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72 3.7折 ¥ 5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张志龙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21608403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28536814
上书时间2024-12-17
<自 序>
艺术,让人心灵
更富裕、更自由
早就想写这样的一本书。
长期在企业工作,我深刻理解叔本华归结人生“沦为一团欲望”的景况;当个人受欲望驱使投入工作,势必得忍受商业机制与专业分工无情理性的支配,而借由努力拼搏以期盼获得成就感、名声和物质的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吊诡的是,从阶段性欲望获得满足的那一刻起,才得到的快乐却迅速消退,落入寂寥无趣的状态。于是,人生就在痛苦与无聊之间反复摆荡。
我向来对于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艺术之于我,便成为摆脱贫乏循环的救赎。借由磨炼感知能力,让自己读得懂、看得见、听得到,在日常生活里培养细致品味的感受能力,体验世界文明浩瀚的遗产与宝藏,让心灵更富裕、更自由。
因此,我想写一本关于艺术的书,有别于纯艺术语汇或学院评论,破除艺术为冷知识的刻板印象,希望能邀请读者一同置身于作品背后的历史场景,以亲临现场的视野与角度,进入艺术的国度。
提笔前的准备工作早已开始,后来却因一场丝路长征而搁置,但也因为这段经历,为这本书所需具备的历史情境与人性关怀,提供了重要启示。
2011年,我和友人发起丝路长跑的极限长征,从台湾出发,以伊斯坦布尔为长跑起点,一路穿越土耳其、伊朗、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入境我国霍尔果斯边关,再沿着新疆、甘肃前进,历经一百五十天,行进一万公里,后抵达目的地西安。在这趟经费捉襟见肘,签证申请困难重重,总担心无以为继的漫漫征途上,团员的气力消磨殆尽,而每当我们陷入自问所为何来的灰暗境地时,不时有意外的光穿透射入,有的带来温暖,有的指引方向。
这些光,散发自旅途上相遇的异乡人身上,折射出极少出现在历史主轴中的丝路文明。在一次次与异乡人跨越藩篱的对话中,我逐渐拼凑出波澜壮阔的部落民族图像,领略世代相传的文明意涵。我们与异乡人之间,也不时在人性共通的惆怅空隙里,看见相互慰藉的可能;从彼此的关照中,看见生命的多重意义,它印刻在灵魂深处,不断抚慰旅人的心,让我们勇敢地往前迈进。这段刻骨铭心的长征体验,以及赋予此行深义的丝路文明探索,皆收录于《拥抱丝路》一书。
《拥抱丝路》出版后,在超过百场的演讲和访谈中,我仿佛一再回到路上,重复永不停歇的丝路征途,纵使我乐于分享充满人性试炼与文明情怀的壮旅,也与观者相互激励勇敢做梦并付诸行动,但脑海里不断有个声音,催促我该尽早投入之前许诺的这本书。
在搜集素材、着手章节纲要的过程中,我没有忘记丝路旅程给我的启发;亲自勘查事件现场,吐纳人文风土的涵养,瞭望历史文明的景深,再回归探索艺术发展与人性反省的脉络,是撰写《繁星巨浪》必须涵盖的元素。
《繁星巨浪》探索的“现代艺术”,是指十九世纪中期,在巴黎兴起一股反抗官方学院艺术的独立创作运动。这股前仆后继、进行约一个世纪的现代艺术运动,充满与时俱进的动能,不断展现新的表现形态与美学价值,翻转传统艺术的框架与面貌。它不仅改变绘画与雕刻的创作流向,甚至也影响建筑、文学、戏剧等领域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说,了解现代艺术是通往各种艺术欣赏不可或缺的基础,这是我选择现代艺术作为打开艺术之窗的缘由。
