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92 5.4折 ¥ 49.8 全新
库存40件
作者[日] 本田直之 著 李雨潭 译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48935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9.8元
货号28542110
上书时间2024-12-16
序言:为什么生活富足的日本人并不觉得自己幸福
近几年来,很多调研机构都发布过世界幸福指数排行榜。在盖洛普公布的2010年度“世界幸福指数调查”中,日本的国民幸福指数居全球第81位,而雄踞幸福指数排行榜前四位的(即丹麦、芬兰、挪威、瑞典)都是北欧国家。
北欧国家的国民缴纳的税金及社会保险金几乎占到其收入的六到七成,国民拿到手的实际可支配现金并不多,但他们的幸福指数全都居于世界幸福指数排行榜的前列。
相反,日本的国民负担率才百分之四十左右,国民可自由支配的现金非常充裕,市场上形形色色的商品种类繁多。相对富有的日本人为何很难感觉到幸福?我想原因就在于他们信奉美式的物质至上主义,而这样的价值观是与幸福感水火不容的。
2005年,日本经济再次跌入泡沫时期,从那时候开始,我对于日本人所持的幸福观便产生了违和感。当时,我刚刚尝试往来于东京和夏威夷之间的“双城生活”,一有闲暇便思考这种违和感是如何产生的(顺便说一下,据盖洛普2011年度“全美幸福指数调査”显示,夏威夷是幸福指数排名的州)。
从2007年起,我真正开始实践双城生活,每年除了在夏威夷居住,我还会去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幸福指数排名靠前的国家生活一段时间。我发现,如果人们依然用过时的价值观构建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就会很难懂得幸福的真谛。
新西兰、澳大利亚、夏威夷……虽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生活简朴,却十分幸福,而在物质高度发达的日本,人们却很难感受到快乐……我去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次数越多,回到日本后就感到反差越大。
就个人而言,其实我对物质的占有欲——比如买一部名车等——一点儿也不强烈。在刚刚开始双城生活的时候,我还在想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对日本人所持的幸福观有违和感,是不是因为夏威夷的价值观和其他地方的不一样,我才会有这样的感觉,但后来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让我对自己的感觉不再怀疑的决定性因素是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几十年来,美国人的住房面积以每十年增加20%的速度不断扩大(《消费转变》,约翰·吉泽玛、迈克尔·德安东尼奥著,有贺裕子译,总统出版社)。为了填满宽敞的空间,人们的内心涌动着购物的冲动,结果使得家中家具、家电、服装、首饰以及玩具等物品的数量急剧增加,私家车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
这些都是通过贷款即负债行为构建起来的幸福。随着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的破产,房地产的神话也随之破灭,曾经的幸福不仅不复存在,甚至成了不幸的枷锁。那些标榜富裕生活的东西,不过是空架子罢了,作为不幸的佐证倒是再好不过。
这样的生活方式完全建立在一个大前提之下,那就是相信自己一直会有稳定的收入,而整个家庭所拥有的资产也会持续不断地增值。
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夏威夷等国家和地区,虽然物品种类相对单一,当地人的生活也很单调,但他们可以享受大自然的恩惠和各种各样的户外体验,不会被物质和金钱摆布。他们将生活的重点转移到精神享受与亲身体验之上。我越来越确信,这些看上去朴素无华的生活其实静水流深,简朴之中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是一个代表时代潮流的标语
“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是德国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的名言。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是与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勒·柯布西耶、瓦尔特·格罗皮乌斯齐名的20世纪中期全球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Less is more”是他的建筑设计哲学。在我看来,“少即是多”这一主张,也正是现代人所苦苦寻觅的幸福良方。
我们从现在热销的商品中就可以看出端倪。譬如iPhone,即使不看使用说明书,普通人也能够轻松操作。它的整个设计没有键盘、按钮之类的多余部件,外观设计、基本功能全都一目了然。iPhone诞生之前的那些手机,功能都很复杂,操作也很烦琐,还附带超厚的使用说明书。iPhone之所以能够风靡全球,不过是顺应了时代潮流而已。
