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15 6.2折 ¥ 58 全新
库存754件
作者武志红 著,磨铁图书 出品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59613196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25351948
上书时间2024-11-27
【这是一本温柔的书,也是一本有用的书】
2007年1月,我在天涯杂谈上发表了帖子《谎言中的No.1: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这个帖子迅速成为热门。
2007年5月,我的本书《为何家会伤人》出版,也立即成为畅销书,到现在已重印二十余次,销量数十万。
豆瓣上那个曾惊世骇俗的小组“父母皆祸害”里,一直到现在,我的文章《谎言中的No.1》都是他们置顶的篇文章。
有网友将《为何家会伤人》与鲁迅的《狂人日记》相提并论,说我写出了中国家庭也在吃人的真相。这种说法让我受宠若惊,因为这本书主要是采访别人而来,我没有鲁迅那种洞察力。不过,的的确确我将完成这样一件事——从宏观和细节上,都写透中国家庭的伤人之处。
先说说我的家庭。我没挨过父母一次打,也没挨过一次骂,要十块钱,给十五,而我人生中的重大选择,都是我自己做的,父母就算反对,也绝不干涉。
因在这样的家庭长大,我对中国家庭伤人的可怕之处,一开始的认识相当不足,直到2014年初,才终于形成了一个全貌般的认识。这个过程可以分成七个阶段:
阶段是刚在《广州日报》主持心理专栏时。我的篇专栏文章就引起很大反响,从此每天都会收到数十乃至数百封信,对于中国家庭的直观认识,我是通过阅读这些信件、采访心理咨询师和分析新闻报道而来。虽然听到的故事足够可怕和变态,但我初真觉得,我的文章是写给少数人的。毕竟,《广州日报》有一百多万订户,读者达数百万,每天收到几十几百封信算什么。
第二阶段开始于报社的一次活动。那是在广州一个小区办的,我给三十来个成年人讲了半个小时的家庭心理学,很明显,他们并不了解我,不是我的忠实读者。不过,我的讲话触动了他们,其中七八个家长想和我多聊会儿,于是我和他们集体聊了一个多小时。聊着聊着,我产生了一种错觉:我觉得自己不是在正常的人世间,而像是在疯人院。每个家长都在严重地伤害孩子,但丝毫没觉得自己有问题,都认为错在孩子。
于是,我次想,我的文章或许是写给多数人的,可能多数的中国家庭都有很严重的问题。
不过,对于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我仍然远缺乏认识。
第三阶段是在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自杀一事之后。杨元元死于母亲对她的病态寄生。这一事件,让我觉得无以复加不可思议。我就此事发了一篇博客,一天内的回复量惊到了我。那是我的博客在未被推荐下获得的回复量。为什么如此的事触动了这么多人呢?
接着,多名来访者告诉我,这种病态的母女共生关系,在他们老家很常见。
由此事,我开始想,也许中国家庭内隐蔽的问题之多,情形之严重,根本不在我的预料之内。好吧,我保持开放的心,想看看它还能达到什么地步。
开通微博后,这一认识迅速进化了。
第四阶段源自一则新闻,某女子养了一只猫,和猫建立了非常亲密的依恋关系,但一天她回家,发现猫不见了,原来是被她妈妈给卖了。自此她努力挣钱,五年后卖了自己的房子,然后对记者说,她想找到那只心爱的猫。
我在微博上随手发了这一新闻,觉得这事也非常。那可是女儿心爱之物,母亲怎么可以这样处理?再者,这是女儿养的,你就算想赶走,也得和女儿商量吧?
