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6.84 7.1折 ¥ 126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作者:丰子恺 编者:丰陈宝 丰一吟 杨朝婴 杨子耘 丰 睿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215183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1268元
货号29325312
上书时间2024-12-14
丰子恺与翻译(代序)
读丰子恺先生散文总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回味无穷的同时又记忆一生,这种阅读着实是所有文本阅读中的一种高级享受。所以,读过丰子恺先生的《缘缘堂随笔》之后,记住了这位文坛前贤,记住了丰子恺先生笔下那些充满艺术而又深刻的人生往事。然而本以为对丰子恺先生作品已经有所了解,却在品读丰子恺先生部分译文时,忽然发现本以为然的东西原来还只停留在一个方面或者说一个侧面。集绘画、散文、音乐、翻译于一身的丰子恺先生在不少读者眼里仅仅是他的一个侧面,喜欢他漫画的人往往只将其看成一个大画家,喜欢他散文的人往往只将其看成一个散文大家。等等这些,也是自然之事,因为一个人的阅读精力是有限的,这往往制约了对一个大家尤其像丰子恺先生这样多才多艺的大家的全面认识。我的这篇文章也不例外,也仅对丰子恺先生的翻译作品作些介绍,以为喜欢丰子恺先生的人弥补多一方面的了解。
说起丰子恺先生,读过他散文和看过他漫画的人都知道其名。但丰子恺先生的人生经历,恐怕对二十一世纪的读者来说,并不人人都清楚了。丰子恺先生,浙江省桐乡市人,一八九八年十一月九日(农历九月二十六日)出生于浙江古运河畔的石门镇上。他出生时,“丰同裕”染坊的丰家长辈们将他视为掌上明珠。因为在他出生之前,丰家已生有六个女儿,所以这在当时那个时代里,丰子恺的出生,自然成为丰家的喜事!丰家所在的石门镇,因为京杭大运河在镇中有个拐弯,所以又名石门湾。丰家在石门镇上既有诗礼传家的习惯,又有邻里和睦、生意兴隆的殷实,其父亲丰鐄先生靠自己的刻苦在丰子恺幼年五岁时考取了举人,成为当地的一件盛事!但遗憾的是,丰子恺父亲中举后却因丰子恺的祖母去世,只得丁忧在家。不久,举人父亲也去世,年仅四十二岁,给丰家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和影响。后来,丰子恺入石门镇溪西小学念书,成绩为学校里的佼佼者。当时县里的督学徐芮荪到石门溪西小学视察,发现了品学兼优的丰子恺,便毅然决然将自己长丰子恺一岁的女儿徐力民许配给丰子恺。一九一四年,丰子恺以小学名的成绩毕业。后来报考杭州的浙江省立师范学校,以第三名的成绩被浙江师范学校录取。在这个师范学校里,聚集着一大批精英学者名流,如沈钧儒、经亨颐、夏丏尊、马叙伦、张宗祥、李叔同等等。丰子恺先生在那里学习了整整五年,于一九一九年毕业。同年年初,与从小定亲的徐力民结婚。七月份毕业后旋即应邀去上海专科师范学校担任教务主任,教授西洋画等课。一九二一年赴日本留学,十个月后,回到学校继续任教。后来又去上虞春晖中学教书,一九二四年冬离开春晖,回到上海参与创办立达学园。此后,丰子恺先生先后在杭州、嘉兴、石门等地居住,一九三三年在石门旧居上建造正直明亮的缘缘堂。抗战爆发后,他携妻带儿女一路奔波,从浙江、江西、贵州而重庆,历尽艰辛。新中国成立前夕,丰子恺先生从香港飞上海定居。一九五四年起,任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上海美协副主席。一九六〇年任上海中国画院首任院长。“文革”中遭受迫害,于一九七五年九月十五日病逝。终年七十八岁,不算高寿,也没有见到一九七六年的变化。
丰子恺先生一生,天资聪慧,勤奋刻苦,五十三岁学习俄语并翻译俄国文学作品,精通英文、日文。他一生出版绘画、教育、音乐、文学、翻译著作达一百六十多部,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多才多艺的大师。
