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论经济学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理论经济学

98 九五品

库存2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戴英马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787

上书时间2023-08-08

杭州书林的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戴英马 著
  •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2
  • 版次 1
  • ISBN 9787308063548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852页
  • 字数 1110千字
【内容简介】
研究社会生产内在具有的必然趋势与特征,是理论经济学的任务;研究社会生产某个方面或某个部分的形态、特征,这是各门应用经济学的任务。大致而言,理论经济学属于深层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属于浅层经济学。社会生产的整体联系,决定了社会的经济运动中,内在具有的基础性的规律,从根本上制约着社会经济某个部分或某个方面的运动。但是,社会的实际经济运动不是单线条的、平面化的,而是高度复杂的、立体化的;各种微观的或宏观的经济现象所反映的特定层次的问题也决不是不重要的。所以,从各门经济科学的关系讲,理论经济学是基础性的学科;但是另一方面,无论哪一门应用经济学,其所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总是建立在
  该具体学科的独立发展程度上的。

  本书的对象是理论经济学。

  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例。马克思从使用价值与价值相统一的商品出发,具体地研究了商品的生产过程中,抽象劳动是如何凝结为价值的,价值如何必然地表现为货币价值形式。当价值进一步地发展为资本价值形式的时候,与之对应的另一极是自由的、由资本雇佣的劳动力;在商品价值的基础上,剩余价值如何生产出来,并经过流通得到实现的;在社会资本的循环和再生产中,剩余价值是怎样得到实现的,资本价值是怎样得到保存的,积累是怎样得以实现的,生产资料是怎样得到更新的;在现实社会中,商品价值怎样必然地表现为商品价格形式,剩余价值又必然地表现为利润、利息、地租等实际形式。
【目录】
第一卷

 第一编  生产的实现与限制

  第一章 实践竞争中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一、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生存环境

    二、理论回顾

    三、实践竞争的残酷性及其意义

  第二章 企业生产的决策基础

    一、社会产品的商品形式

    二、商品成本与生产的经济范围

    三、市场价格对生产价格的偏离

    四、预测及管理

  第三章 开放经济的实现

     一、狭义的国内市场与消费需求

     二、世界性的竞争关系

     三、社会总产品市场问题

     四、基本制度优势与限度

  第四章 工资与分配

    一、按劳分配的本质

    二、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与工资水平

    三、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四、按资分配或资本收益

    五、各个企业实际经营效益的差别和劳动者工资的高低

    六、工资差别缩小的客观基础

 第二编 循环生产与商品价值

  第五章 生产资料的循环再生产

   一、持续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

      (一)使用的劳动手段

      (二)在产品

      (三)储存的生产资料

    二、生产资料存量价值和生产规模

      (一)存量生产资料循环再生产的实现

      (二)生产规模扩大的价值基础

  第六章 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

    一、劳动生产率是怎样得到提高的

    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衡量

    三、劳动生产率提高对利润率的根本性影响

      (一)企业积累的实体资本

      (二)基本生产条件和商品价格

      (三)利润率提高的原因与特征

  第七章 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一)技术装备进步基础上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二)自然因素变化造成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三)非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部门或全社会统计

    二、生产价格及其变化

    三、供需状况与市场价格

    四、竞争与价格变动

    五、价格垄断、管制、补贴

    六、特殊供给品

    七、通货膨胀

    八、小结

 第三编  劳动方式的变化

  第八章   自动控制与自动化生产

    一、生产的程序性与自动化

    二、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生产的基本特征

    三、活劳动耗费与创造性劳动

    四、劳动的共通性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九章 生产创新和价值创造

    一、新产品研制中的社会必要劳动耗费

    二、新产品的价值构成和创新利润

  第十章 社会分工的细化与生产的复杂化

    一、社会分工越益细化的客观基础

    二、生产的越益复杂化与生产的变易性

 第四编 社会再生产考察(上)

  第十一章 劳动生产率提高与社会再生产

    一、社会再生产的表式问题

    二、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怎样影响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

    三、扩大的社会再生产的具体考察

      (一)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再生产的扩大  

      (二)新加劳动增加引起的扩大再生产

      (三)综合计算

    四、回顾和论述

    五、两大部类比例关系变化的限度与积累率

      (一)两大部类比例关系变化的限度  

      (二)积累率对两大部类比例关系变化的影响  

      (三)两个部类有机构成不一样时的积累率

      (四)剩余价值率的变化对两大部类比例关系变化的限度的影响

    六、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时的社会再生产

  第十二章 基本价值构成的提高

    一、两大部类的区分和社会分工及流通

    二、马克思关于国民产品的价值构成的若干重要论述

    三、基本价值构成的提高和积累

    四、第1部类所占比例随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增大趋势

    五、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两大部类比例关系变化的影Ⅱ向

    六、基本价值构成概念对于分析社会主义再生产的重要性

    七、自然因素的变化对基本价值构成变化的影响

    八、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变化的重要观点

  第十三章 非物质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一、社会的非物质生产劳动

    二、非生产性的生产费用

      (一)非生产性生产费用的特征与范围  

      (二)社会非生产性的生产费用总量的变化趋势  

    三、并入非物质生产部门以后的社会再生产表式

    四、非生产部门纳入总体联系以后的社会再生产

 第五编 社会再生产考察(下)

 第六编 非自偿性损耗及其抵补

 第七编 价值在全社会的流动和转移 

 第八编 增长与发展

第二卷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