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园冶 + 长物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园冶 + 长物志

【正版全新】《长物志》与《园冶》,为中国古代制器、造园、栽植艺术的双璧。《长物志》偏重制器、栽植及风雅的家居物态营造,《园冶》则侧重于造园,以及物态生活的空间选择。二者互为补充,构成了中国古代文人生活的整体风貌。

127.6 全新

库存5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文震亨 著;胡天寿 译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14763

出版时间2017-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轻型纸

页数320页

货号00754

上书时间2020-10-14

汇珍书铺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全新】《长物志》与《园冶》,为中国古代制器、造园、栽植艺术的双璧。《长物志》偏重制器、栽植及风雅的家居物态营造,《园冶》则侧重于造园,以及物态生活的空间选择。二者互为补充,构成了中国古代文人生活的整体风貌。
商品描述
《园冶》(手绘彩图修订版)
丛 书 名: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丛书
作     者:[明]计成 撰/倪泰一 译注
定     价:
68.00元
ISBN号:978-7-229-11657-6
出 版 社:重庆出版社
开      本:16开
页      数:312页
字      数:350千
装      帧:平装全彩
出版时间:2017年5月第1版 

中国古代园林别墅营造第一精心之作
日式美学?欧式庭院?都不及大美中式园林!
一本书领略“清新素雅、简约守拙、含蓄幽深、远逸超脱”的中式园林建筑之美
380幅手绘中式园林图+40幅圆明园工笔名作!
中国古代精心营造构制园林、宅院第一专著!
380余幅手绘插图,直观解析中国古代宅院、园林营造的择地之要,相地风水,以及亭台门窗、墙垣屋宇、广朗桥栏、掇山理水、草木花竹的营景或制式之学。
中国古代造园第一专著《园冶》,共三卷,以相地、立基、屋宇营造、园林营建为体,涉及列架、装折、栏杆、门窗、墙垣、铺地、造石、掇山、借景等诸多方面的具体内容。
全书以作者的营造经验为依托,详细论述了宅园和与之相应的园林营建的基本原理及具体手法,更以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及“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理念,为好园者指明了清新素雅、简约守拙、含蓄幽深、远逸超脱的至高的造园境界。

题 词
【原文】古人百艺,皆传之于书,独无传造园者何?曰:“园有异宜〔1〕,无成法,不可得而传也。”异宜奈何?简文之贵也,则华林〔2〕;季伦之富也,则金谷〔3〕;仲子之贫也,则止于陵片畦〔4〕。此人之有异宜,贵贱贫富,勿容倒置者也。若本无崇山茂林之幽,而徒假其曲水〔5〕;绝少“鹿柴”“文杏”之胜〔6〕,而冒托于“辋川”〔7〕,不如嫫母傅粉涂朱〔8〕,只益之陋乎?此又地有异宜,所当审者。是惟主人胸有丘壑,则工丽〔9〕可,简率〔10〕亦可。否则强为造作,仅一委之工师、陶氏〔11〕,水不得潆带之情,山不领回接之势,草与木不适掩映之容,安能日涉成趣哉?所苦者,主人有丘壑矣,而意不能喻之工。工人能守不能创,拘牵绳墨〔12〕,以屈主人,不得不尽贬其丘壑以徇,岂不大可惜乎?此计无否之变化,从心不从法,为不可及;而更能指挥运斤〔13〕,使顽者巧、滞者通,尤足快也。予与无否交最久,常以剩水残山,不足穷其底蕴,妄欲罗十岳〔14〕为一区,驱五丁〔15〕为众役,悉致琪花瑶草〔16〕、古木仙禽,供其点缀,使大地焕然改观,是一快事,恨无此大主人〔17〕耳!然则无否能大而不能小乎?是又不然。所谓地与人俱有异宜,善于用因,莫无否若也〔18〕。即予卜筑〔19〕城南,芦汀柳岸之间,仅广十笏〔20〕,经无否略为区画〔21〕,别现灵幽。予自负少解结构,质之无否,愧如拙鸠。宇内不少名流韵士,小筑卧游,何可不问途无否?但恐未能分身四应,庶几〔22〕以《园冶》一编代之。然予终恨无否之智巧不可传,而所传者只其成法,犹之乎未传也。但变而通,通已有其本,则无传,终不如有传之足述。今日之国能,即他日之规矩,安知不与《考工记》〔23〕并为脍炙乎?
崇祯乙亥午月朔,友弟郑元勋书于影园