丰子恺先生的文学道路,是从翻译起步的。一九二一年冬,二十四岁的丰子恺在日本留学十个月后坐船回国。在漫长的海上旅途中,丰子恺先生开始翻译英日对照的屠格涅夫小说《初恋》。尽管《初恋》于一九三一年才出版,比丰子恺先生一九二五年早出版的《苦闷的象征》迟了六年,但丰子恺先生依然把《初恋》称为自己“文笔生涯的‘初恋’”。这部英汉对照的注释读物,在当时普及俄罗斯文学过程中,曾影响了一代文学爱好者。作家王西彦曾回忆自己“对屠格涅夫作品的爱好,《初恋》的英汉对照本也未始不是渊源的一个方面”。在日本十个月的苦学生涯,使得丰子恺先生对日本民情风俗和日本文学有许多切身感受,因而他一见到日本优秀作品,便有译介到中国的冲动。丰子恺先生后来回忆当年在日本见到古本《源氏物语》的情景时说:“当时我曾经希望把它译成中国文,然而那时候我正热中于美术、音乐,不能下此决心。”这是当时丰子恺先生的一个梦想,经四十多年后,这梦想才变成现实。
丰子恺先生带着许多甘美回味从日本回国后,不仅在归途中翻译了《初恋》,一九二五年四月还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本译著——《苦闷的象征》,这是厨川白村的文艺论文集。当时,鲁迅也已将《苦闷的象征》译毕。二种译本同时译出并分别在上海、北京报刊连载,又分别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和北京北新书店出版。鲁迅在一九二五年一月九日写给王铸的信中也说到此书,告诉王铸:“我翻译的时候,听说丰子恺先生也有译本,现则闻已付印,为‘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丰子恺先生去内山书店拜访鲁迅,谈起翻译《苦闷的象征》时,曾抱歉地对鲁迅说:“早知道你在译,我就不会译了。”鲁迅也客气地说:“早知道你在译,我也不会译了。其实这有什么关系,在日本,一册书有五六种译本也不算多呢。”据说,当时年轻的丰子恺先生听了很是感动。
丰子恺先生的翻译,早期在时间上主要集中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初,这段时间除《苦闷的象征》《初恋》外,还有《自杀俱乐部》以及艺术教育类的教材性质的作品,如《艺术概论》《生活与音乐》等。另一个时期是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这个时期是丰子恺先生翻译的黄金时期,生活相对安定,时间充裕,主要译作除了他钟爱的艺术教育类外,重点完成了《猎人笔记》《夏目漱石选集》《石川啄木小说集》《蒙古短篇小说集》《落洼物语》《肺腑之言》等,同时又完成了百万字的日本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上、中、下三册。这些译作成为丰子恺先生文学世界里的一个重要方面。
丰子恺先生翻译成果之丰与他的苦学是分不开的。据说,丰子恺先生到日本后,“白天在川端洋画学校读美术,晚上则苦攻日文和英文。他学日文,并不去专为中国人而设的学校,他嫌这些学校进度过缓,却去日本人办的英语学校,听日本老师用日语来讲解初等英语,从这些教授中去学习日文”。丰子恺先生五十三岁那年,重拾俄文学习,几个月后便能读托尔斯泰的俄文原著《战争与和平》,后将三十余万字的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译成中文出版。据丰一吟同志撰写回忆,丰子恺先生学习一个外语单词,一般分四天来学,天读十遍、第二天读五遍、第三天读五遍、第四天读二遍,合起来二十二遍。在着手翻译的时候,丰子恺先生极为认真,真正力求每个字词句都能做到信、雅、达,所以女儿丰一吟在与他合译时,常常发现“父亲仰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十一层楼的洋房发呆的时候,十有八九是为了想形容词的译法”。也正因此,我们今天读丰子恺先生的译作,才能感到丰子恺先生笔下的译文文笔流畅、辞章丰富、文采斐然。
