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默安诗抄
  • 默安诗抄
  • 默安诗抄
  • 默安诗抄
  • 默安诗抄
  • 默安诗抄
  • 默安诗抄
  • 默安诗抄
  • 默安诗抄
  • 默安诗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默安诗抄

云南省宾川县三大才子之一,民国诗人。诗稿由他的弟弟曹羽,他的儿子曹式煌整理,姚泰成刻印。曹默庵(公元1900年——1976年),名翰文,宾川人,是解放前县里著名的才子,擅于诗。最近得读其遗著《默安诗抄》,想见其为人,不禁产生了敬仰之情。他的诗既有陶诗的自然韵味,又有杜诗的浓郁深沉,更可贵的是洋溢着陆诗那样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是留给后人的一份精神遗产。

300 八五品

仅1件

云南怒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默安著 曹羽 曹式煌整理

出版社自印

出版时间1993

印刷时间1993

印数0.2千册

装帧平装

开本36开

纸张纯质纸

页数111页

货号怒江01805

上书时间2022-03-1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品相如图,看好再买。
商品描述
默安诗抄 
作者: 曹默安著 曹羽 曹式煌整理
出版社: 不详
出版时间: 1993
版次: 一版一印
印刷时间: 1993
印数: 0.2千册
装帧: 平装
开本: 36开
页数: 111页

云南省宾川县三大才子之一,民国诗人。诗稿由他的弟弟曹羽,他的儿子曹式煌整理,姚泰成刻印。曹默庵(公元1900年——1976年),名翰文,宾川人,是解放前县里著名的才子,擅于诗。最近得读其遗著《默安诗抄》,想见其为人,不禁产生了敬仰之情。他的诗既有陶诗的自然韵味,又有杜诗的浓郁深沉,更可贵的是洋溢着陆诗那样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是留给后人的一份精神遗产。先生幼即聪慧,就读于宾居小学时,试辄冠军,受到教师赵镜潭的器重,把女儿许配给他。后随岳父到大理继续深造,奠定了深厚的诗文功底。1921年,先生怀着壮志去昆明寻找报国之路,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因家境困难,三个月后即停学。他在这年写的《秋怀》中曾抒发抱负:昆湖浩渺晚来波,神剑龙渊手自磨。萧瑟西风摇铁马,苍茫前路撼铜驼。极天关塞诗心险,满地疮痍客恨多。段踞蒙颠何足道,自怜六诏好山河。然而,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寻路八年,使他深感失望。先生以怅恨之情,回到家乡,过着“春耕历陇亩,秋兴付诗篇”的半耕半读生活,等待新的报国时机。这段时间里,他写了许多清新的田园诗,例如1932年的《早春东皋种蔗》:痴哉顾虎头,蔗得佳境。我生乃不辰,生计恒苦窘。十亩种东皋,将以高我禀。晨兴荷锄出,颇觉春昼永;好鸟...... 

曹翰文(1900 一1976 ) ,字默庵,宾居乡杨官营人。出生于贫苦家庭。记忆力强,童年听家人诵读堂前春联,即能朗朗背诵。后在宾居、大理读书,受严师教诲,培养了深厚的诗文功底。

中文名
曹翰文 
别    名
曹默庵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 
出生日期
1900 
逝世日期
1976 
职    业
革命 
目录
1 人物简介 
2 早年经历 
3 晚年经历 

人物简介

曹翰文,字默庵,宾居乡杨官营人。出生于贫苦家庭。记忆力强,童年听家人诵读堂前春联,即能朗朗背诵。后在宾居、大理读书,受严师教诲,培养了深厚的诗文功底。民国时期,曹翰文任杨官营小学校长,继又任县建设局长。1933 年赴昆明,在富滇新银行任文书。当时杨如轩任云南宪兵司令,约曹翰文赞襄幕府,负责文字撰写。其诗文曾得袁嘉谷指点,得以大进。抗日战争时期任宪兵司令部少校军法官、中校军法处长,对大小刑狱均宽大处理,从不妄杀一人。抗战胜利,云南地方政府改组,去职回乡。

