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49 6.7折 ¥ 39.8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丁宁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18302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28539292
上书时间2024-12-13
前言
您或许已经注意到,目前中国有大约1.5亿个独生子女家庭,并且独生子女的父母正在陆续进入退休阶段,生命由盛年走向衰老,这一现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谁都愿意平和、乐观、豁达地接受生命的变化,能够调整好自己的节奏,以避免由于变老而造成的心理冲击。据统计,乐观的人比悲观的人要多活7年半。然而,时代的剧烈变化、贫富差距的拉大、未富先老的客观条件,使人调整心态变得不易。
无论规定多少岁才算老年,改变不了的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趋势快的国家。当我们进入60岁关口时,突然发现,中国过去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还没回过味来,人口结构的改变已经持续影响到了社会活力、创新动力、经济潜在增长率。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人数慢慢超过男性,以至终老龄化问题成了女性问题。我们这些独生子女的母亲,当能生孩子的时候,我们只能生一个;当我们能上学时,学校停课;等评职称时,要凭学历了;当我们该就业时,上山下乡;当我们年富力强之时,转型改制又下岗了。按照国际惯例规定65岁以上的人才称为老年;但在中国,50岁的女性就可能离岗加入退休大军;人一旦退休,就成了自己或他人眼中的老人。
大部分的变化是毫无预兆地出现的。这些变化中长期、常见的有:“资深”单身者增多,离婚率持续上涨,工作变化更为频繁,空巢家庭年龄走低……无论想还是不想,都不得不面对。我们这些独生子女的母亲,这些在华夏大地上生活的半老或已老的女性,退休之后,多在看护可爱的孙子、孙女或外孙子、外孙女,照顾着年迈的父母,操持家中的一日三餐。有的人退休返聘,而更多的人在广场舞中施展着自己的才华与活力。
什么是老人自己的生命支撑?是儿女吗?靠不住。两代人的沟通变得前所未有的不易,付出而得不到期望的回报,不是一两家的困惑。是男人吗?有的人到老都能得丈夫宠爱,一辈子以丈夫为天,经营着一份安逸的日子;而更多的家庭则是一地鸡毛。上班时还好,退了休,夫妇在一起的时间多了,反而生发出一堆矛盾;还有的伴侣因病、因祸辞世或干脆半路分手,被动或自愿地独自走向晚境。在我们年富力强的时候,多数人得工作、家庭双肩挑;当我们走入晚境,还有年迈的父母与幼小的孙辈要去照应。我们一辈子都在付出,哪里是自己的生命位置?或许老了方才获得自己安排自己的可能?!
作为女性,我们的自身价值何在?
不管他人如何评价,女人要有自己的追求;老了,我们追求的是健康和快乐。
何为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一个人不仅没有疾病、躯体健康,而且社会适应良好并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全球约有10亿人正在经受心理、神经、精神疾病的影响。据估计,全球每年有87万人自杀,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4%。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健康部主管萨拉西诺表示,超过90%的自杀案例都和心理疾病相关。可以说,心理疾病已经呈现“全球化”的态势。抑郁、焦虑成为人类的主要心病。人类已经从传染病、躯体疾病,进入到精神疾患时代。
每个人都生活在三重世界里,物质、感情、精神世界。物质是基础,感情是依靠,精神是支柱。充盈的物质生活,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美好的情感互动、充实的精神生活,可以满足人的心理需要。只有三方面都得到满足,人才会有好心情,才能安心、顺心、放心,而不是担心、操心、烦心。而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总会有不同程度的欠缺,导致周期性情绪起伏;特殊的环境、突发的事件都会成为心理异常的诱因,更何况到了走向衰老的晚年。