微博一发,迅速引来了几百条回复。然后,我这条微博成了一个可怕的微博,网友们哗哗地吐槽说,这算什么,我养的宠物被杀死后,还得一起吃肉。残酷的一个故事中,一网友的宠物是只小鸡,而父亲将他(或她)和小鸡关在阳台上,给一把刀,说要杀死那只鸡后才放他(或她)出来。原来,电影《武侠》中,甄子丹的马被义父杀掉并诱他吃肉,是源自真实的生活。
可残酷没尽头!咨询中,我听了多起堕女胎的事,也听到几起杀女婴的事件。再没有比杀死自己孩子更残酷的事了吧,所以我觉得这不该是常见现象,但我就此发表的一系列微博让我知道,在这块土地上,有太多女婴的冤魂,而且她们被杀死的方式,可怕到极点。这些故事的残酷程度,远胜于异族屠杀,因你是死于父母至亲之手。这巨大的震惊把我对家庭的认识带入了第五个阶段。
第六阶段,是我在微博上展开的关于中国式家庭的探讨。该系列微博在网友中反响热烈。发生在家庭内部的种种事件里,虽然没有直接的血腥味,但对个人精神的损害甚至绞杀已是,什么传销、洗脑、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比起中国式大家庭对反抗者的手段,实在小儿科。我们,真的还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外部的秩序固然不够健全,但家庭里面的黑暗,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对中国式家庭问题认识的第七阶段,得益于从2007年开始的心理咨询。如果说前面提到的故事向我展现了中国家庭的残酷外貌,而持续数年的心理咨询,则细致入微地向我揭示出中国家庭的运行机理。从一不小心看到进而关注这个领域开始,我几乎日日与之厮磨,我为看到的这一切感到震惊、痛苦,情绪为之起伏,在思索与探求的道路上经历黑暗与光明。到了2014年上半年,我终于觉得,自己总算看到了中国家庭问题的基本面貌,捕捉到了中国家庭的一些关键。这些关键的一端连接的是注定会成长于某个家里的每一个人,他们的人格发展、莫名又持久的情结、难以大声说出但深深受伤的心灵;另一端连接着的是中国社会乃至中国历史文化。
为何家会伤人?未来,我将连续写多本书,将这些运行机理,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
这本《为何家会伤人》(升级版)算是这个系列的本,是对2007年版的一个修订和升级。我修订了一些文章,并新增加了近这两年来的思考文字(共约6万字)。其实,在我这个系列的框架设想中,这还是本很温柔的书,它探及的是那些基本的问题,容易看见的暗影。但这本尚算温柔的书,对于过度强调孝道和中国父母如何爱孩子的国度而言,也算是石破天惊了。
不过,想说一句:从我的行文可看出,我真的无心追求什么石破天惊,我只是细致地、如实地描绘而已。同时,更重要的是,借助心理学的理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家庭的那些机制,是如何运作又是如何伤人,而它又可以如何被改善甚至避免。
所以,这也是一本有用的书,可以帮助你认识你自己,改变你自己,以及改善你的家庭关系。
我以前和以后的书,都会具备这一功能。
本书为心理学经典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百万畅销纪念版。该书出版十余年来,在读者中引起持久震荡,深深触动和改变了千万人,堪称中国家庭问题第1书。本书中,作者细致入微地揭示出中国家庭的运行机理,解读你我的情感模式,用*温暖有力的文字贴着当下读者的心,凭借25年行业经验,带领为家庭关系所困的万千读者一起踏上自我治愈与寻求幸福和自由的旅程。
武志红
知名心理学家、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
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师从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2001年获得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后,由浅入深地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已经25年。著有《为何家会伤人》《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为何越爱越孤独》等多部心理学著作,累计三百万字。其中,公认的口碑代表作《为何家会伤人》已畅销逾百万册。
目录
CHAPTER 1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每一次分手都是心灵的修复 / 002
缘分=娶回“妈妈”,嫁给“爸爸”? / 016
别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 / 027
不要把权力规则带回家 / 040
孩子不该是你的爱 / 050
CHAPTER 2
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妈妈是婴儿的镜子 / 060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 067
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 073
男孩归爸爸,女孩归妈妈 / 084
宠爱自己——溺爱的心理真相 / 095
溺爱=过度地阻碍 / 107
对物质的追求是对爱的渴望 / 115
密不透风的“爱”源于自私 / 121
精神分裂如何发生 / 128
痛苦的童年为神经症“播种” / 131
青少年太听话不是好事 / 141
孩子有问题,大人先自省 / 149
CHAPTER 3
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 156
