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44 7.3折 ¥ 59.9 全新
库存26件
作者魏永征 周丽娜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306957
出版时间2022-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9元
货号29432340
上书时间2024-11-26
本书将我国各法律部门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和政策加以集纳并予以体系化,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体制以及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并涉及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正常秩序、信息公开和特殊信息发布以及新闻与司法、新闻传播与人格权、著作权、新闻行业管理、新闻信息产业等诸多方面。
本书自版问世以来,即成为新闻传播法教学的流行教材。
第7版反映了2019年前版出书以来涉及新闻传播活动的有关法律规范的发展变化。主要有以下方面: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民法典》其“总则”“人格权”“侵权责任”等编的有关内容,直接关涉调整新闻与传播活动的各种社会关系,新版根据《民法典》对第六章“新闻传播活动与人格权”作了重新改写,力求完整体现法典的有关内容;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修订的《著作权法》,本次修订对第七章“新闻传播活动与著作权”作了大幅修改;根据2021年通过的《数据安全法》,对第二章节“保障网络安全”作了进一步充实;等等。新版还反映了这三年内修订(修正)的另一些有关法律法规,同时增写或更换了一些新的司法和行政案例。第7版的内容截至2021年岁终。
本书既适合作为高等学校新闻传播专业和培训新闻从业人员的教材,也可以为在岗的新闻工作者、新闻行业管理者和媒介法研究者提供参考。
本书将我国各法律部门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和政策加以集纳并予以体系化,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体制以及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并涉及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正常秩序、信息公开和特殊信息发布以及新闻与司法、新闻传播与人格权、著作权、新闻行业管理、新闻信息产业等诸多方面。
本书自第一版问世以来,即成为新闻传播法教学的流行教材。
第7版反映了2019年前版出书以来涉及新闻传播活动的有关法律规范的发展变化。主要有以下方面: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民法典》其“总则”“人格权”“侵权责任”等编的有关内容,直接关涉调整新闻与传播活动的各种社会关系,新版根据《民法典》对第六章“新闻传播活动与人格权”作了重新改写,力求完整体现法典的有关内容;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修订的《著作权法》,本次修订对第七章“新闻传播活动与著作权”作了大幅修改;根据2021年通过的《数据安全法》,对第二章第一节“保障网络安全”作了进一步充实;等等。新版还反映了这三年内修订(修正)的另一些有关法律法规,同时增写或更换了一些新的司法和行政案例。第7版的内容截至2021年岁终。
本书既适合作为高等学校新闻传播专业和培训新闻从业人员的教材,也可以为在岗的新闻工作者、新闻行业管理者和媒介法研究者提供参考。
魏永征 本名魏庸徵,浙江宁波人,1964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原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教授。1988—1998年任上海《新闻记者》杂志社法人代表、主编。2001—2010年任香港树仁大学新闻与传播系专任教授。2003—2016年任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及媒介法和政策专业硕士生导师,2010—2017年任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讲座教授。主要学术著作有《被告席上的记者——新闻侵权论》(1994)、《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1999)、《传媒规范简论》(2015)、《法律素养:记者的必修课》(2017)以及主编《影视法导论》(2005)等。
周丽娜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副研究员,媒介法和政策方向博士。著作有《媒体与隐私》(2013)。
导论
节新闻传播法是新闻传播领域的法律群
第二节我国新闻传播法的体系
第三节新闻传播活动的其他行为规范
章宪法原则
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第二节言论、出版自由
第三节批评建议权和舆论监督
第二章维护国家安全
节保障网络安全
第二节保守国家秘密
第三节禁止煽动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论
第三章保障社会正常秩序
节禁止淫秽、色情内容
第二节禁止造谣和其他有害社会的内容
第三节维护民族平等和团结
第四章新闻与司法
第五章特殊信息发布和报道
节突发事件信息
第二节商品和服务信息
第三节证券信息
第四节气象预报
第五节地图
第六章新闻传播活动与人格权
节新闻传播与人格权益的冲突和平衡
第二节新闻传播与名誉权
第三节新闻传播与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第四节新闻传播与肖像权
第五节侵权责任和救济
第六节侵犯人格权的犯罪
第七章新闻传播活动与著作权
节著作权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著作权和公共利益的平衡
第三节传播者的权利
第四节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
第八章新闻业的行政管理
节报纸、期刊
第二节广播、电视
第三节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
第四节新闻从业人员
第九章新闻信息产业
节传统新闻业的体制演变
第二节文化体制改革中的新闻业改革
第三节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第四节相关经营门类
第十章涉外活动管理
附录
本书将我国各法律部门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和政策加以集纳并予以体系化,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体制以及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并涉及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正常秩序、信息公开和特殊信息发布以及新闻与司法、新闻传播与人格权、著作权、新闻行业管理、新闻信息产业等诸多方面。
本书自版问世以来,即成为新闻传播法教学的流行教材。