如果出现心理疾患怎么办?当然,首先得自己设法调节,然后是向外求助。近些年来,国家对于精神卫生事业越来越重视,为提高人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心理健康素养十条(2018年版)》等系列条文,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争取社会支持系统的及时支持和帮助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书也试图在您困惑或迷茫之时,为您提供解决问题的新视角。
自我调整、自我完善是人一生的功课。即便我们这些独生子女的母亲开始慢慢变老,但还是依旧有能力、有精力回顾“一胎化”政策后这40多年的生命之路;求索退休之后的生命意义,探讨在未富先老的社会中,将遇到怎样的问题;应该如何与男性、与孩子相处,又将如何独处。
独苗苗在我们的过度呵护下长大了!无论是长硬了翅膀从身边飞走,还是变成了长不大的“啃老”一族,抑或我们中有人不幸成了失独者,我们都将渐渐走向暮年。因渐渐变老,经济条件、身体状况都在下降,无论愿意不愿意都必须面对眼前即将出现的种种挑战。我们只能直面种种生存考验,写就自己的人生答案。我们将要遇到的一切,无非有三种: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搞清楚哪些是自己必须得做的事,什么是别人的事,还有哪些是自己不去越界,但又应该关注的事。
能否健康,是否幸福,取决于自己,取决于内心。幸福的人生有四个关键词:憧憬,这是一个高度,让人永远站在一个制高点上看问题;胸怀,这是一个宽度,可以使人保持心境宁静;激情,这是个密度,让人永不放弃;幸福感,这是个暖度,用阳光心态体验平凡的幸福。
幸福感与金钱、地位、美丑、强弱都没太大关系,只是一种感觉,一种内心深处所领悟到的让人愉悦的满足、喜悦。它也是人所能体验到的一种积极的存在状态,不受社会发展程度的影响,且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若能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体面而有尊严地活着,就是的幸福。本书希望能帮您更换思路,重新平衡心态,老了活得更愉快。
假如人老了,还能不失希望,有事可做,有人关爱,就有可能带着积极的情绪,愉快地生活。良好的心态是人的生理需要、伦理需要和心理需要。
如果无力改变生活的外在环境,我们能做的就是安排好自己,做好迎接暮年到来的心理准备。按照自己的心愿,从小事开始提高生活、生命质量,融入飞速发展的社会之中,尽量不与其脱节。
本书作者丁宁老师根据多年专业积淀,从自我认知、代际纠葛、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与养老问题等几个方面,以案例结合理论的方式分析,用从容、温暖的口吻娓娓道来,为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进行疏导,提供了切合实际的解决之道。
丁宁,曾任北京出版社编审,所编图书多次获奖。热心公益事业,当过二十多年的志愿者,是中国笫一条民间妇女热线“红枫妇女热线”的首批咨询员。出版图书《女性眼中的外遇》《脆化的婚姻》《唤醒内在的力量》。在多家图书馆与高校做过“如何面对老龄化”“怎样构建一份美好的婚姻”“想象、虚构和恋爱”“家庭暴力心理调适”“当今老年女性的心理保健”等公益讲座,获得广泛好评,为众多女性的心理健康搭建起了调节的沟通平台。
章 从“中流砥柱”到“急流勇退”
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过“五”后需量力 002
正视青春退场 008
女性更年期来袭 013
奏好退而不“休”,自得其乐的过门儿 019
第二章 不可避免的代际纠葛
从“满巢期”到“空巢期” 026
真正的母爱是放手 032
防止孩子变成“妈宝” 038
正视两代人不同的婚姻观 043
第三章 中老年夫妻关系的调适
化解婚姻危机,不做熟悉的陌生人 050
遇到婚外恋怎么办 055
别让性爱成为中老年女性的心理负担 061
婚姻破裂前后的心理调适 067
第四章 “出城”之后再“进城”
二度单身之后,是否再与他人牵手 074
如果再婚,与谁牵手 080
再婚夫妻如何与双方子女相处 086
避免再婚夫妻的经济纠纷 091
第五章 如何处理好家庭关系
隔代养育利弊兼有 098
婆媳之间相处有道 104
如何处理和亲家的关系 110
手足之间 115
第六章 养儿能防老吗
空巢一族 122
当孩子远离父母 126
失独家庭的悲痛 131
面对高龄父母 137
第七章 黄昏时的新朋旧友
同居的老年生活 144
维系新朋老友 150
抱团养老 154
结伴旅游 159
第八章 做好准备安度暮年
大数据时代下的晚年生活 166
遭遇丧偶的沉重打击 171
独自面对暮年的到来 176
让黄昏景色变得丰富多彩 181
本书作者丁宁老师根据多年专业积淀,从自我认知、代际纠葛、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与养老问题等几个方面,以案例结合理论的方式分析,用从容、温暖的口吻娓娓道来,为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进行疏导,提供了切合实际的解决之道。
