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氏百笑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赵氏百笑灸

63.3 8.8折 72 全新

库存5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百孝 著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59651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96页

定价72元

货号02567

上书时间2021-06-06

汇珍书铺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赵氏百笑灸疗法

作  者:赵百孝 编

定  价:72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01日

页  数:0

装  帧:平装

ISBN:9787513259651

主编推荐
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主任委员、灸疗分会秘书长赵百孝教授所创大众养生保健热门方法
被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设备推广品目的艾灸新疗法
荣获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临床广泛应用的艾灸新疗法,绿色、环保、安全、方便、高效

目录
●上篇 基础篇
章 百笑灸疗法概述
一、艾灸的起源和发展
1.灸法起源
2.灸材的选择
3.灸法形成
4.灸法的演变
5.新时代灸具的创新——百笑灸
二、百笑灸器具介绍
1.灸具规格
2.灸具结构
三、百笑灸法的作用与适应证
1.温通经络,活血逐痹
2.疏风解表,温散寒邪
3.补气升阳,举陷固脱
4.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5.防病保健,益寿延年
四、百笑灸法的作用原理
1.光热疗法
2.药透作用
3.芳香治疗
4.磁疗作用
5.穴位刺激
五、百笑灸法特色
1.多穴同灸
2.热足气匀
3.定位定量
4.循环施灸
5.悬炷结合
六、百笑灸法优势
1.省时省力
2.灸感引出率高
3.减烟增效
4.安全环保
七、百笑灸法灸具使用方法
八、百笑灸法施灸体位选择
1.坐位
2.俯卧位
3.仰卧位
4.侧卧位
九、不同施灸方法及操作流程
1.温和灸
2.温针灸
3.隔物灸
4.实按灸
十、百笑灸法取穴原则
1.一般取穴原则
2.百笑灸法特殊取穴配穴原则
十一、百笑灸法操作规范
1.细心调温免烫伤
2.完全灭燃防火患
3.由少增多渐进灸
4.不饱不饿灸正好
5.心平气和增疗效
6.先背后腹阳入阴
7.从上到下火归元
十二、百笑灸法使用注意事项
十三、百笑灸法常见反应及处理方法
1.体表和穴位局部反应
2.疾病所在部位反应
3.艾灸的灸感反应和走窜现象
4.不良反应
第二章 百笑灸特殊部位灸法
一、耳灸
1.灸具
2.功效与主治
3.操作方法
二、眼灸
1.灸具
2.功效与主治
3.操作方法
三、鼻灸
1.灸具
2.功效与主治
3.操作方法
四、脐灸
1.灸具
2.功效与主治
3.操作方法
五、膝灸
1.灸具
2.功效与主治
3.操作方法
六、涌泉灸
1.灸具
2.功效与主治
3.操作方法
七、肛灸
1.灸具
2.功效与主治
3.操作方法
八、长龙灸
1.灸具
2.功效与主治
3.操作方法
九、动灸
1.灸具
2.功效与主治
3.操作方法
第三章 百笑灸法常用灸方
1.背心五穴灸
2.补肾固阳灸
3.交通心肾灸
4.健脾益胃灸
5.疏散外风灸
6.骑竹马灸/ 四花灸
7.动车十三太保灸
8.气化五穴灸
9.斡旋中焦灸
10.妇科大 “V” 灸
11.妇科小 “V” 灸
12.妇科调经灸
13.小儿益智助长灸
14.壮膝六穴灸
15.宽胸理气灸
16.和降肺胃灸
17.祛风止痒灸
第四章 百笑灸法常用穴位及功能主治
一、手太阴肺经
1.中府
2.天府
3.尺泽
4.孔最
5.列缺
6.太渊
7.鱼际
8.少商
二、手阳明大肠经
1.商阳
2.三间
3.合谷
4.阳溪
5.偏历
6.温溜
7.手三里
8.曲池
9.肩髃
10.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
1.四白
2.巨髎
3.地仓
4.颊车
5.下关
6.乳根
7.承满
8.天枢
9.水道
10.归来
11.伏兔
12.梁丘
13.犊鼻
14.足三里
15.上巨虚
16.丰隆
17.内庭
18.厉兑
四、足太阴脾经
1.隐白
2.公孙
3.三阴交
4.地机
5.阴陵泉
6.血海
7.大横
8.大包
五、手少阴心经
1.少海
2.神门
六、手太阳小肠经
1.后溪
2.养老
3.支正
4.天宗
七、足太阳膀胱经
1.大杼
2.风门
3.肺俞
4.心俞
5.膈俞
6.肝俞
7.胆俞
8.脾俞
9.胃俞
10.三焦俞
11.肾俞
12.气海俞
13.大肠俞
14.小肠俞
15.次髎
16.委中
17.秩边
18.承筋
19.承山
20.申脉
21.至阴
八、足少阴肾经
1.涌泉
2.然谷
3.太溪
4.照海
5.复溜
九、手厥阴心包经
1.天池
2.曲泽
3.间使
4.内关
5.大陵
十、手少阳三焦经
1.中渚
2.阳池
3.外关
4.支沟
5.肩髎
6.翳风
7.耳门
8.耳和髎
十一、足少阳胆经
1.风池
2.肩井
3.带脉
4.环跳
5.风市
6.阳陵泉
7.绝骨
十二、足厥阴肝经
1.太冲
2.中封
3.蠡沟
4.膝关
5.曲泉
6.章门
7.期门
十三、任脉
1.中极
2.关元
3.气海
4.神阙
5.水分
6.中脘
7.巨阙
8.膻中
9.天突
10.承浆
十四、督脉
1.长强
2.腰俞
3.腰阳关
4.命门
5.至阳
6.神道
7.身柱
8.大椎
9.百会穴
10.神庭穴
中篇 治疗篇
第五章 内科疾病
一、感冒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二、咳嗽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三、哮喘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四、心悸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五、失眠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六、痴呆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七、胃痛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八、胃下垂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九、呕吐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按语
十、呃逆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十一、腹痛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十二、腹泻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十三、痢疾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8.循环施灸法
十四、便秘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十五、慢性胃炎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十六、消化不良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十七、头痛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8.循环施灸法
十八、眩晕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十九、中风偏瘫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8.循环施灸法
二十、高血压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8.循环施灸法
二十一、水肿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二十二、尿路感染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二十三、尿潴留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二十四、抑郁症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二十五、贫血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二十六、糖尿病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8.循环施灸法
二十七、自汗、盗汗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8.循环施灸法
二十八、痿证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二十九、痛风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第六章 外科疾病
一、疔疮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二、肠痈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三、泌尿系结石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四、扭伤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五、落枕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六、肩周炎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七、脱肛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八、痔疮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九、术后康复
1.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第七章 妇科疾病
一、崩漏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二、闭经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三、不孕症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四、卵巢囊肿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五、盆腔炎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六、痛经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七、习惯性流产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八、月经不调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九、子宫肌瘤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十、子宫脱垂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第八章 男科疾病
一、男性不育症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二、前列腺疾病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8.循环施灸法
三、阳痿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四、早泄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第九章 儿科疾病
一、小儿惊风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二、小儿积滞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三、小儿遗尿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四、小儿腹泻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五、发育迟缓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六、小儿多动症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七、小儿夜啼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第十章 皮肤科疾病
一、荨麻疹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8.循环施灸法
二、湿疹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8.循环施灸法
三、带状疱疹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四、冻疮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五、黄褐斑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六、雀斑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七、皱纹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第十一章 骨伤科疾病
一、腕部腱鞘囊肿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二、颈椎病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三、网球肘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四、膝关节炎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五、腰痛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六、狭窄性腱鞘炎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按语
七、强直性脊柱炎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第十二章 五官科疾病
一、面瘫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二、三叉神经痛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三、近视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四、眼睑下垂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五、耳鸣、耳聋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六、过敏性鼻炎
1.疾病概述
2.关键症状
3.中医病因
4.治则
5.主穴
6.配穴
7.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下篇 保健篇
第十三章 百笑灸法十大保健穴
1.足三里——养生保健强身的万能穴
2.关元——大补元气赛人参
3.三阴交——女性月月 “平安” 抗衰老要穴
4.大椎——增强免疫力的大穴
5.命门——补元阳的 “生命之门”
6.神阙——温补先天的特效穴
7.中脘——调理后天之本,还你一个好脾胃
8.气海——气虚乏力之人的 “加气站”
9.百会——健脑安神、升阳固脱的要穴
10.涌泉——温肾阳、滋肾阴的源泉
第十四章 百笑灸法不同人群保健灸法
一、老年保健灸法
1.大椎、腰阳关
2.中脘、关元
3.足三里、三阴交
4.曲池、悬钟
二、女性保健灸法
1.照海、三阴交
2.中脘、关元
3.次髎穴、长强
三、青壮年保健灸法
1.足三里、气海
2.大椎、神阙
四、小儿保健灸法
1.肺俞、身柱
2.脾俞、神阙
3.大椎、命门
第十五章 百笑灸法常用养生灸法
一、预防衰老
1.概述
2.治则
3.选穴
4.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二、减肥
1.概述
2.治则
3.选穴
4.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三、预防中风
1.概述
2.治则
3.选穴
4.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四、预防感冒
1.概述
2.治则
3.选穴
4.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五、美容祛斑
1.概述
2.治则
3.选穴
4.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六、缓解疲乏
1.概述
2.治则
3.选穴
4.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七、促进小儿生长发育
1.概述
2.治则
3.选穴
4.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八、增强记忆
1.概述
2.治则
3.选穴
4.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九、改善情绪
1.概述
2.治则
3.选穴
4.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十、预防心血管疾病
1.概述
2.治则
3.选穴
4.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十一、预防消化系统疾病
1.概述
2.治则
3.选穴
4.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十二、卵巢保养
1.概述
2.治则
3.选穴
4.施灸方法、时间及选择灸具