第7版反映了2019年前版出书以来涉及新闻传播活动的有关法律规范的发展变化。主要有以下方面: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民法典》其“总则”“人格权”“侵权责任”等编的有关内容,直接关涉调整新闻与传播活动的各种社会关系,新版根据《民法典》对第六章“新闻传播活动与人格权”作了重新改写,力求完整体现法典的有关内容;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修订的《著作权法》,本次修订对第七章“新闻传播活动与著作权”作了大幅修改;根据2021年通过的《数据安全法》,对第二章节“保障网络安全”作了进一步充实;等等。新版还反映了这三年内修订(修正)的另一些有关法律法规,同时增写或更换了一些新的司法和行政案例。第7版的内容截至2021年岁终。
本书既适合作为高等学校新闻传播专业和培训新闻从业人员的教材,也可以为在岗的新闻工作者、新闻行业管理者和媒介法研究者提供参考。
魏永征 本名魏庸徵,浙江宁波人,1964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原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教授。1988—1998年任上海《新闻记者》杂志社法人代表、主编。2001—2010年任香港树仁大学新闻与传播系专任教授。2003—2016年任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及媒介法和政策专业硕士生导师,2010—2017年任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讲座教授。主要学术著作有《被告席上的记者——新闻侵权论》(1994)、《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1999)、《传媒规范简论》(2015)、《法律素养:记者的必修课》(2017)以及主编《影视法导论》(2005)等。
周丽娜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副研究员,媒介法和政策方向博士。著作有《媒体与隐私》(2013)。
第7版修订说明
《新闻传播法教程》初版于2002年3月,在2003年3月重印时有一次小修,2006年11月出版第二版,2010年7月出版第三版,2013年4月出版第四版,2016年5月出版第五版,2019年5月出版第六版。
新闻传播法研究属于跨越新闻传播学与法学两大学科的交叉科学,旨在系统阐述和研究国家调整新闻与传播领域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及其法理,探讨其中规律,并非某部特定法律及其配套系统的综述。传播科技发展带来传播媒介、形态及其组织不断变革,而法律制度也要随着社会发展而持续发展,所以对新闻传播法的阐释,必定要随着新闻与传播业态和法律制度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时隔数年的版本往往不能适应时代需求,适时屡次重版是许多国家新闻传播法或大众传播法知名著作的常态。
现在本书第七版的内容截至2021年岁终。
一
回顾本书初版之时,我国新闻与传播业态尚以传统媒体为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尚在构建之中。二十年间,无论是新闻与传播业态的变革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进展都是举世瞩目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此后本书的第五次、第六次修订,力求与时俱进,温故展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中央有关方针、政策和指示,适应新闻与传播业态的变革,及时反映和阐述新闻与传播领域的新的法律规范和个案。现举其要:
?D?D?D遵循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引用《宪法》修正案增入“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特征”、“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对于新闻传播和新闻舆论工作具有直接的根本指导意义的规定,以此充实“宪法原则”这一章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规定的论述,并结合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从宪制观点高度解读“党管媒体”体制。同时,根据中央有关文献精神,对新闻工作者的权利和责任如“四个牢牢坚持”、舆论监督与互联网监督的贯通等作了进一步的充实。
?D?D?D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理论依据,在第二章“维护国家安全”中阐述2015年新颁《国家安全法》的核心内容,并从新闻传播法视角,突出关于“网络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论述。在2016年《网络安全法》颁行以后,根据“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理念,将“保障网络安全”列为此章节,从传播活动视角对《网络安全法》作了概要介绍。
?D?D?D互联网的发展使传统建构的单一、线性的信息传播形态遭到颠覆,网络传播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主要场域。中央及时察觉这样的变革对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严重挑战,出台一系列政策,以及以《网络安全法》为基础法律的初步体系化的配套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本书修订时在第三章“保障社会正常秩序”、第八章“新闻业的行政管理”等有关各章分别补充有关规范并结合相应实施个案作出阐释。如十八大以后国家即颁行旨在打击网络造谣等不法内容的刑法修正案和相应司法解释,有效廓清了网络空间,第三章新设“严惩造谣犯罪”专段,结合有关案例加以阐述。在第八章第三节“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中以《网络安全法》为上位法依据,系统介绍“用户实名制”等网络信息内容管理的法律制度。
?D?D?D传播形态的变革必定带来传播体制的改革。如果说,本世纪的个十年国家对新闻行业体制改革是集中于转企改制,那么进入移动互联网勃兴的第二个十年,中央不失时机提出“媒体融合”以因应新型传播形态,推动建立现代传播体系。第九章“新闻信息产业”对传统新闻业体制改革历程作适当简化处理,增设“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一节,系统反映有关政策、规范和举措。
?D?D?D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发展,在学术上已有条件尝试构建我国新闻传播法的基本框架。本书改写了导论,按照国家确认的7个法律部门和2015年修订的《立法法》,对我国现行有关新闻与传播领域的法律规范作了系统梳理,以使读者对我国新闻传播法有一个总体概念。
二
本书第六版修订至今,党和国家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不断取得重大业绩,有力推进新闻与传播领域法治建设。国家高度重视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及时颁行各种专门法律规范,保障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本书第七次修订,即以“决议”有关论述为指导思想,力求全面而准确地展示三年来新闻与传播领域法治建设的成果。
(1)深化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