丁宁,曾任北京出版社编审,所编图书多次获奖。热心公益事业,当过二十多年的志愿者,是中国笫一条民间妇女热线“红枫妇女热线”的首批咨询员。出版图书《女性眼中的外遇》《脆化的婚姻》《唤醒内在的力量》。在多家图书馆与高校做过“如何面对老龄化”“怎样构建一份美好的婚姻”“想象、虚构和恋爱”“家庭暴力心理调适”“当今老年女性的心理保健”等公益讲座,获得广泛好评,为众多女性的心理健康搭建起了调节的沟通平台。
章
从“中流砥柱”到“急流勇退”
为了能让自己过上轻松的退休生活,无论现在是成功晋升,还是被迫降职,女性朋友在45岁以后就不妨开始着手做好自己的晚景规划。人生成功的标准非名非利,更不在于是否有权,而在于能否有一片天地,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如果有,就能充实地走完人生。
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过“五”后需量力
人的心理活动有可能出现偏离,使心态失衡,而一旦失衡会对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心态不平衡需要及时调整。杰出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发现,就是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思想观念,进而改变自己的生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在变动很大的时代,能保有自信,有一份健康、平和的心态,并非易事。职场的竞争,行业兴衰更替,尤其会使一些人到中年的女性感到惶惶不安。有些四十多岁的职业女性开始有了某种压力,感到随时面临着被“炒”的风险;而排斥年届四十求职者的众多招聘信息,更使她们产生了焦虑感。与此同时,随着职业经历的增长,女性的工作新鲜感也在逐渐降低。不少女性因工作与家庭的双重负担,感到莫名的疲劳,又隐约担心这种心理疲倦会降低工作效率,削弱自己的竞争力。如事业发展不顺,往往又会怀疑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下降;自信更加不足,从而降低了追求功成名就的动力。
有位在杂志社工作的不到50岁的女编辑,在岗位上一直很敬业。她所负责的栏目无论调整几次,都从来没断过档。她和作者有良好的互动,编辑能力也很到位。现在,纸质媒介被新兴媒介冲击得一塌糊涂,她所在的杂志社销量一直下滑。为了做好刊物,他们总在做着各种尝试,不断地改版。社里的决定让她觉得实施起来有些力不从心了。她不是不愿意加班、出力,而是有些找不到路径。工作出现压力时,她便对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力产生怀疑,自信心下降。她很想甩手不干了。
可是不行,孩子还在读书,家里尚有老人,哪里都需要开销。丈夫在IT行业工作,刚刚又被裁员,家里收入骤减。她无论如何也不能辞职。她觉得自己承担着职业与家庭的双重责任,心里总有莫名的不安和紧张。她有时会下意识地和相识的同龄人比较,却总感觉有点自卑,处处不如人。因为杂志社效益不好,收入有限;杂志的稿费不高,很容易流失好作者,获奖机会就更少了;论文发表难,高级职称评不上,提拔无望。越比较她心里越发不平衡。她知道,心态失衡、心理压力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会造成心理疾患,甚至还会因之失掉健康。她在极力调整自己的情绪,但依旧感觉很疲劳。
此时,可以自测一下自己的职业幸福指数。这个指数是可以量化的,它包括成就指数、成长指数、归属指数;复合指数包括工作压力大小,生活是否平衡,生理健康活力如何,心态是否轻松、积极。如果这些指标都偏低,那心情必然不会好。在这种状况下,需要及时做出调整。假如这位女编辑能更换或改变自己的工作,抑或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就有可能让自己减压。现在她尚有一份职业,虽然这是她的谋生手段,是饭碗,但这也是低层次的事业,是她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
职业分四个层次:境界是在职业中能获得幸福感,生命由此得到提升;第二层,有乐趣,想起这个职业,不发怵,很快乐,享受工作过程;第三层,职业化,能完成任务,恪尽职守,起码对得起薪水;第四层就是低于职业化了。上班就头疼,觉得净挨领导的批评,面对同行的竞争,没有能力完成好工作,心里充满沮丧。如果经常处于第四层,就得留意找找机会,调整一下自己的职业岗位了。