孩子为何把网络当成“安全岛” / 169
考试瘾比网瘾更可怕 / 179
孩子总考砸,可能有内情 / 186
高十二、初九与压力 / 193
和孩子一起直面高考失利 / 198
家有失败留学生怎么办 / 205
如何一年圆“北大梦” / 208
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爱 / 219
教育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大人 / 226
父亲太暴躁不是你的错 / 234
孩子当不了家庭的保护神 / 240
CHAPTER 4
中国式家庭
你的感受如何被扭曲 / 246
你的身体,是不是别人的奴隶? / 252
唤醒你沉睡的活力 / 256
碰触你的内在婴儿 / 269
愚孝是怎样炼成的?——对迎合者的心理分析 / 279
中国家庭中的轮回链条 / 288
有关爱的六个谎言 / 292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 / 304
本书为心理学经典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百万畅销纪念版。该书出版十余年来,在读者中引起持久震荡,深深触动和改变了千万人,堪称中国家庭问题第1书。本书中,作者细致入微地揭示出中国家庭的运行机理,解读你我的情感模式,用*温暖有力的文字贴着当下读者的心,凭借25年行业经验,带领为家庭关系所困的万千读者一起踏上自我治愈与寻求幸福和自由的旅程。
武志红
知名心理学家、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
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师从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2001年获得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后,由浅入深地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已经25年。著有《为何家会伤人》《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为何越爱越孤独》等多部心理学著作,累计三百万字。其中,公认的口碑代表作《为何家会伤人》已畅销逾百万册。
【观点摘录】
◇父母能给孩子好的礼物,就是爱与自由。
◇婚姻之所以容易成为爱情的坟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婚姻只是我们过去家庭模式的复制。
◇家就是“婆婆妈妈”的地方。家之所以温暖,主要就是因为家里的成员“婆婆妈妈”,能理解并体贴彼此那些琐细的感受。
◇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分离和爱同等重要,它们是生命中重要的两个主题,它们一起作用,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
◇父母关系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而且也是孩子以后进入社会、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模板。
◇溺爱是陷阱,实际上,溺爱的父母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它却披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外衣,而变得仿佛不可指责。
◇抑郁症的一个重要源头,是本来向外的愤怒不能表达,转而指向自己。
◇成熟的父母不会在时间去处理孩子的问题,他们会先处理孩子的感受。
◇任何一种带有心灵感应的爱,都可以让阻断的生命之水重归流动,特别是爱情。
◇孩子至少要让妈妈带到九个月,才能保证这个孩子有一个的心理健康基础。
【篇章选摘】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普遍都是在找妈妈。男人找老婆就像是在找妈妈,只要一个女人给他温暖的感觉,让他放低戒备,觉得自己像小孩儿,那他很容易就被收服了。
女人同样也是如此,她们渴望宽厚无私的爱和照料。无论是萝莉找大叔,还是通常婚恋标准中让女人放心的忠厚男人,其实都是“妈妈”——一个被阉割的、具有母性的男人。
【为什么我们处理不好亲密关系?】
声称重视孩子的中国父母,实际是容易忽略孩子的。中国父母有一个十分陈旧的观念,认为孩子小的时候怎么对他都无所谓,越大就越应该重视、尊重他。婴幼儿时期不亲密,长大后又瞎亲密,处理不好爱与自由的关系。
孩子在三岁到六岁之间是十分脆弱的,成年后很多问题的根源都来自这个阶段。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的人格障碍则源于六个月之前的严重心理创伤。所以,孩子越小就越需要妈妈的关注和爱,在婴儿一岁之前,怎么爱他都不过分。
新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母亲对于孩子未来的情感方式和生活的幸福是起决定作用的。三岁之前,父爱可以不存在,爸爸的作用只是支持妈妈,给妈妈安全感,而不是直接发挥作用。但是,中国人的产假只是给妈妈一个身体恢复的时间,中国家庭中的老人又习惯把孩子从妈妈身边“抢走”,社会与家庭一起制造了母亲与孩子的分离。
