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师培讲经学:近代学术名家大讲堂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刘师培讲经学:近代学术名家大讲堂

19 九五品

库存2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师培 著;葛剑雄 编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741

上书时间2023-08-04

杭州书林的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师培 著;葛剑雄 编
  •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1
  • 版次 1
  • ISBN 9787806438671
  • 定价 1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0页
  • 丛书 近代学术名家大讲堂
【内容简介】
《刘师培讲经学》精选其代表性著作如《经学教科书》、《汉代古文学辨诬》、《两汉学术发微论》等,体现了刘氏“等经视史”、“平分古今”、“持平汉宋”的经学主张。扬州学派接武吴、皖,为清代乾嘉学术重要之流派。仪征刘氏四世治经,显扬海内,其四世共治《左传》之学,实为近代学术史上一大奇观。作为个中翘楚,刘师培之经学可谓集家世治学之大成。
【作者简介】
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号左庵。19岁中举。1904年秋,到上海与章太炎、蔡元培、谢无量等一起参加反清革命,并加入中国教育学会、光复会、同盟会、国学保存会等进步组织。1907年春节,应章太炎等邀请,刘师培夫妇东渡日本,结识了孙中山、黄兴、陶成章等革命党人,参与了同盟会东京本部的工作,与章太炎等参与发起亚洲和亲会,先后发表了《普告汉人》、《悲佃篇》、《辨满人非中国之臣民》等。1908年11月刘师培夫妇回国。1917年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古文学、《三礼》、《尚书》和训诂学,兼职北京大学附设国史编纂处。1919年1月,与黄侃、朱希祖、马叙伦、梁漱溟等成立“国故月刊社”,成为国粹派。1919年11月20日因肺结核病逝于北京,年仅36岁。其主要著作由南桂馨、钱玄同等搜集整理,计74种,称为《刘申叔先生遗书》。
【目录】
经学教科书
第一册
序例
第一课经学总述
第二课经字之定义
第三课古代之《六经》
第四课西周之《六经》
第五课孔子定《六经》
第六课孔子弟子之传经(上)
第七课孔子弟子之传经(下)
第八课尊崇《六经》之原因
第九课两汉《易》学之传授
第十课两汉《尚书》学之传授
第十一课两汉《诗》学之传授
第十二课两汉《春秋》学之传授
第十三课两汉《礼》学之传授
第十四课两汉《论语》之传授附《孟子》、《学》、《庸》
第十五课两汉《孝经》之传授附《尔雅》
第十六课三国南北朝隋唐之《易》学
第十七课三国南北朝隋唐之《书》学
第十八课三国南北朝隋唐之《诗》学
第十九课三国南北朝隋唐之《春秋》学
第二十课三国南北朝隋唐之《礼》学
第二十一课三国南北朝隋唐之《论语》学附《孟子》、《学》、《庸》
第二十二课三国南北朝隋唐之《孝经》学附《尔雅》
第二十三课宋元明之《易》学
第二十四课宋元明之《书》学
第二十五课宋元明之《诗》学
第二十六课宋元明之《春秋》学
第二十七课宋元明之《礼》学
第二十八课宋元明之《论语》学附《孟子》、《学》、《庸》
第二十九课宋元明之《孝经》学附《尔雅》
第三十课近儒之《易》学
第三十一课近儒之《书》学
第三十二课近儒之《诗》学
第三十三课近儒之《春秋》学
第三十四课近儒之《礼》学
第三十五课近儒之《论语》学附《孟子》、《学》、《庸》
第三十六课近儒之《孝经》学附《尔雅》
第二册
弁言
第一课《易经》总义
第二课《易经》卦名
第三课卦名释义
第四课论《易》卦之作用
第五课释三《易》
第六课释《周易》之旨
第七课论《易》有三义
第八课释《彖》辞
第九课释爻辞(上)
第十课释爻辞(下)
第十一课释《易》象
第十二课释《十翼》
第十三课说筮法
第十四课说互体(一)
第十五课说互体(二)
第十六课说互体(三)
第十七课说互体(四)
第十八课说卦变(一)
第十九课说卦变(二)
第二十课说卦变(三)
第二十一课说比例
第二十二课论《易经》与文字之关系
第二十三课论《易》学与数学之关系
第二十四课论《易》学与科学之关系
第二十五课论《易》学与史学之关系
第二十六课论《易》学与政治学之关系
第二十七课论《易》学与社会学之关系
第二十八课论《易》学与伦理学之关系
第二十九课论《易经》与哲学之关系(一)
第三十课论《易经》与哲学之关系(二)
第三十一课论《易经》与哲学之关系(三)
第三十二课论《易经》与礼典之关系(上)
第三十三课论《易经》与礼典之关系(下)
第三十四课论《易》词(上)
第三十五课论《易》词(下)
第三十六课释《易》韵
汉代古文学辨诬
一辨明汉代以前经无今古文之分
二论今古文之分仅以文字不同之故
三论古经亡于秦火
四辨明今古文立说多同非分两派
五论西汉初年学者多治古文学
六论西汉今文家不废古文
七论宋于庭之说不足信
八辨魏氏之说不可从
九论龚氏之说不足信
十总论
两汉学术发微论
总序
两汉政治学发微论
两汉种族学发微论
两汉伦理学发微论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