【注释】〔1〕异宜:异,不同;宜,适宜。指不同事物各有其不同的适应性。
〔2〕简文之贵也,则华林:简文,指南朝梁简文帝萧纲(503—551年),其人长于诗赋;华林,指华林园。
〔3〕季伦之富也,则金谷:季伦,指西晋石崇(249—300年),是当时著名富豪;金谷,即金谷园,是石崇在洛阳建造的著名园林。
〔4〕仲子之贫也,则止于陵片畦:仲子,即陈仲子,出身贵族,其兄拥有大量财富,他认为这是不义之财,于是避开兄长,逃到于陵(今山东省长山县)过着贫困的生活;片畦,一小块菜圃。
〔5〕曲水:曲水流觞,古人的一种劝酒方式。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所有,这里用“曲水”来指山水绝佳之地。
〔6〕绝少“鹿柴”“文杏”之胜:鹿柴,王维“辋川别业”中的一景,王维《鹿柴》诗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文杏,杏树的一种。
〔7〕辋川:指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
〔8〕不如嫫母傅粉涂朱:嫫母,古代传说中的丑妇,皇帝的第四妃;傅粉涂朱,即涂脂抹粉。
〔9〕工丽:工致精巧。
〔10〕简率:简朴。
〔11〕工师、陶氏:工师,指木工工匠;陶氏,指瓦匠。
〔12〕拘牵绳墨:拘泥于绳墨而不知变化。绳墨,木匠画直线用的工具。
〔13〕运斤:挥动斧头。斤,斧头。
〔14〕十岳:比喻天下名山。
〔15〕五丁:神话传说中的五个力士。
〔16〕琪花瑶草:仙境中的花草。
〔17〕大主人:喻有大财力的园林主人。
〔18〕莫无否若也:没有像计无否这样的人了。若,如、像。
〔19〕卜筑:选择地势进行建筑。卜,占卜。
〔20〕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以记录君命或圣意,也可将上奏之话记在笏板上。《礼记》中载:“笏长二尺六寸,中宽三寸。”古代官吏上朝的“朝笏”,这里比喻空间很小。
〔21〕区画:规划。
〔22〕庶几:也许可以。
〔23〕《考工记》:中国春秋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中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西汉初期因《周礼·冬官》散失,遂以《考工记》作补,从而保存在《周礼》中传世。《考工记》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长物志》(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丛书)
作     者:[明]文震亨 撰
定     价:
68.00元
ISBN号:978-7-229-11476-3
出 版 社:重庆出版社
开      本:16开
页      数:320页
字      数:300千
装      帧:平装
出版时间:2017年4月第3版

