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饶舌的哑巴
  • 饶舌的哑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饶舌的哑巴

43.85 7.1折 62 全新

库存9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洱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53329

出版时间2022-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2元

货号29421085

上书时间2024-12-16

安岳县墨韵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收录了《饶舌的哑巴》《喑哑的声音》《午后的诗学》《黝亮》《国道》《二马路上的天使》《朋友之妻》《抒情时代》八篇作品,较为集中地反映了李洱对知识分子群体的观察与思考。它们创作于《应物兄》之前,表现主旨、人物形象皆与《应物兄》相映成趣。它们相互勾连,同一人物的故事洒落在不同篇章中,形散而神聚,产生出更加多样化的形式与意义,整体上彰显了李洱的现代诗学建构。



作者简介

李洱,中国先锋文学之后的代表性作家。1966年生于河南济源,1987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曾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长篇小说《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应物兄》,中篇代表作《饶舌的哑巴》《遗忘》《导师死了》《抒情时代》《午后的诗学》《喑哑的声音》《悬浮》等。其中,《花腔》于2003年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应物兄》于2019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主要作品被译为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韩语等在海外出版。


 



目录

目录


 


饶舌的哑巴1


喑哑的声音19


午后的诗学42


黝亮115


国道130


二马路上的天使190


朋友之妻245


抒情时代282



内容摘要

本书收录了《饶舌的哑巴》《喑哑的声音》《午后的诗学》《黝亮》《国道》《二马路上的天使》《朋友之妻》《抒情时代》八篇作品,较为集中地反映了李洱对知识分子群体的观察与思考。它们创作于《应物兄》之前,表现主旨、人物形象皆与《应物兄》相映成趣。它们相互勾连,同一人物的故事洒落在不同篇章中,形散而神聚,产生出更加多样化的形式与意义,整体上彰显了李洱的现代诗学建构。



主编推荐

李洱,中国先锋文学之后的代表性作家。1966年生于河南济源,1987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曾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长篇小说《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应物兄》,中篇代表作《饶舌的哑巴》《遗忘》《导师死了》《抒情时代》《午后的诗学》《喑哑的声音》《悬浮》等。其中,《花腔》于2003年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应物兄》于2019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主要作品被译为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韩语等在海外出版。

 



精彩内容

饶舌的哑巴

 

 

 

其实在那件事发生之前,我就见过他了,只是当时我还不知道他名叫费定。现在回想起来,我次注意到他,是在夏初的一个令人昏昏欲睡的午后。当时,我正在邮局的后院里分信,他推门进来了。他的突然出现,使我顿感紧张。一段时间以来,他经常在邮局的门口转悠,嘴里总是念念有词,仿佛在盘算着什么事,或者在等待着什么事发生。他已经引起了邮局的保安人员的疑虑。在那之前,我们这个邮局曾遭到了一名暴徒的袭击,那个暴徒用一把手枪干掉了我们的一个姑娘和一个正在这里实习的男生。这种事似乎每天都要在各地闹出几起,使你不能不留神。那天,他从侧门进来之后,就迅速地关上门,在门边徘徊了一会儿,然后朝我走了过来。他大约三十五岁,目光显得焦虑不安。那天,我把一大堆信件塞进帆布邮包,推着邮车走出院子时,他也跟着出来了,并且突然问我:“你就是邮递员小李吧?”

我点点头,赶紧骑车跑了。

从邮电学校毕业之后,我一直跑同一条邮线。这条邮线上的许多单位的收发员跟我都认识,我也认识那些单独的邮户,不过,私下里我们从不来往。记忆之中,我似乎没有和那个人打过交道,但他怎么知道我是小李呢?我感到纳闷。可是,自从听到他的声音,我对他就没有恐惧情绪了。说来奇怪,我想不起来他的声音有什么特色,但是我知道他不像一个会伤害人的家伙。

一个星期二的下午,我到这条邮线的远处关虎屯送信。关虎屯一带原来都是农田,村民们在那里盖起了一幢幢小楼,租出去赚取租金。在那里租房的人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意人,另一类是年轻的知识分子。这两类人的信件都比较多,我每天都得去一趟。由于那里没有设立收发室,所以,我得挨家挨户送信,每次去,都要在那里耽误一段时间。

那天下午,我在关虎屯又耽误了许久。天快黑的时候,信还没有送完。在一条窄窄的巷道里,我突然遇见了他。当时,他骑车刚从外边回来,浑身都是汗,气喘吁吁地在我面前下了车。“我到邮局去了。”他说,“咱俩走了对岔路。”

他伸出手,笑着对我说:“有我的信吗?我叫费定。”

“费定?好像有信。”我说。

他用指关节敲着自己的嘴唇说:“太好了,我终于等到了回信。”

我在邮包里给他找信,他说:“到我那里歇一会儿吧,小李子,我就住在前面那幢小楼的二层。”他往右前方指了一下。我推着车往前走了十几米,走到了那幢小楼的庭院外面。接着,我继续找信。我把信递给了他,他当即就把信封撕开了。这时,一件事发生了:一只剃须刀片从信封里掉了出来,在柏油路上弹跳了几下,才安静下来。在那短短的时间内,我看见他的脸变得毫无血色。出于一种难以理喻的动机,他不等我走开就念起了那封信:“如果你再给我写信,有人就要用这张刀片割破你的血管。”

他把刀片从路面上捡起来,捧在手心,皱着眉头凝视着它。我瞥见那张刀片上还粘着几根胡须。

“这是用来刮胡子的,”他说,“有香烟吗?”

我们各点上一支烟。我想我该走了,就说了声再见。

“感谢你给我送来了一封信。”他说。他的目光还落在刀片上。

“再见,费定。”我说。

......



媒体评论

没有《饶舌的哑巴》就没有《午后的诗学》,没有《午后的诗学》就没有《花腔》,一篇小说的停滞之处,是另一篇小说的开端。

——李洱

李洱一方面书写中国和中国人的、中国文化的、中国心灵的故事,同时他的写作也具有国际性。

——《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文学评论家 施战军

 

永远有一种生活,是我们向往的,是属于过去但已经失败了的,但未来一定还会继续且会不断失败的生活,它不是不可实现的美好乌托邦,而是亘古以来我们的心灵所包含的悲剧因子。这就是历史。历史之循环,历史之意义和无意义。这也是费边、应物兄、乔先生和无数典籍存在的悖论性和矛盾所在。

——作家 梁鸿

文字中的李洱做到了某种淋漓尽致的适度,他是过分的,又是节制和恰如其分的。如同并不烫人的沸水,始终处于“无端的沸腾”之中,但这是无名之火,虚无之沸  ……我只是朦胧地感到,他构建了一种具有喜感的,充满自我颠覆性的,看上去刻意啰嗦的,然而却有深入历史以及文化的内部构造之力量的叙述方式。而且,只要李洱式的语态一出现,任何事情都会立刻起变化,演变为喜剧的奇妙之境,或者无妄之灾。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张清华

李洱的写作不是讨好读者,而是从学识与日常生活间寻觅审美表述的可能,与传统的书写在不同的路径上。以思想家语录和人物的内心活动交融,铺陈命运之迹,是李洱的重要贡献。其反雅言的雅言,有着非时代性的时代性。在我国长篇小说写作里,这是不曾存在的景观。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孙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