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桥边散文(汪曾祺别集11 汪朗主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桥边散文(汪曾祺别集11 汪朗主编)

18.57 4.9折 38 全新

库存8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曾祺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3962678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8元

货号29172401

上书时间2024-12-22

安岳县墨韵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汪曾祺别集》总序

 

别集,本来是汪曾祺为老师沈从文的一套书踅摸出的名字,如今用到了他的作品集上。这大概是老头儿生前没想到的。

沈先生的夫人张兆和在《沈从文别集》总序中说:“从文生前,曾有过这样愿望,想把自己的作品好好选一下,印一套袖珍本小册子。不在于如何精美漂亮,不在于如何豪华考究,只要字迹清楚,款式朴素大方,看起来舒服。本子小,便于收藏携带,尤其便于翻阅。”这番话,用来描述《汪曾祺别集》的出版宗旨,也十分合适。简单轻便,宜于阅读,是这套书想要达到的目的。当然,好还能精致一点。

这套书既然叫别集,似乎总得找出点有“别”于“他集”的地方。想来想去,此书之“别”大约有三:

一是文字总量有点儿不上不下。这套书计划出二十本,约二百万字。比起市面上常见的汪曾祺作品选集,字数要多出不少,收录文章数量自然也多,而且小说、散文、文学评论、剧本、书信等各种体裁作品全有,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他的创作风格。若是和人民文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汪曾祺全集》相比,《别集》字数又要少许多。《全集》有十二卷,约四百万字,是《别集》的两倍,还收录了许多老头儿未曾结集出版的文章。不过,《全集》因为收文要全,也有不利之处,就是一些文章的内容有重复,特别是老头儿谈文学创作体会的文章。汪曾祺本不是文艺理论家,但出名之后经常要四处瞎白话儿,车轱辘话来回说,后都收进了《全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别集》则可以对文章进行筛选,内容会更精当些。就像一篮子菜,择去一部分,品质总归会好一点儿。

二是编排有点儿不伦不类。这套书在每一本的前面,大都要刊登老头儿几篇与本书有点儿关联的文章,有书信,有序跋,还有他被打成右派的“罪证”和下放劳动时写的思想汇报。在正文之前添加这些“零碎儿”,可以让读者从多个角度了解汪曾祺其文其人。这种方式算不得独创,《沈从文别集》就是这么编排的,只是一般书很少这么做。也算是一别吧。

再有一点,是编者有点儿良莠不齐。这套书的主持者,以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居多,他们大都对汪曾祺的作品有着深入了解,也编过他的作品集。有的当年常和老头儿一起喝酒聊天,把家里存的好酒都喝得差不多了;有的是专攻现当代文学的博士;有的被评为“汪迷”;有的参加过《汪曾祺全集》的编辑;有的对他的戏剧创作有专门研究……这些人能够聚在一起编《汪曾祺别集》,质量当然有保证。其中也有跟着混的,北京话叫“塔儿哄”,就是汪曾祺的孙女和外孙女。她们对老头儿的作品虽然有所了解,但是独立编书还差点儿火候。好在大事都有专家把控,她们挂个名,跟着敲敲边鼓,不至于影响《别集》的质量。

这套《汪曾祺别集》是好是坏,还要读者说了算。

 

汪 朗

二〇一九年十月二十五日

汪朗,《汪曾祺别集》主编。

江苏高邮人,1951年生于北京,作家汪曾祺先生之子。曾任《经济日报》国际部主任。作家、美食家、资深媒体人。著有《刁嘴》《衣食大义》《食之白话》《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与汪明、汪朝合著)等。



导语摘要

《桥边散文》

汪曾祺从1980年前后恢复写作,到1997年去世,大部分作品完成于这18年间。1983年8月,由甘家口搬家到蒲黄榆,是夫人施松卿单位新华社的宿舍楼,在此一直居住到1996年,也可以说,他*重要的作品都是在蒲黄榆家里写的。蒲黄榆是东蒲桥、黄土坑、榆树村合称的地名,所以1989年作家出版社为他出版的*本散文集名为《蒲桥集》。在编选过程中,作者反复酝酿,曾考虑以《桥边集》《桥边散文》为题。书中的一组文章即叫作《桥边散文》。

本书即以《蒲桥集》为基础,适当做了调整,把作者在《北京文学》开的专栏“草木闲篇”,为《滇池》写的系列文章“昆明忆旧”,《北京晚报》的专栏文章“桥边杂记”等,系统整理后收入。从题材上,全书也延续了《蒲桥集》“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的特点,是散文的代表作。

本卷由李建新编选。

李建新简介:

李建新,《汪曾祺别集》之《拟故事集》《桥边散文》编者。

编辑,现任职于河南文艺出版社,编订有《汪曾祺书信集》《汪曾祺集》(十种),为人民文学出版社《汪曾祺全集》中后期小说卷、书信卷分卷主编。



作者简介

汪曾祺(一九二〇—一九九七)