目录章节
晚明士大夫生活中的造物艺术(代序)/ 1
原 序 / 8
卷一·室 庐………………………………………(1)
门/2 阶/5 窗/6 栏杆/8 照壁/10 堂/11 山斋/12 丈室/12 佛堂/13 桥/13 茶寮/14 琴室/14 浴室/15 街径 庭除/15 楼阁/16 台/16 海论/16
附辑:窗的式样/7 栏杆诸式样图/9 铺地式样/18 廊的式样/19 古代合院式建筑——四合院图示/20
卷二·花 木……………………………………(25)
牡丹 芍药/27 玉兰/28 海棠/29 山茶/30 桃/31 李/32 杏/32 梅/33 瑞香/34 蔷薇 木香/35 玫瑰/36 紫荆 棣棠/37 紫薇/38 石榴/39 芙蓉/39 黄兰花/39 茉莉 素馨 夜合/40 杜鹃/41 松/41 木槿/43 桂/44 柳/45 黄杨/45 槐榆/46 梧桐/46 椿/47 银杏/47 乌臼/48 竹/48 菊/50 兰/51 葵花/53 罂粟/54 萱草/54 玉簪/55 金钱/56 藕花/56 水仙/57 凤仙/58 秋色/59 芭蕉/59 瓶花/60 盆玩/61
附辑:盆景石与盆景树木/62
卷三·水 石……………………………………(65)
广池/66 小池/67 瀑布/68 凿井/69 天泉/69 地泉/71 流水/71 丹泉/71 品石/72 灵璧/72 英石/74 太湖石/74 尧峰石/74 昆山石/77 锦川 将乐 羊肚石/77 土玛瑙/77 大理石/80 永石/80
附辑:凿井宜忌/70 灵璧石山子/73 英石山子/75 太湖石山子/76 昆山石山子/78 玛瑙/79
卷四·禽 鱼……………………………………(81)
鹤/82 鸂鶒/83 鹦鹉/84 百舌 画眉 鸜鹆/84 朱鱼/85 鱼类/85 蓝鱼 白鱼/87 鱼尾/87 观鱼/87 吸水/88 水缸/88
附辑:鱼鳍功用及金鱼品系/86
卷五·书 画……………………………………(89)
论书/90 论画/93 书画价/95 古今优劣/95 粉本/96 赏鉴/97 绢素/98 御府书画/99 院画/99 单条/100 名家/101 宋绣 宋刻丝/103 法糊/104 装潢/104 装褫定式/106 裱轴/107 裱锦/108 藏画/108 小画匣/109 卷画/109 法帖/109 南北纸墨/114 古今帖辨/114 装帖/115 宋板/115 悬画月令/116
附辑:永字八法与书法笔画大体/91 篆书的特点/92 书画装裱/105
卷六·几 榻……………………………………(119)
榻/120 短榻/122 几/122 禅椅/125 天然几/125 书桌/127 壁桌/128 方桌/128 台几/128 椅/130 杌/130 凳/133 交床/133 橱/133 架/137 佛橱 佛桌/137 床/140 箱/140 屏/143 脚凳/143
附辑:榻的式样/121 罗汉床的式样/123 几的种类与式样/124 禅椅的式样/126 书桌的式样/127 方桌的式样/129 椅的种类与式样/131 杌的式样/132 凳的式样/134 交椅的式样/135 柜的式样/136 架的式样/138 佛桌的式样/139 床的式样/141 箱的式样/142 屏的式样/144
卷七·器 具……………………………………(145)
香炉/146 香盒/148 隔火/149 匙箸/149 箸瓶/150 袖炉/150 手炉/150 香筒/152 笔格/152 笔床/155 笔屏/156 笔筒/156 笔洗/156 笔船/159 笔砚/159 水中丞/161 水注/161 糊斗/164 蜡斗/164 镇纸/165 压尺/165 秘阁/165 贝光/167 裁刀/169 剪刀/170 书灯/170 灯/170 镜/172 钩/172 束腰/175 禅灯/175 香橼盘/175 如意/176 麈/178 钱/178 瓢/178 钵/180 花瓶/180 钟磬/183 杖/183 坐墩/183 坐团/187 数珠/187 番经/188 扇 扇坠/188 枕/191 簟/191 琴/191 琴台/195 研/196 笔/199 墨/200 纸/200 剑/202 印章/203 文具/205 梳具/208 海论铜玉雕刻窑器/210
附辑:宣德铜炉式样/147 手炉式样/151 香筒式样/153 笔架式样/154 笔筒式样/157 笔洗式样/158 笔砚式样/160 水盂式样/162 水注式样/163 镇纸式样/166 压尺式样/167 秘阁式样/168 灯的式样/171 镜的式样/173 钩的式样/174 如意式样/177 钱币式样/179 钵的式样/181 花瓶式样/182 编钟式样/184 杖首式样/185 坐墩式样/186 扇坠式样/189 枕式样/192 古琴式样/193 古琴良品辨/194 砚式样/197 墨式样/201 青田石印章及诸石印章式样/204 印泥与印泥盒式样/206 梳子式样/209
卷八·衣 饰……………………………………(215)
道服/217 禅衣/217 被/217 褥/220 绒单/220 帐/221 冠/221 巾/221 笠/223 履/224
附辑:道服式样/218 僧衣式样/219 花冠式样/222 头巾式样/223 履的式样/224 中国历代服饰式样/225
卷九· 舟 车…………………………………(231)
巾车/233 篮舆/233 舟/235 小船/235
附辑:巾车演进中的造型变化/234
卷十·位 置……………………………………(237)
坐几/238 坐具/239 椅 榻 屏 架/239 悬画/240 置炉/240 置瓶/241 小室/241 卧室/242 佛室/244 敞室/245 亭榭/245
附辑:室内陈设/243 敞室陈设/246
卷十一· 蔬 果………………………………(247)
樱桃/248 桃 李 梅 杏/250 橘橙/251 柑/252 香橼/252 枇杷/254 杨梅/254 葡萄/255 荔枝/256 枣/257 生梨/257 栗/259 银杏/260 柿/261 花红/262 菱/262 芡/263 西瓜/264 五加皮/264 白扁豆/265 菌/265 瓠/267 茄子/268 芋/269 茭白/269 山药/270 萝卜 芜菁/271
附辑:樱桃的性味/249 李的性味/250 橙的性味/251 柑的性味/253 香橼的性味/253 枇杷的性味/254 杨梅的性味/255 葡萄的性味/256 荔枝的性味/257 枣的性味/258 梨的性味/258 栗的性味/259 银杏的性味/260 柿的性味/261 西瓜的性味/265 瓠的性味/267 茄子的性味/268
卷十二 ·香 茗………………………………(273)
伽南/274 龙涎香/276 沉香/277 片速香/279 唵叭香/279 角香/279 甜香/279 黄、黑香饼/280 安息香/280 暖阁 芸香/281 苍术/283 茶品/284 虎丘 天池/285 岕/286 六安/286 松萝/286 龙井 天目/288 洗茶/288 候汤/288 涤器/288 茶洗/289 茶炉 汤瓶/289 茶壶 茶盏/289 择炭/292
附辑:伽南香辨识/275 龙涎香香方/276 龙涎香辨识/277 沉香辨识/278 黄、黑香饼的制作方法/280 安息香辨识/281 固体香式样/282 苍术可制作的合香/284 古代茶具式样/290 制茶/294

