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和记忆—老专家口述历史(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协和记忆—老专家口述历史(辑)

49.35 7.6折 65 全新

库存7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 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232737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5元

货号29531968

上书时间2024-12-18

安岳县墨韵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一部协和史,半部中国现代医学史。2021年是北京协和医院建院100周年,协和医院“口述历史”项目,以口述历史的方式通过对协和老前辈的个人生命史、亲历的重大历史事件、见证的学科发展等进行文字笔录、有声录音、影像录影等,形成并积累了协和历史人文研究、协和老前辈学术思想研究、中国现代医学史研究等的第一手影像及文字资料,记录和反映协和人秉承传统、励精图治、再创辉煌的奋斗史,梳理医院及各学科的历史脉络,钩沉传奇故事,解构文化内涵,剖析协和百年基业长青的奥秘。



作者简介



目录

查良锭 回望中国营养学的世纪变迁
籍孝诚 中国儿科先进理念的开创者
罗慰慈 正确诊断对病人是一辈子的事
毕增祺 协和人要站在医学前沿
徐乐天 新中国第一位进藏医师
杜寿玢 探索创新是临床营养的生命力
连利娟 仁心仁术是从医六十载不变的初心
叶世泰 中国变态反应事业的探路者
王直中 医生要一身正气把病人放在首位
郭玉璞 躬耕神经病理学事业
陈寿坡 医生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李纯 情系护理事业的一生
刘彤华 我的座右铭是锲而不舍
文昭明 学无止境 一生虚心
汤晓芙 带回最先进的技术为祖国服务
蒋明 无怨无悔为协和奉献一生
苑勰 一心一意做人民的医生
张缙熙 超声医学事业开拓者
王荣金 从机要战士到协和党委书记
白耀 解除患者病痛是从医的最终目的
后记



内容摘要

    一部协和史,半部中国现代医学史。2021年是北京协和医院建院100周年,协和医院“口述历史”项目,以口述历史的方式通过对协和老前辈的个人生命史、亲历的重大历史事件、见证的学科发展等进行文字笔录、有声录音、影像录影等,形成并积累了协和历史人文研究、协和老前辈学术思想研究、中国现代医学史研究等的第一手影像及文字资料,记录和反映协和人秉承传统、励精图治、再创辉煌的奋斗史,梳理医院及各学科的历史脉络,钩沉传奇故事,解构文化内涵,剖析协和百年基业长青的奥秘。



主编推荐



精彩内容

     (毕增祺部分)在美国当“全科医生”的日子 董:1971年到 1976年,您曾被选派担任首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代表,请谈谈这段经历。 毕:这段经历特别复杂。当时中美还没建交,国家要派代表团驻到 纽约去,随团要派一个大夫,突然一天通知我,说一个礼拜后出发。我挺意外,也不知道什么情况,就去了。那时候去美国差不多要绕地球一个圈,先从上海到巴基斯坦,然后到法国,在法国住一两天再飞美国。代表团有二三十人,团长是黄华 。 到美国后,开始租住在饭店,给了我一个单间。等进去以后再出来,美国的便衣就站在门口了。你上厕所也好,或者下楼办点事,他都跟着你,说保护你,那当然也是监视。后来代表团就买了一座房子,给我一间作为医务室。 我在那里的几年,还真是当了全科医生,医疗上压力很大。轻的病我就自己处理,重的病需要住院,美国指定了一家医院,还有一位医生跟我联系。大概是环境一紧张,人的病也多了。有一个参赞,连续发烧几天,开始诊断不太清楚,我就带他到美国医生那儿去,美国医生一看,同意我的看法,说他是感冒。可是回来后,第二天早上去一看,脖子硬了,神志不清楚了。赶快送医院,结果诊断是结核性脑膜炎。还有一位工人,发烧了,到医院去一看是肺结核。这也怪了,当时咱们国内已经没有新发的结核病了,怎么到了美国却得了结核。 另外,在宴请前我们要检食。菜都是外购来的,万一哪个地方出点问题,别的不说,大家吃了腹泻都不好。所以我就主张厨师、勤杂人员,包括我在内,第二天宴请要吃的东西,前一天晚上我们先试吃。为了保证安全,没有别的办法。 徐乐天部分 进藏:“我一拍胸脯,去! ” 董:是因为您在西北的这段经历,所以后来才被选派去拉萨吗? 徐:不是,去拉萨是一个偶然的机会。1951年 5月 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也叫“十七条协议 ”。中央派张经武 B将军带领 14人队伍,争取最快时间到拉萨,执行 “十七条协议 ”。这 14个人中要一个大夫、一个护士、一个司药。那时候从部队里调一两个党员的司药、护士容易,找一个大夫马上来跟着一块儿出去,不太容易。找了几个最后找到我了,我一拍胸脯,去!就这么去的。当时说是三个月的出差任务,跟着张经武将军,经过海路去拉萨,那时陆路还不通。 1951年 6月 13日,我们从北京出发,乘火车专列,先到广州,再到香港,在香港办出国手续和进藏手续。为了争取时间,我们分成两批,张经武将军带着 4个人坐商用飞机先走,我们剩下的 9个人坐船,一个很小的商船,带着六七十个箱子,箱子里是礼品和必要的物资。7月 16日,我们经印度进入西藏,到了亚东。8月 9日,张经武将军到达拉萨。9月 8日,我们 9个人到达拉萨。根据 “十七条协议 ”,那时候一切安全和生活保障都是由地方政府来负责。 董:从北京到拉萨经过了很漫长的路程,有哪些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的事? 徐:从北京到香港,从香港坐船,这就是一般的旅行了。亚东是一个小镇,海拔 2300多米,它处于喜马拉雅山的山口,气候比较好,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从那儿以后就进藏了,进藏实际上是爬高坡。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候也变化无常,白天一会儿下雪,一会儿下雨,有的时候是穷山恶水,有的时候是奇花异草,可以说是雄伟壮丽、气象万千,没走过那个路自然想象不到的。 董:刚到拉萨时,当地的医疗状况是什么样的? 徐:1951年以前,拉萨有医疗机构,一个是医药寺院,在拉萨有个甲骨山,就在布达拉宫的旁边,山顶上有个寺院,有医药喇嘛。还有一个叫门孜康,门孜康我去过,主要负责人是个四品官,叫钦绕诺布,他也种痘,但有的人种完痘以后,都腐烂、化脓了。这就是当时拉萨的医疗状况。 (杜寿玢部分)临床研究填补国内空白 董:您在国内最早开展了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测定,率先研发了糖尿病食物交换份,请谈谈这两项研究。 杜:营养治疗国外有很多进展,1981年,加拿大有一个博士叫 Jenkins A,他做了血糖指数的研究,发现吃同样的碳水化合物,到人体内所引起的血糖的高度是不一样的。当时中国还没有人研究,我想中国的食物和外国不一样,1985年,我就开始研究中国食物的血糖指数,选择了 24种食物进行实验,这样就使得我们的进度和国外接近了。 过去糖尿病治疗采用主食固定法,控制食物摄入,少吃主食,当然血糖就低下来了,甚至一天才让病人吃 2两到 4两粮食,不能吃水果,病人很痛苦。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发现这样的情况下,80%的病人营养不良,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糟糕了。我们做完血糖指数的研究 后,经过临床试验,可以为糖尿病患者选择食物提供依据,填补了我们国家的一个薄弱环节。 我们在糖尿病的营养工作中看到一个问题,病人和医务人员之间怎么能更好地交流,就是我讲的话病人能听懂、病人讲的话我也能理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