凡德罗曾说,与增加装饰相比,进行简化更为困难。这个观点套用在生活方式上也一样成立。
在过去,人们拼命工作,大肆挥霍挣来的金钱,很少考虑细致的问题,因为那时候人们相信,买到商家通过平面广告和电视广告宣传的东西越多便越幸福。
如果想对生活进行简化,你就必须认真思考自己的生活乃至人生。重要的是简化生活要通过我们自己的意志来主动选择。只有对随身之物也进行精简,我们才更有动力去追求富有效率的生活。
其实,日本人原本抱持的就是简朴的观念,但是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期以后,受物质至上主义的影响,人们的观念才逐渐发生了改变。
所谓物质至上主义,换句话说,就是生活中除了被房子、车子束缚以外,还受到其他物品和场所制约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要从物质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自由自在地生活。
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我认为“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生哲学。
在当今这个时代,如果我们仍然坚持追求关于幸福的旧式价值观,就不可能得到快乐。
当然,有些人会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但是,即使拼命工作,不断地获得升职和加薪,有能力购买自己心仪的东西,还是找不到幸福的感觉。现在处于这种状态的日本人越来越多,所以才会出现我在开篇提到的“日本人的幸福指数居全球第81位”的情况。
前面说到的次贷危机虽然发生在美国,但当时的日本也未能幸免于难。降薪裁员,公司倒闭,原本一切安好的人生瞬间轰然倒塌……这些是现在的每个日本人都可能遭遇的问题,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样的事实。
为了得到幸福而必须做的事
正如我在2005年所感受到的那样,为了购买流行的时装和时尚品牌,或是汽车、房子,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忍受超长路程和超长时间的通勤,从事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并对这些境况有着强烈的违和感。
与此同时,一个不在乎物质,被称为“草食族”的群体出现了,他们开始引领崭新的潮流。像我这样住在自己喜欢的地方,自由自在地工作,选择双城生活方式也是顺应这一潮流的表现。
我们不要因为受广告、宣传等商业营销手段的影响而去刻意迎合任何生活方式,而应主动甄选出对自己来说为重要的东西,仔细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一切皆由自己来选择,这才是幸福的关键。
关于个人的幸福也是如此。即使你开始创业或是从事营销工作,如果你所抱持的陈旧的幸福观不发生改变,你就不可能获得幸福。
这种关于幸福的全新价值观的重要之处在于,它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朴素,内涵却相当丰富。我们要根据具体的现实生活情况,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收入来源、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即建立一个既自由自在又具有弹性的简单生活模式。
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我特意前往丹麦、瑞典、芬兰等幸福指数排名靠前的北欧国家,与二十几位当地居民就幸福的话题进行了探讨。本书就是在整合这些采访的基础上,对如何获得幸福的生活所做的全新思考。
实现自由生活“新幸福”的十个条件具体都包括哪些内容?
经济富足的日本在幸福指数排行榜上的排名为何如此靠后?
若想获得自由的生活,我们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若想获得自由的生活,我们又必须舍弃哪些东西?
若想践行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
本书将针对以上问题一一给出答案。后,我诚挚地祝愿各位都能够确立这样的全新价值观,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本田直之=于夏威夷
我们生活在一个全新的时代。一方面,物质极为丰富,什么都不缺的我们很难再从物质中获得长久的满足感。另一方面,整个社会正逐渐进入减速时代,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的收入会稳步增长,我们很难再继续“买买买”的加法生活。
在新的时代,怎样生活才能获得幸福?为了找出答案,《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的作者本田直之前往位居“世界幸福排行榜”前列的北欧各国采访,发现北欧人已经摈弃了传统的物质至上主义,转而实践物质简朴、精神丰盈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简单生活方式,更珍视精神层面的充实感。