丰子恺先生的全部译文,还没有收集起来集中出版过,浙江大学出版社用几年时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广泛收集整理出版丰子恺先生的译文,以十九卷之巨和近六百万字的规模出版《丰子恺译文集》,虽然还没有达到全集的程度,但已是弥足珍贵。丰子恺先生的译文,除了大家熟知的《源氏物语》《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等多卷本大部头外,还有《苦闷的象征》也特别值得一提,因其是九十余年前出版后未曾重印过,是丰子恺先生本正式出版的译著,而且当年此书出版前后与鲁迅先生有过一段佳话。另外,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丰子恺先生发表在一些报纸杂志上的翻译小说,同样是不可忽略的;但是,因为是八九十年前的单篇发表的翻译作品,丰子恺先生从未收进集子过,所以一般的世界文学爱好者很难见到。在《译文集》里还值得关注的,是收入了丰子恺先生当年应出版社之约翻译的但从未出版过的日本著名作家中野重治和大仓登代治的长篇、中篇小说。其中《肺腑之言》是中野重治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派出所面前》是他的短篇小说;《美国猪》则是日本作家大仓登代治的中篇小说。这些作品共约有三十万字,都是丰子恺先生在五十年代末或六十年代初的译作。据著名翻译家文洁若老师告诉我,当年《肺腑之言》都已经编辑好,只差开印了,却因为“文革”,出版社自顾不暇,出版自然就没有了结果。中野重治是日本著名的诗人、作家、评论家,日本当代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称其为“日本能在文学与人品上接近鲁迅的作家”。相信丰子恺先生这些尘封近半个世纪的译作一旦问世,对日本文学的了解又将多一个窗口。
在浙江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的《丰子恺译文集》里,除日本作家石川啄木、和田古江的小说外,还有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短篇小说以及美国作家霍桑的《泉上的幻影》、意大利作家李奥柏特的《大自然与灵魂的对话》等一些很让人养眼的美文,以及一些有滋有味的短篇小说。丰子恺先生翻译的大名鼎鼎的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重要小说《猎人笔记》——一部被高尔基称为“异常卓越的”作品,自然是丰子恺先生翻译中的重要作品,曾多有单行本问世。还有日本《竹取物语》《伊势物语》《落洼物语》三部小说,这三部作品也曾结集单独印行过,因为这三部作品在丰子恺先生翻译生涯中有着重要意义,所以不得不看。丰子恺先生初试译笔的屠格涅夫作品《初恋》、日本作家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和英国作家史蒂文生的《自杀俱乐部》,这三部作品都是八九十年前问世后再没有重印过的,这次出版有鲜花重放的味道。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中篇小说《旅宿》、日本作家德富芦花的中篇小说《不如归》以及蒙古作家达姆定苏连的四个短篇小说,其细腻、其清新、其缠绵、其优美,相信都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根据丰子恺先生的翻译手稿编辑出版的,主要有《肺腑之言》《美国猪》《派出所面前》等三部(篇)作品,我记得当时收到丰一吟同志寄来厚厚的手稿复印件时,十分震撼,丰子恺先生那熟悉的字体,在手稿里竟然那么干净和清楚。文洁若老师告诉我,这部《肺腑之言》翻译手稿,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寄还给丰一吟同志的。因此,这些作品的面世,不能不说是丰子恺文学宝库的新收获。
综览丰子恺先生译文,也可以看出丰子恺先生的审美风格和译笔文风。丰子恺先生以他丰富的学养和渊博的知识,使他笔下的译文真正做到了传统的信、雅、达的要求。人物故事生动、描述准确、语言丰富,哪怕一个细小部位,丰子恺先生总是尽量用贴切甚至贴切到艺术精确的程度,可见丰子恺先生的翻译是从来都不肯马虎的。据丰一吟同志回忆,丰子恺先生的译作,尤其是晚年的,都是应出版社之约而翻译的,但丰子恺先生也绝不马虎或敷衍了事,而总是在了解作者的基础上研究原文,进而着手进行翻译的。丰子恺先生年轻时曾尝试用英语的思维方式来翻译,“觉得其思想的精密与描写的深刻确是可喜”。但太久后又觉得变得沉闷、重浊了,于是,真正开始翻译时,他又用了看西洋画一般的“兴味”动起手来。早的《初恋》就是在这样的想法和做法中开手的。