在一个有男权倾向的社会,妈妈作为外来者进入一个家庭是孤立无援的,爸爸把自己的父母放在位,儿女放在第二位,情感上,妈妈永远是末位的。当母亲有了儿子,她便将自己对丈夫的欲望转移到儿子身上,儿子总是害怕被母亲的爱所吞没,于是便有抗争,抗争的结果是,将逃离妈妈的欲望转移到自己老婆身上。在父权色彩浓重的广东潮汕地区,一般男人不会离婚,老婆就是妈妈、是责任。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妻子是合法的性伴侣,男人对众所周知的性爱有羞耻感,因为这令他想到对母亲的情欲。所以,很多男人会在妻子之外找另外一个女人来谈情说爱。这样,被丢在家里的妻子、一个缺爱的妈妈所生的孩子里,男孩会与来自母亲的情欲纠缠,而女孩,则容易成为妈妈“被讨厌的内在小女孩”的投射对象。
通常我们个爱上的都是自己的妈妈,如果与妈妈的亲子关系构筑得不好,成年之后,就很难处理好与另一半的亲密关系。童年的内心模式在成年就会呈现出来,这样就形成一个轮回。
【为什么萝莉爱大叔?】
萝莉总是嘟着嘴要吃奶的样子,她们渴望被包容,需要安全感,但是同龄人只有活力、热情。大叔就是妈妈,一个没有乳房的“妈妈”。大叔都是被阉割的,如果面对成熟的女性,他们会自卑于自己的男性力量,但是萝莉让大叔有了用武之地——“喂奶”。
按照正常的心理发育,如果女孩在原生家庭中从父母那里得到了足够多的爱,那么到了大学毕业的年龄,应该寻找激情和独立的情感。如果这个时候有个人对你说,你不用工作,每个月给你多少钱,我来照顾你,正常女孩一般都会拒绝的,因为她不想被约束。但是爱大叔的萝莉只是生理年龄到了,心理年龄还停留在拉着爸爸的手探索世界的阶段。
其实每个时代的中国女性都有大叔情结,中国总体上是个男权社会,女性缺乏安全感,无论是在家庭还是社会,相对于她们的兄弟,根本上得到的关注和爱更少。我有一个来访者跟我讲过,在有些重男轻女现象比较严重的地区,有一些高中生与大叔在一起,不是要大叔的钱,只是希望从这些大叔身上获得一些关注和爱。她们往往是多子女家庭中被忽略的孩子,与大叔的关系中,还会重复她们之前被忽视的关系模式——那个男人有自己的家庭,不会将所有的关注倾注在她一个人身上。
很多大叔在小时候便是懂事、少年老成、不用父母操心的好孩子,小孩子的那一部分天性被过早丢掉了。他们与萝莉在一起,在“喂奶”的同时,也满足了一部分回到童年的幻象,是对自己的一种补偿。
【为什么会有小三?】
小三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想要物质上的满足,另一种是想要赢,后一种是做小三上瘾。小三成瘾的女人一般都比较会折腾,但是一旦男人为她放弃家庭转向她,她马上就跑开了。因为她们只想构建三角关系,她们通常受恋父情结折磨,小时候在与妈妈的竞争中失败了,长大后要修正这个错误。但是,又不能完全把“爸爸”夺走,因为这样会得罪“妈妈”,会让自己很羞愧。
我一位朋友,才24岁,已做过十次以上小三了,与她在一起时间长的一个男人对她说,曾经考虑过与妻子离婚,然后跟她结婚,但是后来发现,幸亏没有离婚,因为她对他老婆的兴趣大过他本人。这个女孩开始并不明白自己为何陷入这种情感模式,后来看小说《道德颂》受到了启发,小说的女主人公认为三个人的关系比两个人的关系有趣得多,可以时刻处于战争状态。她怀了那男人的孩子,但后把孩子打掉了。她一直以为对手是一个强大的女人,后来发现,这个女人已经奄奄一息了。然后便有了胜利者的失落,为了应对自己的愧疚,就把腹中的孩子打掉了。
我还有一位朋友,有过三段第三者恋情,每一次都是在男人表示很爱自己妻子或者女朋友的状况下爱上对方的。因为她认为男人很爱“那个女人”,她就可以争一下,而且相信这个男人一定可以更爱她。她的逻辑在别人看来很奇怪,但是继续考察她与男人的交往模式就可以看到某种合理性,比如,她对于男人的需求比较低,只要节假日来看她就可以了。她处于爱的绝望中,将恋父情结一直维持在没有实现的状态,接受了竞争不过“妈妈”以及得不到“父爱”的事实。
在广东潮汕和客家地区,有比较典型的重男轻女现象,很多家庭为了要一个男孩,之前生了好几个女孩,当这个男孩出生后,家长又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男孩身上。这个地区有很多男人包二奶,而且总有看起来无怨无悔的女孩投入这样的关系。她们来自重男轻女的家庭,都不习惯于独享一个男人,觉得分得一份爱情就满足了。所以,这些地区就有这种奇特的现象:女人无论受多大的委屈都不离婚,而另一部分女人甘愿去做二奶。
真正很爱自己的女人是没有办法与他人分享另外一个男人的。在三角关系中,得利的是男人,痛苦的是两个女人,如果男人有足够的同理心,应该不会去构筑这种让人痛苦的关系。
【为什么好男人总是被“坏女人”搞定?】
中国男性有一多半是那种没有力量的老好人,没有活力。传统意义上的“好女人”是道德高尚但乏味的,而且在家里又总是暗示、攻击、指责别人道德低下。与男人一样,这样的女人也是没有活力的。但是,充满欲望的女人是有活力的。比如田朴珺,媒体上关于她的信息让我们看到一个积极主动、欲望强盛的女性。她跟邓文迪很像,都是可以很直接地向男人示好、撒娇的,她们会凶悍地对待对方,也会凶悍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人类在寻找另一半的时候往往是在找一种圆满,将自己没有的那部分补足。这是无意识的,而且带有普遍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好男人都被“坏女人”搞定了,因好男人渴望拥有坏女人身上的那份活力。
【为什么婚姻没有安全感?】
中国人有七成至八成的婚姻都是建立在安全感基础上,婚姻安全的境界是彼此成了亲人,因为亲人是不会离开你的,想起他就很亲切,但实际上也很少想起他。
关于安全感,中国人有单一的物质化界定,比如房子、车子。没有房子就不能结婚,所以说,丈母娘推动了中国的房价。爱情还是物质,这种选择题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为什么不能先有爱情然后再有物质条件呢?中国人总是在劝那些在婚姻关系中没有爱情的人,别贪心,不可能得到一切。他们一定不会将爱情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但是,真正能够制造安全感的只有爱。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