本书所探讨的现代艺术运动固然发生在十九世纪中期的巴黎,但作为吹响号角的先锋——马奈,其突破传统的策略与技法,实可追溯至十六、十七世纪开创巴洛克运动的卡拉瓦乔。
卡拉瓦乔是个难得一见的奇才,也是离经叛道的异类,在他出道的十五年岁月里,几乎都处于逞凶斗狠、进出牢狱的窘境,他让后代艺术家获得启蒙的伟大作品,也多在流亡途中创作。
当卡拉瓦乔在颠沛流离中结束短暂的生命后,一心想承袭古希腊罗马、文艺复兴艺术而来到罗马作画的法国画家普桑,看到卡拉瓦乔的作品,却批评他的作品猥亵,直斥他为破坏艺术之徒。普桑崇尚历史、哲学与宗教教义,以复兴古典艺术为己任,并深化其所代表的精神与价值,这奠定他成为新古典主义的创始人物的基石,让其主宰西方艺术标准长达两百多年。
新古典主义之所以蔚为主流,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雅克—路易•大卫功不可没。他不但继承普桑的美学价值,更将新古典主义注入法国艺术教育系统,形成牢固的思想体系与制度,其影响范围超越绘画雕刻领域,甚至扩及建筑风格乃至城市设计。今天世人所喜爱的巴黎面貌,便是新古典美学的终极展现。
法国学院艺术以新古典主义为本,建构强大的学术殿堂后,却未能顺应时代的改变而与时俱进。此时,一些独立创作者,体内流着叛逆的血液,顶着无法妥协的傲骨,屡败屡战,在冷嘲热讽与异样眼光中坚守非主流路线的创作,于是马奈、德加、塞尚、莫奈陆续登场;此外,历经苦难不得志、浪迹荒境也无法善终、让人喟叹不已的凡•高和高更,在荒野陋室中兀自绽放光芒;而目空一切、横空出世的艺术家,屡创无人能望其项背的奇迹,如马蒂斯、毕加索,均是本书探索的对象。
除此之外,在十八、十九世纪风起云涌的时代,政治、宗教、社会、文学、科学和生活形态都急遽变化的背景下,本书也还原当时独立艺术家如何与各领域的前卫人士互为支援,齐力对抗保守的美学思想与体制,因而形成沛然莫之能御的洪流。
其中包含,波德莱尔的诗与美学概念带给马奈创作的灵感;作家左拉则声嘶力竭地为马奈的作品辩护;凡•高背后若无弟弟提奥无悔的资助,恐怕我们无缘见到如此星光璀璨的夜空。而提奥的影响不仅于此,他满怀理想支持独立艺术家的创作,印象派能逆风前进,提奥功不可没。
进入二十世纪,来自美国的列奥与格特鲁德•斯泰因兄妹在现代艺术史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斯泰因兄妹来到巴黎,从收藏塞尚的作品开始,之后是雷诺瓦、高更,后来多的是马蒂斯和毕加索。本书也提到毕加索如何因斯泰因兄妹的刺激,进而创作出立体派的惊人作品。1913年,斯泰因兄妹的友人,结集包括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和立体派等前卫作品到美国巡回展出,却因老罗斯福总统参观后直斥现代艺术的荒谬,反倒吸引空前的参观人潮,从此启蒙了美国艺术家从事现代艺术的创作。
反过来,身为作家的格特鲁德•斯泰因则从塞尚作品得到灵感,完成小说《三个女人》。后来,这位师承心理学大师威廉•詹姆斯的意识流作家,又从毕加索等人的立体派作品得到启发,融入《美国人的形成》的写作风格。
汇集各界力量所形成的现代艺术运动,不只击垮古典艺术殿堂的巨厦,开创二十世纪以来的艺术面貌,也对文学、建筑、城市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繁星巨浪》针对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政治与社会错综复杂的互动演变,对于艺术家的性格及亲情、爱情、友谊的盘根错节如何牵动作品的形成均有详细的描述。
在准备《繁星巨浪》的过程中,除了相关的史料、传记及评论文献的搜集之外,我也研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和政经社会文献,以重建当代的时空景象、思想潮流与社会氛围。此外,从《拥抱丝路》所获得的经验,我深知现场考察的重要性。作者必须与文明对话,与阅读所得的理论及知识搏斗,才得以建构接近史实的脉络,确立关键与转折性的代表作品。因此,我尽可能亲历艺术家的成长地、影响现代艺术事件的现场以及收藏作品的场馆。