从翻译屠格涅夫的《初恋》开始,丰子恺先生的文学活动明显显露出了他的偏好。一是对俄罗斯文学的喜爱。他读过不少俄文原作,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又专门翻译了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这部被许多名人赞扬的小说,列宁曾“多次反复地阅读过屠格涅夫的作品”,称赞其语言的伟大而雄壮。托尔斯泰认为,屠格涅夫的风景描写达到了,“以致在他以后,没有人敢下手碰这样的对象——大自然。两三笔一勾,大自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现在猜想,屠格涅夫的这种手法,与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创作思维恐怕有某些共通之处,所以艺术的共鸣性让丰子恺先生特别钟爱屠格涅夫的作品。二是对日本文学的情有独钟。丰子恺先生留学日本,对日本的风土人情、山川风物十分了解,他曾说:“我是四十年前的东京旅客,我非常喜爱日本的风景和人民生活,说起日本,富士山、信浓川、樱花、红叶、神社、鸟居等浮现到我眼前来。中日两国本来是同种、同文的国家。远在一千九百年前,两国文化早已交流。我们都是席地而坐的人民,都是用筷子吃饭的人民。所以我觉得日本人民比欧美人民更加可亲。”他又说起:“记得有一次在江之岛,坐在红叶底下眺望大海,饮正宗酒。其时天风振袖,水光接天;十里红树,如锦如绣。三杯之后,我浑忘尘劳,几疑身在神仙世界。四十年来,这甘美的回忆时时闪现在我心头。”对日本风情的喜爱,是丰子恺先生对日本文学的了解和熟悉引起的,他的这种情感,浸淫在日本文学的翻译里。他二三十年代的翻译,大量的是日本作家的著作,除译文集收入的《初恋》《自杀俱乐部》及少量短篇是英文的俄国、英国题材外,其他几乎全是日本的作品,如田边尚雄的《孩子们的音乐》和《生活与音乐》、黑田鹏信的《艺术概论》、上田敏的《现代艺术十二讲》、门马直卫的《音乐的听法》等。三十年代也同样,译的除上面提及的《自杀俱乐部》外,其他都是日本作品。因此,可以说,丰子恺先生在日本留学十个月的艺术熏陶对他一生的艺术价值取向至关重要。
丰子恺先生译文,无论是其艺术价值还是思想价值都具有较高水准。屠格涅夫是俄国的大文豪,有关他的生平和文学贡献,丰一吟同志在《猎人笔记》的“译本序”中已有充分精到的介绍;《落洼物语》中有关三部物语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它们的艺术成就,唐月梅先生在其“译本序”中也作了酣畅的阐述,读者从中可以增长许多知识。
至于蒙古著名小说作家达姆定苏连,也许对今天的读者来说已颇为陌生了,况且蒙古小说在中国的读者并不众多。然而,也正是这一原因,许多中国读者失去了领略蒙古小说的风采的机会。达姆定苏连,是诗人、散文家、翻译家兼文学评论家,他一九二九年出版的《被遗弃的姑娘》被选入蒙古文学教科书。一九〇八年他出生于蒙古国一个放牧者的家庭里,十六岁以前一直和家属们同在广阔无涯的蒙古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因此他有条件观察人民生活世态,看到多重压迫下人民的劳苦。十八岁的达姆定苏连参加了人民革命军。在这时立下了他的文学志向,并开始翻译和创作。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八年,达姆定苏连到苏联求学。四十年代他担任了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乌南》的主编。丰子恺先生翻译的达姆定苏连的四个短篇小说主要是反映蒙古普通人民的生活情况,有人评论他的创作是“严格的现实主义,生活的知识,以及将生活充分具体地表现出来的愿望,在达姆定苏连是和温暖的抒情主义以及看到祖国生活阴暗面的人物的轻松幽默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在他以简单而明朗的笔调描写故乡的自然景色中特别明显地流露出来”。这些评价,在这四个短篇小说中显得格外充分。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及蒙古大草原上那种草的气息,从字里行间扑面而来,那种与草原生命同在的骏马的拟人化描写中,让人在阅读中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上人们与马的那种形影不离的深厚感情。所以相信,这些蒙古小说对今天的读者来说,将会有一种久暌的淡淡的而又亲切自然的感受。