内容介绍
明代文人士大夫物态生活的古雅方案
此本《长物志》是经过多次修订和改版且畅销十余年的彩图本。
全书文白对照,注释详细,更根据文义手绘二百余幅插图,直观呈现室庐、花木、水石、禽鱼、蔬果、香茗,以及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的选材、制式与为用之道。其中,很多重要插图还进行了式样分解,既益于结构辨析,也更利于好此者顺式仿制。
《长物志》与《园冶》,为中国古代制器、造园、栽植艺术的双璧。《长物志》偏重制器、栽植及风雅的家居物态营造,《园冶》则侧重于造园,以及物态生活的空间选择。二者互为补充,构成了中国古代文人生活的整体风貌。
《长物志》共十二志,分属制器、栽植、造园诸学科,含衣、食、住、用、行、游等各方面的生活内容。其中,室庐、花木、水石、禽鱼、蔬果等志,阐述了中国古代园林生活的构建要素,指出了这些要素的互用关系及其选用原则。而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香茗七志,其记述,或重制法,或重摆放,或重材质,却都体现了古代士大夫阶层掩去人巧,不使人巧外露的审美心志。
《长物志》讲求的并非材料价值,而是黯雅古朴的材质与形态美感,其营建的古雅天然的物态环境,不仅是古代文人对精致生活的一贯追求,而且是风雅文士温文气质的物化表达。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全新】《长物志》与《园冶》,为中国古代制器、造园、栽植艺术的双璧。《长物志》偏重制器、栽植及风雅的家居物态营造,《园冶》则侧重于造园,以及物态生活的空间选择。二者互为补充,构成了中国古代文人生活的整体风貌。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