“少即是多”是一种自由自在又具有弹性的理想生活方式和全新的幸福观,它不是要求我们像苦行僧那样过节约和忍耐的生活,而是提醒我们没有必要再追求更多的不必要的物质,应该主动选择、刻意放手,摆脱金钱、时间、场所等束缚,去追求精神与体验所带来的幸福感。
作者简介:
本田直之,毕业于明治大学商学院产业经营系,在美国雷鸟国际管理研究生院获得经营学硕士学位。日本侍酒师协会认定的侍酒师、一级小型船舶操纵士。曾任职于花旗银行,后参与巴克集团的运营,并以常务董事的身份带领巴克集团在日本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现任杠杆效益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兼任日本财务学会董事、法人顾问会计董事、美国环球视野科技公司董事等职。在东京、夏威夷两地都有居住和办公场所。一年中一半的时间在日本演讲;另一半时间在夏威夷冲浪、写作、工作,去其他国家旅行。著有《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杠杆思考术》《杠杆时间术》《杠杆阅读术》等作品。
译者简介:
李雨潭,旅日心理咨询师,“全民心理狮”社区、“全民心理阅读会”创始人。曾担任一些大型调查真人秀节目的心理顾问,曾获2016日本NHK中文播音主持大赛冠军。译有《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冻花》等作品。
Chapter 1
抱持陈旧的价值观不会得到幸福
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20
从加法时代来到减法时代23
北欧国家位居世界幸福指数排行榜榜首的原因 26
日本如此富足,其国民幸福指数为何屈居第81位 32
为什么要向“草食族”学习 38
你得过“消费传染病”吗 41
能够做好自我管理的人更容易提高幸福指数 43
不被常识束缚,感受幸福需要自由 46
尝试工作与生活泾渭分明的双城生活 50
降低“满足感的阈值”,只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 54
“新幸福”的十个条件 58
从“平衡工作与生活”到“开心工作,快乐生活” 64
Chapter 2
要想自由地生活,就得做出改变
从“厉行节约”到“主动选择简朴” 70
拥有金钱or拥有时间 72
与其追逐地位的提升,不如追求自由 76
与其在一流企业就职,不如从事自由职业 78
与其一味推销,不如提供意见 81
做不依赖任何平台、靠实力说话的人 83
以愉悦的心态面对辛苦 85
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87
小众市场具有更强的购买力 89
比起短期的加薪,更应重视个人品牌的积累 92
在咖啡馆、公园、健身房等场所办公 94
借助生活方式这个共同语言拓展自己的世界 97
比起短暂的大幸福,长久且可持续的“小确幸”更让人感到幸福 99
在方便快捷的时代刻意追求一些“不便” 103
比起金钱,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充实感 105
提高工作效率,改变“重量不重质”的习惯 107
从“以他人为中心”转变为“以自己为中心” 110
改变每天既定的生活模式,享受变化 113
Chapter 3
为了自由地生活,必须舍弃一些的东西
找到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东西 118
不必为获得丰厚的津贴和福利而从事束缚重重的工作 121
与其决定想做什么,不如决定不做什么 123
与其囤积一堆赘物,不如轻装上阵 126
与其延续惯性,不如重新设定 129
生活在多元化时代,不必被他人的价值观所左右 130
不必在意小世界对你的看法,应追求更广阔大环境的评价 132
不要依赖金钱,而要多花心思 134
不做“设备控” 136
想要快乐工作,就必须限度地减少制约 137
将空闲的时间用于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140
运动是让自己获得成长的投资方式 142
降低满足感的阈值,体味生活中的小惊喜 144
Chapter 4
寻找全新的生活方式
死守在一家公司,不如多创造几个“复业” 150
放弃高档住宅,享受双城生活 153
通货紧缩的时代是向双城生活转型的绝佳时机 155
工作与娱乐之间没有界限 158
将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合二为一 160
双城生活的实践心得 162
用“游牧式的移动生活”来提高创造力 164
调到国外去工作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 167
能不能把“喜欢做的事”当成工作 170
幸福感强的人不容易生病 172
幸福模式矩阵图 175
减速生活:一个让人怦然心动的选择 178
我们生活在一个全新的时代。一方面,物质极为丰富,什么都不缺的我们很难再从物质中获得长久的满足感。另一方面,整个社会正逐渐进入减速时代,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的收入会稳步增长,我们很难再继续“买买买”的加法生活。