早年经历

1948 年,阎德臣任宾川县长,对革命不利。地下组织派象西镇长杜汝寿(中共党员)以师生关系与曹翰文面谈,要他接受阎的邀请,进入县政府,作为内线,暗中为党的地下斗争作贡献。曹翰文接受了任务,就任县政府秘书,同时又在县中学附属简易师范班任教。
同年底,中共地下组织负责人杨再春在四角山开辟根据地,但实力单薄,人地生疏。阎德臣闻讯,派团防指挥王月三率队前往围剿。曹翰文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警告王月三说:“革命形势皎然可睹,不可轻举妄动,以免铸成大错,将来无法挽回。”因此围剿计划没有实现,革命武装从容撤退,分散隐蔽。在他担任秘书时期,一有机会就向阎德臣和部下稍有头脑的人指出革命的洪流趋势,不能逆流而行,自取灭亡。在他的宣传说服下,王月三暗中献出半开200 元作革命队伍经费。
1949 年4 月,当阎德臣要对宾东、宾西两镇地下武装采取非常行动时,曹翰文星夜派人送出情报,请组织火速采取措施。在此紧要关头,4 月12 日宾东、象西两镇举行武装暴动,建立革命武装宾川大队。
1949 年秋,边纵七、八两支队进攻宾川城时,组织上通知曹翰文脱离县城,回返杨官营。

晚年经历

1950 年,宾川县人民政府成立,曹翰文任人民法院院长,后调邓川工作。在政治运动中受错处,1956 年被开除公职,“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
1976 年3 月20 日,在贫病中衔冤逝世,终年76 岁。
1982 年,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彻底平反曹翰文冤案。
1988年迁葬于杨公箐公墓。
曹翰文(1900 一1976 ) ,字默庵,宾居乡杨官营人。出生于贫苦家庭。记忆力强,童年听家人诵读堂前春联,即能朗朗背诵。后在宾居、大理读书,受严师教诲,培养了深厚的诗文功底。 
  民国时期,曹翰文任杨官营小学校长,继又任县建设局长。1933 年赴昆明,在富滇新银行任文书。当时杨如轩任云南宪兵司令,约曹翰文赞襄幕府,负责文字撰写。其诗文曾得袁嘉谷指点,得以大进。抗日战争时期任宪兵司令部少校军法官、中校军法处长,对大小刑狱均宽大处理,从不妄杀一人。抗战胜利,云南地方政府改组,去职回乡。 
  1948 年,阎德臣任宾川县长,对革命不利。地下组织派象西镇长杜汝寿(中共党员)以师生关系与曹翰文面谈,要他接受阎的邀请,进入县政府,作为内线,暗中为党的地下斗争作贡献。曹翰文接受了任务,就任县政府秘书,同时又在县中学附属简易师范班任教。 
  同年底,中共地下组织负责人杨再春在四角山开辟根据地,但实力单薄,人地生疏。阎德臣闻讯,派团防指挥王月三率队前往围剿。曹翰文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警告王月三说:“革命形势皎然可睹,不可轻举妄动,以免铸成大错,将来无法挽回。”因此围剿计划没有实现,革命武装从容撤退,分散隐蔽。在他担任秘书时期,一有机会就向阎德臣和部下稍有头脑的人指出革命的洪流趋势,不能逆流而行,自取灭亡。在他的宣传说服下,王月三暗中献出半开200 元作革命队伍经费。 
  1949 年4 月,当阎德臣要对宾东、宾西两镇地下武装采取非常行动时,曹翰文星夜派人送出情报,请组织火速采取措施。在此紧要关头,4 月12 日宾东、象西两镇举行武装暴动,建立革命武装宾川大队。 
  1949 年秋,边纵七、八两支队进攻宾川城时,组织上通知曹翰文脱离县城,回返杨官营。 
  1950 年,宾川县人民政府成立,曹翰文任人民法院院长,后调邓川工作。在政治运动中受错处,1956 年被开除公职,“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1976 年3 月20 日,在贫病中衔冤逝世,终年76 岁。 
  1982 年,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彻底平反曹翰文冤案。 
  曹翰文一生勤奋好学,擅长古体诗,诵读吟咏,从不间断。建国后歌颂党、社会的诗作300 余首,名篇佳句,多为乡里传诵。曹翰文遗体原葬杨官营北山,1988年迁葬于杨公箐公墓。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品相如图,看好再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