启蒙传统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现实主义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浪漫主义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忏悔意识
中国新文学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演变
共名与无名
“五四”与当代——对一种学术萎缩现象的断想
论知识分子转型期的三种价值取向
当代文学观念中的战争文化心理
民间的沉浮:从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解释
民间的还原:“文革”后文学史某种走向的解释
当代文学创作中的文化寻根意识
当代文学创作中的生存意识——关于“新写实小说”特征的探讨
民间与现代都市文化——兼论张爱玲现象
但开风气不为师——试论湾新世代小说
创意与可读性——试论台湾当代科幻小说
主要著述一览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