数年间,我遍访意大利的罗马、佛罗伦萨、那不勒斯、威尼斯、米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法国的巴黎、普罗旺斯和蔚蓝海岸城市,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塞维亚和巴塞罗那,如此才能让读者接近有温度的历史现场,呼吸时代的气息,坦然航行于艺术的长河,融入评析所见所闻的时代故事。这是我下笔的方法和态度。
在《繁星巨浪》中,我竭力展现艺术发展多面向的缤纷面貌,希望对艺术不甚熟稔的读者,总能从自己有兴趣的界面找到进入艺术欣赏的途径;对于艺术不陌生的读者,我期许提供一种不同于艺术史的写作方式:以个人为起点,生活圈为平台,介绍艺术进程与时代变迁的互动事件,让我们能更全面了解艺术与我们所处世界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后,我期待与读者在这趟跨越四百多年的艺术探索旅程中,一同领会作品璀璨永恒的价值,在不经意的角落瞥见人性的幽微与光辉,从永恒的艺术家身上获得挥洒生命的勇气与信心,开启属于自己的探索长征。
张志龙
艺术源于生活。大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同样无法摆脱其生活环境及人生际遇的影响。《繁星巨浪(物换星移卷)》向读者讲述了德加、莫奈、塞尚等艺术家的故事,并穿插呈现了同一时期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了专业而个性化的解读。作者竭力展现艺术发展多元化的缤纷面貌,以艺术家个人为起点,其生活圈为平台,介绍了艺术进程与时代变迁的互动事件,让读者能更全面了解艺术与我们所处世界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遍访各国艺术都市,搜集*手资料,让读者能接近有温度的历史现场,呼吸时代的气息,坦然航行于艺术的长河。
张志龙,辅仁大学经济学系毕业,长期在外商企业、策略顾问和上市公司从事营销和管理工作。“拥抱丝路”活动发起人及执行长。2012年6月出版《拥抱丝路——斯人、斯土与征途》。随后多次赴欧洲考察历史现场,进行大量的史籍研究与考证,写成《繁星巨浪》。
章 001 窥视巴黎的万花筒 德加
002 打造世界中心的帝国首都
012 经典与现代的相遇
021 巴黎的美好年代
021 歌剧院
022 巴黎人在美国
026 芭蕾舞
029 咖啡馆
032 熨衣妇
035 钥匙孔里的女人
第二章 049 凝结时光的悸动 莫奈
050 天使的庇荫
062 缪斯下凡
072 自然印象
075 解构印象
085 炫光魅影至终年
第三章 095 孤独淬炼新语言 塞尚
096 混沌初始
108 风起云涌的时代
108 少男情怀总是诗
110 自然主义大师
118 知识分子的良心
125 事件之后
127 宁静的革命
127 从印象到后印象的风景
132 骚动的静物
137 不朽的人物
145 终极的追寻
附 录 155 繁星巨浪 时光隧道 时间vs艺术
艺术源于生活。大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同样无法摆脱其生活环境及人生际遇的影响。《繁星巨浪(物换星移卷)》向读者讲述了德加、莫奈、塞尚等艺术家的故事,并穿插呈现了同一时期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了专业而个性化的解读。作者竭力展现艺术发展多元化的缤纷面貌,以艺术家个人为起点,其生活圈为平台,介绍了艺术进程与时代变迁的互动事件,让读者能更全面了解艺术与我们所处世界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遍访各国艺术都市,搜集*手资料,让读者能接近有温度的历史现场,呼吸时代的气息,坦然航行于艺术的长河。