而这次距离丰子恺先生翻译近半个世纪后面世的日本著名作家中野重治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肺腑之言》,是中野重治的一部重要作品,曾获得日本一九五五年度每日出版文化奖。尽管在现当代日本文学发展中中野重治有他的重要地位,与中国广大读者熟悉的小林多喜二齐名,但由于他在中国尤其是二十一世纪的读者中同样有些陌生,因此,趁《肺腑之言》的出版,先来简要介绍一下这位无产阶级诗人、小说家、评论家。一九〇二年一月二十五日,中野重治出生在日本福井县坂井市丸冈町,父亲藤作是大藏省烟草专卖局职员,家里人丁兴旺,他有一个哥哥、三个妹妹。其中一个妹妹也是一个诗人。一九二四年,中野重治进东京帝国大学文学系德国文学专业学习。第二年由林房雄等人介绍,加入社会主义研究团体新人会,此后又与久板蒙二郎、鹿地亘等组织东京帝国大学社会文艺研究会。一九二六年初,中野重治创作的小说《愚蠢的女人》获《静冈新报》一等奖。同年受新人会委派,参加共同印刷厂罢工斗争。自传体长篇小说《肺腑之言》就是主要叙述受新人会委派去组织罢工斗争这段经历。
不久,中野重治又与千田是也、叶山嘉树等人组织马克思主义艺术研究会,并与西泽隆二、堀辰雄等人创办同人杂志《驴马》,发表《黎明前的再见》《歌》《火车头》等诗篇,成为日本无产阶级重要诗人。同年底加入无产阶级艺术联盟,当选为中央委员。此后为揭露当局对日本共产党的镇压,把主要精力用在写小说和评论上。小说《早春的风》讲述一个婴孩在三月十五日对日本共产党的大逮捕中被折磨致死的故事,揭露统治当局的残暴,歌颂共产党人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这个时期反映工农群众反对地主、资本家斗争的小说有:《老铁的故事》(一九二九)、《停车场院》(一九二九)、《年轻人》(一九二九)、《波谷》(一九三〇)和《开垦》(一九三一)等等。一九三一年夏,在日本共产党屡遭镇压时期加入日共,第二年被捕,一九三四年作了退出共产主义运动的保证后出狱。从一九三五年一月起至一九三六年写了五篇所谓“转向”小说,抒发他转向后的痛苦心情,对那些坚贞不屈的同志表示敬仰,也流露出继续创作和革命的意向。一九三七年创作了描写铁路工人生活和斗争的小说《火车司炉》后受到内务省警保局禁止创作的处分。一九三九年他见控制稍有松动,又拿起笔写成自传体中篇小说《告别短歌》和《空想家与脚本》,分别写他学生时代思想成长的过程,及被勒令停止写作后在东京社会局做着无聊的抄写工作的情景。一九四〇年完成重要评论《斋藤茂吉作品阅读笔记》,流露出“对天皇、战争和法西斯暗中抵抗的意识”。一九四五年十一月,重新加入日本共产党,积极参加新日本文学会的组织工作。一九四七年当选为参议院议员。同年问世的《五勺酒》,对日共的斗争历史进行反思,被认为是他战后的代表作和当时日本文学的杰作之一。战后其他主要著作有评论《批评的人性》。五十年代以后主要著作有获一九五五年度每日出版文化奖的自传体小说《五脏六腑》(一九五四)和《梨花》(一九五八),以及描写日本共产党近半个世纪曲折斗争的《甲乙丙丁》。一九六四年因反对日共中央处分神山茂夫而被开除出党。一九七九年夏,逝世于东京。日本福井现在保存中野重治的故居,并建有中野重治文库(资料馆),已成为今天福井的一个观光的文化景点。
这里,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着重介绍一下中野重治这位作家,因为新世纪的中国读者对《肺腑之言》的作者了解不多,承日本福井的朋友提供相关材料,才对中野重治先生的生平事迹有个大致了解,相信对了解《肺腑之言》会有助益。中野重治的小说,除自传体长篇小说《肺腑之言》外,丰子恺先生当时还翻译了他的一个短篇小说《派出所之前》,因为手稿从未发表过,这次也一并收入。这个短篇小说讲述了日本警察欺压百姓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揭示的主题十分深刻,语言也十分洗练,所以也是值得一读的。