调动工作不是易事,尤其是在就业环境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当周围环境处在剧烈变化之时,年轻人与中老年人的生存平衡都可能被打破。不必事事与年龄挂钩,虽然就业岗位不足,可能会出现招聘时年龄、性别、地域、身体条件等各种歧视。加之没有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之类的法律保障,无法找到反对性别或年龄歧视之类的就业保护。但是,只要正视这个现状,开发自己的潜能和特长,留心找到自己适合又擅长做的,就可能在求职的过程中获得机会。
玻璃天花板(The glass ceiling)一词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用来描述女性晋升到企业高层所面临的障碍。人们认为,天花板效应是由于女性特质造成的。女性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容易为家庭和抚育子女而分心。即使能够很快地返回工作,也已经落后于男性。她们往往错过了一些重要的发展机会,所以一些企业不安排女性进入重要工作的部门。这样一来,女性受到限制,难以达到更高的职位。如果再加上社交圈子、地域等因素,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中年女性更不易得到提拔;所以从个人角度而言,就不必做太多的个人归因,从而影响自信。
有一位年近五十的瑜伽教练,本来并不是学体育的。非科班出身的她原本是一名律师,生完孩子之后,体形变得很胖。在一次成功阻止丈夫出轨之后,她痛下决心开始减肥。后来她坚持练瑜伽数年,不但成功塑形,而且变得无比热爱运动。由于长期锻炼,她自觉身轻如燕,浑身充满活力。她从运动中培养起兴趣,从而发现了另一个自己。她回顾自己的工作状态,觉得自己在原来的工作中的贡献并不是很大,缺少价值感。虽然很努力,但是很难在工作上实现抱负和雄心,总感觉压力很大,快要被压垮了似的。比较起一堆很难绕开的权法之争,一筐不好回避的社会潜规则,她决定不再干自己的专业,转而当起一名瑜伽教练。新的职业让她感觉到一种新鲜感。
她觉得职业是功利的,事业是超功利的;职业是被动的,事业是主动的;职业是一时的,事业是终身的;职业是社会分工,事业是自我实现。她不在乎是当律师,还是当教练,哪个挣钱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挣得不多也愿意。由于她的工作,让更多女性变得健康、漂亮,她觉得这是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
她发现,快乐总是在人专心忙于某件有意义的事情时,不经意间到来的。她醉心于瑜伽推广,能在每次的运动中获得一份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幸福感,这是一件多么好的事。笨人从远处寻找幸福,聪明人在脚下播种幸福。没必要为了所谓的幸福去追求那些虚无的东西。
人生的成功并不仅指结果,更是一个过程,一种体验;不是看在做什么,而是看怎么做,过程使我们的生命充实。生命本身谈不上意义,是自己赋予生命一种意义,体验生命过程、享受生命过程正是意义所在。工作给人一个积累人生价值的机会,能在岗位上自我发挥好;这种人生价值的背后是工作经验、社会阅历与晋升机会。如果感觉自己已经进入了职业的瓶颈期,那么撤退也是一种好的选择。变化是所有人用来激励生活信心的方法,如果离开一份自己不再喜欢的工作,拿出勇气再做开拓,也不乏一种尝试。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生命过“五”之后有几点需注意:
别让自己变成工作狂。与工作了很久的公司保持一定的距离,从参与的其他活动中发现和培养另外的兴趣。选择在与自己工作无利害关系的领域开拓人际关系,这样彼此相处起来更加坦诚。忙里偷闲,尽量挤出时间和家人待在一起,放松自己,享受生命。
做好心理准备。人到中年,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会变慢,对新环境的适应性也不如从前。而此时需要做好随时转换职业、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的心理准备,明白这会比年轻人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对于感悟到了不惑人生的女性而言,面对职场的变化,不迷茫、不惘然,从容应对危机才是正确的选择。
身体健康重要。很多职场女性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曾拿出足够的精力花费在运动上,导致了九成职业女性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正视自己的精力、能力的确有限,凡事不必太勉强。正确评价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值不必过高。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工作,注意锻炼,避免过劳。