张志龙,辅仁大学经济学系毕业,长期在外商企业、策略顾问和上市公司从事营销和管理工作。“拥抱丝路”活动发起人及执行长。2012年6月出版《拥抱丝路——斯人、斯土与征途》。随后多次赴欧洲考察历史现场,进行大量的史籍研究与考证,写成《繁星巨浪》。
在《歌剧院管弦乐团》中,芭蕾舞者首次出现在德加的作品中,之后,以芭蕾舞为主题的作品大量出现。一来,他喜欢撷取优雅舞蹈的韵律美感,并借此发掘女性的肢体动作;再者,从美国回来后,父亲因病去世,家族企业所隐含的债务危机爆发开来,旋即倒闭。德加一夕成为债权人声讨的对象,他遂重复援用这蔚为风潮的主题作画,迎合时下的收藏品味,以便销画还债。
芭蕾舞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开始萌芽。十六世纪,当意大利梅迪奇家族的凯瑟琳·梅迪奇嫁到法兰西成为皇后以后,芭蕾舞随之引进法国。十七世纪时,路易十四对这项舞蹈非常热爱,经常参与戏剧芭蕾的表演,他常扮演的角色是阿波罗和太阳,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太阳王”。为了进一步推广芭蕾艺术,路易十四还成立了皇家音乐学院,设有专业的芭蕾学科,成为今天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Ballet de l’Opéra de Paris) 的前身。
《芭蕾课》取景的地点,在巴黎戏剧芭蕾学校的舞蹈教室,它设于巴黎歌剧院的旧址佩莱蒂耶宫(Salle le Peletier)。1858年,路易·拿破仑和皇后乘着马车抵达位于狭窄巷弄内的佩莱蒂耶宫时,惨遭炸弹攻击,造成八人死亡,五百多人受伤。隔天,心有余悸的皇帝下令奥斯曼另觅新址建造歌剧院。1873年10月,佩莱蒂耶宫发生大火,熊熊燃烧超过一昼夜。1875年1月,奥斯曼监造的加尼耶宫(Palais Garnier)在歌剧院大街现址落成启用,巴黎歌剧院以更宏伟的规模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幅画从对角墙柱沿着天花板饰条,向观者展开充满历史感的舞蹈教室空间。透视延伸开来的长条地板,烘托出偌大的空间景深和指导老师的威严;他是享誉国际的芭蕾舞大师兼编剧家朱尔·佩罗(Jules Perrot,1810—1892)。佩罗曾在欧洲各地重要戏剧院演出,后来远赴圣彼得堡跳舞,成家立业,并指导当地舞团,创作全新的舞蹈剧本,协助俄国芭蕾艺术的发展。十九世纪末,圣彼得堡羽翼渐丰,反过头来成为领导欧洲芭蕾舞蹈的重镇,佩罗功不可没。佩罗约于1860年退休,回到巴黎终老。
在画中,佩罗拄着杖,指导女孩的舞步姿态。他手中的杖,是用来敲地板、响节拍、统一舞姿的。其他在旁的学生执扇透气、翘首搔背、相互扶腰练习、按摩酸痛部位、整理松脱的肩带等,不一而足。这些生动的观察结果,德加都反复地进行过素描练习。
虽然他刻意捕捉外人不易窥见的“幕后花絮”,但布局上则用尽心思。譬如,他为靠近观者的女孩系上红花发髻,接着,透过她的视线,他将这个红色元素,抹过扇边,轻轻扫过老师的领际,泼墨于远处对面身着红花外套的女士及其后女人的发髻,然后横刷过旁边女孩双手撑着的腰间,复点缀红花于侧首沉思的女孩头上,后跳到左侧大理石柱旁的杖头收尾,形成环绕教室空间的波动视觉。这样的缀色巧思,也出现在女孩腰间的蝴蝶结上,例如呼应墙面的绿色、地板的金黄及联系窗外的蓝等,它们不但衬托女孩的青春气息,也凸显芭蕾舞衣的雪白风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