总之,可以想见,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丰子恺译文集》是一部值得期待的文学精品,从中可以全面了解丰子恺先生翻译的题材不一、风格各异、语言丰富、故事精彩的外国文学作品,也能体会到丰子恺先生的翻译智慧和心血,以及他的审美理想。相信丰子恺先生的译文和他的散文一样,都是丰子恺先生文学世界的宝贵财富。
丰子恺(一八九八——一九七五),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顗,后改子恺,堂号缘缘堂,笔名“TK”(FONG TSE KA),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石门湾)。著名的漫画家、散文家、翻译家、艺术教育家。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市人民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等职。一九七五年九月十五日,逝世于上海华山医院,享年七十七岁。
丰子恺先生以漫画及散文著称于世,但其对我国翻译文学发展作出的贡献亦彪炳史册。丰子恺先生一生翻译了三十多部艺术理论和文学方面的著作,涉及日、英、俄等语种,为中国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对外文化的交流,尤其是中日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子恺先生的翻译既忠实于原文,又不拘泥于原文,通俗易懂,自然流畅,风格鲜明,多年来广受读者喜爱。丰子恺先生在翻译外国文艺理论和文学译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丰子恺译文集·总卷目
卷:石川啄木小说集 石川啄木
李奥柏特作品三种 李奥柏特
第二卷:猎人笔记 屠格涅夫
第三卷:竹取物语 伊势物语 落洼物语
第四卷:苦闷的象征 厨川白村
初恋 屠格涅夫
自杀俱乐部 史蒂文生
泉上的幻影 霍桑 盲子与疯瘫子 克洛德·盖威尔 一串葡萄 法朗士
会走的木宝宝 滨田广介 有结带的旧皮靴 和田古江 青房间 格拉汉姆
第五卷:不如归 德富芦花
旅宿 夏目漱石
蒙古短篇小说四种 达姆定苏连
第六卷:美国猪 大仓登代治
派出所面前 肺腑之言 中野重治
第七卷:源氏物语(上) 紫式部
第八卷:源氏物语(中) 紫式部
第九卷:源氏物语(下) 紫式部
第十卷: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Ⅰ) 柯罗连科
第十一卷: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Ⅱ) 柯罗连科
第十二卷: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Ⅲ、Ⅳ) 柯罗连科
第十三卷:艺术概论 黑田鹏信
现代艺术十二讲 上田敏
艺术教育 阿部重孝等
第十四卷:孩子们的音乐 生活与音乐 田边尚雄
音乐的听法 门马直卫
日本的音乐 山根银二
第十五卷:世界大作曲家画像(附小传) 罕斯尔、考夫曼
管乐器及打击乐器演奏法 春日嘉藤治
阿伊勃里特医生 波略科娃
第十六卷:唱歌和音乐 格罗静斯卡雅 日慕茨卡雅等
第十七卷:音乐的基本知识 华西那-格罗斯曼
唱歌课的教育工作 格罗静斯卡雅
苏联音乐青年 高罗金斯基
第十八卷:幼儿园音乐教学法 维特鲁金娜
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法) 梅特洛夫、车舍娃
小学音乐教学法 鲁美尔、洛克申等
第十九卷:学校图画教育 科茹霍夫
小学图画教学 加尔基娜
中小学图画教学法 孔达赫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