在新的时代,怎样生活才能获得幸福?为了找出答案,《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的作者本田直之前往位居“世界幸福排行榜”前列的北欧各国采访,发现北欧人已经摈弃了传统的物质至上主义,转而实践物质简朴、精神丰盈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简单生活方式,更珍视精神层面的充实感。
“少即是多”是一种自由自在又具有弹性的理想生活方式和全新的幸福观,它不是要求我们像苦行僧那样过节约和忍耐的生活,而是提醒我们没有必要再追求更多的不必要的物质,应该主动选择、刻意放手,摆脱金钱、时间、场所等束缚,去追求精神与体验所带来的幸福感。
作者简介:
本田直之,毕业于明治大学商学院产业经营系,在美国雷鸟国际管理研究生院获得经营学硕士学位。日本侍酒师协会认定的侍酒师、一级小型船舶操纵士。曾任职于花旗银行,后参与巴克集团的运营,并以常务董事的身份带领巴克集团在日本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现任杠杆效益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兼任日本财务学会董事、法人顾问会计董事、美国环球视野科技公司董事等职。在东京、夏威夷两地都有居住和办公场所。一年中一半的时间在日本演讲;另一半时间在夏威夷冲浪、写作、工作,去其他国家旅行。著有《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杠杆思考术》《杠杆时间术》《杠杆阅读术》等作品。
译者简介:
李雨潭,旅日心理咨询师,“全民心理狮”社区、“全民心理阅读会”创始人。曾担任一些大型调查真人秀节目的心理顾问,曾获2016日本NHK中文播音主持大赛冠军。译有《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冻花》等作品。
样章1:从加法时代来到减法时代
盖洛普曾在世界各国进行过一项民意测验,调查显示:“对于年薪在2.5万美元以上的人来说,通过‘经历’获得的幸福感要比购物所带来的满足感高出2~3倍。”(《幸福的习惯》,汤姆·吕斯、吉姆·赫托著,森川里美译,Discover 21出版公司)。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小时候和家人一起去旅行,或是参加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活动,那些记忆总是经久难忘,而购物买东西之类的事情,却几乎想不起来。虽然刚买到喜欢的东西时,我们也曾欢呼雀跃……
我们这一代人年轻的时候,社会上的物质资源远远不如现在丰富,当时人们并不能随心所欲地购物,家里虽然并不缺冰箱、洗衣机、电视机之类的基本用品,但是没有录像机、CD播放器,更不必说电脑、手机、iPod、DVD等之类的东西了,那是一个需要不断做物质加法的时代。
在那样的时代,购物本身也许就是一种“经历”,比如为“家里买彩电喽”而欢呼雀跃,便是一种令人愉快的经历。
在现在这样一个什么都不缺的时代,购物很难给人如此愉快的体验。很多人认为“为了买东西而拼命工作,实在是太傻了”。人们当然会这么想,因为从前我们一直都在用做加法的方式来生活,但从今以后,只有学会对物品进行舍弃和精简,做足减法才能让自己感到幸福。
其实幸福就像自行车的两个轮子。过去,日本人把物质(或者工资等金钱收入)当作一个轮子,把劳动当作另一个轮子。人们付出劳动,获得劳动报酬——金钱或是物质,如此反复,使得这辆叫作“幸福”的自行车得以前行。在凡事用加法的时代,人们只要拼命工作,就能获得金钱和物质,维持生活车轮的正常运转。
现在,努力工作和幸福之间已经失去了必然的联系。有时就算努力工作,也无法获得相应的金钱,所以我们的个人生活陷入失衡的状态中,我们在精神层面也就很难获得满足感,就会一天到晚反复抱怨:“以前这样过日子不是一直挺好的吗,怎么现在就不行了呢?”
关于幸福的全新价值观主张,与从物质中得到的幸福相比,从经历中获得幸福的精神体验比重应该越来越大。为了获得幸福,我们需要很多东西,其中之一就是“时间”。所以,我们的生活应该朝着减少劳动时间,“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不进行任何多余劳动”的方向调整。
这一点能否变成现实姑且不论,现实情况是,日本的法定劳动时间为一周四十小时,而丹麦则是三十七小时,且丹麦的法律还规定劳动者有夏季四周、冬季一周,合计五周的带薪假期,此外每个劳动者还能从公司获得一周左右的大假,可以说丹麦社会正呈现出进一步缩短劳动时间的趋势。
丹麦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充裕的假期呢?丹麦也曾和日本一样,规定劳动者一周工作四十小时,但是因为无法提升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便代之以减少个人的平均劳动时间。
现在日本其实也正处于这样的转型之中,“平衡工作和生活”之类的口号的出现便是好的证明。
样章2:北欧国家位居世界幸福指数排行榜榜首的原因
近十年来,很多国家的各大机构都颁布过形形色色的“世界幸福指数排行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