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高粱西行 副刊文丛
  • 红高粱西行 副刊文丛
  • 红高粱西行 副刊文丛
  • 红高粱西行 副刊文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红高粱西行 副刊文丛

21.06 4.7折 45 全新

库存7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彤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71103323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29180859

上书时间2024-12-22

安岳县墨韵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我在《人民日报》文艺部做编辑兼记者,是1983年到1989年,前后不过6年时间。我在评论组分管电影和电视的报道和评论,兼及其他。当自己有感而发时,便主动写些评论或杂文。这些大多发表在文化生活版和《大地》副刊及文学作品版上,后来又加上了海外版。那时候《人民日报》的制度是很严格的,凡是内部人为本报包括海外版写稿,都是职责所在,没有稿酬。

说白了就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多干有名没有利。我们便在余暇时,为外报、外刊写稿,也不乏主动的邀约。这样就能得些稿酬,在那个商潮初起的年代,聊以补贴家用。好在文艺部的几位领导,都是文坛上的著名写家,我们的业余创作受到鼓励。我的这些文章,无论本报、外报,大都发表在副刊上,以谈艺论文为主,无关时政宏旨。有些文章小有影响,似乎可以在文坛上立足了。

可惜还来不及成大器,我便自行告退,出国成为海漂。如鱼离水,如叶落木,二十余载匆匆而过,当年的日子和文章都恍如隔世,我再没有机会,也消退了能力,无法再续写有关中国文化艺术的题材了。那几年里发过的文章,便散落在故纸堆中,连我自己都遗忘了。

2014年5月我回国时,正逢电影《归来》上映,张艺谋和莫言进行了一场对谈,莫言回忆起1988年《红高粱》电影获奖时的情景:“当时我正在老家的仓库里写作,我堂弟拿着一张《人民日报》跑过来,上面整版报道了柏林获奖的过程。”2018年莫言又写道:“当时,这是一件挺大的事,《人民日报》曾发过一整版的文章,题目叫作《〈红高粱〉西行》。”(《人民文学》2018年第五期《〈高粱酒〉改编后记》)那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我呀,这么说我30年前的文章仍有价值?就在此时,我当年在《人民日报》的老同事李辉,发宏愿编辑出版“副刊文丛”,我的这些小文,似乎正符合他的要求。这就给我一个机会,把已成断简残编、流水落花的旧文捡拾起来,重新审视。

30年过去,时过境迁,这些文章的内容已经与今天的热点相距太远。从观点上说,我那时可能有年轻人的偏颇,感情用事,对顺心者吹捧入云,对异趣者求全责备。证之以后30年的发展,更可见我当年的评价不一定公允。从文字表达上说,我本来挺自信的,如今读来可能也显得老派过时,跟不上语言的进化了。重读中忽见到老同学陈建功的一句话:“‘不悔少作’自然正确,‘不省少作’则更可悲。”(见本书《〈鬈毛〉闲篇》)他怎么像是在说30年后的我?

那么,这些陈年旧文,为什么还值得整理重发呢?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其中的史料价值。

20世纪80年代,后记《红高粱》西行是一个风云翻卷、有声有色的年代,我躬逢其盛,又处于那样一个有利的位置,客观上是记录了文化艺术方面发生的多件大事。电视剧《红楼梦》拍成、北京图书馆迁馆、中国足球首次冲出亚洲、电影《红高粱》获奖、电影《孩子王》戛纳参赛(乃至更早的1977年恢复高考)。

这些大事我都曾身历其境,或翔实记录,或感慨议论,那些当时的现场感觉,与后来遥隔时空的追忆不可同日而语。因为它们大多数不属于新闻报道,而是副刊文章,就不仅是干枯的史料,而且是感性的重温了。