内容虚线
内容简介

灸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的一种疗法,是中医学中很古老的疗法之一。几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对世界医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中医药新政的出台,养生馆、灸疗馆越来越多,灸疗成为大众养生保健的热门方法。本书主要介绍了赵百孝教授所创的百笑灸疗法。为了让艾灸能为更多人服务,赵百孝教授克服传统灸法操作繁杂、易致烫伤、浓烟弥漫等缺陷,并进一步结合热疗、磁疗、芳香疗法、药物渗透、穴位刺激等作用,开创了新的艾灸疗法——百笑灸法,该疗法应用其发明的新灸具“百笑灸”筒,具有“绿色、环保、安全、方便、高效”五大特点,适用于日常生活中许多急、慢性疾病的治疗、预防及亚健康状态 的保健。百笑灸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多年,逐渐在各地基层医院及民间普及开来,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治病防病经验和案例。为了让更多人能享受到百笑灸疗法便捷、安全、绿色、有效的调养和照护,以改善自身的......

作者简介
赵百孝 编

赵百孝,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全国很好科技工作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经络腧穴学”负责人,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主任委员、灸疗分会秘书长。主持完成部局级以上科研项目12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SCI收录30篇),著作教材20余部,国家30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教学成果奖13项。靠前标准化组织(ISO)艾灸器标准起草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诊疗设备推广产品“百笑灸”发明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