善待自己,让自己快乐。抱怨是禁锢快乐的魔咒,解决不了问题,非但无法让人从失落悲伤的情绪中解脱出来,而且会赔上快乐。产生悲伤、忧愁、怨恨、愤怒、急躁、烦恼、恐惧等情绪时,可以找朋友倾诉,向心理医生求助,在他们的帮助和开导下,不良情绪就会得到消解。
每天精神饱满地去迎接工作的挑战,以的精神状态去面对,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同时你的内心也会发生变化,变得更有信心,别人也会更清晰地认识到你的价值。
正视青春退场
谁都想让青春永驻,然而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人未必得听凭岁月的摆布。每个人都有三种年龄:实际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心态不同、健康状况不同,人和人即便实际年龄相同,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也会各异。每个人都可以决定自己的心理年龄,决定自己将以怎样的心态活着。青春逝去之后,如何活好自己,就看如何安排自己。
青春,意味着活力、魅力。
青春不再之后,应该怎么办?不能消极等待。年龄一向被视作女性的天敌。女性步入五十岁,自己也会感受到容貌的改变,不再拥有稚嫩的肌肤,不再拥有动人的曲线。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再细看自己,发现腰身变粗、皮肤变糙、服饰落伍。时光稀释了青春岁月、昭华美颜,留下了多少有些“陌生”的自己。时光的轨道催人成熟、沧桑、苍老。
其实青春不再,不必耿耿于怀,正视就行。得明白青春流逝是必然,而智慧却不一定随之增长。时间带走了青春,留下开始变老的生命,然而人不一定得听凭岁月的摆布,我们有主观能动性,任何年龄都可以有自己的追求,也可以自行决定心理年龄。
有一位让人十分钦佩的女作家,2018年就已步入花甲之年,但是几乎所有读者都感觉不到她的老迈,因为她硕果累累。在当代文学领域,她几乎获得了中国所有的文学奖项,同时登上美国《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她就是美籍华人作家严歌苓。在她进入中年之后,也曾有过强烈的痛苦,甚至有些躁郁,觉得整个世界抛弃了自己。后帮她撑过来的是写作,写作对她而言是生命。她说:“要是不写作的话,那我生命中精彩的部分就死了。”
中年再婚之后,她与丈夫劳伦斯因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也会常常遭遇一些小别扭,但是他们之间十分相爱,彼此体贴。她在家写作,常有蓬头垢面之时。起初劳伦斯回家,她并不在意;后来她意识到,丈夫在外面忙碌了一天,回家却看到自己这副模样,实在不够“人道”。于是她每天写完东西,都会精心收拾一番。
出门在外,无论什么场合,她都很注意保持自己的优雅与端庄。青春虽然褪色,但她依然焕发着动人的光彩。除了写作,生活中的她,身材依旧挺拔、纤细,妆容永远精致得体。正是这些打动了追求她的美国外交官劳伦斯,他曾骄傲地向世人宣布:自己的老婆是世界上浪漫和有情调的性感女人。而严歌苓自己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青春时代姣好的容颜都是一时的,过了这个年纪,人就要靠气质来支撑。”她有意识地保持着外表的优雅和内心的坚韧。
开始写作之后,她几乎每年都出版一本书。之所以写得又多又好,与她高度的自律有关。她很早就意识到内驱力对个人生命的重要性,只有保持内驱力,拥有高度的自律和耐心,付出的汗水才能开花结果。
她每次下笔写一部作品之前,都不会考虑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花大量的精力去考据和体验:为了刻画《寄居者》中20世纪40年代犹太人在上海的生存场景,她翻遍了资料,连当时的香水牌子、裁缝店构造、舞厅情况都一一记下;为了撰写《老师好美》,她跑过五所中学,跟学生一起听课,用现代的语言跟老师、学生交流,看高中生怎么说话,孩子们如何生活;为了创作《妈阁是座城》,她往澳门赌场跑了四次,只为感受赌徒的心理,输了几万块钱,但攒下了无数富翁自残戒赌的故事;为了写《小姨多鹤》,她酝酿了二十多年,前前后后去了三趟日本。她把自己的人生写成了一部好的作品!
严歌苓不但用生命诠释了“无龄感”,让自己抛开年龄的约束,随着心意,保持一份与年龄无关的青春式生活方式;而且她用一支妙笔,构筑了一个个多姿多彩的文学世界,不停地追逐人性的光,刻画人性的暗,写作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