导语摘要

本书主要是作者上世纪80年代,在人民日报和其它报刊的副刊上发表的报道、杂文、评论和报告文学、诗歌等,兼及少量前后期作品。按内容分为四部分。“影坛流云”有关电影界,要点是1988年的《红高粱》和《孩子王》,作者与张艺谋、陈凯歌曾有亲密关系,并亲临采访戛纳电影节。莫言曾多次提及《<红高粱>西行》一文。“文海逝波”包括大文化范围的报道,和文学作品评论。“红楼偶得”是有关《红楼梦》的文字,包括对87版电视剧的评论,和有关红学版本的几篇书评。“拙笔留痕”是很幼稚的几首诗,其中1977年高考一篇可归为史料。



作者简介



目录

历史身影,一一呈现


—— 李彤《〈红高粱〉西行》序


 


影坛流云


 


活得舒展些,拍得洒脱些


—— 访张艺谋  


《红高粱》:自己种的高粱


《红高粱》西行


我写《〈红高粱〉西行》


从《末代皇帝》说到《红高粱》


戛纳晴雨


戛纳,尽管不是凯歌


——《孩子王》西行追记


在法国,我见到的潘虹


—— 戛纳电影节采访归来


谁道是天无二日


—— 影、视《末代皇帝》之比较


民族性与走向世界


—— 访美籍华裔影星卢燕


西影蒙太奇


漫说中国电影的“第五代”


没有“上帝”


电影:可以使地球更小些


—— 访吴子牛


看《霸王别姬》怀陈凯歌


 


 文海逝波


 


《鬈毛》试疏


—— 致陈建功


《鬈毛》闲篇


—— 致李彤


残损的手掌与书的青山


话说“书城”


—— 访北京图书馆新馆总建筑师杨芸


工艺美术:神奇而又亲近


北京图书馆采访札记


嗓门远不如诚挚重要


——《人民日报》文艺部首次“文化沙龙”小记


侨心百年


 


红楼偶得


 


当你站在巨人肩头……


——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观感三题


书影功成慰雪芹


—— 读影印列宁格勒藏抄本《石头记》


目录《红高粱》西行


拘谨之憾与超脱之途


—— 电视剧《红楼梦》琐议(上)


续作之难与观赏习惯


—— 电视剧《红楼梦》琐议(下)


喜见奇书传新影


—— 影印《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评介


为红学筑一块基石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首卷读后


《红楼梦》价值几何?


 


拙笔留痕


 


在走进考场之前


礼花,开在坚实的地面


爆竹,在今夜点燃



内容摘要

本书主要是作者上世纪80年代,在人民日报和其它报刊的副刊上发表的报道、杂文、评论和报告文学、诗歌等,兼及少量前后期作品。按内容分为四部分。“影坛流云”有关电影界,要点是1988年的《红高粱》和《孩子王》,作者与张艺谋、陈凯歌曾有亲密关系,并亲临采访戛纳电影节。莫言曾多次提及《<红高粱>西行》一文。“文海逝波”包括大文化范围的报道,和文学作品评论。“红楼偶得”是有关《红楼梦》的文字,包括对87版电视剧的评论,和有关红学版本的几篇书评。“拙笔留痕”是很幼稚的几首诗,其中1977年高考一篇可归为史料。



主编推荐

这些陈年旧文,为什么还值得整理重发呢?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其中的史料价值。


20世纪80年代,后记《红高粱》西行是一个风云翻卷、有声有色的年代,我躬逢其盛,又处于那样一个有利的位置,客观上是记录了文化艺术方面发生的多件大事。电视剧《红楼梦》拍成、北京图书馆迁馆、中国足球首次冲出亚洲、电影《红高粱》获奖、电影《孩子王》戛纳参赛(乃至更早的1977年恢复高考)。


这些大事我都曾身历其境,或翔实记录,或感慨议论,那些当时的现场感觉,与后来遥隔时空的追忆不可同日而语。因为它们大多数不属于新闻报道,而是副刊文章,就不仅是干枯的史料,而且是感性的重温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