江苏高邮人。一九三九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为沈从文先生的及门弟子。约一九四〇年开始发表散文及小说。大学时期受阿索林及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影响,文字飘逸。以后备尝艰难辛苦,作品现实感渐强,也更致力于吸收中国文学的传统。毕业后曾做过中学教员、历史博物馆的职员。一九四九年以后,做了多年文学期刊编辑。曾编过《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学》。一九六二年到北京京剧院担任编剧,直至离休。主要作品集有《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翠文谈》、《晚饭花集》、《蒲桥集》等。



目录

目录


 


序跋选


《蒲桥集》自序 ———— 1


《蒲桥集》再版后记 ———— 5


 


访谈选


闲话散文汪曾祺卫建民 ———— 10


 


书信选


致朱德熙一九八二年四月二日 ———— 16


致朱德熙一九八三年二月一日 ———— 17


致朱德熙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 17


致朱德熙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七日 ———— 18


致金实秋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 19


致朱德熙一九八六年九月十九日 ———— 21


致金实秋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 22


致金实秋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 23


致金实秋一九八七年一月四日 ———— 23


致朱德熙一九九一年五月十四日 ———— 24


 


散文选


冬天的树 ———— 26


下水道和孩子 ———— 35


国子监 ———— 39


星期天 ———— 49


钓鱼台 ———— 54


藻鉴堂 ———— 57


午门 ———— 60


桥边散文 ———— 63


古都残梦——胡同 ———— 73


 


老舍先生 ———— 77


金岳霖先生 ———— 84


修髯飘飘


——记西南联大的几位教授 ———— 91


怀念德熙 ———— 98


林斤澜!哈哈哈哈…… ———— 101


 


翠湖心影 ———— 105


泡茶馆 ———— 113


昆明的雨 ———— 124


跑警报 ———— 129


昆明的果品 ———— 139


昆明的花 ———— 147


昆明菜 ———— 154


观音寺 ———— 167


 


童歌小议 ———— 173


踢毽子 ———— 179


一个暑假 ———— 183


开卷有益 ———— 187


写字 ———— 191


看画 ———— 197


悔不当初 ———— 203


“草木闲篇”小启 ———— 208


云南茶花 ———— 209


张大千和毕加索 ———— 212


八仙 ———— 215


栈 ———— 218


杜甫草堂·三苏祠·升庵祠 ———— 221


苏三、宋士杰和穆桂英 ———— 224


吴三桂 ———— 227


夏天的昆虫 ———— 230


从桂林山水说到电视连续剧《红楼梦》 ———— 234


鳜鱼 ———— 237


锒铛 ———— 240


 


水母宫和张郎像 ———— 243


坝上 ———— 246


《戏联选萃》序 ———— 250


《市井小说选》序 ———— 256


字的灾难 ———— 260


“桥边杂记”序 ———— 264


比罚款更好的办法 ———— 265


写信即是练笔 ———— 267


灵通麻雀 ———— 269


博雅 ———— 271


沈括的幽默 ———— 274


苏三监狱 ———— 276


再谈苏三 ———— 279


 


自报家门 ———— 281


 


桥没有了,也无妨 ———— 李建新 297



内容摘要

《桥边散文》


汪曾祺从1980年前后恢复写作,到1997年去世,大部分作品完成于这18年间。1983年8月,由甘家口搬家到蒲黄榆,是夫人施松卿单位新华社的宿舍楼,在此一直居住到1996年,也可以说,他*重要的作品都是在蒲黄榆家里写的。蒲黄榆是东蒲桥、黄土坑、榆树村合称的地名,所以1989年作家出版社为他出版的*本散文集名为《蒲桥集》。在编选过程中,作者反复酝酿,曾考虑以《桥边集》《桥边散文》为题。书中的一组文章即叫作《桥边散文》。


本书即以《蒲桥集》为基础,适当做了调整,把作者在《北京文学》开的专栏“草木闲篇”,为《滇池》写的系列文章“昆明忆旧”,《北京晚报》的专栏文章“桥边杂记”等,系统整理后收入。从题材上,全书也延续了《蒲桥集》“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的特点,是散文的代表作。


本卷由李建新编选。


李建新简介:


李建新,《汪曾祺别集》之《拟故事集》《桥边散文》编者。


编辑,现任职于河南文艺出版社,编订有《汪曾祺书信集》《汪曾祺集》(十种),为人民文学出版社《汪曾祺全集》中后期小说卷、书信卷分卷主编。



主编推荐

汪曾祺(一九二〇—一九九七)

江苏高邮人。一九三九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为沈从文先生的及门弟子。约一九四〇年开始发表散文及小说。大学时期受阿索林及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影响,文字飘逸。以后备尝艰难辛苦,作品现实感渐强,也更致力于吸收中国文学的传统。毕业后曾做过中学教员、历史博物馆的职员。一九四九年以后,做了多年文学期刊编辑。曾编过《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学》。一九六二年到北京京剧院担任编剧,直至离休。主要作品集有《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翠文谈》、《晚饭花集》、《蒲桥集》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